中财论坛

标题: 压出地底的水/梅林 [打印本页]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6-4 07:24
标题: 压出地底的水/梅林
压出地底的水
  

  我家客厅的外面有个压水井,时常有人来压水,压水的嘎嘎声与出水的哗哗声,就成天地响着。那来自地底的水,格外清亮,院中的人,就在井边,用它洗菜,洗碗,洗衣服,洗杂物,一切洗完了,还要拎两桶水回去用。若是几个人凑到一块,就要唠唠嗑,不时有笑声飞扬。我们所在的小院,因为有了这个压水井,更有生气,更显快乐了。

  压水井是院中人凑钱修的,用了一段时间后,小院子里建起了公用水池,自来水是单位从机井里抽上来的,不用住户花一分钱,大家就不愿再去花力气压水,压水井长时间不用,里面的压杆变得锈迹斑斑了。我搬到这里住后不久,公用水池又废弃不用了,各家各户都安装了水表,用水要收费了。看着水表飞速地旋转,我有点心疼,就买来新压杆,还更换了里面的垫皮,压水井又能用了,除了食用水,家里的其它用水都取自压水井。渐渐地,别家也来这里取水用,压水井边又热闹起来了。

  每天来得最早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第一次来这里压水洗东西,我把她当成了隔壁的一位小学老师,同她热情地打着招呼,她回头冲我一笑。她洗的东西不少,衣服鞋袜,抹布拖把,还有碗筷,能洗的都搬到这儿洗了。见我拎个桶要打水,她显得很不好意思,把自己的东西从压杆边移开。我压完水就走开了,没有同她多说话。直到现在我也叫不出她的名字,只知她租了院中一户人家的房子,来陪孩子读高中。有时我透过自家的窗户玻璃,看她弯着腰用力地压水洗东西,那水出得很慢,就觉得她挺不容易的。

  到这里来得最勤的,是一对老年夫妇,我们称他们伯父伯母,他们跟随女儿女婿住在这个院子里。伯父是一位退休教师,在附近的私立学校找了个职位,想多赚点钱贴补家用,好减轻孩子们的负担,每半个月休四天假,回来也不闲着,帮伯母做家务之外,还为全院打扫卫生。院中有几颗香樟树,有大量的落叶、落蕊与落子,让伯父收拾干净后,院中会清爽许多。伯母也一样勤快,与伯父一道来到井边,伯父作伯母的下手,为她压水。伯母还很开朗,有外人在她会开几句玩笑,对伯父却很“挑剔”,伯父也不计较,只是哈哈地笑着,更用劲地压水,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在盆桶里溅起了洁白的水花。

  有一个本校的学生,也时常来这儿压水洗衣服。她的舅舅是我的邻居,才结婚不久,买房子借了一大笔钱。她住在舅舅家里,舍不得用自来水,有衣服要洗,也会来到压水井边。舅舅成天在外面忙,舅母又在外校教书,半来个月才回来一次,舅舅的衣服她也一并洗了。压水井边本有树阴遮蔽,但因有高压线从这里穿过,为了安全起见,将树枝砍了一大半,正午若有太阳,井边就很热,但那个小姑娘并不在意,洗完一大盆衣服,小脸红扑扑的,挂满了汗珠。水压到盆里,盆里就满是肥皂泡,闪着五彩的光芒,煞是好看。

  来压水的人多,压水杆就容易磨损,需要经常更换。从来没有谁来分派,但每次都有人主动来做。压杆最早是在伯父的女儿手上断的,她问我从哪里能买到,我哪好意思让一个女孩子去买,就说自己家里还有一个,然后悄悄地去买来换上。我换新压杆的时候,她正好在家,就过来帮忙。压杆太短,用起来不顺手,一位做会计的住户,找来一根钢管,计算了长短后,截下一段,套在杆上,省力多了。压杆上的螺丝容易掉,做环卫工人的老爹,家里积有不少废旧的螺丝,正好拿来填补,还多上了几个加固。井边的排水口很小,是在围墙上挖出的一个小洞,不知是谁弄了一根细竹棍,一旦出水口堵塞,用它一捅就行了。

  从早到晚,井边都不空着。众人起先来这里,大多是为省两个水钱,但后来就主要是享受这里的气氛了。你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就帮你压压水。有几个住户种着菜园,摘来一大把青菜或是豇豆,纯天然的,还带着露水,见人都要分一小把。妻子也在压水井边挖了一小块空地,早就有人送来最好的丝瓜秧,才种下几天就长出了新叶。井边还有一株黄梅树,到了冬天,枯瘦的枝干开满了花,粉嘟嘟的,像无数只蜜蜂盯在上面。去年冬天下了雪,在白雪的映衬下,黄梅花更显清雅,微风吹来,那些“蜜蜂”抖落雪粒,作出振翅欲飞的态势。院中的小孩子跑来看个究竟,一只大黄狗也来瞧新鲜。许是受了“蜜蜂”的鼓舞,几个孩子同时抓住压杆,居然也把水从地底压上来,像一条线一样飞射而出,映在大黄狗睁大的眼眸里。

  以前住在小区,房子在四楼,沿着狭窄的楼梯道走上去,进了家就关上门。在那样逼仄的空间里,人们大多蜗居着,很少有什么往来,有的做了十几年邻居,竟然没有串过一次门。难怪有人说,楼房越高,人心越远,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让人们的心灵就像钢筋水泥一样冰冷、苍白。那时,就很想拥有这么一个带院子的房子。搬来这里住时,我却感到光有院子,似乎还是缺少了一点什么。自从用上压水井后,每天听着压杆的嘎嘎声,听着出水的哗哗声,就像听着一首优美的乐曲,心中的沟沟壑壑一下子都熨帖了。一个压水井,连着一院子里的人。水从地底压出,一份情谊也从心底流出,生活一下子就灵动起来了。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geng167 于 2010-6-4 14:25 编辑 ]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6-4 07:38
八点有会。先记号了。问好!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4 07:56

  压出地底的水:静静读完,就想微笑。生活在市井,越于市井,再低入心灵,这个过程是无与伦比的过程,有场景的细琐,有面容的变换展转,有印象的不断徘徊,有想象语和现实语的交织和重叠,这样的叙述,才丰满,才塌实,才光泽,才有意味和生趣。

  来压水的形象一个个转换着,那些发源于生活最真切一面的动作,像一部幻灯片那样无声传达着生活主旨之内的那些意味深长的内容和细节,处处闪见一种生活场景之内的光泽,我发现,这样的切入角度本身就具备的文学的色彩性和亲临感,因为那些都宛如是我们随时可触及、可描绘的东西,它不同于某些思想要经历一些行走的路程,也不同于幻想要融入过多神奇的外象内容,它就像一股清澈的溪流,平和、悦快地流淌,在市井的一端到另一端,在心灵的起点到精神的起点,生活气氛饱满得就要滴洒汁子。

  这一场凝缩,在字缕行间,竟然透散出以微入宏的特点和精神象征。写实,与写意,再加上白描,我想,作者的这种融入的手法是比较清晰可观的,它突破了文字原本的模糊度,并在另一个思考层打开平实的端口,一里一里,漫衍下去,点点滴滴,都是深情,向美,向善。

  正如作者所说:“一个压水井,连着一院子里的人。水从地底压出,一份情谊也从心底流出,生活一下子就灵动起来了。”这一篇,是那么美,那么平和,那么细腻和深情,我很喜欢这一篇!!
作者: 若荷    时间: 2010-6-4 08:10
一种取水的方式,却经过了两次变迁,虽然是为了生活上的小利,但这种汲取,也不失生活的乐趣,作者的文,让我想起好多年前在乡下汲水时,那时我们在井里打水,每天早上,天暖时,人会集中在一起,侃大山,拉东拉西的,家家有什么不快的事,村里人一早就知道了。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6-4 08:36
这种取水方式,如今在农村还能见到,不过,一般都是用来洗衣服用的,自来水普及了.落笔从容生动,生活况味浓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0-6-4 09:05
自从用上压水井后,每天听着压杆的嘎嘎声,听着出水的哗哗声,就像听着一首优美的乐曲,心中的沟沟壑壑一下子都熨帖了。一个压水井,连着一院子里的人。水从地底压出,一份情谊也从心底流出,生活一下子就灵动起来了。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有这样细致的体会。人情人味如那被压出地底的井水,在每一个人心头温暖地流淌,主题不错,问好梅林。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10-6-4 09:40
文章让人想起旧时光,虽苦但有快乐!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0-6-4 09:53
水从地底压出,一份情谊也从心底流出,生活一下子就灵动起来了。
这是本篇的文眼所在.
城市隔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家也都希望有个交流沟通的介质,压水井适时地充当了这个职能.
问好梅林!
作者: 彼岸草    时间: 2010-6-4 11:42
奶奶家有那样的压水井,陪伴了我在故乡的日子。

梅林描述的生活热热闹闹,烟火生香,让人有归属感。
作者: 万里晴空    时间: 2010-6-4 12:14
当水泥石灰钢筋地板隔绝了更多的邻里友情时,一口压井便是大家心向神往的情感沟渠。学习!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0-6-4 12:24
生动的文字,欣赏学习。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6-4 14:05
先看了下,抽空细读。先问好梅林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6-4 14:30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6-4 15:45
压水井还真是很少见了。即使在乡村,每家也大多打上一口井,那是需要打水的。而压水则省力多了。别小看着压水井,不仅可以减少很多的水费,而且,日子久了,就是一个成天到晚都令人关注的地方。很显然,这里却也成了人们交流、交心的场地。这里的气氛变得谐和而温暖。就像我居住的楼西,那一口老井一直在使用着。从大清早,到夜晚,井边洗衣、洗菜、打水的人络绎不绝。我每次都十分感慨,要是我居住在周遍或低层下,我情愿来这里打水用呢。支持精华!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6-4 18:35
先谢过各位师友。问好 !
作者: 飞花落叶    时间: 2010-6-5 00:15
压水井里的水虽然来自地下,但是它的温度永远在零度以上!
作者: 王九峰    时间: 2010-6-5 07:14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6-4 08:36 发表
这种取水方式,如今在农村还能见到,不过,一般都是用来洗衣服用的,自来水普及了.落笔从容生动,生活况味浓

亲切,昨天下乡,还在用压水井压水,真的亲切!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10-6-5 17:27
压出地底的水,温暖着众人的心。一口水井,一个汩汩的源泉,一场话不完的左右邻舍情。放眼望去,高楼大厦如林而立,谁和谁相近?谁和谁对门?无知!
小弟的文笔简而爽,正如那井水,不急不慢,缓缓淌出来的是一篇暖意融融的市井故事。喜欢!
周末愉快!小弟
作者: 芬芳五月菊    时间: 2010-6-5 20:42
我常遗憾,我搬到现在生活的楼房六年了,可对门的住户姓什么在哪儿上班我还没弄明白,晚上吃饭后想约个伴去散步不知道该叩开哪一家的门,我向往梅林的院子,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人间烟火------欣赏学习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10-6-5 20:47
以水井为圆心,聚集了不同的人物,展示了不同的活动。在一一展示的过程中,人情之美跃然纸上。学习了。问好!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0-6-5 22:56
文笔清新质感,如一泓清泉缓缓流动,直抵人的心灵,真美!欣赏梅林朋友的美文!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6-6 09:13
再次感谢各位师友!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0-6-6 09:19
水从地底压出,一份情谊也从心底流出,生活一下子就灵动起来了。

确实是,水是灵动的,也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欣赏梅林美文! 问好!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10-6-6 19:29
问好梅林,你的字是很耐看的。
清浅近来着实有些忙,就不详尽回复了。
远握,保重!
作者: 飞寻人生    时间: 2010-6-6 22:18
问好梅林老师,朴实厚重的文字。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0-6-6 23:04
:)有些记忆,是有烟火味儿的,它们,像老屋飘起的炊烟。
问好梅林。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6-7 10:25
真的感谢朋友们。你们的支持,是我永远的动力。问好!
作者: 李雷    时间: 2010-6-7 10:30
自从用上压水井后,每天听着压杆的嘎嘎声,听着出水的哗哗声,就像听着一首优美的乐曲,心中的沟沟壑壑一下子都熨帖了。一个压水井,连着一院子里的人。水从地底压出,一份情谊也从心底流出,生活一下子就灵动起来了。
确实如此,一口压井就是欢乐、和谐、融洽的中介。
文章很富表现力,足以体现梅林文友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感悟生活的能力!
李雷拜读了!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10-6-7 22: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飞花落叶    时间: 2010-6-7 22:50
再读,连同评~~~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6-8 09:27
谢谢各位师友!梅林会一一回访的。
作者: 乔举平    时间: 2010-6-8 09:31
源自生活的好文章,来自大地的清流让日子充满欢乐,学习!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6-8 09:31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10-6-7 22:28 发表
  大院中的一眼压水井,活画出作者生活环境的乐趣与豪情心性。将院中众多面孔,牵连成一个引人入胜的当今人性少见之风光旖旎。因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满篇文字也因此而真实地鲜活生动起来。很生活。很富人间烟火味 ...
特别感谢霍老师,您的鼓励与支持,给了我巨大的力量。问好!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6-8 09:32
感谢乔举平朋友!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0-6-8 19:16
来自生活的文字,如刚压出井的水一样清新。
欣赏梅林老师佳作!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10-6-8 23:13
生活镜像,颇具现场感。学习问好!
作者: 李雷    时间: 2010-6-9 14:36
过来了,先留个印!容后细品!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11 07:48
再来看看。嘿嘿,早上好梅林。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6-11 16:04
师友们,对你们,梅林有说不尽的感激。会抽出时间,一一拜访各位。周末愉快!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