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89|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闲说三国之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3 1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闲说三国之义


    一部《三国演义》从古至今备受国民喜爱,无论妇孺老幼大都能说出一点细微末节,原因在于它内涵丰富,充满智慧的光芒,有军事谋略,有政治方略,有经济的、管理的、人事的等等诸多我们能够借鉴的东西,可以说它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如果你去挖掘,就能够得到你想所拥有的。另外我们无论是谁,都能或多或少在《三国演义》找到自己,或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影子,更重要的是《三国演义》宣扬、演示的“义”字,正是中国人思想深处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可以知道:道义的神圣,仁义的妙绝,忠义的崇高、正义的力量,信义的重要,情义的紧要,这些种种“义”可以归结为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思想精华。这种种“义”正是我们每个人潜意识中的人生观、价值观,读三国如果不重视这个“义”字,恐怕就是白读了,那只是图热闹消遣而已。

    实际上《三国演义》从头至尾都是利用各种人物、事件诠释这个“义”字,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将命运相连,三人终生不负这“义”字,包括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斩杀,如果刘备不去替他报仇,这就说不过去了,因为这个“义”是刘备的立身之本、成业之基、招贤纳士的招牌。有人说刘备是地道的伪君子,我不以为然,因为刘备的种种行为,即便是装,在那个战乱纷飞视百姓为屠狗的年代也很有价值,一个人装一时很容易,装一世就很难了,三让徐州不夺人之地,彰显仁义布泽天下,弃新野败当阳不忍抛弃跟随的百姓,这都是仁义。仁义使刘备有了人气,有了人才,有了地盘,有了争天下的筹码。

    这个“义”字在君主那里体现的是仁义,即爱民如子,礼贤下士,宽厚通达,尊重人、爱护人。在臣子那里体现的就是“忠义”,典型人物关羽关云长,这个“忠义”在关羽那里被宣泄的淋漓尽致,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曹操为收买他,名利、金钱、美色都用了,无可奈何关羽均不为所动,就连把赤兔马也送给关羽,却之换来一句:“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令曹操愕然而悔,这就是关羽对刘备的忠义。当然这里也有信义,如为曹操立了功再走,所以有了后来的斩颜良、诛文丑,还有情义所以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我估计当年曹操也很矛盾,如果关羽被买通收于麾下,那曹操事必会低看关羽,关羽不为所动,曹操除了佩服赞叹之外也无可奈何。正是因为关羽的这些“义”,才使后人忽略他的缺点,虽然他的缺点也是致命的,而去无比地推崇他,儒、道、佛都拉他加盟,黑社会也要拜他,就是看中了他的义。所谓盗亦有道,拜了关老爷就要忠于组织,忠于老大。后来关羽还成了财神爷,是向世人说明要取财有道。说到忠义还有一人不得不说不可不说,那就是诸葛亮,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为了这“忠义”二字,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了忠臣良相的代表。不光刘备那里有忠义之士,曹操那里也有,裸衣击鼓骂曹的祢衡,为汉室锄奸不成的太医吉平,以及忠于汉室的荀彧等等。袁绍那里也有,沮授、田丰等人均是,且看《三国演义》对沮授之死的描述:

    却说袁绍兵败而奔,沮授因被囚禁,急走不脱,为曹军所获,擒见曹操。操素与授相识。授见操,大呼曰:“授不降也!”操曰:“本初无谋,不用君言,君何尚执迷耶?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虑也。”因厚待之,留于军中。授乃于营中盗马,欲归袁氏。操怒,乃杀之。授至死神色不变。操叹曰:“吾误杀忠义之士也!”命厚礼殡殓,为建坟安葬于黄河渡口,题其墓曰:“忠烈沮君之墓。”后人有诗赞曰:“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这样的忠义之士刘璋那里也有,为阻止刘璋请刘备入川而死谏的黄权、李恢、王累等人,都是可歌可泣的。也正如老版三国片尾曲唱得那样,“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悠悠不绝……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是为了报答刘备的恩义。无论是谁都需要这个“义”字,这就是《三国演义》的现实意义,无论是谁都要讲求信义,讲究情义,人无信义,无情义必被人低看,吕布在三国中武功第一,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称,奈何此人全无“义”字可言,也别说也有“义”字,到处拜义父,被传为笑柄,人若无义,其他什么智慧、武功再多、再好也是白扯。为什么貂蝉被尊为中国四大美人之首,首先在于她肯于为国为民牺牲自己,这里边的“义”才是最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10-6-23 18:43 编辑 ]
24#
发表于 2016-3-5 20:39 | 只看该作者
深度好文,好久好久不见闲人来了。
23#
发表于 2010-6-27 10:43 | 只看该作者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可以为《三国演义》中的“义”作一个注脚了,看看三国中的人物,谁为“乱”,谁为“盗”,而谁代表着真正的“义”,一目了然。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17: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来阅
问好
21#
发表于 2010-6-26 10:28 | 只看该作者
夫子的文章都满含哲思,就像他的人,看头像一脸正气且充满了深刻.
最近心里总是不静,也难得来这里会会老乡们.
20#
发表于 2010-6-25 21:3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欣赏,刘备之义比之孟德之奸正是英雄与强盗的区别。
19#
发表于 2010-6-25 15:47 | 只看该作者
义:仁义、忠义、信义,被三国中的人物诠释,也被先生诠释,虽说现如今此“三义”当不了钱花,也当不了权使,但我们还是希望“三义”长存。
足见对《三国》熟矣。我看了两遍了,但都是看一半,就开小差儿了,然后就再也不想拿起了。呵呵。
问好!远握!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10: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絮飞舞 于 2010-6-25 10:07 发表
透彻,理性的分析。。。


谢谢来阅,问好
17#
发表于 2010-6-25 10:07 | 只看该作者
透彻,理性的分析。。。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0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0-6-24 19:07 发表
作为版主能够包容和接纳不同观点的文章,这就对了嘛!


人家版版什么时候不包容、不接纳了?起哄,罚酒三杯!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09: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6-24 18:04 发表
我曾经批判过三国演义的义。

不过从不同文章的不同出发点来说,此篇的义我还是基本赞同的。人当以信义为安身立命之本!


是的,这个“义”字确实应该辩证的看,比如江湖义气就要不得应该批判,过犹不及因为那个义不究竟,不是真正的义,真正的义应该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还有就是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人和事。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09: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老庄主 于 2010-6-24 16:21 发表
义是起码的做人和组织原则啊,某集团及其寡头向来背信弃义,尽早被国人唾骂扫荡


呵呵,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安贫乐道就是义,现代人确实应该在这里补补课。  
13#
发表于 2010-6-24 1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微风轻拂 的帖子

作为版主能够包容和接纳不同观点的文章,这就对了嘛!
12#
发表于 2010-6-24 18:04 |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批判过三国演义的义。

不过从不同文章的不同出发点来说,此篇的义我还是基本赞同的。人当以信义为安身立命之本!
11#
发表于 2010-6-24 16:21 | 只看该作者
义是起码的做人和组织原则啊,某集团及其寡头向来背信弃义,尽早被国人唾骂扫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9 07:09 , Processed in 0.13322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