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虚构,途经细节的真实 [打印本页]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8-14 16:08
标题: 虚构,途经细节的真实
本帖最后由 月牙 于 2020-8-14 16:09 编辑

关于小说虚构的讨论——
虚构,途经细节的真实
文/月牙
既是讨论,自由发言,就想到什么说什么。
忘了卡夫卡还是谁说的,“越是虚构的故事,细节处越要真实。”
我想说——
关注细节的真实,让小说的虚构更具探究的意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巧妙杂糅,无中生有一个美妙的新世界。

1.人物身份。
《梅花弄》里的“我”,为什么设置成某中学教科室主任的身份?
在我看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一般来讲都是人情小说。绕过人情,小说寡淡。
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老师,花姨不会找我。这是基于人情的一般认知。
如果“我”平步青云到校长了,不会有暇接待花姨,没有时机说老家故友。。毕竟两人关系太远了。看学校的安保制度,可知是名校,管理规范,一般规模在校生三四千吧,家长数五位数(父母,继父或继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太公太婆。。。)校长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

为什么设置“我”是个病人?
情节发展的需要,让平直的叙述有一点波澜。
一般教科室主任依然十分忙碌,明的暗的,分担一部分校办的任务,各种申请报告申报材料。。。病人这个身份,可自觉减压,有更多可能呈现“我”作为“人”,特别是“女人”这一面。

为什么将小梅设置成摆地摊的教授的女儿?
现实里真有其人,杂糅到小梅身上。时代开放,一个微不足道的人,是时代很小的缩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或缺的生存样本。
人物塑造的需要,彰显小梅个性。一部分原因,童年的阴影,对其思想、生活的影响,加之家庭变故等,突出其叛逆的个性,很自我,向往自由,敢想敢做,独立而勇敢。对于我这个作者来说,现在的小梅,身上有我和一些女性的理想人格。
再往深处想人际关系。花姨应该知道纪老师的事情,她为什么不避讳?她的宝贝外孙女儿已经读高中,很快将读大学,而小梅的父亲是某大学退休教授,从人情角度讲,花姨做出了权衡。中间大段留白。
联想到近期很火的《三十而已》,顾佳为了儿子入读贵族幼儿园,如何放下尊严拼尽全力。花姨的一些做法,也就很好理解了。

2.生活场景。
写熟悉的生活。这是我一直以来对小说持有的朴素认知。当然,我相信天才的存在,他们具有超凡的无中生有的能力。却与我无关。
上回评孙姜的一篇小说,我亲到手机店了解情况。有文友笑我。
其实,对很多写小说的人来说,占有第一手资料,才下手不慌。
我有一个素材本,记录的东西千奇百怪。
比如,狗狗会抑郁,和主人分别,竟跳楼自杀,跌断了腿。这是我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
比如,西湖里的鸳鸯,喂食有什么特别的。新闻里看来的。
再比如,“非你莫属”一期关于老年人的节目,有位方先生,会300多种乐器,收藏了一千多种乐器,奇妙的是,脸皮也能当乐器弹。主持人涂磊当众劈叉。某女,60多岁学芭蕾。眼见为实。
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让小说有可信的细节,更容易让读者进入你虚构的世界,信以为真。

还是以《梅花弄》为例。
比如,晒番薯干,为了防粘连,先在匾底铺薄薄的一层稻草。
比如,天气转凉之后,小孩吃宝塔糖打虫。日常所用,肚子上印着红双喜的高脚痰盂。
再比如,纪老师夏天常穿件白色汗背心,有时候上面还会有大大小小几个窟窿。
还有好些,都是那个年代非常寻常的生活。一处细节也许不那么重要,十处,二十……没有它们,便难有真实的生活。

坐上时间这辆列车,你在回溯,因为记忆的缘故,真实会打折。空间的存在也像梦境,你搭建的这个世界可能摇摇欲坠。只要大的逻辑没有问题,再在细节上多些真实,起码你落笔的时候,会多一点自信。
假如一篇小说的构思,你有了十个二十个真实的细节,差不多可以动笔了。

3.前后照应。
你要让读者觉得真实,作者落笔的时候最好已经和你作品里的人物朝夕相处有些时日了。
有时候沉浸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那些纸片人一个个活过来了,他们哭,他们笑,有烦恼,也有愧疚,时不时小肚鸡肠。。。他们不知不觉成为你真实生活的一部分,然后,不是你写小说,你只是一个忠诚的记录者。要提防的倒是,你难以心平气和,会有参与他们生活的冲动,又说服自己克制。。。。
还是《梅花弄》。芳源说我露真情了,不太合时宜。其实我真的已经很克制。写人情,一丝一毫不流露,太难了。

老桑说,“小梅与纪流氓的事,一定要让它足够影响到花姨的生活,这样,梅与花的关联,就更紧密了。”建议挺好,理想化了。
我这篇的初衷,写治愈。结论是,童年的伤,难以治愈。但我不想将惩罚落在花姨身上。
世界很小,有了微信圈,世界更小。花姨何尝不会想到,纪老师的故事“我”迟早会知道,但她还是找“我”来了,还是将小梅的电话告知了“我”。我想写出一个人的无奈,即便过程省略,选择一定有苦痛有挣扎,权衡之后作出她的选择,自有其道理,一个78岁的老太,她的尊严,她的痛点。。要承受一些,也要牺牲一些。这是真实的人性。这是我对人情的了解。
村上春树曾说:“写小说时我总在心里牢记:在一座高大坚实的墙和与之相撞的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这种悲悯,也从我骨子里来。
真实的生活,很多时候是擦肩,是遥望,然后各自前行。在结尾,写到花姨,照应前文,“那以后,花姨来过学校两三回,我见她总感觉不像先前自然。”故事看起来有始有终,尾巴很细,真实的生活难说结局。

煮字说,“既然主题在于童年,那么这件事‘我’有没有徇私不重要。”
结尾我写,“那次见面是去年的事了,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在一般人看来,有违常理。但从照应的角度说,自有其生活的逻辑,让结尾沉稳些。
“我”是教师,不徇私的一个,为人处世比较刻板,不够圆融,不懂变通,否则小时候形影不离的两个人,久别重逢竟然只见一面再无联系,情理上说不通。
知道了纪老师的事,“我”看花姨不太自然,那么,花姨看“我”呢?
主题从“童年”出发,大站是“治愈”,终点还是“人性”,“命运”,在时间的长河里,在岁月的更迭中,什么是永恒的事物,追寻,没有答案……
仅有照应是不够的,我的野心,希望在远方。

细节于小说而言,是涓涓细流,最好自然而然,汇入作者挖掘好的河流,途经一些风景,曲折向前。
本想举芳源小说的例子,结果还是偷懒了,毕竟自己写的熟悉啊。即便不够好,终归是心血。

2020-08-14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20-8-14 16:16
                                             
作者: 遗忘之城    时间: 2020-8-14 16:47
本帖最后由 遗忘之城 于 2020-8-14 16:48 编辑

    月牙同学不仅会写小说,更会写创作谈。
     昨日下班早,约老桑去游海珠湖,结果老桑说球友约好了,要打球。对我说,明天礼拜五去,夜游。我说,得了吧,礼拜五有恒大的比赛,你知道我不会放过的。于是,两天都约不了了。其实我是想约他游游湖,谈谈太虚的小说,还有芳版上任后的看法。
    写小说,有时就像演戏一样。对表演得好的演员,我们称之为“老戏骨”。写小说,必须要投入。上礼拜六和老桑在广州塔吃烧烤,我还说过他,说他上一篇小说还是几个月以前的事了。老桑说,投入不进去啊,我又不想糊弄读者。如果没有冲动,千万不要去“憋”小说。
   以前我喜欢写写小说,月牙说到的细节,我是相当看重的。如果写某某年的某一天,我一定会翻一下日历,看看哪天是星期几。如果要写到一个火车站,我一定要知道它的大门是开在哪一边。
  回过头来再说虚构,可以说,没有完全虚构的小说。每个作者的每一篇小说,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经历或者听说或者看到的人和事。
    额,老桑给我发微信消息了,估计有事。好,就说到这里。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8-14 17:30
月牙文中涉及的各个点,我在写小说时都经历、体会和实践过的。
虚构如何真实,细节是一个重要手段。何来细节?作者要以人物的身份在故事的场景里表演几遍——彼情彼景,如果你是ta,你会怎么想、说、做,以及能感受到什么?小说不是你讲读者听(那是故事),而是你调动人物去表达你的感受和思想。
再有,就是闲笔不闲,那是人物言行、故事进程连带出来的,读来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所谓“艺术的真实”(这个词很有学院味——樟脑味),是符合生活逻辑和常理的,在生活中可能、可以发生的现象。它的理论概念不妨自己去百度。

相关创作谈,我之前在太虚多次撰文,不再赘述。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20-8-14 17:58
遗忘之城 发表于 2020-8-14 16:47
月牙同学不仅会写小说,更会写创作谈。
     昨日下班早,约老桑去游海珠湖,结果老桑说球友约好了, ...

现在正去游湖,再晚就进不了,名额有限。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0-8-14 18:13
砖家最喜欢创作谈。
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无论什么人,TA的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创作谈表面看都差不多,其实差别很大。
比如月牙这一篇,就很独到。砖家表示很喜欢。
月牙这一篇创作谈,对初学创作小说的人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太好了,太棒了。
写得非常扎实,也很有操作性。
这样的创作谈,是我们这些“志”立于小说创作的人的榜样。
望大家学习之,讨论之,模仿之,创作之,发表之。。。。:victory: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20-8-14 19:44
月牙才女啊~~不简单啊点赞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20-8-14 19:45
提读支持~h精彩继续~
作者: 云之飞扬    时间: 2020-8-14 19:57
先在这里圈个地。;P
作者: 喻芷楚    时间: 2020-8-14 23:38
比如,晒番薯干,为了防粘连,先在匾底铺薄薄的一层稻草。——
这我小时候在秋日下霜的时候看妈妈她们先用刨片刀将红薯刨成薄片再滚水里过一下捞起然后拿去晒,下面垫的就是草。有直接晒在草坪上的,有放在稻草上的。我们小孩子是看场子的,几家人的连成片。想想很有意思。小说来源生活积累,反映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时代以篇幅为定,虚虚实实间都是一个人的思想。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20-8-15 06:06
玩论坛,月牙是认真的,也是真诚的。
作者: 鴳雀    时间: 2020-8-15 08:42
“虚构啊,无中生有:
已有的体验+,给予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渲染
很多人,选取其中某些特点,拼凑在一起,围绕着一个思想内核,跳舞
天马行空的想象,梦境来助力
灵光一闪,写小说的人带着天命
我有酒,带着你的故事来”
这段回答,言简意赅。写小说,除了天赋,还是生活,当然是有基功的前提下。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8-15 10:01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8-14 16:16

老桑好,多指教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8-15 10:05
遗忘之城 发表于 2020-8-14 16:47
月牙同学不仅会写小说,更会写创作谈。
     昨日下班早,约老桑去游海珠湖,结果老桑说球友约好了, ...

为“不想糊弄”四字加分
大家都在太虚玩,“喜欢写写小说”的城城,期待你再拿起笔来,虚构别样故事,分享更多精彩,以文会友。。。
玩得开心。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8-15 10:09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8-14 17:30
月牙文中涉及的各个点,我在写小说时都经历、体会和实践过的。
虚构如何真实,细节是一个重要手段。何来细 ...

代入,沉浸,忘我。。。。煮字言之有理。
闲笔不闲,这个理解需要时日,需要充分的读写支撑。文学鉴赏绝对是个性化的。
有时细节的失真,会让读者怀疑整部小说。
感谢指教。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8-15 10:11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8-14 17:58
现在正去游湖,再晚就进不了,名额有限。

开心得像个孩子,哈哈~学生春游作文,常见类似表达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8-15 10:14
fonyuan 发表于 2020-8-14 18:13
砖家最喜欢创作谈。
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无论什么人,TA的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创作谈表面看 ...

不知哪句是真。。 哪句是假。。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8-15 10:15
童心是 发表于 2020-8-14 19:44
月牙才女啊~~不简单啊点赞

谢谢潘老师鼓励。双休快乐,注意防暑降温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8-15 10:21
喻芷楚 发表于 2020-8-14 23:38
比如,晒番薯干,为了防粘连,先在匾底铺薄薄的一层稻草。——
这我小时候在秋日下霜的时候看妈妈她们先用 ...

“几家人的连成片”,脑海里一下有了画面感。
同时代人啊,没有代沟。。
生活积累,思想积淀,合适的方法,写作者的毅力。。所有用心写下的文字,都有其价值。
楚楚好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8-15 10:24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8-15 06:06
玩论坛,月牙是认真的,也是真诚的。

“对于小说的看法,对于某篇小说的看法,我有自己的判断。有时候我开玩笑,有时候半真半假。有时呢,假作真时真亦假。很多时候,我并不愿意板起脸来讲话。其实大多数时候我是笑着讲话的。”

还记得你这话么?我傻傻分不清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0-8-15 10:26
这个讨论非常好
鼓励之。
砖家这两天确实忙得四脚朝天,白天基本没什么空上来看。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8-15 10:27
鴳雀 发表于 2020-8-15 08:42
“虚构啊,无中生有:
已有的体验+,给予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渲染
很多人,选取其中某些特点,拼凑在一 ...

不止一个人说过,小说成不成,天赋很重要。
诗歌也一样。

昨天看到你留言,想留出整块时间最后回复,结果七转八转,忘了
世间有些事,一个道理。
作者: 月牙    时间: 2020-8-15 10:31
fonyuan 发表于 2020-8-15 10:26
这个讨论非常好
鼓励之。
砖家这两天确实忙得四脚朝天,白天基本没什么空上来看。

天热多保重。我们40度,烤熟了

为支持老弟,姐真是拼了。哦,俺现在是 月牙网友
作者: 心在天山    时间: 2020-8-15 10:47
好文,看了很有启发性,受益匪浅,学习了。
作者: 何叶叶    时间: 2020-8-15 15:24
看望月牙老师。周末快乐!献花了
作者: 艾林的冬天    时间: 2020-8-15 15:36
也喜欢这篇创作谈,写了这样好的作品,回忆一下过程,很有益。
作者: 云之飞扬    时间: 2020-8-15 17:10
上回评孙姜的一篇小说,我亲到手机店了解情况。
还真的?还原生活场景,追求真实,可见对待文字的态度。
相形之下,我们就是滥竽充数的份。高下自判,不得不服。
作者: 瑞雪洪荒    时间: 2020-8-15 17:42
这篇知识量好大,受益匪浅啊,谢谢老师分享。
作者: 小寒微雨    时间: 2020-8-15 18:30
经鉴定,月牙老师确是一枚妥妥的才女。以后我得多来你家串串门,自带小板凳,旁听,学习。
作者: 枕石问天    时间: 2020-8-15 19:44
一不小心就来到中财的闲话中心了。能创作的都是天才,写小说的都是歪才,能把死人写活,更擅长把活人写死。甭管如何,情节都要经得起推敲。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20-8-15 21:40
月牙 发表于 2020-8-15 10:01
老桑好,多指教

这个话题,聊三天三夜都聊不完。
我从经典小说阅读中所悟到的是:它们的细节是真实的或者趋近真实的,小说的内在逻辑是合理的甚至严谨的,这是我阅读经典以外小说的一个标杆,这也影响了我对论坛小说的评论与评判。经典小说几乎不会细节失真逻辑失调。在我无师自通发现这一点后,发现有人早就表达过相似的观点。所以,月牙的“虚构,途经细节的真实”这个命题,其实是一个事实与共识,或者是小说写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隐规则。
作者: 守望天使    时间: 2020-8-18 09:22
      很精彩,学习了!
作者: yugongjin    时间: 2020-8-23 22:05
虚构,途经细节的真实     欣赏
作者: 一楠    时间: 2020-8-24 00:00
才细看,原来月牙早把《梅花弄》分解的这么详细了。
不算遗憾,毕竟在太虚,帖子永远存在,可以随时学习之!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0-8-26 19:27
看创作谈,就是最好的一次学习,感谢月版版分享!          
作者: 小隐    时间: 2020-8-27 16:10
月牙这篇太好了,读得我口齿留香
作者: 一念依然    时间: 2020-8-30 12:41
老师写的真好,学习中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20-8-30 18:33
打了不少字,电脑抽风——白瞎了。
……
来过,认真读过。
作者: 轻尘逐香    时间: 2020-8-30 21:32
从赏析辩证中学习到很多东西,为这样的文字加分支持!
作者: 西街    时间: 2020-9-18 16:18
读。受益。希望多遇见这样的文字。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