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沉郁顿挫说杜甫 [打印本页]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0-9-6 15:21
标题: 沉郁顿挫说杜甫
  沉郁顿挫说杜甫
  
  古树,古老的建筑,来来往往的人,还有渐黄的树叶在风中飘落。
  
  游人很多,进进出出,南腔北调。有的依靠着廊柱,有的坐在树荫底下,喝水、补充食物。有人在树荫里指点着左右廊柱上面的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唔对古今情。不知道他们是在议论这副对联的出处,还是讨论对联的含义。更多的人则跟随着导游,走马观花,一路过去,去看下一个景点了。
  
  站在武侯祠前面,凝视着匾额上“武侯祠”三个苍劲的大字,我徘徊许久。
  
  我看着那些满身是汗的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他们当中,能有多少像门前那几个人,停下匆匆脚步,仔细品味一下那些附着在古建筑上面的文化内涵,或者静静谛听一下回响在这些古老建筑里面的心跳声,或者透过那一层层斑驳的油漆,去观察那一砖一瓦、一廊一柱上面的千年往事呢?又有谁,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是为了缅怀、凭吊一个人、一个王朝、一段历史。还是把这里仅仅当作一个景点,完成此次旅行的到此一游呢?
  
  当一个人被普及成为一个景点的时候,附着在一个人身上的风风雨雨爱恨情仇,都会渐渐褪去,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就像孟姜女与长城,吴三桂与山海关,北京十三陵与睡在里面的帝王们。人们往往惊叹于风景的优美,或是建筑的精致与规模宏大,却往往忽略了风景里面的人物、故事,以及人物与风景的关联。
  
  杜甫应该是很特别的一位。
  
  我猜想,他应该像我现在这样,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在武侯祠前的风中,久久凝视着那座建筑,那座承载着诸葛亮英魂,承载着一个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建筑,久久无语。或者,那个时候,这武侯祠并非像现在这样喧嚣而繁华。形影相吊的杜甫,身携一路风霜,满怀一腔凄凄惶惶,在武侯祠前,一边感怀,一边黯然神伤。
  
  历史,总是写给那些别诸怀抱的人看的。
  
  而那些故事,也是供英雄惺惺相惜的。
  
  所以,身遭奇耻大辱的司马迁,才会写出一部《史记》来,才会用他的笔塑造出那么多悲情英雄来。荆轲刺秦,李广自刎沙场,西楚霸王殒命乌江......杜甫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当然算不得英雄。但是杜甫的确很懂诸葛亮,懂得他《出师表》里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殷殷之情,一诺千金的分量。岁月只能阻隔时光,并不能割断思想。在忧国忧民这一点上,唐代的杜甫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竟然是那么息息相通。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以想见,困顿成都的杜甫,是多么想见到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有一个刘备式的人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来力挽狂澜,救天下苍生于水火,让昔日唐朝盛景重现天下。可是,他失望了。阶上碧草还是往年的春色,树上黄鹂宛转依旧,一切似乎没有变化,一切却又完全不一样了。即便神机妙算如诸葛亮,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空留余恨给后人。后来之人,面对一座建筑,睹物思人思己思天下,唯有热泪长流矣。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精神上的共鸣,是可以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的。所谓有感而发,这“感”一定是感人感事感诸自身。所以,才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
  
  《蜀相》一诗,依照仇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当时唐王朝正处安史乱中,中原鼎沸,万姓流离。杜甫从华州弃官西走,辗转抵达西南,在成都城郊,自筑草堂一所,暂时得以落脚。杜甫身逢乱世,满怀救民于水火的激情,却报国无门。他的报国无门与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竟然成了一种心灵契合的出口。于是,就在草草安顿的余暇,诗人怀着满腹深情,只身前往附近的一座诸葛武侯祠堂,去作瞻仰凭吊。他禁不住热泪纵横,长歌当哭,涕泪满衣裳。哭什么,哭前人还是哭自己。没有人知道。
  
  就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像曹孟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就像范仲淹登岳阳楼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感慨。在武侯祠前面,面对自己一生敬仰的诸葛亮,杜甫再也无法压制内心层层叠叠的忧愤,将长时间的哀伤与艰辛,苦难与惶恐,都一一宣泄出来。我们,也由此见到了一个既满身落寞,又满怀忧虑的杜少陵。
  
  一个诗人的创作,总是与他们的境遇密切相关的。盛唐时的李白与生逢战乱的杜甫,因为身处环境的不同,他们诗歌创作风格、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文学创作可以超越时空,但作者无法做到对生存环境熟视无睹。任何人都无法超然物外,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总能反映到作品里面。即便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也是他所处生活、社会环境的曲折反映。李白的豪放洒脱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也是盛唐时期万物勃发的艺术体现。杜甫的沉郁顿挫,则更多的是因为身处战祸,目睹了种种山河破碎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所以,他的笔下自然会去写人间的苦难与哀伤。所以,他的诗句里才会有:“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遣兴》)的诗句,才会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的诗篇。没有深刻的切身体会,是无法写出如此沉痛的诗作来的。或许,杜甫写不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那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作来。但李白也绝然写不出杜甫“三吏”、“三别”那样的诗作。环境使之然也。
  
  李杜代表了唐代诗歌两种创作风格,一为豪放,一为沉郁。豪放就是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看来,飞流直下三千尺,豪则豪矣,但总给人以飘忽不定,难以落地的感觉,少了些许厚重与沉稳。没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直击灵魂的痛;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般栖栖惶惶的哀;没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种心怀天下的忧。
  
  杜甫的内心,满怀着天下苍生的哀伤,深藏着忧国忧民的情愫。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杜甫就是一个草根诗人。虽然他名满天下,虽然他的诗歌锦绣,但他从未像李白那样伴君左右,供奉翰林;也从未像苏轼那样班列朝堂,参与朝纲。他一直在颠沛流离的逃亡路上。放眼所及,哀鸿遍野,十村九空。他的诗,怎能不字字血泪,篇篇哀声呢?李白晚年,虽然也逢乱世,也见刀兵,但终究没有杜甫那样的体验,那样刻骨铭心,还是难以写出“三吏”、“三别”那样的诗作来。
  
  杜甫当然不是一个天生的悲情诗人。是时代造就了他,让他满眼烽火,心怀悲悯,创作出史诗一般的诗作来。就像南宋的辛弃疾,可以写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充满了浓郁生活情趣的诗句,但更多的是“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这样悲愤的诗篇。何者?眼见国土沦丧百姓流离失所,诗人怎可能无动于衷呢?李清照南渡之前,可以写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样充满了闲情逸致的优游之作。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她的笔下也出现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样的凄苦哀愁。只有经历了,刻骨了,才能写得出来。就像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没有亡国之痛,何以有如此痛彻心扉的哀叹呢?
  
  杜甫的悲悯,杜诗的哀声,让他登上了唐诗的顶峰,成了一代诗圣。
  
  时代辜负了杜甫,让他一生屡遭不幸;杜甫没有辜负时代,用他的诗篇,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时代最为珍贵的遗产。
  
  人生之不幸,却由此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幸与不幸,谁能说得清楚。
  
  夕阳西下,暮色笼过来,武侯祠那高大的门楼,那个嵌在门楼正中的匾额都有些模糊不清了。游人渐渐少了,阶前台上冷清起来。
  
  不知道从这里进进出出的游人,有没有去过“杜甫草堂”,去看一看那座简陋茅屋,去感受一下几千年前一位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殷殷之情。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0-9-6 16:04
本文从旅游现象说起,在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唔对古今情”上落笔,进而层层展开,通过议论、抒情、举例、引用、排比的写作方式,让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逐渐丰满生动。时代辜负了杜甫,让他一生屡遭不幸;杜甫没有辜负时代,用他的诗篇,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时代最为珍贵的遗产,这是多么中肯与精彩的描写。文中内容丰富,字里行间透着深沉又博大的情怀。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0-9-6 18:22
艾桃 发表于 2020-9-6 16:04
本文从旅游现象说起,在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唔对古今情”上落笔,进而层层展开,通过议论、抒情、举 ...

好点评。
谢谢艾桃版精彩点评,中肯而专业。
作者: 云馨    时间: 2020-9-7 16:44
杜甫的内心,满怀着天下苍生的哀伤,深藏着忧国忧民的情愫。值得后人敬仰学习。

赏读何老师佳作,新周愉快!
作者: 云馨    时间: 2020-9-7 16:51
二十年前曾经去过杜甫草堂,走进那座简陋的茅屋,令人肃然起敬。此篇在何老师精湛的文笔下,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越发丰满生动。赏读学习了。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0-9-8 08:45
云馨 发表于 2020-9-7 16:51
二十年前曾经去过杜甫草堂,走进那座简陋的茅屋,令人肃然起敬。此篇在何老师精湛的文笔下,杜甫忧国忧民的 ...

谢谢云馨来读,问好
作者: 云之飞扬    时间: 2020-9-12 09:07
杜甫当然不是一个天生的悲情诗人。是时代造就了他,让他满眼烽火,心怀悲悯,创作出史诗一般的诗作来。
经典般的总结,何版周末愉快!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0-9-16 08:44
云之飞扬 发表于 2020-9-12 09:07
杜甫当然不是一个天生的悲情诗人。是时代造就了他,让他满眼烽火,心怀悲悯,创作出史诗一般的诗作来。
经 ...

谢谢飞扬来读,问好。
作者: yugongjin    时间: 2020-9-16 20:23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欣赏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