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杏嫂嫂 [打印本页]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0 14:09
标题: 杏嫂嫂
本帖最后由 鴳雀 于 2020-4-11 10:11 编辑

   老房子右隔壁邻居打电话来告诉我,亭子间老姑娘终于结婚了,做了杏嫂嫂。

   我为伊庆幸,四十多岁,头发也白了好几根,再不结婚,都生不出小孩了。伊叫杏梅,与姚姐姐同届,五二年生人,江西插队病退青年,住在我家左隔壁的亭子间。我知道伊一定嫁给楼下的眼镜先生劲松。眼镜先生大我十年,是我业大读书同班同学。杏梅在江西呆了没几年病退回沪进了里弄生产组,劲松读了几年业余大学被招进了工商局。这差距不是他俩迟迟不婚的真实原因。别人以为劲松高就看不起杏梅,门不当户不对。我知道劲松想寻个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但我判断,劲松一定娶杏梅。劲松就像这里的一个梅先生,看人很刁,要漂亮的,不漂亮不搭讪,心气老高,要懂诗文,要有灵气。劲松先生时常站在弄堂里,叼根烟,仰望天空:天啊/看上去/窄窄的一条缝。可是,漂亮要超过杏梅,又懂诗文的人是找不到的。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让男人选,多数男人选漂亮的。看看,我刚刚搬离老家不久,邻居就报讯来了。我老家是旧式石库门,上世纪我就离开了,现在属于把时光倒回去说事。

   杏梅十分漂亮,杏眼杏嘴白皮肤,就是凶不过。我儿子小晨光出弄堂,伊站在横弄堂口杏眼一瞪“叫我”,我儿子只好乖乖叫声“嬢嬢”。伊与哥嫂不开心,拿哥嫂灶披间里料酒倒掉,叫我儿子在空瓶里撒尿。所以人家帮伊介绍的男朋友统统吓跑了。伊敢出头,替人抱不平;伊也热情,她的嫂子就是她给哥介绍的同厂会计。

   劲松实在斯文,还怕难为情。他也知道杏梅漂亮,进出家门进出弄堂总要环顾四周朝伊身影望一眼,速速低头。杏梅看在眼里不响。有次,伊看到他朝直弄堂走来,要拐进横弄堂档口即刻拎出马桶刷起来,等他走到眼前,将马桶水往靠近阴沟地上用力一倒,水溅上来,湿了他一鞋。伊想,这次,总会说几句,就可以搭闲话了。劲松还是不响,在原地跳几下快快走了。杏梅在乘凉的时候曾有过对劲松的评介,说他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

   杏梅凶、泼辣、辣手辣脚,但直爽乐于助人。有次深夜,同楼邻居小孩发高热,孩他娘急得头头转,爹又不在,只好求救杏梅。杏梅二话不说,捏把榔头把停在弄堂里的黄鱼车锁敲脱,驮上娘俩直冲医院。这黄鱼车是直弄堂里的喇叭厂的。第二天喇叭厂里的人寻伊算账。伊反问人家,命要紧还是锁要紧,这种账还要算?人家看到伊吃酸。

   当我结婚成家,夜半三更七想八想那摊家事也会睏不着。有天夏夜听到窗外楼下弄堂口窸窸窣窣的声音。开窗探头一望,路灯下两个影子。一个笔直,鼻梁上有副眼镜,靠着墙,一个前突后凸,曲线分明,似乎欲前。哦,原来劲松和杏梅,他们好上了?我有点弄不清爽。后来碰到杏梅问一声“怎么还勿结婚?我看到侬与劲松立了弄堂口。伊讲,“热婚。我要么给记耳光让他吃吃。”我问“你为啥要甩他耳光?”伊讲,“这天正好吃了大蒜,他一定要吻我嘴巴,我就重重推开他,对他说,当心吃耳光,他不睬我了。”

   后来,杏梅的厂长余耀雨——余秋雨的弟弟请同学吃饭,我也在。余耀雨拿了本他哥刚出版的签名书《文化苦旅》要我捎给杏梅。我说,你在厂里直接给她不好。他说,杏梅向他讨的,厂里人多见着不方便。我心里忖着,德行。他知道杏梅住我家隔壁。这样一来,我也知道杏梅又想去讨好劲松了。

   后来,我搬走了。但我知道,他们该结婚的年纪实在没房,后来也不急了。他们分分合合,性格真真冲突。杏梅凶、心不坏;劲松温、人聪明,一手毛笔字在文革贴出来的大字报上人人见过。杏梅是真漂亮,四十岁,不化妆唇红肤白,劲松放不下。同样,杏梅泼辣却喜欢温和,自己少墨却喜欢文化,喜欢漂漂亮亮的大字。杏梅从二十岁病退开始,一路看过来,一路比较过来,啥都明白了,不再等了。住在一起的老娘走了,亭子间粉饰一下,做了新房,杏梅做了杏嫂嫂。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云之飞扬    时间: 2020-4-10 14:18
互补,往往是恰好的搭配,历经千山万水,不容易。
作者: 遗忘之城    时间: 2020-4-10 14:22
二十年前写的文字,现在拿起来读,依然一点也不过时。文字生动活泼漂亮,犹如文中的杏嫂嫂。
作者: 莹莹子期    时间: 2020-4-10 14:36
杏嫂嫂这个称呼就很有意思,热情,泼辣又善良的杏嫂嫂终于嫁做他人妇,雀雀也该歇口气了.劲松的斯文和才情倒也蛮配漂亮的杏嫂嫂,只是要小心吃嘴巴。;P雀雀这上海话真是有趣的很.也教教俺呗.
作者: 孙姜    时间: 2020-4-10 14:50
感谢赐稿,撒豆欢迎。然后坐板凳饮着茶,慢品,雀雀的文字是要细嚼的
作者: 孙姜    时间: 2020-4-10 15:02

嚼了,我居然嚼出了生煎的味道,哦,素馅的。

一个急一个温,一个泼一个文,这许多年的分与合,被雀雀写得别有滋味。杏姑娘的美丽和劲松的木讷都如在眼前。

过这个文章,我开始牵挂两个人了。雀雀手里的笔,可不能闲着,多写。

我还感慨,用十几年的时光谈恋爱,现在的人谁有这个耐心?


作者: 枕石问天    时间: 2020-4-10 15:06
未来社会的主流,只爱不婚。
作者: 一师    时间: 2020-4-10 15:57
嗯,亭子间的新嫂嫂,好看!
作者: 一师    时间: 2020-4-10 16:01
哈哈哈,吃了大蒜还想吻女人,没修养,太不尊重女性了,不像有文化的人的所做所为。打个耳光是轻的。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10 16:05
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耽误了这么多年大好晨光。
还是不够爱,够爱就会奋不顾身。
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时间: 2020-4-10 16:06
很欣赏这种凤格的文章,娓娓道来有意味。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20-4-10 16:29
这又上一篇啊。你们咋都井喷了呢?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0-4-10 16:40
很有味道的文字,散文的笔法小说的韵味,有点五四时期的风格。读来,古韵悠悠。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0 16:52
他们前世配好的,迟早的事。

这语言,光用眼睛看是不够的,要念出声,反正我晓得里头的味道(米道)——括号里都是废话。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0 16:57
第一行,“总于”,你也不好这样用方言的

嬢嬢niang,灶披间gan。。北方人的小巷,我们叫弄堂。。一下回到小辰光。
下次我写篇《弄堂里》。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20-4-10 17:38
文短料足,能品味出不少东西。
久远的场景、成旧的故事、带来新鲜的视角。
儿子往瓶子里尿尿,一下就回到童年去了。真好!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20-4-10 17:41
月牙 发表于 2020-4-10 16:57
第一行,“总于”,你也不好这样用方言的

嬢嬢niang,灶披间gan。。北方人的小巷,我们叫弄堂。。一下 ...

方言才有味道,假如普通语言,哪里会有这效果。
鴳雀作文深谙此道,才有了与众不同。
开始很多不明白,问过了有时候还是望着迷糊。看下文也就渐渐明白了。
作者: 千幻烟    时间: 2020-4-10 17:55
写得好,赶紧来拜读欣赏。
作者: 一楠    时间: 2020-4-10 19:43
一种纪实性的散发着浓浓的乡土味儿的人物纪事,有味、有情、有趣,细品中还有种岁月洗礼下的淡淡忧伤。
这文的故事性很强,立体的人物塑造,多视角的情感直击,凸显那个背景年代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善良和默契,给人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文中提到余耀雨是余秋雨的弟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百度了一下,暂时没有找到依据,到是余秋雨与两个女人的爱情故事让我又重温了一遍……看看,延外阅读,又多了几许知识的储备。
作者: 秋实    时间: 2020-4-10 22:01
很独特的叙述方式,别有韵昧哦,娓娓道来中,还原了一对十多年前就该成婚的欢喜冤家
只是不知,有几处故意为之嘛,比如“总于结婚“看人很叼”……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20-4-10 22:05
亭子间老姑娘总于结婚了,

终于?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20-4-10 22:17
有味,有味……

文字是这样码,也当是国家级砌匠了,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20-4-10 22:22
余秋雨、余光中我总搞不清,好像都和阿拉(江浙)有些渊源……,这不又找到弟弟了……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20-4-10 22:23
弱弱的问一下鸟叔:
咱们也是很好的朋友了,
你该不会姓“王”吧,
作者: weixin    时间: 2020-4-11 07:08
牛老伍 发表于 2020-4-10 22:23
弱弱的问一下鸟叔:
咱们也是很好的朋友了,
你该不会姓“王”吧,

我知道,你姓牛,他姓羊,都爱吃草。

早上好!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8:40
云之飞扬 发表于 2020-4-10 14:18
互补,往往是恰好的搭配,历经千山万水,不容易。

谢谢飞扬首赏捧场鼓励!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11 08:44
水门汀、亭子间,好有乡愁感。
上学时曾经和同学学讲上海话,可能拜错了师。他是浙江人,对北方人不感冒,不太愿意教。后来我才知道自己学了一点“洋泾浜”。唉,这个人,无赖噻。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8:44
遗忘之城 发表于 2020-4-10 14:22
二十年前写的文字,现在拿起来读,依然一点也不过时。文字生动活泼漂亮,犹如文中的杏嫂嫂。

谢谢城城提点,诚诚到场好比盖上检验戳。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8:49
莹莹子期 发表于 2020-4-10 14:36
杏嫂嫂这个称呼就很有意思,热情,泼辣又善良的杏嫂嫂终于嫁做他人妇,雀雀也该歇口气了.劲松的斯文和才 ...

格格莅临,规格提升,子期点评,归纳真灵。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8:51
孙姜 发表于 2020-4-10 14:50
感谢赐稿,撒豆欢迎。然后坐板凳饮着茶,慢品,雀雀的文字是要细嚼的

挖空心思,硬硬头皮,涂上千字,表达支持。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8:55
孙姜 发表于 2020-4-10 15:02
嚼了,我居然嚼出了生煎的味道,哦,素馅的。

一个急一个温,一个泼一个文,这许多年的分与合,被雀雀 ...

关东人也许不习惯吴侬软语,听听且听听,以后不说了。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8:56
枕石问天 发表于 2020-4-10 15:06
未来社会的主流,只爱不婚。

开工了?太忙了;版主呀,还当吗?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8:57
一师 发表于 2020-4-10 15:57
嗯,亭子间的新嫂嫂,好看!

谢谢一师捧场!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8:58
一师 发表于 2020-4-10 16:01
哈哈哈,吃了大蒜还想吻女人,没修养,太不尊重女性了,不像有文化的人的所做所为。打个耳光是轻的。

吃大蒜,防新冠。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9:21
本帖最后由 鴳雀 于 2020-4-11 09:25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10 16:05
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耽误了这么多年大好晨光。
还是不够爱,够爱就会奋不顾身。

我们那个时代只说婚姻不说爱。婚姻法离婚的法定条件,感情确已破裂。但我们在司法实践中,法官问的第一句话,有房吗?房屋分得开吗?我非常清楚,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白扯。所以婚姻也叫房子,不提爱情,没有一个五亲六戚,亲朋好友会问爱情的。杏梅与劲松的婚姻也是等杏梅的老娘死后腾出了亭子间,否则老娘不走,三个人住在八平米亭子间里是造不出孩子的。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9:22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20-4-10 16:06
很欣赏这种凤格的文章,娓娓道来有意味。

谢谢文字老师捧场!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9:25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0-4-10 16:29
这又上一篇啊。你们咋都井喷了呢?

支持生姜,憋出一帖。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9:45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20-4-10 16:40
很有味道的文字,散文的笔法小说的韵味,有点五四时期的风格。读来,古韵悠悠。

谢谢何版主精彩点评鼓励!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9:49
月牙 发表于 2020-4-10 16:52
他们前世配好的,迟早的事。

这语言,光用眼睛看是不够的,要念出声,反正我晓得里头的味道(米道)—— ...

听月牙的,改了。加括号是怕北边的网友不明白,本来全篇都是沪语,比如,晓得伐,我都改成知道了。
作者: 云南张礼    时间: 2020-4-11 09:50
不错的文字,读着特别有味,问好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9:50
月牙 发表于 2020-4-10 16:57
第一行,“总于”,你也不好这样用方言的

嬢嬢niang,灶披间gan。。北方人的小巷,我们叫弄堂。。一下 ...

错误,不可饶恕的错误。自己站壁角。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09:55
月牙 发表于 2020-4-10 16:57
第一行,“总于”,你也不好这样用方言的

嬢嬢niang,灶披间gan。。北方人的小巷,我们叫弄堂。。一下 ...

杏嫂嫂是踩着姚姐姐的脚步来的,没有姚姐姐便没有杏嫂嫂。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10:00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0-4-10 17:38
文短料足,能品味出不少东西。
久远的场景、成旧的故事、带来新鲜的视角。
儿子往瓶子里尿尿,一下就回到 ...

谢谢小草,看不太明白是吧,以后学说西北话。吗的乍说哩。有部电视剧《灵与肉》,里边有四川话,青海话。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10:01
千幻烟 发表于 2020-4-10 17:55
写得好,赶紧来拜读欣赏。

艾玛,烟烟也赶来捧场,谢谢!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10:07
一楠 发表于 2020-4-10 19:43
一种纪实性的散发着浓浓的乡土味儿的人物纪事,有味、有情、有趣,细品中还有种岁月洗礼下的淡淡忧伤。
这 ...

一楠先生比一楠版主有艺术味,像三十年代左翼作家。
非虚构,加点艺术描写,实名制。
问度娘,余秋雨的兄弟余耀雨,度娘会告知,是余秋雨的二弟。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10:11
秋实 发表于 2020-4-10 22:01
很独特的叙述方式,别有韵昧哦,娓娓道来中,还原了一对十多年前就该成婚的欢喜冤家。
只是不知,有几 ...

谢谢秋秋百忙中莅临捧场鼓励!“看人很叼”叼错,应该刁,我即刻去改,有错必纠。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10:12
牛老伍 发表于 2020-4-10 22:05
亭子间老姑娘总于结婚了,

终于?

牛爷正确。我已改。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10:14
牛老伍 发表于 2020-4-10 22:17
有味,有味……

文字是这样码,也当是国家级砌匠了,

习惯方言,好比蕃茄炒蛋,小菜一碟。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10:19
牛老伍 发表于 2020-4-10 22:22
余秋雨、余光中我总搞不清,好像都和阿拉(江浙)有些渊源……,这不又找到弟弟了……

余秋雨,上海人,隔壁的隔壁,过去两条横弄堂,因为距离近,并不觉得了不起,不如中原的牛爷神秘。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10:20
牛老伍 发表于 2020-4-10 22:23
弱弱的问一下鸟叔:
咱们也是很好的朋友了,
你该不会姓“王”吧,

我姓许。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10:23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11 08:44
水门汀、亭子间,好有乡愁感。
上学时曾经和同学学讲上海话,可能拜错了师。他是浙江人,对北方人不感冒, ...

有一说一,上海闲话不好听,北京话东北话特幽默。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10:24
云南张礼 发表于 2020-4-11 09:50
不错的文字,读着特别有味,问好

谢谢张版主提读鼓励!                                 
作者: 枕石问天    时间: 2020-4-11 10:25
鴳雀 发表于 2020-4-11 08:56
开工了?太忙了;版主呀,还当吗?

当个毛线,我都不去那儿了。那天都憋不住笑,“我是站长,我说谁第一,谁就是第一,你们左右不了我。”行,咱不陪你玩了,让你继续你的寡人的表演。
作者: 云馨    时间: 2020-4-11 10:26
文中那杏嫂嫂写得活泼漂亮,很有韵味,赞一个!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11 10:44
鴳雀 发表于 2020-4-11 10:23
有一说一,上海闲话不好听,北京话东北话特幽默。

我也说实在话,我去过的地方不少,个人感受,最不喜欢北京话的油滑。东北话的粗拉还能接受。普通话比较标准的是北京和天津之间的武清县,但我比较喜欢带地方特点的普通话,往往能够弥补纯正普通话的表现力不足。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1 11:11
云馨 发表于 2020-4-11 10:26
文中那杏嫂嫂写得活泼漂亮,很有韵味,赞一个!

谢谢云馨老师加分提读鼓励!                    
作者: 夜莺    时间: 2020-4-11 12:30
这文文,读来一个字也不愿跳过。平常的人事,在先生面前有了灵光,有了颜色。非常喜欢文中弥漫的那股民国余脉。赞!
作者: 恩和    时间: 2020-4-11 12:37
    鴳雀老师,恩和再不惊叹您怎么会写的这么好了。
    您自然会写的这么好的呀。想想呢,文字天赋恩和永不能及外,察人观世的深度、那个深度背后的温良宽仁,恩和好敬佩的。
    受教许多,您知道对恩和,这必定是真的。
    看人间世,深刻深邃或许光阴帮得上,看得透而永不认黑取冷,小了说是智慧通脱,落笔于文了,那文字就自然而然的会惠及他人呀。悲心慈意没有多高大上,微笑得仿佛几分戏谑地看人间和生活,心怀一份清明中道,就是祝福哦。
    反正好喜欢的字。
    反正看到什么说什么,并为受益的许多,真心致谢意。
    至于我还懂到了别的,就不告诉您了O(_)O哈哈~
    鴳雀老师春吉。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1 13:32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0-4-10 17:41
方言才有味道,假如普通语言,哪里会有这效果。
鴳雀作文深谙此道,才有了与众不同。
开始很多不明 ...

像我爱读《繁花》的,就喜欢这种味道,赞。
这些方言我都能说,虽然洋泾浜。昨晚夜梦,都是吴侬软语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1 13:35
秋实 发表于 2020-4-10 22:01
很独特的叙述方式,别有韵昧哦,娓娓道来中,还原了一对十多年前就该成婚的欢喜冤家。
只是不知,有几 ...

你读多了雀兄的文字,就会发现,为啥他和问天投缘了。
好好的一件袍子,料作上乘,偏偏袖口脱线了两针,就这种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1 13:37
牛老伍 发表于 2020-4-10 22:17
有味,有味……

文字是这样码,也当是国家级砌匠了,

雀兄和问天,都是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作者: 秋实    时间: 2020-4-11 13:39
月牙 发表于 2020-4-11 13:35
你读多了雀兄的文字,就会发现,为啥他和问天投缘了。
好好的一件袍子,料作上乘,偏偏袖口脱线了两针, ...

倒是真的:lol
他们不掐不过瘾,但分明属于惺惺相惜的类型,斗嘴就成了乐趣,而且其乐无穷。
就像《亮剑》中的李云龙与楚云飞,他们虽各为其主,但于双方的尊重、牵挂、敬服,已深入骨髓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1 13:42
鴳雀 发表于 2020-4-11 09:50
错误,不可饶恕的错误。自己站壁角。

灶披间,好像还是gai发音更近些。
方言真的和乡愁住得近。

昨晚夜梦,七个八个都讲方言,普通话倒立壁角了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1 13:51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11 08:44
水门汀、亭子间,好有乡愁感。
上学时曾经和同学学讲上海话,可能拜错了师。他是浙江人,对北方人不感冒, ...

闲话,别以为是闲言碎语那个,其实就是,话语、言语。
中性词,闲,发音接近ai 二声。哈哈,忘记音标了
这些都要用方音来读,更有味道。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1 13:54
枕石问天 发表于 2020-4-11 10:25
当个毛线,我都不去那儿了。那天都憋不住笑,“我是站长,我说谁第一,谁就是第一,你们左右不了我。”行 ...

:lol:lol笑岔气了
早说过,那边你玩不久,看被我说着了吧;P
你看人不准已经不是第一回了。
还是好好呆在这儿,继续 发 愤 涂 墙(不是别字):lol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11 14:17
月牙 发表于 2020-4-11 13:51
闲话,别以为是闲言碎语那个,其实就是,话语、言语。
中性词,闲,发音接近ai 二声。哈哈,忘记音标了: ...

知道你是认真的,可我没懂。朽木凑合雕吧。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1 14:25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11 14:17
知道你是认真的,可我没懂。朽木凑合雕吧。

怎么没懂?
雀兄回你这句:“有一说一,上海闲话不好听,北京话东北话特幽默。”

此处的“闲话”,没有贬义,是中性词。
怕北方文友误解,知道的就解释一下。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11 14:32
月牙 发表于 2020-4-11 14:25
怎么没懂?
雀兄回你这句:“有一说一,上海闲话不好听,北京话东北话特幽默。”

哦唷,侬讲个是他讲个“闲ai”字。
我还在我的回复里找这个字呢。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1 14:34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11 14:32
哦唷,侬讲个是他讲个“闲ai”字。
我还在我的回复里找这个字呢。

你聪明起来无人能比,笨起来也举世无双
——这是人家说我的话,现在转赠给你。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11 14:39
月牙 发表于 2020-4-11 14:34
你聪明起来无人能比,笨起来也举世无双
——这是人家说我的话,现在转赠给你。

我上中学时,老师的表述是,别人错的题你一道都没错,别人不错的题你都错了。
意思是我的脑子都用在那些刁钻古怪的题上了。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20-4-11 16:16
鴳雀 发表于 2020-4-11 10:00
谢谢小草,看不太明白是吧,以后学说西北话。吗的乍说哩。有部电视剧《灵与肉》,里边有四川话,青海话。

《灵与肉》看过,好像没发现多少方言。
娘家话已经忘光了,只有回家才能跟着说,离开就想不起来了。
倒是西北作家的文章看起来亲切得很,像路遥说的:“恓惶”   陈彦写的:“ 皮干” 也基本都是家乡语言。
吗的。反正我基本都是随口“妈的X” 小猴子都学着说。丫头说,看你奶奶,也太不文明了。
西北  方言  “先后” 表示什么关系,明白不?
其它都好懂,像“妗子” ,你肯定能猜出来。
作者: 孙姜    时间: 2020-4-11 19:43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0-4-10 16:29
这又上一篇啊。你们咋都井喷了呢?

小草,上啊。等你等得生姜都要发芽了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0-4-11 20:06
不错不错,大家风范。
唯"伊”字不太妥。;P;P;P;P
作者: 孙姜    时间: 2020-4-11 20:08
fonyuan 发表于 2020-4-11 20:06
不错不错,大家风范。
唯"伊”字不太妥。

年代戏,用一些有南国特点韵味的年代词,民国范儿就出来了。
作者: 孙姜    时间: 2020-4-11 20:08
fonyuan 发表于 2020-4-11 20:06
不错不错,大家风范。
唯"伊”字不太妥。

难得露面,多说几句,大伙都等着你呢
作者: 牛老伍    时间: 2020-4-11 21:17
月牙 发表于 2020-4-11 13:37
雀兄和问天,都是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呵呵,虽然都是高级粉刷匠,猴头大多粉得斜里面透着正,鸟叔就忽正忽斜,亦正亦斜了,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2 11:46
夜莺 发表于 2020-4-11 12:30
这文文,读来一个字也不愿跳过。平常的人事,在先生面前有了灵光,有了颜色。非常喜欢文中弥漫的那股民国余 ...

这是老派男人说话叙事的口气。夜莺喜欢开心。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2 11:53
恩和 发表于 2020-4-11 12:37
鴳雀老师,恩和再不惊叹您怎么会写的这么好了。    您自然会写的这么好的呀。想想呢,文字天赋恩和永不 ...

谢谢恩和来读,这些久远陈年往事又是老派口气,与当今时代当今话题隔着厚靴哩。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2 11:55
fonyuan 发表于 2020-4-11 20:06
不错不错,大家风范。
唯"伊”字不太妥。

东北话,“她”咋说?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0-4-12 15:42
鴳雀 发表于 2020-4-12 11:55
东北话,“她”咋说?

伊字是在汉字“她”出现之前的一个江南方言。用在文学作品,也多在民国时代。。。。。。要么就是戏曲中了。。。。
而且你这一篇全篇是现代汉语,把伊改成她,读起来也顺畅多了。
以上,砖家胡说八道。;P当真你就上当了。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2 15:57
fonyuan 发表于 2020-4-12 15:42
伊字是在汉字“她”出现之前的一个江南方言。用在文学作品,也多在民国时代。。。。。。要么就是戏曲中了 ...

“把伊改成她,读起来也顺畅多了”
——那是你觉得。
本篇好些方言,老高,报讯。。。。
整篇都用方言来读,味道都很赞。
你要懂吴方言才好说话,否则真是胡说八道。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20-4-12 16:30
月牙 发表于 2020-4-12 15:57
“把伊改成她,读起来也顺畅多了”
——那是你觉得。
本篇好些方言,老高,报讯。。。。

对,这样把爱撂砖头的专家给驳住了。他是老东北,软语也说不地道的。咱也觉得方言的魅力,别具一格。这里用,相当妥帖。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0-4-12 18:56
月牙 发表于 2020-4-12 15:57
“把伊改成她,读起来也顺畅多了”
——那是你觉得。
本篇好些方言,老高,报讯。。。。

错喽,错喽。
这个问题远远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哟,
张爱玲当年也这样说过,甚至这样做过,结果呢?失败喽。
张爱玲用方言改写的那个小说叫什么来着?海上花?还是什么。你不知道吧?我都忘了个干净。
全篇都是标准的现代普通话,冒出来几个方言,你觉得是好事?方言的运用一般主要在偶尔的对话阶段,为表现人物而特意为之,但也限于偶尔使用,在叙述和描写阶段基本上不会有人用,除非不懂写作的。
方言写作早就被证明是行不通的。除非你只给本地人看。多少前人,多少大师都玩过的东西了。
现在有些人就喜欢这样,文中夹杂一些地方话,看起来很有味道,其实别人读起来很拐扭的,尤其北方以普通话为主的读者。记得湖南有一小作家写起小说方言太多,看过一两篇,再也不看,看那东西身边要备一本方言词典。。。估计也没什么人会持续去看,只剩下自我陶醉了。
方言是自成体系的,只有在他自己的体系内才能立得住脚。你把吴语戏曲改成普通话试下?

;P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2 19:43
fonyuan 发表于 2020-4-12 18:56
错喽,错喽。
这个问题远远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哟,
张爱玲当年也这样说过,甚至这样做过,结果呢?失败 ...

你喝酒了吧?醉了吧?搭的这豆腐架,哪扛得住今天10级大风哦

第一,搬出名人来当论据,不能免俗。我管他张爱玲李爱玲,我说的是我读雀兄这篇的感受,通篇用“伊”,非常和谐,特别是当我用方言来读,味道尤其好。
来来来,我也不能免俗,搬个名人出来。金宇澄,《繁花》,当年是排行榜长篇第一,方言从头到尾,漂亮。

第二,“全篇都是标准的现代普通话”,打几个问号。
我看通篇都是方音,有的地方分明是硬把方言改成普通话的。语言这东西,不是你把它写成汉字,它就是普通话了。
何况,语言是不断演变的,方言和普通话存在融合现象。
我懂一点吴方言,自然比不懂的有发言权。

第三,“方言的运用一般主要在偶尔的对话阶段?,打几个问号。
兄弟,这是在江天,酒喝多了,以为在太虚吧?
有的散文,通篇没有对话,若是抒情散文,人物可以不写一句,何来的”表现人物“?
若说的是小说,我放过;若谈散文随笔,你是醉话瞎扯。

第四,我的跟帖是从读者角度说,谈的是阅读感受。
你是从作者角度看,说来说去“不懂写作”“方言写作”云云。
对着一枚硬币,我说阳光,你从另一面说,阴影,还谈个鬼啊。



作者: 临沂风铃    时间: 2020-4-12 22:07
我怎么觉得这是一篇上好的小说呢?
作者: 恩和    时间: 2020-4-13 07:09
鴳雀 发表于 2020-4-12 11:53
谢谢恩和来读,这些久远陈年往事又是老派口气,与当今时代当今话题隔着厚靴哩。

才不是呢。好文字是无新无老的,它是生存本身,活着是唯一不用贴永恒标签而永恒的事,人心人性也从没变到哪里去,纯写生活生存的字,何时何代人听了,都会像听家人说话,同时感觉着一份如提醒如嘱咐的心。
您知道恩和说得对,是吧。哈哈哈哈哈
新周快乐。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0-4-13 07:51
月牙 发表于 2020-4-12 19:43
你喝酒了吧?醉了吧?搭的这豆腐架,哪扛得住今天10级大风哦

第一,搬出名人来当论据,不能免俗。我 ...

又提《繁花》。。。。。。
想当年争议可是不小的,还排行榜第一。。。。。
当年有人就说过,假如我用藏语写一部天书很可能就得诺奖了。。。。
看来你并没有真正读过《繁花》因为就只是开头而已,后面又不是。。。。。
即如此,砖家我只能看着你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喽。。。。。
伊人远矣。。。。;P

可是说到实处,你这些回复也蛮有道理。
道理就在于,你是方言区长大的人,你无法理解北方地区长大的人对南方方言俚语等等的不识甚至误解,还有读起来的生硬拐扭,甚至滞涩。为什么呢?就像你不是男人,无法理解男人的某些想法。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真正理解起来很难的。

假如说,我用东北话写一篇东西,你是无论如何也读不下去的。就像一碗白米饭里掺了很多沙子,吃的时候要步步小心,步步惊心。。。。可是意思你也能明白,只是读起来非常吃力。

现在,我不得不再次搬出王小波来。他说,思想,语言,文字是一体的,如果读起来乱糟糟,那么思想也不会好。
当然并不是说因为一个伊字就思想乱糟了,是说,很多情况下为了避免这种乱糟的可能,作家们尽量少用方言写作,而且早在二十多年前方言写作就已经过时了。不管你是什么文体,散文随笔小说都一样,你不承认,只能说明你没注意过这事。。。。。。;P
那,你看,我现在是从读者角度看的。;P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13 09:34
fonyuan 发表于 2020-4-13 07:51
又提《繁花》。。。。。。
想当年争议可是不小的,还排行榜第一。。。。。
当年有人就说过,假如我用 ...

我是北方长大的南方人,去的地方比较多,读方言文章不太有障碍。
我想说的是,方言当中的确有很多词汇(包括虚词,语境、语气)的表达能力超过普通话。方言也是文化传承,非物质遗产。上海还设置了上海话课。这是第一。
第二,现在整个地球已经小得成了一个村子了,中国,也就是一个大家族吧。我们对当中各位沾亲带故的亲戚说的话,都要努力去理解才是,尤其你又是走南闯北,目前又在吴语区里。
我在南方上学的时候,宿舍上铺的同学是营口人。报到后第一次上街买东西,营业员的话让他笑得直不起腰来,说这里的人怎么都不好好说话,声音是那个动静的。后来……不说了,我不相信因果报应。我的意思不是东北人对南方话有抵触,而是闭塞地区的人都不太接受外面的东西,不分南方北方。
总之,北方人大多有点自大,比如认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其实现在走出去才发现,东不辣,西只有山西酸。
当然,芳兄的本意在于过于艰涩的方言容易造成阅读障碍,影响了阅读的快感,加上手握“推广普通话”的政治正确大旗……哈哈哈哈,最后这句话最戳你的心。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3 09:57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13 09:34
我是北方长大的南方人,去的地方比较多,读方言文章不太有障碍。
我想说的是,方言当中的确有很多词汇( ...

哈哈哈,芳源也有急的时候,也容我大笑三声

煮字不要说得这么坦白嘛,你们这对兄弟啊
——煮字说得漂亮,不仅煮得好,蒸的也好。;P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4-13 10:17
fonyuan 发表于 2020-4-13 07:51
又提《繁花》。。。。。。
想当年争议可是不小的,还排行榜第一。。。。。
当年有人就说过,假如我用 ...

不完美的芳源才是真实的芳源

《繁花》我是买了读的,从头读到尾,有些甚至是朗读,真的,这在我的阅读史上绝对是罕见的。
有一段时间,《繁花》是我枕边书。
第一遍读的时候,只是喜欢。成了枕边书之后,每晚随意打开,都能很快进入作者构筑的世界,那语言营造的氛围,那腔调,不服不行。从喜欢上升到爱。
我十分佩服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简直神。
排行榜不全信,但有一定道理。世界上可笑的事物太多了,偏嘲笑排行榜?

南方北方,男人女人。。。我理解你的不理解。
假如我读通篇用东北话写的东西,可能会感觉不顺,但我绝对不会因此就说方言如何如何。
我会包容得多。
我得承认,我也是井底蛙。我说这话的时候,很坦然,不愧疚。

过时是什么意思呢,女子比较知道。
去年有段时间,某报在寻找老照片中的人物。
有一张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短发女子站在西湖边,她穿着一条宽腿裤,上衣塞进裤腰,不要太时尚哦,众人惊呼。
那是五六十年前的一张老照片。而去年宽腿裤正流行。
生活是文学的折射。

我们这番理论纯属瞎扯,后面我就不费时间了,有这功夫不如多读几页书。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3 10:49
本帖最后由 鴳雀 于 2020-4-13 11:29 编辑
fonyuan 发表于 2020-4-13 07:51
又提《繁花》。。。。。。
想当年争议可是不小的,还排行榜第一。。。。。
当年有人就说过,假如我用 ...

一个作者最希望作品有更多的读者,所以按现代汉语标准普通话写作让更多人接受是肯定的。
作品中用方言一般都是地域极强的标志性语言,就是说极大多数人明白。用方言能加强小说的叙事魅力,更具艺术特色,这是作者情不自禁的抒发需要。
东北的“二人转”如果用标准的普通话也许就没有什么逗人的魅力。
陈彦的《主角》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语言特点就是生动、质朴、简洁、口语化和方言的大量介入,方言为作品带来神奇的艺术效果。比如,茅私,撸裤子。一看明白,感觉生活气息浓郁。
作者: 随玉    时间: 2020-4-13 11:13
我先来报个道。最近太忙了。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20-4-13 11:25
一字一句,连标点都读了。回味无穷。我想着,应该有续篇吧?写起来的话,比《繁花》更好看。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3 11:43
随玉 发表于 2020-4-13 11:13
我先来报个道。最近太忙了。

谢谢玉玉留印。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3 11:44
叶小蘖 发表于 2020-4-13 11:25
一字一句,连标点都读了。回味无穷。我想着,应该有续篇吧?写起来的话,比《繁花》更好看。

谢谢小蘖提读高评撒豆鼓励!                                    
作者: 随玉    时间: 2020-4-13 11:48
雀儿的文真真让人静下来,好比坐在对面不温不火地讲故事,故事讲得有滋味,听的人也就入了心。杏嫂嫂是个泼辣的女子,也是个真实的人,热心肠,毛大胆,是个做婆娘的好人选儿。劲松心气儿高,最终也逃不过杏梅的手,可说该他的怎么也逃不过的。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4-13 12:00
月牙 发表于 2020-4-13 09:57
哈哈哈,芳源也有急的时候,也容我大笑三声

煮字不要说得这么坦白嘛,你们这对兄弟啊

芳兄心脏不太给力,反正我是戳痛快了。
作者: 文从非来    时间: 2020-4-13 12:17
杏嫂嫂在这里啊,总算找到了。
雀儿老师最近受委曲了,问候一下。
原来还当你们好着呢,呵呵。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4-13 12:31
文从非来 发表于 2020-4-13 12:17
杏嫂嫂在这里啊,总算找到了。
雀儿老师最近受委曲了,问候一下。
原来还当你们好着呢,呵呵。

谢谢来捧场!我本来与他就不多话的,他除了几个字写得还算周正,话都说不囫囵,没法交流,加上心术不正,又斜白眼看人与事,总之,属于拎不清。光这些倒也算了,偏偏想折腾,想豁胖,想显摆,那就出洋相了。他偃旗息鼓,悄悄赚两钿走人,人不知鬼不觉;他要闹腾,光起火来让他鬼也做不成。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0-4-13 18:21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13 09:34
我是北方长大的南方人,去的地方比较多,读方言文章不太有障碍。
我想说的是,方言当中的确有很多词汇( ...

草舍前面是正确的。但最后笔峰一转,
我就得问问,我砖家向来是拎砖头逛大街的,看谁不顺眼就扔砖先,啥时候举大旗了???
砖家我是用砖头说话的呀,不大可能扛大旗的,所以你的这一段评论,结尾是个败笔。;P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