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翻拍经典,千万别解释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0-6-16 14:49
标题:
翻拍经典,千万别解释
翻拍经典,千万别解释
新版《三国》上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说实话,根本就没有看下去的兴趣。最初,在电视上还没有播放之前,在网上把摄制组公开的认为较为代表性的片段看了几段,感觉只有两个字:无言。比如“青梅煮酒论英雄”那一段,基本上没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那种感觉,看起来大概不过是两个超龄的中学生在背古文片段罢了。比如吕布和貂蝉的感情戏,看起来更不像是东汉末年的事,大概不过是两个穿着古装的现代人在玩感情游戏罢了。
不过也没什么,这也许是演员演技的问题,或是导演水平的问题,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然而随着电视上的热播,更多的问题便一点点揭露出来了:原来不只是演员没有感觉,甚至连情节也是胡编造的。比如之前最受人诟病的“关羽自杀”,以及最新的“七步诗”,就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就在媒体争得最热闹的时候,“七步诗”的主演李继春、于滨终于站出来了,解释说“
导演如此设计就是为曹丕正名。
”
曹丕的扮演者于滨
认为
,
“
曹丕之所以让曹植七步成诗,实际上是为了暗中保护曹植。曹丕给他出这样的题,其实是爱。
”
而
曹植的扮演者李继春对这一看法表示认同。他表示,
“
新《三国》对兄弟情的描述比老版处理得更细腻。
”
这是剧中两个主演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不知道能否代表导演高希希的意图。如果高导的意图果然也是如此,那么可以说:以这样的逻辑水平和理解能力,把我们的古典名著拍成这个样子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实际是为了保护曹植”?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脑子才会想到这样的理由。真实的历史暂且不论,更何况《三国志》太难读了,恐怕这样水平的导演和演员也未必读得懂;既然拍的是《三国演义》,那还是看看小说里的记载吧:《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载,曹丕以曹操死“不来奔丧”为名,派人向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问罪,结果把曹熊吓得当即自缢身死,曹植则与当时的名士丁仪、丁廙等一同被抓,丁氏兄弟等人随即被杀。曹丕的母亲卞氏听到消息后,急忙召曹丕相见为曹植讲情,曹丕则立即表示:“儿亦深爱其才,安肯害他?今正欲戒其性耳。母亲勿忧。”
那么曹丕是否真的因为“深爱其才”不肯害他呢?且看他自己口中的话:“吾与汝情虽兄弟,义属君臣,汝安敢恃才蔑礼?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夸示于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笔。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诗一首。若果能,则免一死;若不能,则从重治罪,决不姑恕!”曹丕也是一代文豪,而且还是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评论家,其名作《典论·论文》是古典文论的重要著作。可以说,以这样的水平,一定会深谙文学创作规律的;而且,但凡有过创作经历的人都知道,灵感来时可能轻而易举地就下笔千言,才思枯竭时更可能数日难成一句;而命题作文更是文人写作的致命克星。所以,即便曹植
真的“才高八斗”,对于这样的“命题作文”能否作成还真就是个未知数,更何况还有苛刻的时间限制。这可绝不像李维春说的那样“
让他在大堂上行七步做一首诗,对曹植来讲太简单了,就相当于对刘翔说你把110米跑完,那相当于放曹植一马。
”
就算这位“曹植”说的话有理,让曹植做诗就相当于刘刘翔把110米跑完,可是如果让刘翔在七妙钟跑完,跑不完就“
从重治罪,决不姑恕
”
,难道也是“为了爱”?
而且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我们熟悉的那首《七步诗》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七步诗,这首由曹丕命题、曹植七步内作成的诗乃是一首“图画诗”,画的是“
两只牛斗于土墙之下,一牛坠井而亡。”曹丕的要求则是“诗中不许犯着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字样。”(不知这么苛刻的条件是不是也是“不忍心”,也是“为了爱”?)而就在在曹植七步之内顺利作成之后,曹丕却仍不放手,又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而条件则是“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这一次曹植“略不思索”,应声作出的才是我们熟悉的那首《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而就在曹植两次化解曹丕的刁难之后,连曹丕的母亲都看不下去了,终于忍不住从殿后走出来再次为曹植求情:“兄何逼弟之甚耶?”这时,曹丕实在再没有理由,于是才假惺惺地来了一句:“国法不可废耳。”结果是曹植虽然保住了一条命,却被贬为安乡侯。
在以后的日子里,曹丕、曹睿父子两个对曹植等亲王都是严加防范,屡屡贬谪或者更换封地,曹植多次上书希望得到任用都没有成功,终于在41岁那年郁郁而终。难道这就是他的长兄“为了爱”的结果?
无言,只能是无言!但凡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点常识的人无不知道这段故事,岂是一两个演员的胡说八道或是导演的胡编乱造就能“正名”的?
忽然想起浙版《西游记》来,其中的唐僧一反传统的愚腐、懦弱的形象,变得坚定、睿智,而且动辄还会给三个徒弟讲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禅理来,真真叫人刮目相看。对此,主演陈司翰的解释则是“唐僧如此文弱,却有异常坚定的取经决心,唐僧比谁都明白九九八十一难的涵意,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而对于其中情节的改动,导演程力栋的解释则是:“新版《西游记》丰富的所有元素都是为了表达《西游记》原著的精神内涵——对是非善恶的阐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无言,还是无言!鲁迅、胡适等大家都对《西游记》推崇倍至,但哪个人也没说过《西游记》的精神内涵是“对是非善恶的阐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甚至连大学中文系的教材里也没这么说过,不知道我们的导演们是从原著中的哪段故事里体会出来的。
如今,高希希版的新《三国》正在热映,张纪中版的《西游记》正在后期制作之中,而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早在开拍之前就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
有理由相信,以今后,无论是翻拍的“四大名著”,还是其他经典著作,都同样会遭受诸多的非议和批评,这绝不是导演或演员技术层面的原因,而是其水平、素质、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问题。对于他们而言,“尊重原著”只不过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其真正的目的何在大家都心知肚明,在这里也不想过多地评论,只是想对其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再有媒体质疑,不妨就由它质疑好了,可千万别再谈什么“独特的理解”,或“翻案、正名”之类的鬼话。最好的选择就是,只要电视剧拍完了、上映了,大可以任由旁人说三道四,只管躲在角落里偷偷地乐着数钱就是了。(水如空)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10-6-16 16:03
分析得较细致,体会得较深刻。
长久以来,影视界普遍存在着文化偏低的情况;可他们并没有自觉。他们是一个小圈子,封闭、自大,出不来好的作品也就可以理解了。
拍文学史上的经典,不是不能改编,问题是如何改?基本上忠于原著,应该是一个原则。不然,就是乱改乱拍了。
作者:
玉德
时间:
2010-6-16 16:55
同感,翻拍或改编应当忠于原著。
作者:
西夏楼兰
时间:
2010-6-16 17:28
现在的导演,原创的东西不好弄,就翻名著,而且有点随心所欲的样子。赞成如空的观点。拍摄名著尽可能要忠于原著。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0-6-16 19:06
好。非彼等拿经典以造次,胡乱吹砍,这篇客观理性。我一直认为哪怕是“娱乐”:忽悠历史也是有罪的。
支持精华!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0-6-16 19:42
“对其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再有媒体质疑,不妨就由它质疑好了,可千万别再谈什么“独特的理解”,或“翻案、正名”之类的鬼话。最好的选择就是,只要电视剧拍完了、上映了,大可以任由旁人说三道四,只管躲在角落里偷偷地乐着数钱就是了。”先生的这个建议好!如果我是帖子中提到的这些导演,一定照办!
作者:
shen1029
时间:
2010-6-17 00:13
面对几乎泛滥的影视翻拍,我们真的无言。唯一的选择:不看!
作者:
百年
时间:
2010-6-17 00:38
标题:
说一句
娱乐影视不能用文化的定义去衡量它,否则真是生气。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6-17 11:46
赞成如空观点。
对于《三国演义》类经典,还是尽量符合原著好,很多孩子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原著,他们对名著的了解往往是通过类似电视剧。结果很多孩子将还珠格格当作清代历史。
作者:
暖玉
时间:
2010-6-17 15:20
其实,如果他们真能把古人玩心眼演好,挺好的,非得另盘炉灶儿,就是退而求其次吧。
别太埋怨他们,他们也是为大家好,因为愿意看的大家都和他们近亲。呵呵。
学习并欣赏!问好!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0-6-17 20:25
问好诸位朋友!
对于古典名著,可以说,如果这些导演们有一点儿责任心,也不会拍成这个样子了……
作者:
辛文
时间:
2010-6-17 20:34
原帖由
shen1029
于 2010-6-17 00:13 发表
面对几乎泛滥的影视翻拍,我们真的无言。唯一的选择:不看!
我也是这么想的,别无他法。
作者:
黑雪
时间:
2010-6-17 22:46
泱泱大国的文化创造力萎缩,价值观倾斜,复制跟风,赏玩屁塞,乐此不疲。呜呼!
作者:
清河杨柳
时间:
2010-6-18 08:54
三国演义,红楼梦 的重拍,就一种解释,为钱而胡闹。
作者:
柳絮飞舞
时间:
2010-6-18 09:01
有感朋友的分析说论,对新版三国,确实有看不下去的感慨,许是偶的思维跟不上当今的文化发展吧。
个人认为:历史题材剧,尊重原著还是比较合适大众的口味。。
作者:
温献伟
时间:
2010-6-18 14:18
翻拍,显示着中国影视文化人的穷途末路和黔驴技穷。
拜读了。问好先生!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0-6-20 15:23
多谢诸位朋友的关注!
看中国的影视剧,总有一种感觉,太假。当然,影视剧本身就是假的,可是用流行的话说,“生活远比影视剧更精彩”,为什么艺术作业连生活本身都不如呢?更何谈“高于生活”???
作者:
跃农
时间:
2010-6-20 17:01
翻拍既不等于颠覆,更不等于重复。
没有真功夫,最好别浪费。
作者:
跃农
时间:
2010-6-20 17:01
请尊重历史,尊重经典!
作者:
东只艮
时间:
2010-6-20 18:37
确实,“独特的理解”“翻案”“正名”等之类的解释,只会越描越黑
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吃粗粮只是无可奈何
作者:
傻子的宝贝
时间:
2010-6-21 13:01
对精典的歪曲,明眼人自是不屑一顾,糟糕的是害了那些孩子,让他们以为经典也不过就如此从而认识不到真正的精典的价值。这才是最令人堪优的啊!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