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1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黑格尔说自己是客观唯心主义者,我却认为他不是(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13 1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舒挽溺  打开黑格尔哲学奥秘的前提条件钥匙之六
                                  黑格尔说自己是客观唯心主义者,我却认为他不是

                                                                                                                    (之二)
                                                                                      作者:舒挽溺

            
一、如何理解黑格尔哲学中最大的一个正、反、合

          我在《黑格尔说自己是客观唯心主义者,我却认为他不是》(之一)一文开篇就写道,我国著名的研究黑格尔哲学的专家张世英老师在他的《论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中说:“黑格尔从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说出发,认为‘绝对精神’的许多‘正、反、合’中,最大的一个‘正、反、合’就是在精神、思维第一性的基础上,从精神、思维(正)转化到物质、存在(反),然后又回到精神、思维(合)”的观点是不认同的。因为张世英老师的理由在于他认为“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从逻辑阶段经过自然阶段到精神阶段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从精神、思维转化为物质、存在,又从物质、存在转化为精神、思维的过程。黑格尔的全部哲学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因此,他的哲学也就是由‘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这样三个部分组成的。”笔者认为:张世英老师所说的“‘绝对精神’的许多‘正、反、合’中,最大的一个‘正、反、合’就是在精神、思维第一性的基础上,从精神、思维(正)转化到物质、存在(反),然后又回到精神、思维(合)”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张世英老师的分法已经认定黑格尔从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说出发,认为从精神、思维第一性的基础上,从精神、思维(正)转化到物质、存在(反),然后又回到精神、思维(合)的观点符合“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给人以本体论意义上的精神第一性的感觉,并因为轻视反思的抽象理论的重要性,完全忽视了逻辑学作为只能通过精神反思所获得的理论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忽视了反思的、非直接的客观现象的关系的认识,必须依赖于精神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并且有赖于精神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十分成熟的阶段才能建立的反映客观存在之间的间接的逻辑关系的认识;或者说,逻辑学是最高层次的理论哲学恰恰是因为逻辑学的抽象性是建立在对大量的自然科学知性知识、社会科学知性知识的深刻反思才能产生的如何从知性哲学阶段上升到理性哲学阶段的逻辑学的完整体系的理论,或者说,肩护精神解释一切客观现象的方法论的知识。其次,我们在充分考虑黑格尔所处时代封建保守势力对进步思想的迫害之外,更应该如何去发现隐藏在黑格尔晦涩难懂的、七湾八拐的表达后面的真实思想。黑格尔坚定的表达了“自然在时间上是最先的东西”,“精神是从自然界发展出来的。”的思想。并且黑格尔还清楚的表达了“在我们面前的是自然事物向精神的过度”,并解释说自然过度到精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后,认为“自然界的目标就是自己毁灭自己,并打破自己的直接的东西与感性的东西的外壳,焚毁自己,以便作为精神从这种得到更新的外在性中涌现出来。这样,自然界就变成了一个他物,以便把自己作为理念再加以认识,并自相调和。”的观点才是他的关于最大的正、反、合思想的明确表达。

        那么,什么是黑格尔最大的正、反、合思想呢?我是这样理解的:精神在正、反、合之内,也在正、反、合之外。我说精神在正、反、合之内,是因为整个正、反、合过程都是由精神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我说精神在正、反、合之外,是因为整个正、反、合的过程都表现为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产生对立统一的过程,而精神只是间接参与其中而并不直接参与其中。黑格尔说:“人以实践态度对待自然”,“对自然的实践态度一般是由利己的欲望决定的;需要所企求的,是为我们的利益而利用自然,砍伐它,消磨它,一句话,毁灭它。······实践态度只是同自然的个别产物有关,或者说,同这些产物的个别方面有关。”“不管自然展示和发出什么力量——严寒、猛兽、洪水、大火——来反对人,人也精通对付它们的手段,而且人是从自然界取得这些手段,运用这些手段对付自然本身的;人的理性的狡计使他能用其他自然事物抵御自然力量,让这些事物去承受那些力量的磋磨,在这些事物背后维护和保存自己。”(《自然哲学》[德] 黑格尔 著 商务印书馆出版 梁志学等译 1980年5月第1版 第6、7页)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实践态度只是同自然的个别产物······的个别方面有关”,这个个别产物的个别方面在特定的运动过程中起作用是被精神所选择(正);2、这样,精神在其中的作用就是能让“自然界的目标就是自己毁灭自己,并打破自己的直接的东西与感性的东西的外壳,焚毁自己,以便作为精神从这种得到更新的外在性中涌现出来”满足精神的第一步需要(反);3、“这样,自然界就变成了一个他物”,精神可以利用的他物,这个他物“以便把自己作为理念”的对象“再加以认识”来满足“实践态度”的需要,让精神“从自然界取得这些手段,运用这些手段对付自然本身的;人的理性的狡计使他能用其他自然事物抵御自然力量,让这些事物去承受那些力量的磋磨,在这些事物背后维护和保存自己”,让精神理念设定的目的与自然“事物去承受那些力量的磋磨”的统一,从而达到消除矛盾的“自相调和”(合)。因此,正如黑格尔所说,“我可以使这种他物与我同一,或者通过牺牲事物来恢复我与我自己的统一。”(同上第7页)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思想——辩证法——就是证明主客观能够统一,必须统一的科学

       二、为什么黑格尔说自己是客观唯心主义者,很多人认为他就是

        为什么黑格尔说自己是客观唯心主义者,很多人认为他就是,我却认为他不是。出现这种情况,毫无疑问是因为对什么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一概念的理解有所分歧。先说说我们通常是如何理解客观唯心主义概念的。一般来说所谓客观唯心主义总是和宗教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一定有一个或多个创造世界的神的存在,并且这一个神具有无限的能力和权力,谁敢蔑视他的权力、谁敢不服从他的权力,他的能力一定会让你遭遇灭顶之灾。同时,任何宗教都包含着胡萝卜加大棒,即任何宗教都设立了天堂和地狱。我相信那些信教的宗教人士,对地狱的恐惧应该多于对天堂的向往,因为对地狱的描绘特别的绘声绘色,从而让人产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恐惧。

        然而,被说成是客观唯心主义者的黑格尔之所以被称之为客观唯心主义者,原因在于学者们认为他的哲学中有一个能创造存在的“绝对精神”的概念,因而在哲学界好像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共识:“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实际上就是宗教所说的‘上帝’。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出现以前,就有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存在,他把它称之为‘绝对精神’。”(《逻辑学》上卷[德]黑格尔著 杨一之译 商务印书馆 1966年2月第1版 编者前言)

        对黑格尔哲学的误解,编者的前言具有较普遍的共识。笔者认为,有三点需要商榷的地方:一、人们容易将权威人士的结论直接作为依据是普遍现象,这是任何人都难免发生的错误,原因在于任何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问题都去质疑。但是,对于重大的学术问题、根本性的学术问题,并且又恰恰是你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就需要保持怀疑一切的态度自己去考证求实理解,尤其是对于具有争议分歧的概念的理解更需要如此,因为它是还没有定论的“存在”。从总的方面来说,比如对于黑格尔本人对哲学概念的理解;我们对他的哲学体系的理解;黑格尔哲学的核心——辩证法思想的科学性问——为什么有人质疑辩证法就是一个什么都能装得下的大筐,是我们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存在误解还是它就是一个大筐。从具体概念方面来说,矛盾与统一的关系为什么有不同的说法,“他把矛盾的统一看成是绝对的,而把矛盾的斗争看成是相对的,最后矛盾还是调和了”(《逻辑学》上卷[德]黑格尔著 杨一之译 商务印书馆 1966年2月第1版 编者前言)的批评正确吗?本质概念理解的分歧又为什么没有统一?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各自在辩证法思想中的作用问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完整的合理的解释我们能说我们正确的理解了黑格尔哲学吗?二、根据需要来解释问题及黑格尔如何理解自然和精神与绝对精神的关系的问题。三、关于上帝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关于第一点,首先我们来看看黑格尔本人对哲学概念的理解,他在《逻辑学》 第一版序言中说:“哲学,由于它要成为科学,正如我在别处说过的(《精神现象学》第一版。——[哲学的]真正的实现是方法的认识,而且在逻辑本身中有它的地位。——1831年黑格尔原注),它既不能从一门低级科学,例如数学那里借取方法,也不能听任内在直观的断言,或使用基于外在反思的推理(指形式逻辑推理——笔者)。而这只能是在科学认识中运动着的内容的本性,同时正是内容这种自己的反思,才建立并产生内容的规定本身。”(《逻辑学》上卷[德]黑格尔著 杨一之译 商务印书馆 1966年2月第1版 第1页)黑格尔在这里强调哲学是真正的实现方法的认识,哲学是对科学“内容这种自己的反思,才建立并产生内容的规定本身”,并“真正的实现是方法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这样理解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希望建立科学的、辩证的方法论来证明精神的绝对性或绝对精神的存在而不是相反。

   关于黑格尔的《逻辑学》是方法论的学说和方法论证明自由的存在、绝对精神的存在的哲学体系我将在解释黑格尔哲学具体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展开。

        关于第二点,“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出现以前,就有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存在,他把它称之为‘绝对精神’”的说法我实在找不到出处。我能够找到出处的观点就是:黑格尔坚定的表达了“自然在时间上是最先的东西”,“精神是从自然界发展出来的。”的思想。并且黑格尔还清楚的表达了“在我们面前的是自然事物向精神的过度”,从而让精神获取对自然的知性的认识尤其是黑格尔在他的《自然哲学》一书的结尾郑重声明:“精神本身首先出自直接的东西,但后来就抽象地理解自己,想从自身铸造出自然,从而解放自己;这种精神活动就是哲学。 (《自然哲学》[德] 黑格尔 著 商务印书馆出版 梁志学等译 1980年5月第1版 第617-618页)难道这么明确的表达,精神出自于自然,而精神追求自身的解放证明自身具有把握铸造出自然的能力、并力求证明“绝对精神”的存在才是哲学的真谛。

   对于黑格尔认为精神产生的原因逻辑上在先和精神产生人化自然的作用上时间上和逻辑上在先,肯定精神第一性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已经论述过,这里不再重述。

        第三点,关于上帝和精神的关系。《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灵魂,黑格尔的《逻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他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并成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原因就在于它的体系中的每一概念的绝对的抽象性。他在《逻辑学》 第一版序言中说:“理性在它的真理中就是精神,精神是知性的理性或理性的知性,它比知性、理性两者都高。······精神的运动就是概念的内在发展:它乃是认识的绝对方法,同时也是内容本身的内在灵魂。——我认为,只有沿着这条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哲学才能够成为客观的、论证的科学。”(《逻辑学》上卷[德]黑格尔著 杨一之译 商务印书馆 1966年2月第1版 第4-5页)黑格尔哲学有两个创新的、与以前的学者完全不具有的特点,即他坚定的要将自己的哲学归入单纯的方法论——辩证法——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他还坚定的要将理论哲学与世界观分离,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让哲学成为不是形式逻辑的“外在反思的推理”的形而上学,而是包含“内容本身的内在灵魂”的、辩证的形而上学的科学理论。并且黑格尔让哲学与世界观分离保证了哲学与宗教的分离,因此他认为宗教不属于哲学的范畴而属于信仰的范畴。黑格尔让哲学与世界观分离并非是说他没有世界观,他只是认为世界观具有典型的时代性,并认为世界观不能超越时代的限制。这本来应该算是非常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果非要说这体现了他的体系与他的方法论的矛盾,原因恰恰在于某些学者非要把他独立出来的方法论——辩证法——硬拉回到他的世界观的圈子里去,把他的世界观和他的方法论混在一起,更为不应该的还用科学的、必然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尺子去衡量黑格尔已经落后的世界观作比较,多少有点显得无聊。

        关于上帝和精神的关系,黑格尔在他的大逻辑中一共好像只提到三次,上册中开篇第一页第一版序言中第一次提到上帝时说:“过去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也只是就历史而言,或是为了修身养性和勗勉性情,才被引用。”在这里,上帝的存在只是成为修身养性和起到一再勉励的道德范畴的作用;第二次出现上帝概念是在《逻辑学》下册第二部主观逻辑第三编概念论第二部分客观性中说:“在客观逻辑第一编(《逻辑学》上册第一部客观逻辑第一编有论——笔者)里,说明了抽象的有过度为实有,但又转回为本质。在第二编中,指出了本质规定自身为根据,从而进入存在,并把自身实在化为实体,但重又转回为概念。现在关于概念,首先指出了它规定自身为客观性。很显然,最后这一过度,就其规定说,与以前曾在形而上学中出现为概念推论的,是同一回事;那个推论就是从上帝的概念推到它的实有,或说是关于上帝实有的本体论的证明。”(《逻辑学》下卷[德]黑格尔著 杨一之译 商务印书馆 1976年12月第1版 第388页)在这里,黑格尔到底想说什么呢?黑格尔首先从哲学的角度体现了人类精神是如何理解客观概念是如何运动发展从开端的有发展到实有、再从实有上升到本质、在以本质为根据化为实体,从而回到概念的全过程完成了与上帝一样的工作。但上帝创造存在却是没有过程的、空洞片面的假说;而哲学却是从开端到结果的包含一切内容的完整的全过程,精神转化为物质。不过要真正理解这个全过程还需要对每一个概念深入理解。并且,如果对上帝概念只字未提,《逻辑学》能否发表就有可能成为未知。最后一次黑格尔在《逻辑学》一书的总结性的结尾中提到神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用于自我保护的上帝概念。他说:“逻辑科学是在理念中把握它自己的概念的。······在绝对认识的理念中,概念变成了理念自己的内容。理念本身是纯概念,这个概念以自身为对象,当它作为对象,贯穿了它的规定的总体之时,它便使自己完成为它的实在的整体,完成为科学的体系”。(《逻辑学》下卷[德]黑格尔著 杨一之译 商务印书馆 1976年12月第1版第552页)黑格尔在这里告诉我们,绝对理念就是他的完成了的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因此绝对理念是以概念为内容的。黑格尔认为他建立起来的辩证的哲学体系,证明了人类精神的自由的存在,因此“这个纯理念不如说是绝对的得到自由”(同上)。这样,“理念自由地解脱自身,对自己绝对有把握,并且在自身中宁静。”(所谓宁静指辩证法概念体系终于完成——笔者)辩证法犹如“是神(这里指精神——笔者)的认识对自然的关系的科学。纯理念的这个最初的决定,即规定自身为外在的理念,但这样建立自身,却仅仅是中介,概念从这个中介把自身提高为自由的、从外在性出来而进入自身的存在;概念的得到自由,在精神科学中,通过自身完成了,并且发现在逻辑科学中作为以概念理解自身的那个纯概念就是它本身最高的概念。”(《逻辑学》下卷[德]黑格尔著 杨一之译 商务印书馆 1976年12月第1版第553页)这是《逻辑学》最后的一段话,他就是想告诉我们:辩证法作为精神的反思的产物,如果仅仅停留在思想中,它就是主观片面的存在。辩证法仅仅是中介,它的作用体现为主观精神的理念与自然的关系的科学,因而主观精神的理念必须在自然之物中得到体现、即人的神一般的创造力让人的理念在自然之物中统一。概念外化为存在的理念,并在存在的理念中认识自己的创造力、让作为中介的外化的理念进入到人化的客观存在之中,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作为精神科学的哲学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绝对理念作为理解自身的纯概念就是精神科学的最高概念。黑格尔的内心获得了喜悦而宁静。黑格尔自己对哲学的贡献充满自信,这个自信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作者:重庆市思维科学与智力开发学会研究员 舒挽溺
                                                                                                               2021年7月12
4#
 楼主| 发表于 2021-7-16 11:03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1-7-13 16:52
层次分明清晰,学习!能这样去研究一个人的哲学思想难能可贵,欣赏问

谢谢版主!如果我不先消除一些对黑格尔哲学的误解,就很难在对《逻辑学》核心概念进行分析时不受到传统中对黑格尔哲学已经相对固化的理解的干扰。当然干扰是必然的,但我希望能尽可能减少一些。
3#
发表于 2021-7-13 16:52 | 只看该作者
层次分明清晰,学习!能这样去研究一个人的哲学思想难能可贵,欣赏问
2#
发表于 2021-7-13 16:0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老师言犹未尽,我等膜拜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2 13:10 , Processed in 0.25206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