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生产队印象之十三 [打印本页]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0-6-7 20:44
标题: 生产队印象之十三

          砍笤帚

  在点苍山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地方,长着成林成遍的野生竹子,这就是雪竹。雪竹生长在有半年积雪的地带,质轻而脆,不易剖成篾子,人们只用这种竹子做扎楼笆的材料或冲墙时放入墙土中的墙筋竹。

  雪竹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用竹尖枝扎扫地用的笤帚。村民们每年都上苍山砍一些竹尖回家,晒干后扎成笤帚用,这一农活就叫“砍笤帚”。冬春两季是砍笤帚的时间,这时的雪竹已经落光了叶子,扎成的笤帚扫地时就不会有叶子掉在地上。

  砍笤帚的地点是大堆子、打雀山、七个炕架、小白河和羊鼻子岭岗等地方。主些山的林中是密集的竹林,一年生的竹子还是嫩竹,不能用,要砍两年以上的老竹子。左手抓起竹尖,右手拿刀,把竹子砍断,先将砍下的竹尖枝堆在竹丛旁边,砍到一定时候时,把竹枝抱拢,放到林边的空地上,修掉一部分枝,到砍够后绑成一大捆,用索子背着回家。每天到了下午的两三点后,山风很大,背着一捆笤帚走在山路上,大风会将人吹跌倒,走起路来十分困难,有经验的人都会力争在刮大风前下山。

  冬季与春初是苍山堆雪的季节,这时上山,树林中有厚厚的积雪,在竹林中,有的地方一脚踩下去,哗的一声响,身子迅速往下落,竟有齐腰深的积雪。早在七八岁的童年时代,我就跟随大人上苍山砍笤帚。很多人是穿草鞋干活,穿不起鞋子的,就只好光着脚干活。到有胶鞋时,我们才穿胶鞋,踩在雪地上,雪块落入鞋中,浸湿了鞋子后很滑,为防止跌倒,孩子们便脱掉鞋子光着脚在林中砍笤帚。从我们村子里向东望去,进入视野的有一座圆锥形的山峰,叫大堆子。从村子到大堆子有两条山路:一条是经鸡茨坪村子过上垭口,再经滚死牛坡,穿过老黑林,路下边有一溏泉水叫灯盏水,是上山人饮水的唯一水源;另一条是从小花园岭岗直上,经段家坟到大堆子。这条路很陡,坡度有六七十度,砍篾子时人们一般不走这条路,砍压条(竹子)时,一些人为了节省时间,才走此路,我们砍笤帚时,由于孩子时身子灵巧,又图路近一些,就走这条直路。

  到段家坟时,陡坡已经走完,进入大堆子的大草坝。段家坟是家住县城的姓段人家的坟,大概是受到“有儿埋在高山顶,无儿埋在大河边”的影响,将祖坟埋在了这里,是在苍山西坡埋得最高的坟了。据村里的老人说:解放前段家来上坟时,要用三天的时间,第一天到鸡茨坪村里过夜,第二天上坟,第三天才返回家。时过境迁,到我们上苍山砍笤帚的年代,已经没有人到这么远的山上上坟了。

  站在段家坟山上回头望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可看到西边的十多座山峦,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对“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有了直观形象的理解。坟背靠大堆子,面向漾濞坝子,左右各有一座圆形的小山包,符合风水学中的“左青龙,右白虎”之说,视野十分开阔,是极佳的风水宝地。前边的山林中是水竹与高节竹混交林,有一沟山泉水哗哗流淌,是上山干活人的喝水之处。每当我们到大堆子路过这里,都要在这里喝水。大堆子的顶端叫插旗子堆,据说是在文革时,有人将红旗插在这里。这是点苍山西面第一层山的最高峰,海拔已有三千五百多米。站在峰顶极目远望,天高地旷,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从山梁往东走,就到了打雀山垭口,再往上走就到七个炕架,炕架是前人烘烤竹篾搭建的木架。小时候母亲就对我说起她还随外公到这里砍过篾子。大堆子山脉是苍山西坡的主山脉,东接苍山最高峰——马龙峰,向西延伸至漾濞江,山脉将苍山西坡分隔成两大部分:南边形成石门关的天然大峡谷,北边是岩桥大深谷。这一带是苍山地势最为险峻的地段,山梁上的路可翻越苍山到达大理,就是当年忽必烈率蒙古铁骑攻取大理国时走过的山路,成了苍山古道。

  打雀山垭口是山梁上的一个谷口,相传一年中有几天,苍山上所有的鸟雀都从此过路,只要手拿一根树枝一摇,便能使打落的鸟堆积如山,鸟过之后便是成群结队的虎豹过路,这里是我从童年到成年经常砍竹子的地方。山风特别大,每到下午,狂风呼呼作响,吹到身上寒冷刺骨。树木有杂栗树林、高山杜鹃与山竹林,林间有龙胆草、柴胡、刺参、重楼、羌活、草乌、珠子参等众多的野生药材,还有一种茎枝顺地爬行、果实鲜红、形似黄泡(覆盆子)的被当地人叫“地黄泡”的野果。

  砍回家的竹尖枝要扎成小把,先是将竹枝分成三把,根端用一个篾圈套住,再用篾子在有竹枝的部位扎一道,就成了一把能扫地的笤帚。到每年的二月十九街,村里人就会到县城卖笤帚,一把能卖到一角五分到两角五分钱。一天能砍到三四十把笤帚,绑扎也要一天的时间。扎笤帚时修下来的竹枝,可扎成一尺多长的小笤帚,是用来刷洗锅的工具,叫“洗锅笤帚”。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祥云飞机场的人来村里订购笤帚,于是生产队就组织社员上苍山砍笤帚,人们称这种笤帚为“飞机笤帚”,长达六尺,一把能卖六角钱,村里的人便纷纷上苍山砍笤帚,孩子们也就跟随大人上山。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到了插旗子堆,见到林中的积雪,就用刀子撬起几块,放上红糖吃了起来,全身有了冰凉的感觉。当时还很天真幼稚,尝试过将雪块带回家,但没有成功。

  砍笤帚时,先是将竹子砍倒,修去中部的枝桠,留下上部的枝桠,再捆扎成小捆,最后绑成一大捆,插一根木棒,尖端着地拖着走。十几个人拖着笤帚走在山路上,弄得尘土飞扬,回到家里已是满身土灰。在砍笤帚时,顺路就将扎笤帚用的篾子砍回来,用时就方便了。取十一二根竹子,修去多余的枝,绑四道扎成一把笤帚,交给队上,按把数记给工分。拖着一捆笤帚走山路,要比拖一捆篾子轻松一些,人们也乐意砍笤帚,村里的男人大都上苍山砍过这种笤帚。

  上垭口路边的山坡上有成林成遍的映山红树林,春天花开后,成群的蜜蜂在树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蜜,很是热闹。每当我们拖着笤帚路过这里,就会扔下笤帚捆,一群孩子爬坡到树上,用一根空心草吸食红花芯上的蜜汁,这种花蜜甜中略酸,很好吃,如果时间充足,可吃个足饱,在那个饥饿和严重缺糖的年代,算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了。

  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后,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村里人不砍笤帚卖了。现在一把笤帚已卖到两三块钱,在街上还能看到有人卖笤帚,是苍山脚下两个村(美翕、石钟)的村民。我上苍山采药时,有时会到以前我们砍过笤帚的地方,看到雪竹至今仍未恢复生长起来,放山的牛羊常年在林中活动,采食竹叶,使竹子受到了损害。被砍去尖枝的竹子在林中艰难地生长,我的心里有了一种难言的滋味。在感激雪竹对人们的帮助之情时,又为竹子的命运鸣不平,也感叹起人生、命运的无奈来。
                         00年六月六日夜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苏忠伟 于 2010-6-8 12:02 编辑 ]
作者: 芬芳五月菊    时间: 2010-6-7 21:57
我家就买过这种笤帚,我从来不知道它的制作过程,还以为只要是竹子都能做呢,原来还有这么艰辛的劳动啊,学习问好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0-6-7 22:24
看了这个帖子,我们好像被带回到那个集体化的生产队时代。雪竹生长在高山上,难得长大,坎雪竹也千辛万苦。看到最后,也为雪竹如今的遭遇担心!问好云南老乡!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8 06:52
生产队印象之十三:砍笤帚,对于现代晚辈的一些场景遥远了的内容,都在这个系列里得以复苏和重生,宛如亲临,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我想这些内容足够保留的价值。说是砍笤帚,这其间也叙述过了风景,情景,等等,风景、情景与事件的细腻相融,就有了叙述的立体感,青青的竹子、红树林的春天,以及上个世纪所有沉睡此刻活跃和生动的内容,在叙述中从此长存和长青。这个系列坚持到现在很好,很可观,值得大家共同阅读和欣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6-8 07:16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6-8 08:24
那份记忆,是一份珍藏的财富.
作者: 乔举平    时间: 2010-6-8 09:21
你的文章也让我重温昨日时光,握手问好!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0-6-8 10:03
原帖由 芬芳五月菊 于 2010-6-7 21:57 发表
我家就买过这种笤帚,我从来不知道它的制作过程,还以为只要是竹子都能做呢,原来还有这么艰辛的劳动啊,学习问好


同感.看起来每做一件事都是多么不易.
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6-8 11:06
上苍山砍笤帚,是为了生活。当年的那些场景始终清晰在眼前。尽管这是劳作的场面,但还是充满着诸多的艰辛。如今,当你再次将往事翻新,留存于心际的不仅有留恋的踵至,也为岁月的流逝而感喟不已。问好!


会当临绝顶,一揽(览)众山小。。。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0-6-8 12:06
原帖由 芬芳五月菊 于 2010-6-7 21:57 发表
我家就买过这种笤帚,我从来不知道它的制作过程,还以为只要是竹子都能做呢,原来还有这么艰辛的劳动啊,学习问好

谢谢芬芳五月菊!
因为生长在点苍山脚下,人们就经常与山竹打交道。是的:每一件工具,都凝结着人们的劳动汗水。
问好朋友!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0-6-8 12:07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0-6-7 22:24 发表
看了这个帖子,我们好像被带回到那个集体化的生产队时代。雪竹生长在高山上,难得长大,坎雪竹也千辛万苦。看到最后,也为雪竹如今的遭遇担心!问好云南老乡!

谢谢陀螺!
原来还是老乡呢。问候老乡!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0-6-8 12:08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6-8 06:52 发表
生产队印象之十三:砍笤帚,对于现代晚辈的一些场景遥远了的内容,都在这个系列里得以复苏和重生,宛如亲临,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我想这些内容足够保留的价值。说是砍笤帚,这其间也叙述过了风景,情景,等等,风景、 ...

谢谢小暖版主的细心指导!
问好朋友!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0-6-8 12:09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6-8 07:16 发表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谢谢杜版主!
问好朋友!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0-6-8 12:10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6-8 08:24 发表
那份记忆,是一份珍藏的财富.

谢谢大相!
问好朋友!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0-6-8 12:10
原帖由 乔举平 于 2010-6-8 09:21 发表
你的文章也让我重温昨日时光,握手问好!

谢谢举平!
问好朋友!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0-6-8 12:12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0-6-8 10:03 发表


同感.看起来每做一件事都是多么不易.
问好!

谢谢风铃!
问好朋友!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0-6-8 12:13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6-8 11:06 发表
上苍山砍笤帚,是为了生活。当年的那些场景始终清晰在眼前。尽管这是劳作的场面,但还是充满着诸多的艰辛。如今,当你再次将往事翻新,留存于心际的不仅有留恋的踵至,也为岁月的流逝而感喟不已。问好!


会当临 ...

感谢杜版主的细心指导,连别字都指出来了,很感动!
问好朋友!
作者: 不觉寒    时间: 2010-6-8 18:13
标题: 回复 1# 苏忠伟 的帖子
在感激雪竹对人们的帮助之情时,又为竹子的命运鸣不平,也感叹起人生、命运的无奈来。


学习并问好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0-6-12 08:58
原帖由 不觉寒 于 2010-6-8 18:13 发表
在感激雪竹对人们的帮助之情时,又为竹子的命运鸣不平,也感叹起人生、命运的无奈来。


学习并问好

谢谢不觉寒!
问好朋友!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10-6-13 11:22
再来学习,祝苏老师端午节快乐。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0-6-13 15:43
原帖由 洪水河畔 于 2010-6-13 11:22 发表
再来学习,祝苏老师端午节快乐。

谢谢洪水河畔!
同祝端五节快乐!
作者: 柳絮飞舞    时间: 2010-6-15 21:22
朋友的生产队系列已入心里,过往的历史如影像般,很是珍贵的记忆,
节日快乐!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0-6-17 21:27
原帖由 柳絮飞舞 于 2010-6-15 21:22 发表
朋友的生产队系列已入心里,过往的历史如影像般,很是珍贵的记忆,
节日快乐!

谢谢柳絮!
节子快乐!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