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此心安处是吾乡
[打印本页]
作者:
夏炎炎
时间:
2020-4-10 19:03
标题:
此心安处是吾乡
本帖最后由 艾桃 于 2020-4-11 10:29 编辑
定风波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创作背景是苏轼好友王定国,(跟随苏轼学写文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广西宾州,歌女柔奴同行。三年后王定国北归,让柔奴给苏轼敬酒。苏轼见她眉目娟丽,善应对,于是写了这首词。
琢玉郎、点酥娘,少年配璧人,自作清歌能令炎热的岭南刹那清凉。
万里里归来不见沧桑反而年愈少,我理解是份无欲无求宠辱不惊的气度心静造就了容貌气质的清丽吧。
笑时犹带岭梅香,多么恬淡安详气质若兰。
此心安处是吾乡
政治上失意没有变的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只要心安处处吾乡。
家和家乡的意义在于家人和亲情,瘴气袭人的岭南、苦寒萧瑟的漠北,纵使天不长春,心却时时温暖,也是记忆深处最爱的家乡。
曾听过一句话,一座城市是否美丽温暖,是看这座城市是不是你家乡,你的家乡之所以成为家乡是要看这里是否有你的家,你的家人。
每晚华灯初上是否有一盏灯是为你而亮,你不归灯不熄。
这里不止有你的母校有你徜徉过的街道小路,有你的发小有你的同学初恋,这里一定要有你的母亲你的伴侣孩子,才叫家的城市。
我母校是这座城市的九中,我在这里上课初中、高中六年的时光。
有一段时间每次经过母校的街道-桃李街,心中都会有种异样的感觉。毕竟在那里我经历了最青涩最纯真的时光。
那条路我每天要走四遍,记得上学时路的两遍是各种小店,桃李街南口那里总有个修自行车配钥匙的,那个桥上也总有一个烤红薯的摊子,我记得会常常在那里买了放学路上吃。那时年少,吃什么都吃不够,青春飞扬无论吃多少也是个瘦小女孩。
再往南是一个叫南园商店的当时的百货公司,有时不上课就和同学去游荡,就是简单的游荡,没钱买什么。
后来很少去了,慢慢去了也没了当初的感觉。
当然这个城市还有多个街道多个学校公园小区……
可是年轮渐渐流逝,我所有的家的感觉却渐渐淡了,好多地方好多日子都变成回忆。
好像我与这个城市愈走愈远,是我不爱这里吗?也不是。有时很迷惑我的家我的家乡是哪是哪?那种一瞬间家的温暖、家的依靠在哪在哪?
此心安处是吾乡
那种安心,那种倦鸟归巢,那种妈妈的呼唤,那种无论夜半凌晨归来都可以急切奔去的地方,那种人在异乡却可以有家可期的感觉多年没有了。
此情不可期,无论多久都该有爱都要安心下来恬淡下来,与你不争不是吗?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0-4-11 10:26
问好夏炎炎老师, 也欢迎您成为中财论坛的一员。
关于苏轼的主题,一般都发在苏轼版块,欢迎多多支持。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0-4-11 10:28
本帖最后由 艾桃 于 2020-4-11 10:29 编辑
您选发表作品,可以依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 原创、 原创非首发、分享类型。此文好像不太适合 定义为 “公告”,版权需要置于文后,我帮你修改一下。
作者:
云馨
时间:
2020-4-11 10:41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样的诗句,彰显了苏轼的大胸怀,大境界,是值得后人赞颂学习了。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0-4-11 10:47
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一个背景离乡的人来说,是多么难得。一个歌女能说出此话,就更显得珍贵感人。那是她对于一个爱人最好的表达方式,她把所有的苦统统都不放在心上,唯因有她依靠的男子与她能朝夕相处,于是什么事都不是事。苏轼做为天涯沦落人,感同深受。于是这一句话也成了勉励无数流浪者最好的安慰剂。
作者:
夏炎炎
时间:
2020-4-11 21:08
好哒,多谢指正多谢指正!
作者:
蛇珠
时间:
2020-4-13 10:31
“”笑时犹带岭梅香,多么恬淡安详气质若兰“”
——妙不可言 的美誉
苏轼的锦心绣口无人匹敌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