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室内乐印象展系列》:维瓦尔第二重奏作品(首发) [打印本页]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4 05:57
标题: 《室内乐印象展系列》:维瓦尔第二重奏作品(首发)
《室内乐印象展系列》








——维瓦尔第二重奏作品(首发)


  聆听维瓦尔第的曼彻斯特奏鸣曲集,其中降B大调第二乐章,就会忘记第一乐章的感受而奋不顾身投入到那热烈奔放并不失温婉的气息中去。我喜欢这热烈的叙述,流淌和奔放,带着厚重的巴洛克风格,那些细碎的音符密密麻麻,填充了所有的缝隙,你会觉得,这遍布开来的声音构建了如此之大的空间,无时不细密、翔实、饱满地存在,长与宽几乎没有边沿。维瓦尔第的重奏作品,就是这样的一种富含极度张力的印证。当身心陷入这一切的丰盈之中时,心满了,这个世界就空了。这让我想起复调音乐被单纯的主调音乐所取代的时期,巴洛克晚期,除了亨德尔顺应了变化之外,维瓦尔第,包括巴赫终因没能适应转换而宣告退出潮流。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随着时间向前不断推陈出新的音乐风格不应该受时间的拘泥,更不可受潮流的渲染而根基转换。

  都说写作的人要靠地气,所谓地气,即你有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有些叙述是要面对心灵的,那么全世界所有的心灵你都要关昭和引领;有些是直抵自然的,那就要不失自然,以其为主旨继续一切。这就是写作的地气,音乐也一样。维瓦尔第是属于复调的,巴洛克极为精彩的复调传播者之一,他完全可以不涉入时尚,坚守自己的创作主旨。而事实上,时间验证一切,在经历了百年的周折之后,全世界的审美重新落定在巴洛克,复调,古典,此刻回首,不禁惊然:它的光泽世代无可消磨,无可褪色。在完整地燃烧自己之时,更要有一种操守精神,我知道,这种精神的代价实在太大,很痛楚,可是,可是时间,时间会把它们完好无损地封存,用分秒的指针不停地为它们打磨得光泽无比,当再次呈展的时候,这个世界会心怀感恩地聆听和接受;当在复兴巴赫的运动中发现维瓦尔第对巴赫的重大影响时,人们必须要重新关注这位大师了,他的诸多作品以及音乐魅力也越来越多的被揭示出来。

  在这个早春的午后,从第一乐章的反复聆听,蔓延至第二乐章,激动的情绪几乎是难以自控的。我甚至想起了自己的少年,在那一路的奔跑中,转乘几路公交车奔向那个清寒的家时那种激动感受,确切说是被燃烧的感受,被激情燃烧,对这些声音有了极度的兴趣和共鸣,这令我急躁不安地向往立即推开家门,向那些至亲的人讲述我所有的感受,当那古老的录音带被放入破旧的收录机时,我的心就要跳跃到嘴边。此刻,我重温了那一刻的情绪,我的心终因有了一次深刻的回顾而感到了归属般的平静,这平静,是基于欢愉与激动之上的平静,是纯粹的平静。它让我觉得生活美好,也让我体味到在时光中来回穿梭的辛苦。

  记得在上课的时候,主课教授曾讲过维瓦尔第的《四季》,那个时候我似乎还没有听进去,大概那一刻我走神了;而在课后无意在一位师姐的琴房停留时,我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那些声音,那些属于维瓦尔第气质的声音,我当时寻遍了琴房的走廊,以为会在推开某一扇门之后就能找到答案。可是,我没有,我是在奔回家的时候,在兄长收集的一副录音带中找到了这些近于原初的声音的再现。有许多次,我曾为着这个事实感到惊讶,几乎不可理解,可事实就是如此。在第二乐章中,我重新回顾了那个被时光消磨得微弱不堪的影像,便毫不怀疑自己的执着和认真,倘若不紧紧追随直觉苦苦寻找,这些声音将不会和我成为一生的挚友,无论何时,哪怕我许久不打开复听,它们也会在我的思维里发出固定不变的声响,告诉我它们无微不至地存在着。

  维瓦尔第在音乐上的造诣非凡和深厚的复调气息,留下永远无可泯灭的光芒。他的一生也是充满了神秘和戏剧色彩,尽管他的音乐风格平和、亲切、不晦涩,却无时不透散着智慧和理性,温婉和深情的光芒。他本人的经历和个性却是流淌着神奇和变幻的,以至于许多人说起他,会想起一个若隐若现、一闪即逝的神秘人,似乎是某篇故事中无关紧要的角色,可是,正是这种无视的无足轻重,才令他的思想赋给音乐作品中以格外浓重的色彩,你越是感到对方捉摸不定,越想仔细关注,以至于从表至里。当然,对于他的生平,相关记录是最少最少的,可他留下来的作品却高产不断。流传他写作快速和高产的故事,意思是说有人向他预订一首协奏曲,说好三天取稿,而三天之后,维瓦尔第已经做好了十首协奏曲由对方精选,可见其速度和产量是惊人的。我想,关于维瓦尔第更多带给我的还是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一股超脱的仁慈气息,说不清为什么,借以依稀的介绍,以及他本人在孤儿院任教的经历,他在威尼斯孤儿院的经历令他的音乐作品处处充满仁慈的精神,深婉,大气。第二乐章的欢愉和琐碎的填充感,令人激动和兴奋,并在聆听中不断滋闪出大小不一的光亮点,正是那些细碎的填充,轻重缓急、如泉水般奔涌、穿梭的动感画面,才质感地叙述出维瓦尔第灵魂深处的富足和生动。

   说白了,这些声音,着实亲密和热烈地渲染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和思想主旨,巴洛克是当时建筑艺术的用语,在不失华彩的同时,激情四散,结合丰富的想象力,关注于空间感和立体感,运用在音乐中,最大的特征则是它的伴奏部分,即通奏低音,通奏低低音演奏者在管风琴或大键琴上奏出低音声部,并用标出的数字填充和弦。这样的手法,虽然仍有固定的严谨性,却在某个领域突破了音乐思想的固定感,或多或少地具备了有限度的沿途自由发展。陷入到那些节奏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跃跃且持续不断的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的巴洛克音乐时期。你听到那些无微不至的、带着一些繁琐的声音在无限飞扬和填充,就不得不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滋生极度的热情和向往,宛如思想从此刻穿梭回到了十七世纪,之后,你就不想再穿梭回来了。

  备注:二十世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洛克音乐。当在复兴巴赫的运动中发现维瓦尔第对他耐人寻味的影响时,音乐界开始关注这位大师,他的音乐魅力也越来越多的被揭示出来。1978年在他诞辰300周年之际,一块纪念铭牌在公墓旧址--维也纳理工大学揭幕,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与崇敬。发光的未必是金子,而真金即使蒙尘多年,也依然是闪闪发光的。

  完毕。

  暖。2010年3月31日。面对并记录。[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http://tg.6621.cn/201006/dippro/f9cdf1b20598e5b7.mp3


[ 本帖最后由 笨小暖 于 2010-6-24 08:48 编辑 ]
作者: 刘居荣    时间: 2010-6-24 06:43
抢沙发,欣赏暖版美文,先提读,然后细读!问好!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0-6-24 08:35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是足以引领听者的情绪飞向空灵、飘逸的精神天空,无疑笨笨妹的此篇新创音乐评论文章,在解析“维瓦尔第二重奏作品”的特点的同时,描绘出了它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文章在音乐、现实和遐想中穿梭,表示了作者对大作曲家音乐作品的深厚理解和感悟。欣赏、学习!支持精华!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6-24 08:50
对我而言,我因为热爱巴洛克的音乐风格从而才喜欢上了维瓦尔第的作品。采用直觉的手法写作,以此贴合音乐的直觉性,突出其间的感性色彩,是本文的亮点所在,值得浓墨圈点。复调,至少是令我兴奋的复调艺术,在文章里获得了淋漓渲染,以至文字也以复调的形式,烘托出了降B大调第二乐章的轮廓呼吸景象,还有维瓦尔第浇注在其中的仁慈气息和个性气息,亮了我的眼睛也亮了我的美学通感意识。作者纵横交贯的思维,凭借维瓦尔第的第二乐章,次第展开,栩栩如生,像“地气”一说,便是其中精彩的一笔,给人触类旁通的顿悟感。音乐鉴赏或者感悟文章,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触类旁通的顿悟感的元素,才有独特性,才有洞穿力,否则就称不上经典的鉴赏了。尤其系列文章更忌讳泛泛而论毫无独特性的情形出现。纵观作者的系列,无论是时光系列还是室内乐系列,都有独特写、写独特的风格在里面,这是吸引我的重要因素所在。本文的写作特点,也是具有追求变化和独特的元素在里面,比如文字描述比以往更简洁了,直觉性更强烈了,等等。感觉这篇些得确实不错,当以精华支持!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0-6-24 10:06
我一直喜欢巴洛克建筑,哈,既然音乐借助了建筑用语,想来有共通之处?
很活泼的一首曲子。
喜欢的音乐解读文字。
问好。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6-24 10:14
文章充满灵性,张驰有度,融音乐\美学为一体,以大散文结构落笔,通篇阅读起来,富有韵律之美,流淌滋润着读者的心田.学习文章,长了知识.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5 07:02
先一并感谢亲爱的师友悉心和精彩点评,暖先有事,抽时间上来一一回复,深深致谢!!!!!!
作者: 傻子的宝贝    时间: 2010-6-25 13:52
这几天我一听到音乐就在想,如果不是看到小暖这一系列的音乐解读,我大概是不会深入去理解西洋音乐的吧,就像上高中时如果不是数学老师对那些数学大师有吸引力的叙述我是不会去解析那些在我看来高深莫测且生硬的数学公式。尽管我的注意力更多的可能被叙述大师们的语言所吸引了而忽略了他们作品的内涵,可我却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原来离我并非那么遥不可及,原来我也可以想像他们,聆听他们——在这静静的午后抑或任何的时刻。
在乐器中我是一直偏爱中国乐器而淡漠西洋乐器,倒不是我存在任何偏见,而是天生觉得只有传统乐器发出的声音才能让我找到那种与生俱来的共鸣和归属感。而今通过小暖的叙述,打通了我打开另一扇门的途径。其实音乐和文字一样是相通的,对这个世界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可是当我们行走在路上时,只要细心聆听,总能听到一些美妙的声音——这声音可以是任何抽象或具体的声音。这样,我们的心就会丰盈了。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0-6-25 14:05
浮躁的人心难以静下心神沉静于音乐的世界里。能够徜徉于中的心灵是丰富和丰盈的。曾经的旧录音机里传出的音符,接出了细腻和独到的文字,呈现在洋洋洒洒的文字里,打通了一条通往记忆和音乐的通道,也让阅读体验到了这些感应的光芒和丰饶。
作者: 飞飞儿    时间: 2010-6-25 15:30
标题: 小暖是很好的启蒙老师呢
连我这样的乐盲都被你的讲述感染了,不由地深陷其中,
感谢。。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0-6-26 01:38
   我想关于音乐这种艺术的领悟,和任何一种艺术的领悟是一样的,只有心灵的长期浸染,音乐所包含的人和社会的生命内涵,才获得呈现。我以对文字的体验来理解音乐,这样的传承道理,其实在我有限的关于音乐的体会里,也是得到了相应的验证。《维瓦尔第二重奏》在小暖的叙述中,呈现出生命空间的意义,反映了她如此熟稔的生命感应直觉,和经验直觉的传递。作为一个热爱艺术从事书写的人,这是相当重要的天赋。这是获得,是进入,是将灵魂和思想填充的畅通途径。在这样的过道里,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奋不顾身投入到那热烈奔放并不失温婉的气息中去”。艺术所传达出来的生命魅力,有着令人着迷的处境,在那里人是可以获得拯救的。是艺术在许多人生陷落的空白地带将我们的心灵拯救到美好的层面上来。也能让人获得平静的聪慧的心灵状态。比如作者的平静:“这平静,是基于欢愉与激动之上的平静,是纯粹的平静。它让我觉得生活美好,也让我体味到在时光中来回穿梭的辛苦。”这是艺术感觉和人生体会在内心的呼应与交合。当然这些都是作者通过聆听音乐获得的。作为音乐创作了维瓦尔他的“一股超脱的仁慈气息,说不清为什么,借以依稀的介绍,以及他本人在孤儿院任教的经历,他在威尼斯孤儿院的经历令他的音乐作品处处充满仁慈的精神,深婉,大气..”,这个关于作者的理解也正是解析音乐内涵来源的一种内在关系,是一种承合,一种人和音乐的渊源关系。于是,在小暖如此理解音乐的文字中,作为读者的我也获得了理解、认识和学习的最佳途径。读之自然受益。非常感谢这些文字。

[ 本帖最后由 房子 于 2010-6-26 01:45 编辑 ]
作者: 炬焰炯炯    时间: 2010-6-26 11:20
维瓦尔第在音乐上的造诣非凡和深厚的复调气息,留下永远无可泯灭的光芒。他的一生也是充满了神秘和戏剧色彩,尽管他的音乐风格平和、亲切、不晦涩,却无时不透散着智慧和理性,温婉和深情的光芒。

写的真好,握手,问好!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6-26 13:17
你听到那些无微不至的、带着一些繁琐的声音在无限飞扬和填充,就不得不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滋生极度的热情和向往,宛如思想从此刻穿梭回到了十七世纪,之后,你就不想再穿梭回来了。
随后我也要听听这些在暖笔下流淌出的诗一样的声音。那些不朽的作品,在时间指针的打磨下,相信会更加生动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7 07:33
原帖由 刘居荣 于 2010-6-24 06:43 发表
抢沙发,欣赏暖版美文,先提读,然后细读!问好!


————
谢谢居荣前辈地沙发! :victory: :victory: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7 07:34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6-24 08:35 发表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是足以引领听者的情绪飞向空灵、飘逸的精神天空,无疑笨笨妹的此篇新创音乐评论文章,在解析“维瓦尔第二重奏作品”的特点的同时,描绘出了它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文章在音乐、现实和遐想中穿梭, ...


————
妮妮姐的精彩、独到点评,令暖感动和受益!妮妮姐那么忙,不知孩子考试成绩如何?一定错不了。掂记着,祝福! :hug: :kiss: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7 07:47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6-24 08:50 发表
对我而言,我因为热爱巴洛克的音乐风格从而才喜欢上了维瓦尔第的作品。采用直觉的手法写作,以此贴合音乐的直觉性,突出其间的感性色彩,是本文的亮点所在,值得浓墨圈点。复调,至少是令我兴奋的复调艺术,在文章里获得了淋漓渲染,以至文字也以复调的形式,烘托出了降B大调第二乐章的轮廓呼吸景象,还有维瓦尔第浇注在其中的仁慈气息和个性气息,亮了我的眼睛也亮了我的美学通感意识。作者纵横交贯的思维,凭借维瓦尔第的第二乐章,次第展开,栩栩如生,像“地气”一说,便是其中精彩的一笔,给人触类旁通的顿悟感。音乐鉴赏或者感悟文章,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触类旁通的顿悟感的元素,才有独特性,才有洞穿力,否则就称不上经典的鉴赏了。尤其系列文章更忌讳泛泛而论毫无独特性的情形出现。纵观作者的系列,无论是时光系列还是室内乐系列,都有独特写、写独特的风格在里面,这是吸引我的重要因素所在。本文的写作特点,也是具有追求变化和独特的元素在里面,比如文字描述比以往更简洁了,直觉性更强烈了,等等。感觉这篇些得确实不错,当以精华支持!
...


————

  敬老师,早上好:

  这些天,也就那样过去了,或呆板,或热烈,或宁寂,或无绪。在这个系列中,我想了太多的是如何把那些声音与人生结合在一体,于是,在系列的中断,我开始插入“专题音乐散文”,比如有一章单独叫:《思想的光影》下、下,是写肖斯塔科维奇的,篇幅比如上要长了许多,我是怕这个系列一直这样下去会陷入直面的延续。然后又有了新的一章是《越狱——与梅西安一起出逃》上、下,写的是梅西安;再有就是四月底写的一个专题叫:《温婉的迷失》上、下,是写前苏联伟大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

  这三次的调整,带了纯粹散文的风格,并融入的是以音乐家为本,却演绎现实中所发生的故事的,音乐的理论概念相对减弱了一些,而正是这三次的调整,给暖的近期的几篇长散文带来良好的启发,所以就写了那三篇长散文《与普罗科菲耶夫在一起的日子——爱情自闭症》一、二、三篇,以及之后的《精神的温度——我与舒曼》和此刻未完成的《告别——我与门德尔松三重奏》。有时我想,音乐带给人的力量真的是无穷的。而我还无时不想起:在时间系列的所有音乐散文中,正是敬老师无微不至的指正和引导,才能令暖不至于走至瓶颈而面临危机,每每想起,心里遍布无限感恩和温暖。这个系列,也正是在老师的光明引导下,才渐渐有了勇气和信心。

    今天,继续把此系列的前半部一并校对完毕,并多次打磨和修整,以不负老师厚望!在此,深深致意暖的全心全意的感激。

[ 本帖最后由 笨小暖 于 2010-6-27 18:56 编辑 ]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7 07:48
原帖由 清风拂面 于 2010-6-24 10:06 发表
我一直喜欢巴洛克建筑,哈,既然音乐借助了建筑用语,想来有共通之处?
很活泼的一首曲子。
喜欢的音乐解读文字。
问好。


————
首先谢谢清风朋友的精悉点评,感动中。问候清风朋友周末愉快。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7 07:49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6-24 10:14 发表
文章充满灵性,张驰有度,融音乐\美学为一体,以大散文结构落笔,通篇阅读起来,富有韵律之美,流淌滋润着读者的心田.学习文章,长了知识.


————
谢谢相相,暖好感动。一起度过,任何困境。 :victory: :victory: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7 07:49
原帖由 飞飞儿 于 2010-6-25 15:30 发表
连我这样的乐盲都被你的讲述感染了,不由地深陷其中,
感谢。。


————
谢谢飞飞儿来读,暖很感动。问好,夏日愉快。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7 08:01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6-26 01:38 发表
    我想关于音乐这种艺术的领悟,和任何一种艺术的领悟是一样的,只有心灵的长期浸染,音乐所包含的人和社会的生命内涵,才获得呈现。我以对文字的体验来理解音乐,这样的传承道理,其实在我有限的关于音乐的体会里,也是得到了相应的验证。《维瓦尔第二重奏》在小暖的叙述中,呈现出生命空间的意义,反映了她如此熟稔的生命感应直觉,和经验直觉的传递。作为一个热爱艺术从事书写的人,这是相当重要的天赋。这是获得,是进入,是将灵魂和思想填充的畅通途径。在这样的过道里,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奋不顾身投入到那热烈奔放并不失温婉的气息中去”。艺术所传达出来的生命魅力,有着令人着迷的处境,在那里人是可以获得拯救的。是艺术在许多人生陷落的空白地带将我们的心灵拯救到美好的层面上来。也能让人获得平静的聪慧的心灵状态。比如作者的平静:“这平静,是基于欢愉与激动之上的平静,是纯粹的平静。它让我觉得生活美好,也让我体味到在时光中来回穿梭的辛苦。”这是艺术感觉和人生体会在内心的呼应与交合。当然这些都是作者通过聆听音乐获得的。作为音乐创作了维瓦尔他的“一股超脱的仁慈气息,说不清为什么,借以依稀的介绍,以及他本人在孤儿院任教的经历,他在威尼斯孤儿院的经历令他的音乐作品处处充满仁慈的精神,深婉,大气..”,这个关于作者的理解也正是解析音乐内涵来源的一种内在关系,是一种承合,一种人和音乐的渊源关系。于是,在小暖如此理解音乐的文字中,作为读者的我也获得了理解、认识和学习的最佳途径。读之自然受益。非常感谢这些文字。


————

  房版早上好。这个早上的阅读,是暖深重的一课。有时我曾想,这些感受,能让自己的好友和身边的亲人共同分享和融入该有多么好。而此刻我已经有了大约如是的体会。这些共鸣,不仅仅是共鸣,更多的是融入内心。在诸多悉细的交流中,发觉共鸣就是彼此把自己思想中最为光芒的内容相赋予,这就是一直发生着的美好,在中财,在隔着遥远地域的空间。音乐的力量是无可估的,当你外出走路,带着音乐一起走时,它每一句,每个音,都会突然与往日每时每刻不同了,就像同一个声音,我带着它走在街上的时候,竟然泪流满面,急着要回来记录,那些画面,声音,以及境头感,都是它们带来的。我还发誓:假使能够给那些忧美和深情一个长度和高度,我愿意是一辈子那么美,一辈子那么长。这正如所述:精神的一种无限进入。于是,突然就破解了思想与共鸣的至高意义。谢谢房版的精彩共鸣,这样一个凌晨,这样一段心血的语言,暖铭记在心。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7 08:02
先至此,抽时间再上来一一回复各位亲爱的师友们。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6-27 17:51
    在早春的某一天,反复听着维尔瓦第的重奏作品,小暖激动得难以自抑。他的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复调音乐,曾受到主调音乐的强烈冲击,悄悄地退出时代潮流,但是,历经时间的打磨,那富含智慧成分与深情光芒的杰作,终究还是抖落风尘,满面春风地向人们走来,它穿透时光的力量,在那一刻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对维尔瓦第的痴迷,缘自师姐琴房与兄长的录音带里的声音,那时小暖便被维尔瓦第燃烧起来,此后,那种富足与生动感便一路相随,一直延伸到那个早春。能生活在这样的燃烧中,小暖是幸福的。能让小暖被燃烧,维尔瓦第是伟大的。人生很奇怪,伟大的人物往往扮演着无足轻重的角色,维尔瓦第便是这样。他有过孤儿院工作的经历,由此我想到了南丁格尔,他们一样从事着卑微的职业,却有着高贵的灵魂。他的音乐充满了细碎与仁慈,滋生出无限热情,人们的心灵任由它去填充而无可阻挡。我也在反复地读着这篇文章,一如小暖反复地听着维尔瓦第的作品,维尔瓦第站了出来,小暖也站了出来。我不再自惭形秽,我看到了上升的空间。有一面旗帜在向我挥舞,有一个声音在向我召唤。我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 :victory: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8 07:43
原帖由 傻子的宝贝 于 2010-6-25 13:52 发表
这几天我一听到音乐就在想,如果不是看到小暖这一系列的音乐解读,我大概是不会深入去理解西洋音乐的吧,就像上高中时如果不是数学老师对那些数学大师有吸引力的叙述我是不会去解析那些在我看来高深莫测且生硬的数学 ...


————

原谅暖回复晚了。谢谢亲爱的宝贝如此细腻入微的点评,暖都下载在手机里了,每时拿出来读。音乐是最无私的,要靠无私的传播和共同的滋养与呵护,在这里,暖看到了最无私的共鸣和滋养,呵护,这有多么难得,所以暖是幸福的,我们在一起,一起共鸣和解读,一起进步!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8 07:44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0-6-25 14:05 发表
浮躁的人心难以静下心神沉静于音乐的世界里。能够徜徉于中的心灵是丰富和丰盈的。曾经的旧录音机里传出的音符,接出了细腻和独到的文字,呈现在洋洋洒洒的文字里,打通了一条通往记忆和音乐的通道,也让阅读体验到了 ...


————
谢谢万里老师精悉、独到的点评。有时,在心神不宁的时候,暖也看不下去字,也写不好字,但有这样动人的共鸣和交流,暖会继续努力,不遗余力!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6-28 09:21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6-27 07:47 发表


————

  敬老师,早上好:

  这些天,也就那样过去了,或呆板,或热烈,或宁寂,或无绪。在这个系列中,我想了太多的是如何把那些声音与人生结合在一体,于是,在系列的中断,我开始插入“专题音乐 ...
正在抽时间读你发给我的文章。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0-6-28 15:29
维瓦尔第的音乐接触不多,但通过小暖的文字,知道了许多。真的听听啊!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9 08:14
原帖由 geng167 于 2010-6-27 17:51 发表
    在早春的某一天,反复听着维尔瓦第的重奏作品,小暖激动得难以自抑。他的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复调音乐,曾受到主调音乐的强烈冲击,悄悄地退出时代潮流,但是,历经时间的打磨,那富含智慧成分与深情光芒的杰作,终 ...


————
梅林早上好,读过了无数遍。此贴暖单独再回。先致感谢。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9 08:15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6-28 09:21 发表
正在抽时间读你发给我的文章。


————
敬老师早上好:暖代表“我”与“普罗科菲耶夫”遥祝深深的感谢! :victory: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6-29 09:02
好文再次欣赏!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29 17:54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6-29 09:02 发表
好文再次欣赏!


————

此刻要收工了,明儿一早再来回贴!再次谢谢敬老师提读!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30 06:45
原帖由 geng167 于 2010-6-27 17:51 发表
在早春的某一天,反复听着维尔瓦第的重奏作品,小暖激动得难以自抑。他的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复调音乐,曾受到主调音乐的强烈冲击,悄悄地退出时代潮流,但是,历经时间的打磨,那富含智慧成分与深情光芒的杰作,终究还是抖落风尘,满面春风地向人们走来,它穿透时光的力量,在那一刻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对维尔瓦第的痴迷,缘自师姐琴房与兄长的录音带里的声音,那时小暖便被维尔瓦第燃烧起来,此后,那种富足与生动感便一路相随,一直延伸到那个早春。能生活在这样的燃烧中,小暖是幸福的。能让小暖被燃烧,维尔瓦第是伟大的。人生很奇怪,伟大的人物往往扮演着无足轻重的角色,维尔瓦第便是这样。他有过孤儿院工作的经历,由此我想到了南丁格尔,他们一样从事着卑微的职业,却有着高贵的灵魂。他的音乐充满了细碎与仁慈,滋生出无限热情,人们的心灵任由它去填充而无可阻挡。我也在反复地读着这篇文章,一如小暖反复地听着维尔瓦第的作品,维尔瓦第站了出来,小暖也站了出来。我不再自惭形秽,我看到了上升的空间。有一面旗帜在向我挥舞,有一个声音在向我召唤。我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


————

  梅林早上好:读着这悉心、精深的点评,读到的不是字迹,是无穷的动力。在解读这些音乐作品与创就它们的心灵时,暖还是尤为自私地融入自己的情绪和心境,其实,这一系列的述说,还是最想和自己的心灵相融合,但确信有一点,在心灵与心灵之间,一定会有真正的共鸣。在这里,暖读到了,看到了,想到了,也就欣慰了,快乐和幸福。一个人的精神,就是一面旗帜,总会有最优秀的一面飘扬在世界上空,那么,属于我们的使命,在追随他们的路上,挖掘新概念,新思想,使这个过程不会枯燥无华,平实无声,这样的路,相信,我们大家在路上,一路无悔。这个早上很充实,读着梅林的点评,也重新读了前面所有点评,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继续努力,不遗余力。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30 06:46
原帖由 何也 于 2010-6-28 15:29 发表
维瓦尔第的音乐接触不多,但通过小暖的文字,知道了许多。真的听听啊!


————
谢谢何老师。夏安。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30 06:48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10-6-26 11:20 发表
维瓦尔第在音乐上的造诣非凡和深厚的复调气息,留下永远无可泯灭的光芒。他的一生也是充满了神秘和戏剧色彩,尽管他的音乐风格平和、亲切、不晦涩,却无时不透散着智慧和理性,温婉和深情的光芒。

写的真好,握手 ...


————
谢谢炯炯精悉入微的点评,暖好感动。问好。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6-30 06:48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6-26 13:17 发表
你听到那些无微不至的、带着一些繁琐的声音在无限飞扬和填充,就不得不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滋生极度的热情和向往,宛如思想从此刻穿梭回到了十七世纪,之后,你就不想再穿梭回来了。
随后我也要听听这些在暖笔下流淌 ...


————

谢谢修玲,近况如何?多保重。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6-30 09:27
再次欣赏!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7-2 09:07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6-30 09:27 发表
再次欣赏!


————
谢谢老大提读!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10-7-2 13:39
进来欣赏,仰望。问好笨笨!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7-4 07:27
谢谢永红。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10-7-4 09:40
再来欣赏。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10-7-5 18:40
你听到那些无微不至的、带着一些繁琐的声音在无限飞扬和填充,就不得不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滋生极度的热情和向往,宛如思想从此刻穿梭回到了十七世纪,之后,你就不想再穿梭回来了。
随后我也要听听这些在暖笔下流淌 ...
作者: 桐花万里    时间: 2010-7-12 20:44
音乐有点儿不堪文字的重负哦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