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君子死,冠不免 [打印本页]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1-12-25 14:38
标题: 君子死,冠不免
  君子死,冠不免
  
  “君子死,冠不免。”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典故。说的是孔子的门生子路,在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的时候,孔悝参加了推翻卫国国君的政变。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为由想阻止这场政变。便与政变者发生了冲突。在冲突中,子路冠下的丝缨被击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便停止战斗从容结缨正冠,结果被人趁机杀死。
  
  我们不禁疑惑,“冠”是什么,比性命还重要么?激烈的冲突中,面对敌人的刀枪剑戟,却放下刀枪从容结缨正冠,因此丢掉了卿卿性命。
  
  为了区区一顶帽子,置性命于不顾,勇耶,智耶,迂腐哉!唐代杜甫有诗句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深以为然。
  
  子路是死在自身的迂腐上面?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呢?
  
  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对一些事物的把握与理解,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很难理解生死之间,子路对待“冠”的心态,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窥见那个时候的人,以及后来几千年封建社会中的人们,对待“冠”的态度。
  
  在汉服的历史上,只有有身份的人才有资格带冠。平民只将发髻包在布巾中。所以士大夫称为“衣冠”;而平民则称为“布衣”。朝廷的大臣们头上自然是有“冠”的。“冠”是一种标志,一种区别。可见,古时候人们头上戴的不仅仅是一顶帽子,而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子路的眼里,“君子”可以视死如归,却不可因此而乱了纲常。倘若丢冠而死,岂不失了士大夫的身份,辱没了君子的名头。更何况子路是有官职的,并非一介布衣,所以,他才以死来捍卫头上的“冠”。所谓“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可不可以理解为“士为知己者死”,或者有一种“慨然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浩然之气在里面。如此看来,这个孔子的门生子路,也算得上是一枚好“冠”了。
  
  因此子路的“君子死而冠不免”,也不能用迂腐不迂腐来论之。
  
  几千年封建社会中,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冠”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说文解字义证》引《尉缭子》是这样解说“冠”的。天子玄冠玄缨,诸侯素冠素缨,大夫以下,练冠练缨。所以,历朝历代君君臣臣的头上,都是有“冠”的。在朝堂之上,“冠”就是“官”,什么样的“冠”,就标志着什么样的“官阶”。万万不可混淆,自然万万不可将“冠”丢失。
  
  对子路而言,丢掉一顶冠,无异于是丢掉了自己官职,丢掉了自己为朝廷效力的资格,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才会惊天动地高喊:“君子死而冠不免”。虽然一句“君子死而冠不免”已成为千古绝唱,我们却从中看出“冠”在子路心中的重要有甚于性命。对子路以后历朝历代在朝廷为官的人来说,“冠”的重要越来越沉重。“冠”在,“官”才在。一旦头上的“冠”被人家摘去,大好前程也就随之断送了。所以,当一个官员被免职被罢黜的时候,人们就会戏称曰摘掉了“乌纱帽“。在清代,查办一名官员之前,要摘去他的”顶戴花翎“,”“顶戴花翎”就是头上的“冠”。一个当朝为官的人,人在,“冠”却被免了,官爵俸禄就都不在了;身死而头顶的“冠”尚在,那么,这个人与官职相关的一切,都还在。“君子死而冠不免”,绝非一句为了应景而喊出的口号,其中的缘由,不那么简单。“君子死而冠不免”,应该是历朝历代那些在朝为官者的座右铭。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民贱权贵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对于“冠”的渴望,对于“冠”重视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当子路一经喊出“君子死而冠不免”这句口号的时候,“冠”等同于“官”的概念,就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底了。
  
  头上的“冠”等同于手中的权力,充满了诱惑。几千年来,多少人为之前仆后继,多少人为之肝脑涂地。一朝得跃龙门,便弹冠相庆。
  
  “冠”在古人的意识里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所以,有谁勇于挂冠而去的时候,往往会成为佳话,不断被人津津乐道。何者?还是那顶帽子份量在世人的心里太过沉重了。挂冠就意味着放弃了官职,放弃了官场所赋予的种种特权与资源,是需要勇气的。陶渊明之所以被人从古说到今,就是因为他挂冠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傲骨,并非是因为他的几首田园诗,一篇“归去来兮。”
  
  西方人也是有“桂冠”的习惯,但那仅仅是一种荣誉,并非权力的象征。西方人喜欢把荣誉放在肩上,以示有所担当;我们的先人则喜欢将荣耀顶在头顶,有炫耀的嫌疑。历朝历代那些个朝廷命官,峨冠长翅,顶戴花翎,花公鸡一般,在朝堂晃来晃去,也是一大景观。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不需要用头顶上的“冠”来显示自己的身价地位了。不会有人像子路那样在生死关头高喊着“君子死而冠不免”,去舍命结缨正冠了。但是心底“冠”的份量果真变得轻了吗?我以为,某些人只不过将头上的“冠”摘下来,藏在心底。而那“冠”的份量,越发重了。
  
  一旦遇有丢冠还是舍命的关头,恐怕还是会有人在心底喊出“君子死而冠不免”那句话来的。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1-12-25 15:37
我个人的理解,孔子教授“君子死,冠不免”中的“冠”,戴在身体的最高、最显著的位置,象征戴“冠”者心目中最重要的东西,比如信仰、精神、观念等等,经物化后以冠为象征。
如果子路为了他的信仰拼杀时,本来尚可招架求胜,却机械理解老师的教诲,被其象征物牵累,失去了据以坚持信仰的生命,那是迂腐。如果子路在拼杀时已经到了绝境,为了坚守信仰自知难逃生天时,他不避剑戟,从容结缨正冠,以示信仰重于生死,那才是义勇冠古。
孔子从其行迹看,不是迂腐之人。子路被他从一个粗鲁莽汉教化成得意门生,想必也不那么迂腐。所以我觉得子路的死属于上述第二种情况。即使是第一种,依然值得钦佩,只是不必效仿。
古人的事迹、文字,因年代久远,语焉不详,背景不清,语境不明,很多有着不同解读。比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作者: 喻芷楚    时间: 2021-12-25 16:17
子路是个孺子可教的人,在遇到孔子之前是个莽夫,拜在孔子门下后接受教育,不仅是七十二贤,还是孔门十哲中的一个。
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被流放国外的太子蒯聩心有不甘,于是买通关系混入王宫,劫持了卫国执政大夫孔悝,意图篡政夺权。当时孔子的两个弟子子路和子羔都在孔悝门下做事。子羔闻讯慌忙逃离卫国,子路本可避开这场祸乱,却挺身而出,持剑入宫,要求蒯聩放了孔悝。但终于因为寡不敌众受重伤,系帽子的带子被砍断了,头发随之乱了。于是放下武器说:君子死,冠不免。
帽子文化是也是中华文明的一种。通过帽子传递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作者在解析议论中不失一种见解。冠之在头有时不仅是权利也有责任也有气度,是种遵循冠在头而不失冠的气节。子路的死应该是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不失气节不失气度的行为。
作者: 云馨    时间: 2021-12-25 16:26
何老师博学,此篇写得深奥,不敢多言什么,就慢慢品读学习吧。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1-12-26 09:17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12-25 15:37
我个人的理解,孔子教授“君子死,冠不免”中的“冠”,戴在身体的最高、最显著的位置,象征戴“冠”者心目 ...

关于孔子,也是众说纷纭,语焉不详。其周游列国广招弟子,有人说是为了传道,有人说是为了求官。
孔丘一生为官不大,时间不长。
所以,一生传道授业,创立儒家学说的名头就坐实了。
是不是孔子的初衷,没人知道。
说古,只是为了论今而已。
谢谢煮字先生。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1-12-26 09:18
喻芷楚 发表于 2021-12-25 16:17
子路是个孺子可教的人,在遇到孔子之前是个莽夫,拜在孔子门下后接受教育,不仅是七十二贤,还是孔门十哲中 ...

不是迂腐就是官迷。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1-12-26 09:20
云馨 发表于 2021-12-25 16:26
何老师博学,此篇写得深奥,不敢多言什么,就慢慢品读学习吧。

云馨客气,所谓说古,只不过人云亦云,或者捕风捉影,说不上什么博学。
作者: 喻芷楚    时间: 2021-12-26 09:27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21-12-26 09:18
不是迂腐就是官迷。

不无可能性,毕竟名利场是人一生追逐地。追求不到只好做隐士。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1-12-26 22:25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21-12-26 09:18
不是迂腐就是官迷。

社会的管理和进步也需要官,尤其在古代,实现抱负要做官。当然,有人做了官就忘了初心。但是,社会在进步,似乎也反映了有人实现了社会抱负吧。
作者: 秋实    时间: 2021-12-27 08:49
何老师博学,行文行云流水,容俺等好好学习,非敢发声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21-12-27 09:31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故君子皆杀身成仁,如今小人横行。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21-12-27 10:25
冠比头颅重要,也是古代人的骨气再现。
何老师知古温新,这文里全是文化。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1-12-28 08:31
秋实 发表于 2021-12-27 08:49
何老师博学,行文行云流水,容俺等好好学习,非敢发声

秋实客气了,欢迎来读。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1-12-28 08:32
水如空 发表于 2021-12-27 09:31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故君子皆杀身成仁,如今小人横行。

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1-12-28 08:32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1-12-27 10:25
冠比头颅重要,也是古代人的骨气再现。
何老师知古温新,这文里全是文化。

谢谢小草来读,问好。
作者: 唐僧没有肉    时间: 2021-12-28 09:20
冠在头上,冠在心里。
头上的冠摘下来似乎容易,但要想摘下心里的那顶冠有时很难。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21-12-28 14:39
的确,的确,官本位,千年不变。
作者: 淡淡不如风    时间: 2021-12-28 17:09
读过相关的,是子路重伤后,说这番话,然后正冠而死。
那是一种信仰吧。为信仰牺牲是值得称道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