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四月---养生】剥啄剥啄 [打印本页]
作者: 何也 时间: 2020-5-14 15:44
标题: 【四月---养生】剥啄剥啄
本帖最后由 何也 于 2020-5-14 15:49 编辑
剥啄,象声词,指的是轻叩声。很容易想到林中啄木鸟啄树的声音。剥啄。剥啄。苏轼在《次韵赵令铄惠酒》中写道,“门前听剥啄,烹鱼得尺素。”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一种淡然的心情。
寂静中希望听到敲门声。轻,或重,都行。就像韩愈的“剥剥啄啄,有客至门”那种平静中的期待。
但世事无常,越是希望,就越会绝望。仿佛天宝十年围困在长安的杜甫。
唐朝的长安,是国际大都市,让人趋之若鹜。杜甫是在人生的盛年,即35岁踏进这座让他希冀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城市的。一待就是十年。但宿命中,他在李白之后,遭遇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五年来,他曾经漫游时的豪放在阴谋和冷落中荡然一空。一个个好友,诗友,不是贬官,就是发配,或者无疾而终。曾经热闹的红尘俗世,也因变故而成了“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无奈。他亟需一官半职,来养家糊口。但《封西岳赋》之余,《雕赋》之余,唯凄苦,唯绝望而已。
四十岁的人生,因为无关仕途早已看遍了各种困顿。也因为忙碌,因为穷迫,而且衰弱,终于在751年秋天的一个雨后,病倒了。
“疟疠三秋熟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这是他身患沉珂后给无官友人王倚的饮酒赠歌。即便在大病中,他也没忘记痛饮去愁去烦的老酒。这种方言口语,让曾经壮美的诗风变得更为鲜活。
头白眼花皮包骨,即便的屁股也有了胼胝。一幅天涯沦落的自画像,和老家南山草堂里的塑像何其相似。
历史在千年的轮回中,也不忘作弄一下不长记性的后人。
但诗人的心境已经沉稳了。也是在这个多恼的秋天,他听到了久违的剥啄声。
大雨。贫病交迫。即将远去为官的老友魏子前来辞行。轻盈的剥啄之声让秋雨的缠绵少了几许凄苦,多了一丝温情。一颗骚动的浮心渐渐沉稳了下来。
于是,就有了《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堪破的世态,滋长的悲凉,在秋雨中成了诗人特有的生命情调,养育着他日渐明快的心胸。
想起了诗圣之后贾岛的“僧推月下门”。也是一种熟悉而不客气的叫门法。禅意绵绵。
门有远近,也有高低。比如“朱门酒肉臭”之门,比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之门,满含了“此老无声泪垂血”之绝望,也暗合了“苍梧云正愁”之沉郁。
入门之后,给魏子说的是“莫向春风舞鹧鸪”。劝人,也是在劝己。就像庄子过惠子之墓,“吾无与言之矣”,就像慧能之“烦恼即是菩提”。忘情而不矫情,率性而成大道。感时溅泪,恨别惊心。
如此之离苦,更值得咀嚼。因为枯寂之中,竟也有着不易觉察的温暖和沧桑。
“我弃物也,四十无位,子不以官遇我,知我处顺故也。”几多无奈。几多激愤。“处顺”一词,出自《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旧雨也好,新雨也好,总归是在剥啄声里缓缓而至。
但这样的剥啄,多为布衣,多为寒士。
对于困顿中的诗人而言,自然之雨是友,剥啄之声也是友。“风动竹而以为故人来”。历练俗世,一朝明悟。
所以,《秋述》之于诗人,是风水岭。是顿悟,是养生,更是惊醒了的梦。
“谦谦君子,若不得已,知禄仕此始,吾党恶乎无述而止!”十年悲苦终于养成了诗人沉郁顿雄的生命。
从此,诗人的心再也不困于长安,困于“禄仕”。他在个人的际遇和山河的雄壮外,找寻到了《兵车行》、《丽人行》。
十年长安,十年养生。他的步履从贫乏的坊间小巷到贵族园林,从重楼名阁到风尘咸阳桥,见证了一个王朝衰败的背影。
他终于回到了关怀民间的本性。他的生命也因此更加超然,落寞,从容,坦荡,甚至是器宇轩昂。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0-5-16 22:48
剥啄剥啄声,文题很新颖,大自然的美妙声响后,在讲述杜甫凄凉人生。仕途无望,疾病缠身,民间疾苦,只有一颗坚强的心,才能泣以当歌,仍留下不朽诗篇。
作者: 何也 时间: 2020-5-21 09:19
艾斑斑好!感谢阅评。
杜甫在秦州写过杂诗,,加上对民生关怀,所以感觉更多些。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