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屈原的精神,是一种气节 [打印本页]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0-6-14 22:45
标题: 屈原的精神,是一种气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38 编辑

  ——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楚怀王的本家,担任着左徒的官职。很受器重,对内可以帮助楚王治理国家,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节、国君。说是楚国的顶梁柱,实不过分。

  当时的上官大夫靳尚,尽管官职和屈原一样,但才能根本不能和屈原相提并论。他是嫉妒屈原的。有一次,屈原受楚王的指派,起草国家的法令,草稿被上官大夫看见了,便想夺取,屈原没有令其得逞,他就去楚王处诽谤,无非是离了他屈原,法令就别想出台的一类说辞。

  听到这样的话,心胸狭窄,不辩忠奸的楚王如何能接受呢?你行,有本事,但是也要有发挥、施展的机会啊。而这个机会,需要我给你,而只有我能给你,少了我能行么?

  “夺稿事件”就这样改变了屈原的命运。他被楚怀王疏远,赶出郢都,怀王也为自己的轻信,付出了代价。被张仪迷惑、被秦国欺骗,出征又被打的大败。他在子兰的鼓动下,不听屈原的劝阻和秦王见面,被扣留,死在了秦国。

  国事弄的一团糟。顷襄王继位,重用子兰。屈原和楚国人一样痛恨子兰,没有他,楚怀王不会遭此下场。
上官大夫又一次谗言,屈原被流放到了江南,湘水、沅水一带。此期间,秦的名将白起攻破了楚的都城郢,步步紧逼。

  楚国陷入危急之中,屈原的理想抱负,没有实现的机会和条件,已经成为不能实现的空想。对此现实,他是绝望的,却又难离故土。

  他苦闷地在江边徘徊,遇见了一个渔夫,之间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屈原:全世界的人都是污浊的,只有我保持了干净,众人都昏醉了,只有我保持清醒。

  渔夫:一个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圣人,对于事物的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圆通的随着世俗风气转移的,既然全世界的人都是污浊的,你为何不把水底的污泥搅动起来,使清浊不分呢?众人都昏醉了,你何妨也吃些酒,使醒醉莫辩。为何要守身如玉,与世俗相忤,招致这样的命运呢?

  最终屈原不能以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污染,不肯同流合污,抑或放下这些纷争,去隐居,不问世事。做《怀沙》后,选择投江。

  渔夫的思想,有道家的意味。我想屈原听从了,完全可以不死,他的选择多多:顺应世事,来保全自己。退后一步说,不和他们同流合污,以德立身,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治国思想。或者以静制动,他们攻伐他们的,我洁身自好,自得其乐,以后再寻找机会,图谋发展。退隐山林也是一种选择吧,做个不知魏晋的隐士也未尝不可啊!

  我们能够从史书上了解到的隐士,还不是最高的境界,或者是非本人意愿地露了痕迹,被记录入史。真正的最高境界的隐士,都在历史上湮灭,行迹、思想、著述都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生命宝贵而短暂,但是切不可为此而短视。纵观历史忍辱生存地人很多。但司马迁和扬雄就不可同日而语,大是大非面前,没有第三条道路,人是需要一种清醒和决绝的。

  孟子提倡:舍生取义。天下的事,很难两全其美。对于一般人来说,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对于仁人志士,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就是崇高而美好的理想。他们为了实现它,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有死亡更令他们厌恶,那就是腐朽、黑暗,残暴的东西。屈原用生命去诠释了。

  顺应世事和舍生取义是一种追求生命质量的不同,不能厚此薄彼。正像世间的万物,有阴阳,既对立又统一,像没有黑不能显示其白一般,才是一种存在和完整,形成一个丰富的、包罗万象的世界。

  尽管屈原是在理想破灭之后,于公元前278年自尽。但这种不同流合污的气节,令人扼腕而崇敬。回顾历史,能够让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受到鼓舞的人,都是屈原一般有追求、有担当、有付出的人。后来者比比皆是,比如文天祥。正是这些仁人志士的追求、奋斗的气节。才使得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展和传承。

  有关端午节纪念屈原内容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时间跨度上将近800年。

  800年的漫长时光,大江东去,淘尽岁月风沙,改朝换代多次,早已不局限于楚、秦之争。但是端午节能够走过千年,就是一种对美好精神的纪念和呼唤。这一天能够因为纪念屈原而成为节日,就是一个佐证。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0-6-14 22:51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38 编辑

一篇有价值的美文,屈原没有悟出道家的理论,只能让自己舍生取义,实在是一种悲哀。但他的爱国精神却永垂不朽,值得国人学习。个见


作者: 西北平原    时间: 2010-6-15 10:50
标题: 屈原的节气,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38 编辑

虹贯华夏历史的天空。
本来就崇敬诗圣,读了这篇力透纸背的文章,也钦佩小龙女了。
节日好!


作者: 赵国宝    时间: 2010-6-15 11:19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38 编辑

赞赏龙女的论述。 “800年的漫长时光,大江东去,淘尽岁月风沙,改朝换代多次,早已不局限于楚、秦之争。但是端午节能够走过千年,就是一种对美好精神的纪念和呼唤。这一天能够因为纪念屈原而成为节日,就是一个佐证。”
——是啊,这一天就是“诗人节”!


作者: 杨志广    时间: 2010-6-15 12:08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39 编辑

文字内敛而鲜活,不错!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0-6-16 10:51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39 编辑

一篇有价值的美文,屈原没有悟出道家的理论,只能让自己舍生取义,实在是一种悲哀。但他的爱国精神却永垂不朽,值得国人学习。个见 [/quote]
舍生取义,不是一种悲哀:)
其余的俺都同意。问候张老师节日快乐。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0-6-16 10:52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39 编辑

虹贯华夏历史的天空。
本来就崇敬诗圣,读了这篇力透纸背的文章,也钦佩小龙女了。
节日好! [/quote]
谢谢朋友鼓励,过誉了。
节日好。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0-6-16 10:53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39 编辑

赞赏龙女的论述。 “800年的漫长时光,大江东去,淘尽岁月风沙,改朝换代多次,早已不局限于楚、秦之争。但是端午节能够走过千年,就是一种对美好精神的纪念和呼唤。这一天能够因为纪念屈原而成为节日,就是一个佐证 ... [/quote]
谢谢斑斑鼓励,诗人节快乐。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0-6-16 11:15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39 编辑

端午节之际,向屈原及中国诗人们致敬!
欢迎小龙女前来交流!文章很有见地,支持精华!


作者: 王茂慭    时间: 2010-6-17 11:33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39 编辑

其实,想通了气节只是一种美其名曰的借口。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0-6-18 14:22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39 编辑

文字内敛而鲜活,不错! [/quote]
感谢杨兄鼓励。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0-6-18 14:22
原帖由 柯英 于 2010-6-16 11:15 发表
端午节之际,向屈原及中国诗人们致敬!
欢迎小龙女前来交流!文章很有见地,支持精华!


感谢斑斑支持。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0-6-18 14:24
原帖由 王茂慭 于 2010-6-17 11:33 发表
其实,想通了气节只是一种美其名曰的借口。


我的

想通了,就简单了。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是归宿,但是人生的质量,态度还是因人而异:)
作者: 王茂慭    时间: 2010-6-18 14:38
在很多年前,我对于屈原也是你那种态度,但我后来稍稍改变。其实,我们都不真正了解屈原,都在自以为是的做一种开掘,或者复员所谓的气节,儒家讲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没有做到治国和平天下,用一种死的方式完成了活着。
作者: 王茂慭    时间: 2010-6-18 14:39
生都不能改变何况死
改变不了别人
为什么不改变自己
作者: 王茂慭    时间: 2010-6-18 14:41
标题: 现在屈原的死因值得探讨
他偷偷喜欢楚怀王的宠妃郑袖,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屈原确实要打上折扣。
作者: 王茂慭    时间: 2010-6-18 14:55
其实,我是中文系毕业,今天也算是研究历史的,其实历史上的很多东西也许他的真相并不是我们教科书上所说的。屈原的才华无可非议,“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代诗人李白在《江上吟》中这样写道。

但他绝对不是我们“正统”而幼稚的理解的那么高尚,在国家大义上女人上不知孰轻孰重,在立功和立业之间不知圆滑和媾和,在谋身和事功之间在不知进退,说远了,本身就是文人遭遇了政治后的牺牲,说到底还是自己无能,再往远里说,在这个世界上做大事的是读书人,什么也做不了的也是读书人,把文人的内涵和范畴延伸到读书人,因为很多的人很是迂腐、死板。“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或者“事因于事而备适于事”。
我以前也是那么的执着,对于屈原总觉得他很是高尚,但随着读书和阅历的增多,觉得他就是一个人,虽然才华惊天动地,但是死因绝非那样悲壮和凄美,一个无奈的读书人,一个什么都不能改变的读书人,或许他怀着的石头就是他的郑袖。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0-6-18 15:32
我想看待历史上的事件也好,人物也好,需要一分为二的看。人无完人,只要某一方面有功于发展和历史都需要肯定。你说的相关资料,我也在别处阅读过,此文是以《史记》有关屈原的经历,为蓝本。屈原在沉江的时候,也不会想到岁月、历史赋予他这么多的内涵吧。就像杜甫在唐代默默无闻,在明之后才上升到“诗圣”的地位。这里有造化、有人为、更有历史的选择。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0-6-18 15:37
历史上诸多的英雄、难过美人关,为国为民的、铸成大错的也不少。因为敏感,暂不举例说明。
人无完人,连孔夫子般的圣人都和南子有过传说呢。但是能否定,他的功业么?如果把屈原的流放说成是情敌的报复一类,也是在大是大非的不同上,所捎带达成的效果,我觉得不是主要的。

龙女上学的时候是历史系。但是早已经荒废多年,现在的谋生,跟专业、跟文字没有半点关系。
一点浅见,作为交流。

[ 本帖最后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0-6-18 15:42 编辑 ]
作者: 杨志广    时间: 2010-6-18 20:49
的确值得探讨。
作者: 王茂慭    时间: 2010-6-21 08:56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0-6-18 15:32 发表
我想看待历史上的事件也好,人物也好,需要一分为二的看。人无完人,只要某一方面有功于发展和历史都需要肯定。你说的相关资料,我也在别处阅读过,此文是以《史记》有关屈原的经历,为蓝本。屈原在沉江的时候,也不 ...


其实,我就在一分为二了,因为写了两种不同观点的诗歌,不过一分为二我始终认为是一种借口,不如不说,因为历史只有一种真相。或者说,从和大家相同的观点,到摆脱相同的观点(不是不同的观点,我并没有否认屈原),其实是一种真正的了解,因为屈原只是屈原,更多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还是立足于屈原的文学说的。

    你可以去看《史记》,在他放逐于江滨时,一渔夫问起原因,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真诚地劝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逐气流而扬其波。这是关于屈原死因的“正统”解释。不要用《史记》来吓我。就是话说回来,屈原的死因,我想在你们那个时代的教科书上是不会出现郑袖的,绝对不会的,因为这也是这几年很多人的研究观点,我只是用了一下。

    其实,文学史上对屈原的评价,比历史书上生动深刻的多,在古代文学史中放到一章来讲,早已超越了屈原的生平和历史,更多还是文学价值。不想可以拿起你的历史书,看看屈原讲了多上字数,在看看古代文学史?或者看看研究屈原历史的书多,还是文学的书多???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0-6-21 14:05
言重了。呵呵,我怎么能拿史记吓您呢?
只是写个文章罢了。

权威可以有权威的想法。我可以有我自己的认识,就这么简单的事。

我的观点早就阐述完了。



写着愉快就对了哈。

谢谢您的关注。

[ 本帖最后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0-6-21 14:08 编辑 ]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0-7-17 07:59
标题: 回复 1# 黑龙江小龙女 的帖子
800年的漫长时光,大江东去,淘尽岁月风沙,改朝换代多次,早已不局限于楚、秦之争。但是端午节能够走过千年,就是一种对美好精神的纪念和呼唤。

这样的收尾,落笔厚重,乃点睛之笔。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