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圈里很早就有同学发布电影《铁道英雄》的消息。因为认识,还和其中的人一起喝过酒,所以就先发布一些消息宣传一下,以示支持和关注,可以理解,其实感觉并不需要,那么好的一个故事,那么多的改编和制作,先不说好和不好,每一次都激起了很大的期待,为什么呢?无非是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传奇性,做为家乡人,还有故事发生地特有的亲近性,怎么会没有一呼而应的热情呢。尽管对于相关的改编有喜欢的有失望的,但是起码的关心一直都在。总体而言,期待越大,失望越大。所以看到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写的相关影评,高调评为红色传奇的创新表达,唤起的期待可以说是如明灯高挂。
做为红色传奇的老电影《铁道游击队》,可以说是经典之作,历经时光和多种改编的考验,可以说没有超越,一直保存着质朴和纯厚的战争影片的特质,是那一代电影人的精品。无论是真实性,原创性,传奇性,艺术性,都是可圈可点,被人们津津乐道,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一些影人试图继续挖潜和表现这部作品的能量和魅力,可以说都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包括香港影人也加入其中,凭心而论,好像都是打酱油的,热闹一番,轰轰烈烈一番,但是让人觉得和活跃在鲁南铁道线上的那一支队伍没有多大的关系,只是在借着他们的名义,在完成一系列的杂耍和热闹,没有给人们留下鲜明的印象。对改编成的电视剧的看法大致也差不多,最后一次长篇电视剧,改编得可谓相当吸引人,人物塑造也比较鲜明,故事也展开的充分,但是剧集后来让游击队员骑着自行车能飞到列车顶上之类的特技,就让人们突然从故事中感到了玩笑,感觉到了编导们的随意和没有了讲述的耐心和用心。
《铁道游击队》和《铁道英雄》都取材于隶属于八路军115师的鲁南铁道队的抗战事迹。作家刘知侠的小说可谓家喻户晓,也是相关影视剧改编和还原的一个重要参考。《铁道英雄》无论在宣传和影片的字幕上,都标明是依据真实事迹的改编和还原,而绝口不提小说和原来的影片,感觉到了编导的刻意和独立意识,非常难得和富有勇气。但是纵观鲁南铁道队的全部历史和相关记载,可以说谈不上有多少是最大的还原,改编倒是毫无疑问的。
《铁道英雄》脱离了小说和老电影的故事框架,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相当新鲜的版本,视觉的冲击力和陌生感还是很强烈的,这个可以看做是影片的一个优点。试想,从小就在枣庄长大的枣庄土著人们,看到一个薛城,也就是电影里一开始就类似于特写出的临城,就会感到相当熟悉和陌生。名字熟悉,地方却是冰天雪地的东北场景,实在是一种扭曲和难于理解。感觉就是把一个鲁南的故事,直接搬到了冰天雪地去表演去了。如果是为了视觉效果和气氛,可以忽略的话,那么就直接回到故事本身也行。
一部有始有终土生土长的抗战故事,别出心裁地讲述成一部谍战气息浓郁的电影,可能就是影评学会会长看到的创新表达之所在。不是说不可以,而是说要好好去讲,充分表现日本鬼子的狡诈和凶恶,在《铁道英雄》中可以说表现得相当真切和翔实,越是如此,越是能表现出铁道队员们的机智和忠诚,这是编导很好的发力点。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感觉到铁道队员们并没有获得多少胜利,而是不断地牺牲和付出昂贵的代价。在谍战气息的对抗中,老洪老王也常常力不从心,不是差点露馅就是被对手看穿,而躲避过凶险的方式,又是敌方中的女子没有多少铺垫下进行的直接掩护,如此表现就相当牵强和冒险,看不出多少属于我方的智慧上的优势,只能是在壮烈上去使劲。
感觉到电影改编的一个大的缺陷和不足,就是对党组织的淡化和忽略。和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类似,就是近可能地删去和淡化党组织和群众的关联和表现,仿佛单纯的一支小部队,在对抗着强大凶恶的敌人。电影中政委的角色只有一点表现,和以前电影中李正的表现大相径庭,既没有多大的戏份也没有多少刻画,甚至达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两个小时的电影,只有在一个小时的以后的片断里,呈现出入党和念誓言的细节,然后再无关联和表现。红色电影,对于起码的红色元素的运用和表现,到达如此地步,可以说如此红色,实在是一种点缀和符合,不用也没有什么令人意外的。这不是一部电影的原因,是和现实社会和各种思潮息息相关相连的。值得人们做深层次的思考和警惕。
爬飞车,炸桥梁,铁道队员们的事迹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爬飞车了。当初电影《铁道游击队》对大人孩子都有深刻的影响。认识一个曾经在薛城长大的孩子,他说他们小时候有一个游戏就是爬飞车,找到比较慢的行驶的火车,来一次次的爬上和跳下,可以感受出不小的刺激和快活。但是车不能太快,还需要足够的勇气,力量和技巧,当然还不能让大人们发现。《铁道英雄》如何表现这一经典动作,也是看这部电影的一个期待的地方。和真实性有所对应的是应该寻找列车速度较慢的瞬间,徒手抓住列车上的能够抓住的把手。老电影上做的就比较好,《英雄铁道》中的演员接受采访时候说了,这个动作太危险,导演根本就不愿意演员们去演,而是依靠动作替身们去完成。完成的形式是身披白色披风,像极了京剧《》智取威虎山》中解放军小分队的滑雪披风。一手拿金属制作的铁钩,一手拿一捆绳索,贴着列车低下身子跑,然后把铁钩甩到列车顶上的铁框架上,然后抓住绳索往车上爬。这运行中的火车,这需要恰到好处的甩钩钩住,还需要火车车厢恰好都有可以被钩钩住的铁架设置,费那么大的力气和想法,去表现爬飞车的经典场面,编导实在是用了心,只是感觉这种用心可能是遭遇了难度,找到了折中,偏偏就的不愿意采用最真实和最能出彩的徒手飞攀,让一个闪光点淹没于特种部队队员们的常规训练动作,实在是让人失望和遗憾。
《铁道英雄》把众多人物表现的机会,大多留在了两位主角身上。而在两位人物的表现上,也是单薄和概念化的,有人说范伟表现的老王人物角色更为丰富一些。那是因为有一些戏份有可以展开的机会。老洪做为真实人物刘金山,洪振海两人原型改编,洪振海同志已经牺牲,而刘金山却一直在解放战争中一路战斗,还参与了占领南京总统府的行动。可谓牛气轰轰,相当精彩。影片赋予老洪一个手脚话语很是干净的谍战高手的形象,虽说勉强和意外,但是演员演得是飞车出色,只是故事没有给他留出可以刻画他个性的空间,而本来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来的行动,却和战友和敌人同归于尽的设计,也是彰显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由于电影对人物的刻画留出了过多的简单化处理,让人们记不住如当年的小坡,鲁汉,林忠,彭亮那些名字和形象,所以大多数活下来的人们,没有了多少印象。电影中老王一直希望当火车司炉工安子的爹,那个安子是一个小年轻,也在电影中死去了。让电影中的孩子一样的年轻人死去,会带给人一些失望和阴暗的感觉。感觉可以让一些人不去死去,也许这样的改编更符合历史的真实。如果电影真的按照宣传和电影字幕提示的那样,做一全新的改编,可能真的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应了电影评论协会会长所说的那样,成为红色电影的创新表达,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惊喜和意外。但是电影还是放不下老洪老王那样的称呼,包括电影音乐里对于老电影歌曲的点点滴滴的表现和流露。但是明显是想另起炉灶的,偏偏还要有所对应。显示着编导的犹犹豫豫,决心不足,底气有限。
有人说这部电影不应该只是一亿多的票房,而是五亿多,如果论票房,最大的投机取巧应该是《你好,李焕英》,不是在电影本身去下够功夫,而意在如何获取经济利益,变成了操作,那是和电影艺术没有多大关联的事情,也是对于电影艺术的某种亵渎和嘲笑。《铁道英雄》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足够冲击和最初的惊喜,但是随着电影结束,某种不足和失望也就一同来临,应该说是咎由自取,背叛和乱改,想当然和随意设置,应该不是创新的所在,而是创新应该注意避免的事情。值得让人们一直期待的人们,为此付出不负众望的努力。
2022年1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