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露华晨珠 于 2020-12-18 10:07 编辑
也谈最“严”交规
现代城市,遵守交通规则已经成为一种规范,一种道德行为,最简单的“红灯停,绿灯行”就连幼儿园三岁的小孩都熟知。但是,大人们却常常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而被罚款,吊销驾驶执照,这是为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还是让我们回顾这几年交规运行的基本情况:二零一五年冬天,一连几起因“醉驾”导致的恶性交通事故在全国发生,不但受害人要付出生命代价,违规司机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实在令人痛心!于是交通运输部出台了所谓历史上最“严”交规,“醉驾”一经发现,扣十二分,吊销驾驶执照。政策一出台,“醉驾”之风总算被压下去了,城市交通状况日渐好转,近几年没有因为“醉驾”而出现恶性事故。
但是“乱停车”、不“礼让行人”、“横穿马路”等等小的违规现象屡屡发生,一张张罚单,一张张愤懑的脸庞,成为群众和交管部门的众生相。
这几年,私家车以几何级的数量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道路的拥挤和停车位的稀缺,于是,乱停车就屡见不鲜,道路被拥塞,导致的交通事故瘫痪也十分严重,给本已满负荷的城市道路交通雪上加霜。
这几年,城市交通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关于“礼让行人”的处理,无论怎样,行人横穿马路,交通车辆一定要停下放行,不然就要被罚款和扣分。这一举措,缓解了行人过马路的压力,但是矫枉过正,也骄纵了一些行人无视红绿灯,想什么时候过就什么时候过,导致的交通事故也不在少数。
国家交规也制定了,车辆也遵守了,分也扣了,款也罚了,但是交通事故为什么居高不下呢?其实,规则是一个社会公信力的问题,制定规则就是要提高社会公信力,人人讲诚信,人人遵守规范,社会矛盾就会化解。交通规则的遵守道理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都要诚实守信,遵守交通规则,社会的公信力就会提高,事故就会减少。
这只是一个主观的原因,那么事故背后还有什么客观原因吗?大家先坐下,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战国时代的齐国,晏子是齐景公的丞相,齐景公有个疑虑,就是有三位勇士都战功赫赫,功劳十分大,成为齐景公的忧虑。于是晏子就设了个局,请来三位勇士,几案上只摆了两只鲜美的桃子,三位勇士论功行赏,争执不下,最后被杀的被杀,自杀的自杀,晏子就这样为齐景公消除了祸患。
这个故事,引人深思,如果把勇士比作群众,那么桃子无疑就是“公共资源”,公共资源不足导致了矛盾产生,悲剧就发生了。毫无疑问,这就是客观原因。再回到交通规则上,如果我们的公共资源十分充足,交通事故就会减少很多。如果社会提供更多的娱乐、教育、学习、休闲的方式,就不会有更多的人靠饮酒来“借酒浇愁”或“打通关节”,这样,“醉驾”事故就会消除。如果道路十分宽阔,有很多的过街天桥,就不会有人车争夺道路,就不会有“礼让行人”之说。如果城市提供了足够的停车位,就不会有乱停车现象,就不会有罚款,就不会有扣分,民众就会喜笑颜开。
所以,在对待交通规则上,群众除了端正态度以外,恐怕社会和政府要下大力气“扩张”公共资源,这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其它都是次要原因,对于解决问题来说,都是杯水车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