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侃侃诗吧 [打印本页]

作者: 宗川    时间: 2010-6-15 09:17
标题: 侃侃诗吧
            与文友侃“码字”之道


                                                宗川

   那晚聚餐可能喝多了,依稀记得当时和N兄侃起过写文章的事,估计侃的也是乱七八糟的,这里接茬侃吧。

                                                     •1•

     写文章一是天资和激情,一是阅历和勤奋。执笔为文大体上有三个台阶要上。第一个台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阶段。这个阶段的文章很幼稚,强拗,拽。没有慧根的人,终生就定在这里了,顶多随着阅历的增加,勤快点儿,文章写的干净利索点儿。
    第二个台阶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执笔为文的人最痛苦最需执着的阶段。写着写着失去了自己,突破不了自己,在原地转磨。这个阶段的人,面上看是在第一台阶,实际上踏在了第二台阶了。这时他就要凭着那点天地灵气,乾坤造化破蛹化蝶一飞冲天了。但多数人都破蛹不了,老死壳中。
    第三台阶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眼前一亮,开窍了,原来文章这么写!
   终于找到了,大境界了!

                     ·2·
     怎样才能找到自成面目的自我大境界呢?我觉得刨去文化底蕴之外,就是你对占有的生活资源的独特理解,从而也就找到了独特的视角。就像摄影大师一样,他能把你司空见惯的东西,或以美轮美奂或以惊心动魄的面目呈现在你面前。
    古今中外,以爱情为主体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可有些经典作品,让我们读来,永远都会为之心旌摇荡神魂颠倒!
    孔子、老子、孙子被人说了至少有2000年了,至今仍有人在说,仍有新鲜的解读。这是作者的天资慧眼使之找到了独特的视角。
     天资慧眼很重要。侯宝林不让侯耀华学相声,对他说,算了吧,你没带着饭碗来。就是说,你哪张脸就不是说相声的脸,没“台缘儿”。文学界的一句话是“将胸中块垒付诸笔端”,你胸中根本就没有“块垒”,净是碎土渣子,你盖什么房啊。
     文章最忌无匠心有匠气,四平八稳的,无一点圭角。
     要写文章就要先会读文章。千字文,读他几句话就掂出他的斤两了,长点的读他几百字就行了;长篇只读一两个章节就知道他的天资行藏了。
     天才就是天才,要向王者顶礼膜拜。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而决定成功的往往是后百分之一."

     不过是天才往往会生活得很痛苦或与常人有异。如:
    “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屈原投江自杀。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节日——端午节;
    李白醉酒坠江而死,他用他的蹇滞失意穷愁潦倒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浪漫豪宕;
     明大才子徐渭,诗书画、剧作,均是冠绝一时,后启百代。今又有专家凿凿有据地考证他就是中国让世界侧目的《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
此人杀妻自戕,死时只有一狗相伴!
    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佐酒;
    托尔斯泰老死在车站,省长都出面相劝,死活不回家;
    郑板桥有“断袖之癖”;
    近代诗人海子卧轨自杀。出自青海的现代大诗人昌耀患绝症后跳楼自杀。海明威饮弹自杀;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有迫害狂杀人癖。毛泽东晚年孤独而痛苦,悲叹道:“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呵呵,这天才不当也罢。

                                    • 3•
     有人可以出书,可以戴上作家的桂冠招摇过市,但他永远到不了这个境界。什么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博士硕士双学位……,不好使。干什么都需要天分,如果人人都是屈原、李白,这个世界就没有屈原、李白了。中国自明清有小说始依然有读者群并被人奉为圭臬的,不出五部,那就是四大名著加《金瓶梅》。而自民国到如今留下痕迹的,至今依然有读者群的,不出十数人吧!
     贾平凹最近出了本书《秦腔》,我看应是他的登峰造极之作了。此书达到了他在《废都》里所定的标准:好作品应是囫囵吞一座山。贾平凹的《废都》模仿《金瓶梅》的痕迹太重,虽然够“囫囵吞”的,但不是“一座山”,是一滩泥。他的《秦腔》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返璞归真之作,贾是农家子弟,自然 对土地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这是一部以农村现代生活为主线的作品。《秦腔》有中国文人传统的道义感和责任感,而且亦庄亦谑,浑然天成。
     如村民和村官一起如厕时村民巴结村官说,“主任亲自来尿啊?”。书中转了个湾儿说衙门是:进来了,我知道你的长短;出去了,你知道我的深浅。对于官与官之间的关系,书中谑言:蛇与象相遇,大象说,躲开!蛇不躲,说,你张狂啥呀,不就是脸上长个毬么!大象也骂道,你不也是毬上长个脸么!
     贾在书中流露的是一种凝重茫然痛苦的情绪。
    这也是中国文人很传统的情绪。
    搞创作首先产生的应该是“意象”,也就是你要表达什么;再者就是找视角,找切入点。新鲜独特的视角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三点才是码字。词句,当是文章的衣裳,最忌平庸,无自家面目。创作要有激情的,所以(3040)岁应是喷发期;(4050)岁应是沉淀期;(5060)应是结晶期。当然,也有三步曲同时进行,一蹴而就的!也有少运早发的,现在就很多,我总怀疑那里有商业炒做之嫌。如火得一塌糊涂的韩寒的小说我就看过,感觉还不如我们有的文友写的有棱角特色呢,也许是我的眼格不成吧。
     短篇小说看一头一脚,所谓凤头豹尾;长篇看波谰起伏看线条掩映看立体感;散文小品看博雅丰瞻看玲珑剔透看情真自然;诗看神韵,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最深隧的内涵。诗表达的是一种朦胧之美,是一种情感的极致。
    文到深时只见白,我赞成这个观点。
    我们耳熟能详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诗句,大都是些一目了然的诗句。象“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路漫漫其修远兮”“长太息以掩涕兮”,这都是两千多年前的诗句了,我们今天依然能被它的意境所打动。至于“白日依山尽”、“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但愿人长久”这些诗词就更甭说了。
     人贵有德;字贵有神;文贵有意。这种白,是经过千锤百炼,一时灵光乍现结晶而成的!
     我总认为,是真僧只说家常话!文章太雕琢,反以文害义,粉脂气,小家子气。下棋要和高手下棋,老和臭棋篓子下棋,就把你自己也熏臭了。

                                                 • 4•

    码字从小我到大我,是一个分水岭。
       人一开始码字,很自我,小里小气的,意象混乱,线条不清晰,偶有一二闪光点,也被他放过了。等他一旦通过一段痛苦的摸索,他又找到了一个自我,这是一个自成面目的自我。如李白的潇洒飘逸;杜甫的沉郁苍凉;李清照的凄美婉约……你一读就认识这是他的东西。有如读书画家的作品一样,齐白石就是齐白石,徐悲鸿就是徐悲鸿。

       Y
版对海明威是有研究的。血腥的硬汉风格,是海明威明显的标记之一,他的硬与杰克•伦敦的硬,有着明显的区别;巴尔扎克冷峻精湛的刀法,和罗曼•罗兰理想主义的光芒,英雄主义的情愫,各有千秋;老舍和王朔同是京味儿作家,可老舍是敦厚的老北京,王朔是痞子味儿的小北京。
    有位文友说(某市作协主席)——
    “我一向认为,小说的主要成就在于它的想象力的丰富与否,而不是什么深入生活。想象力属于精神层面的花朵,它需用精神的营养液去浇灌。
    英国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现在是身价亿万的大作家了,她在成名前只是个靠政府救济金生活的家庭妇女。她没有上过魔术学校,她家里也没有多少藏书,她更没有什么‘深入生活’的物质条件,写小说主要靠她天才的想象力。当然,她的想象力的来源一部分是英国本土式的童话和传说。
         我们的小说所以写得不好看,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想象力。”
     对于这位文友的高见我实在不敢恭维!
     对于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没有生活底蕴确实不行。这是根,想象力是树干,是枝桠。就拿《哈利波特》来说,书中的恨爱情愁,思维方式,都是地球人的,也就是楼主所说的“她的想象力的来源一部分是英国本土式的童话和传说。”任何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作家都不可能准确的“想象力丰富”出离我们十万光年远的星球上的智能生物的相貌特征,语言结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
    作家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激情,更准确的说,作家一定要有敏感的观察力,和对于生活的穿透力,在此基础之上才靠“想象力丰富”去催生作品。上世纪初,英国伦敦发生一起凶杀案,报纸上做了报导,有一个作家就据此短短的报导,写出了小说,结果破案后,很多细节都跟他写得一至!
    一个作家获得信息的来源,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字的书(那是别人的行与知),一是无字的书(你自己的社会生活,阅历。)离开这两方面,再有“天才的想象力”也是瞎扯淡。
    很多西方学者称《金瓶梅》是伟大的作品;中国历代学者多有称其为第一才子书。这不是过誉之词。
    《金瓶梅》不但其它描写古今独步,其性描写也可谓空前绝后。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都在其性行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林妹妹是热得发冷的纯洁版的潘金莲。贾平凹的《废都》就有画虎不成反类狗的嫌疑了。

                                                       •5•

    我第一次码字的冲动,事上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念了我的作文。我一得意,下次作文时就给他编了个抓特务的故事,小小作文本20页都让我给写满了,还抄了一句话:“欲知此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没想到老师连理我都没理我。这对我打击很大!
    我正经读的第一本书是《牛虻》。这是一位偶然相识学兄让我读的。此兄十分了得,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县长的公子。我初一,他高一;他的书法,绘画,文章,外语,在同年级里,都是名列前茅的。有几个女生追他,我非常崇拜他,处处学他。
    他教过我写作文。只要按他的路子去写,篇篇老师都当范文念。我们的友谊一直保持到他去了往生之路。
    京城里有一个很好的文化氛围,只要你能挤得进去就行。什么大腕儿,明星,文章圣手,枪手,各有各的圈儿,聚在一起滥侃,能侃出真东西来。那真是与高手过招儿啊,高来高去,长见识!
    我迷过一阵子写歌词。
     我入此门老师应该算是雷远声先生吧,(代表作《再见吧,大别山!》)反正他叫我大哥,我叫他老师,瞎叫呗。后来通过他又认识了青年才子廖勇,(《苏州的桥》的作者,《天下常熟》的参与者)还有戴玉强,谭晶等歌唱家。通过和他们交流,收获不小。
    写歌词要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软的硬写,硬的软写。如,宋小明作词 :三宝作曲的《你是这样的人》:不用多想 不用多问/你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 不能不问/你是这样的人…… 实者虚之,牛啊,这活儿真牛!
    硬的软写,如,作词家邹友开的歌曲的《为了谁》的歌词:“泥巴裹满了裤腿,汗水湿透了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
    写歌词大约有两个套路,一个是讲故事,一个是抒情。象李海鹰《弯弯的月亮》就是抒情形,刘欢唱的,我是百听不厌哪——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 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喔…故乡的月亮 /你那弯弯的忧伤 /穿透了我的胸膛 ……日本歌曲《北国之春》,是拉家常,情真意切的;俄罗斯的《三套车》是讲故事,很忧郁的。
   要我看《我像雪花天上来》是绝品!此歌晓光词徐沛东曲。词作家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把自己和雪花、秋叶融为一体,比喻之贴切,意境之新鲜,令人拍案叫绝。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歌曲,我更把它看成是人生对于事业执著追求的衷肠。
    《我像雪花天上来》歌词:
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总想飘进你的情怀,
可是你的心扉紧锁不开,让我在外孤独徘徊。
我像一片秋叶在飘零,多想汇人你的大海,
可是你的眼里写着无奈,把我的爱浸入浓浓悲哀。
难道我像雪花,一朵雪花,不能获得阳光炽热的爱,
难道我像秋叶一片秋叶,不能获得春天纯真的爱。
你可知道雪花坚贞的向往,就是化做水珠也渴望着爱,
你可知道秋叶不懈的追求,就是化做泥土也追寻着爱……
你可知道雪花坚贞的向往,就是化做水珠也渴望着爱,
你可知道秋叶不懈的追求,就是化做泥土也追寻着爱……
啦……我的情怀
啦……我的大海
啦……我的向往
我的追求永远不会改 ……

    此歌我最喜欢戴玉强唱的,声情并茂啊!
    跟这些词曲家、歌唱家们打交道也没白打,非典期间我写了《知心话》,谭晶给唱了;写了《为你歌唱》,戴玉强给唱了。后来又写了一首《妈妈 我悄悄告诉你》雷远声老师给谱了曲,有位星儿要唱,条件是我出2万元录音费。我说,你告诉她,我是数蚊子的,是专门吃人血的主儿……
                   ·6·
      侃侃诗吧。
      歌是裸体而舞,把神韵意象藏在清澈大白之中;诗是着衣而舞,把律动张力显示在飘逸朦胧之内。
     其实,诗是最多义性的载体了。所以,诗是年代离我们越远越好解释;诗人是死的比活的好解释。反正死无对证了,你怎么就证明我说的不对呢?嘁!
   就拿海子来说,他成名于《亚洲铜》,绝笔于《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诗写得多么欢欣明朗啊!谁能相信,这是他已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征兆,这首诗是他从阳间走向阴间的界碑!(见海子《遗嘱》)我喜欢海子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写得那么柔软专注。
    诗的极致是天才脑神经痉挛的谵语癫狂。
    这里有迅忽照亮宇宙的闪电;有刺穿心底秘藏的一瞥;展示出教我们心惊肉跳的尖锐;还有睿智 哲理;有我们耳熟能详却不曾发现的妙谛!
     诗是跳跃性的思维,多是结晶体结构。犹如钻石,每一个面,都有着绚烂夺目的光芒。
   这是叫凡夫俗子谵语癫狂而不能到达的九重天!
                          
                                                     •7•
   
    文格即人格,这话只对一半,事实不尽如此。
   孙中山的《遗嘱》,就出自大汉奸汪精卫手笔;陈公博的文章书法都不错,面对死亡,他倒也从容大度。汪逆之妻陈璧君写的《秋词》,很有味道。
   李白诗文惊天下,高标千古。他写爱情写父子儿女情都很感人。可他即不是一个好丈夫,更不是一个好父亲,倒是一个很撒得开的好嫖客。
    唐诗人元稹悼亡妻诗三首中云:“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可谓千古绝唱。清代蘅塘退士在评论此诗时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
    可事实是,元稹妻子尸骨未寒,他就纳了一妻二妾!
    文章之道深矣!如汉武帝登泰山,称颂泰山是:“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我辈惨哪,有激情时不懂创作,刚摸到创作的门槛,就已经气血两亏鬓毛衰了,所以就只能在网上码码字,聊以“自慰 ”了
    呵呵,这里瞎侃一气,不成体统,驴唇不对马嘴,让方家见笑了。
                               ——仅供交流

[ 本帖最后由 宗川 于 2010-6-17 10:53 编辑 ]
作者: 邱天    时间: 2010-6-15 09:24
写得好,有底蕴!赞一个!
作者: 高山流水    时间: 2010-6-15 09:53
写得真好,一气读完,大开眼界了。红上大家赏。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0-6-15 18:36
宗川作者应该是叶旭全老师吧?如果是,真是一次大的快乐的接触。平时非常喜欢的歌曲中有一首歌曲是李小兵作曲的《为你歌唱》,作词就是叶老师。因为喜欢作品,所以还了解到叶老师也是一个商界非常出色的成功者。业余喜欢歌词创作,多有出色的作品问世。第一次听这首歌曲是在青歌赛上另一个歌手演唱的,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歌词有着一种中国式的小夜曲的味道。歌曲的出色,和歌词的杰出是分不开的。这首歌曲不失为一首美声歌曲的经典之作,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也被现在正举行的青歌赛选定为歌手必选的歌曲之一。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0-6-15 18:42 编辑 ]
作者: 萧仲莲    时间: 2010-6-15 20:45
真神人也!看来我命硬,让你在我贴后错了二字,还有一字没改,原来醉了!你满
腹经论让我一夜无眠,见广了!问好!

[ 本帖最后由 萧仲莲 于 2010-6-16 22:18 编辑 ]
作者: 赵国宝    时间: 2010-6-16 08:30
拜读先生大作,挺有收获。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0-6-16 10:34
文章不短,但是读着不累。读后有收获。
写文章的三个境界,分的真好,反思对号中。
作者: 古月灵秋    时间: 2010-6-16 21:00
也来拜读,体会文中境界!
作者: 庞小东    时间: 2010-6-16 21:16
这不是抛砖引玉,这直接抛的是玉啊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0-6-16 22:14
文格即人格,这话只对一半,事实不尽如此。
   孙中山的《遗嘱》,就出自大汉奸汪精卫手笔;陈公博的文章书法都不错,面对死亡,他倒也从容大度。其妻陈璧君写的《秋词》,很有味道。


----非常精到的感受,反应出了人性复杂的一面。(汪精卫的妻子是陈壁君,输入可能有些乱了。)有一个经常遇到的话语就是评论诗歌--对诗不对人。其实就非常可疑和含糊。假若如此,则类似于汪精卫之流以及具有恶劣品质但文字修养不俗之人的作品堪当超群出众。这怎么可能呢?所以比较认同“  文格即人格,这话只对一半,事实不尽如此。”--如此的观点和看法。再读精彩文章。感受率性和才气佳作。
作者: 宗川    时间: 2010-6-17 09:11
原帖由 邱天 于 2010-6-15 09:24 发表
写得好,有底蕴!赞一个!


谢谢邱版谬夸,惭愧。
这是根据我在别的论坛上的跟帖、回帖整理充实而成的,确实不成体统,因力所不逮,有的地方没展开。如:新体诗和古体诗部分。
作者: 宗川    时间: 2010-6-17 09:12
原帖由 高山流水 于 2010-6-15 09:53 发表
写得真好,一气读完,大开眼界了。红上大家赏。


谢谢高山版主。问候!
作者: 宗川    时间: 2010-6-17 09:23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0-6-15 18:36 发表
宗川作者应该是叶旭全老师吧?如果是,真是一次大的快乐的接触。平时非常喜欢的歌曲中有一首歌曲是李小兵作曲的《为你歌唱》,作词就是叶老师。因为喜欢作品,所以还了解到叶老师也是一个商界非常出色的成功者。业余 ...


不是 不是。只看文章不问出处。问候!
作者: 宗川    时间: 2010-6-17 09:35
原帖由 赵国宝 于 2010-6-16 08:30 发表
拜读先生大作,挺有收获。


客气了 客气了。我是班门弄斧了。问好!:handshake
作者: 宗川    时间: 2010-6-17 09:37
原帖由 萧仲莲 于 2010-6-15 20:45 发表
真神人也!看来我命硬,让你在我贴后错了二字,还有一字没改,原来醉了!你满
腹经论让我一夜无眠,见广了!问好!


爱读你的诗 耐读!问好!
作者: 宗川    时间: 2010-6-17 09:40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0-6-16 10:34 发表
文章不短,但是读着不累。读后有收获。
写文章的三个境界,分的真好,反思对号中。


你要真是黑龙江的小龙女,我们就是亲戚了。我与关外有些渊源。问你好呢!
作者: 宗川    时间: 2010-6-17 09:42
原帖由 古月灵秋 于 2010-6-16 21:00 发表
也来拜读,体会文中境界!


也去拜读你的华章,找找你的闪光点!
作者: 宗川    时间: 2010-6-17 09:45
原帖由 庞小东 于 2010-6-16 21:16 发表
这不是抛砖引玉,这直接抛的是玉啊


是,抛的是汉白玉,要引河田玉,引50克拉的大钻石。问候!
作者: 宗川    时间: 2010-6-17 09:49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0-6-16 22:14 发表
文格即人格,这话只对一半,事实不尽如此。
   孙中山的《遗嘱》,就出自大汉奸汪精卫手笔;陈公博的文章书法都不错,面对死亡,他倒也从容大度。其妻陈璧君写的《秋词》,很有味道。


----非常精到的感受 ...


版主是个细心人。我又改了改。真诚感谢!
作者: 晚亭    时间: 2010-6-17 09:51
深厚。 :) :)
作者: 萧仲莲    时间: 2010-6-17 10:05
我读了好多遍,找我诗的理论根据,我也是一个老家庭妇,见识浅,别笑话我!诗就是我的生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