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荔子碑。
元和十年柳宗元和他的朋友被唐宪宗明升暗贬到更为遥远的边州去作逐臣。
柳公为柳州剌史。 来到柳州,心情沉重的他到柳州城上登楼远眺,一望故乡,二看新居。
抬眼一望看到却是无边无际的一片荒凉,连天接海……这是一个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风俗迥异的地方。此时的柳公愁思也如海如天, 有家难归,有志难酬,既看不到家乡,也看不到朋友;俯身看城下,那柳江,弯来弯去,只见江水滚滚,曲折蜿蜒,犹如九回之肠和柳公内心一样的纠结。
正思量,突然一场狂风暴雨从天而降,急风横扫城下的菏塘,水浪翻滚,搅得荷花凌乱,暴雨随风斜下,像鞭子一样抽打着长满薜荔的墙上。
看着眼前的狂风暴雨, 想到宦官、藩王,朋党纠缠在一起,左右被宦官扶持起来的唐宪宗,继续贬谪自己和昔日的朋友。自己年青时要铲除宦官,藩镇势力,振兴大唐,已无可能。大唐病入膏肓,江山在风雨中漂摇,世事莫测、仕途险恶……,想着自己的身世和当年的革新,不经怀念起和他一同被贬来这南峦之地的患难朋友们。
朝漳汀封连的方向望去,岭南茂密的森林和层叠的群山遮蔽了柳公远望的视线。只见山峦叠嶂,树木茂蜜,遮断千里之目。
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看不到朋友的身影。虽说现在大家都在南方荒峦之地,相隔并非遥远,仿佛近在咫尺,却被这层峦叠嶂的山河阻隔在交通不便,书信都难以送达的荒峦之地。不要说彼此往来,就是通信也常难以办到,真为朋友们担心啊!
十年前,他们都是京官,同属永贞革新的干将,是携手共进的战友。为重振大唐,他们与宦官、藩镇、……激战……,失败后,发生了二王八司马事件。他们同时被贬为边州司马,一贬十年。刚被召回京城,又再度发配边地,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他们同进退,同喜悲,惺惺相惜,同病相怜。
为了励志,柳公写下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七律诗寄于难友:
诗中柳公用“惊风”、“密雨”,来影射黑暗势力;以“芙蓉”、“薜荔”比喻自已和朋友;以任凭风吹雨打,百般摧残,池中芙蓉,墙上薜荔,仍然昂首挺立,岿然不动。来借景抒怀,表现示自己虽遭打击迫害,而素志不改,不屈不挠的坚强信念。
此诗对仗工整,虚实相对,写得情真意切而又荡气回肠。深受后人喜爱和传扬!
事实也正是诗中所述:柳公一生都从未向黑暗势力妥协过。
在身属钦犯,罪臣的十来年艰苦的仕途中,柳公的身体严重受损,到柳州仅上任三年多,就不幸病逝了。
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中,唐朝是宦官擅权最严峻的朝代。在柳公死后不到一百年。唐朝就很凄惨的灭亡了,而灭亡的三大主因就是以柳宗元为核心的“永贞革新” 所坚决反对的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
当然,这是后话了。却充分说明被唐宪宗杀害贬谪的二王八司马是一个顺应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政治精英集团,而柳公则是精英中的精英了!
柳公少年名扬天下,才华卓越,亲睹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代来的灾难,从而怀有振兴大唐的凌云壮志。二十出头便高中进士,一路意气风发,激昂振奋地成了永贞革新的骨干人物,没想到昏庸的唐宪宗竟受至于宦官,将精英贬谪至死……。
柳公人生最后的短短三年中,在柳州大胆的移风易俗,造福民众,政绩卓著。柳州人民感激他,怀念他,专门给他修了柳公祠,立了碑来祭拜他。这个碑,碑文是韩愈写的绝好文章;后世苏轼敬重柳公,用行书重写了碑文,是绝好行书;歌颂的是柳宗元的绝好故事,被称为《韩文苏字柳事碑》;因而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大家的光辉都耀然在这一碑上,成为千古一绝,又被世人称之为“三绝碑”;又因以韩文首句 “荔子丹兮蕉黄” 而得名《荔子碑》,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此碑现巍然耸立于柳侯祠堂内,可以看到碑身为断裂合拼而成。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明嘉清年间,在战乱中,“荔子碑”被毁坏。后来在筑柳州外城时,有军士捡得半截“荔子碑”,拿来砌城墙。但是每次砌进墙内,城墙就崩塌,后来才发现是“荔子碑”的一部分。在场的人终于醒悟过来,知道拿来砌墙是对柳侯的不敬,要受到崩塌的惩罚。只好把断碑抬回柳侯祠,与残留原处的“荔子碑”拼合在一起,使这一珍贵的文物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供后人祭祀,永记不忘。
历代文人是痛苦的,他们在当时的王朝下一事无成,即使有显赫的政绩同样也得不到统治者的认可,但恰恰是当时不为认可的政绩推动着历史文化进程,构建着民族的文化性格,书写着中国的文化历史。
柳宗元就是这样的文人,人民不会忘记他。
昏君忌恨贬忠臣,埋下唐朝灭亡根。
柳公美名传天下,千古绝唱荔子碑。
2020.5.30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