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谈谈我对孔子的认知 [打印本页]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0 11:12
标题: 谈谈我对孔子的认知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2-4-20 14:52 编辑

谈谈我对孔子的认知
文/草舍煮字


  孔子的儒学看上去讲的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与人交往的学问(其实儒学不仅仅有《论语》),实际上它还是构建一种社会制度的政治理论。
  
  所谓政治,说白了就是建立关系(组织)、协调组织内部之间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孔子要建立的就是以周礼为蓝本的政治制度,即所谓“克己复礼”,这是一种集权等级制度。不可否认,这种制度正常运行效率是很高的。正因如此,世界上所有国家,无论采用哪种政治制度,其国家机器(军队、司法、税收等等)和经济组织(公司)采取的都是集权等级制度。是不是神奇?
  
  儒学推崇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沿用了数千年,从实行的结果看,它保障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不散(哪怕人口增加到数亿),保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保障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国土完整。推崇儒家的政治思想,可以使国家在遭受战争创伤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平生活和经济生产,使得我们有汉、唐、宋、明、清等等这些各有数百年的稳定时期,使我们的民族站在当时的世界巅峰。这个制度还意味着,如果朝廷不能节制贵族侵害民利,导致两极分化,其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反抗和颠覆,改朝换代成为必然。虽然元曲有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是哪个更苦?
  
  那么,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其主张,最终四处碰壁,潦倒而还,是不是说明他的主张就是守旧、过时的呢?否。当时的状况是周朝礼崩乐坏,诸侯纷争,开疆扩土,弱肉强食,儒学在这种情况下是无用武之地的。但是不能否认,诸侯征战的目的都是想要统一中国,是以大一统为理想和己任的,而这也是民心所向的,所以孔子游说并不虚妄。后来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巩固一统中国。效果无可辩驳,以至于沿用于后世历朝历代。孔子之前“八百年前的礼教”,在其后世以新的形式实现了。儒家学说正是为大一统准备的治国方略,这是前瞻性,虽然孔子可能当年自己也始料未及。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中华民族为什么非要孜孜以求大一统呢?因为我们是农耕国度。农耕经济的限制条件,主要有生产周期长,中原地区作物大多一年一熟,需要付诸大量的人力投入,属于劳动力密集协作型经济;相对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比如要有适宜的水利条件支持,风调雨顺,较少水旱天灾和战争人祸等等。人们赖以生存的希望播种在土地里,耕种和维护的周期较长,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局和风调雨顺的年景,长期耕作才会赢得收成,所以这样的民族由于依赖土地而爱好和平,渴望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中心,容纳和管理数亿人,使人们能够专注于发展生产,避免战争的袭扰造成减产绝收。中华民族在中原大地黄河、长江等流域傍水而居,因而上游和下游的农业灌溉和治理水旱相互影响,人们也希望对水力条件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早在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都有与农耕一统相关的共识,比如发生洪灾时不要以邻为壑,天旱时,河流上游要顾及下游的灌溉,国人叛逃、牲畜走失到其他诸侯国能够归还等等。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会盟诸侯时就有一条重要的誓言:“不可随意筑堤”,以免对下游诸侯国的水利调节造成影响。故此,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小国寡民的日子是难以为继的,儒家的政治理论提供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策略。
  
  有人诟病,孔子身后的儒学很多已经不是他的原版了。哈哈,要求一门学说坚持原版而能够永远适用是不是幼稚?既批评它守旧又要求它保持原版是不是矛盾?孔子不可能知道他身后发生的事情,而提前写下n个锦囊妙计供千秋万代取用不绝。时代不断更新发展,任何理论都要更新发展才会有生命力(保持了数千年生命力的理论还有哪些?)。但是,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理论核心依然存在,其后世儒生虽然不断修正、完善了他的理论,依然尊他为他的学说的主要代表,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如何看待孔子其人?有人说孔子“不惜教育弟子说假话”,“在背后讲学生的坏话”。且不论孔子当时这么做的真相、语境如何,自古评价古代人物总是把着眼点放在其道德人品上,而无视其思想主流(甚至于汲汲于其八卦、私德,所谓历史学家沦为狗仔队)。这是旧的史学观,是片面而机械的。新史观不仅考察历史人物的道德、人品、成就,更着眼其在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孔子的历史作用上文已有涉及,不赘言。可以肯定他不是完人,他的理论也并非没有局限(比如“克己复礼”,要是国君不克己怎么办),但必须客观公正看待,而不是吹毛求疵、求全责备。
  
  最后引用清朝学者龚自诊的话作为结尾。“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要掌握社会“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想要毁灭掉一个国家,必须先毁掉他们的历史;想要毁掉一个族群,必须先灭掉他们的文化。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22-4-20 11:50
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起的作用,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最重要的是大一统的观念,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自周以降,统一都是大趋势。
农业生产的先进性在全球始终领先,比之于游牧文明,更稳定,更易产生先进的文化。生产先进,文化先进,其结果便是,在武力不足而被异族征服时,先进的生产及文化反而征服他们。试看胡人建的政权,无不以自己为中华正统,甚至国名都延续古名,如秦,周,燕,汉,唐,梁……
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过了。秦统一之功或许远大于孔子,否则,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是无法延续两千余年的。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0 11:55
水如空 发表于 2022-4-20 11:50
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起的作用,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最重要的是大一统的观念,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 ...

同意。
我文中言及,在开疆扩土、征战统一方面,仲尼几乎无用武之地。嬴政靠的是法家思想。
作者: 喻芷楚    时间: 2022-4-20 14:39
孔子核心思想是以“仁”为核心,提出仁慈爱人,更.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正是因为孔子这套主张曾得到鲁王欣赏,并让治理一方百姓,收效很好,齐国看到齐王就害怕鲁国称霸,并用八十个美女进献鲁王,鲁王自此不理朝政,孔子咋劝都没有用,他的政治主张也就以失败告终,自此周游列国,兜售他的仁爱思想差不多都是以失败告终,十四年回到鲁国从此埋头著书。一个思想不是一朝一夕,总有发光的时候,耐心一点,而每一个思想未必十全十美,就不用太苛求,老孔做到这份上足够光耀门楣万世。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0 14:50
喻芷楚 发表于 2022-4-20 14:39
孔子核心思想是以“仁”为核心,提出仁慈爱人,更.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是的是的,如果说到这么具体那恐怕不只是几本书的容量了。
对历史持不同意见就必须全面了解,历史看待。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2-4-20 16:25
宇の航 发表于 2022-4-20 14:02
统一不过的一种历史解读的架构,具体翻来历史,统一和不统一的年代都差不多了,具体看看葛剑雄的《统一与 ...

草先生和如空,都是儒家弟子,当然要维护
这些大统一,和稳定,被儒家学说一讲,你还真就以为儒家在背后起作用
那法家是干什么的?
很多学者还说,儒家是借用法家来统治社会的。
而且我们民族的稳定(相对于游牧民族)
这并不是因为儒家学说。
而是因为农业社会的结构造成的。
如果儒家使社会更稳定的观点成立的话,那么就不会有朝代更替了。。。

这些改朝换代之人,在儒家学说里至少是大逆不道的儒家叛徒。
哪里还有什么儒家学说,简直是反儒家了。
而且统治民俗的并不是儒家,而是道家。。。道家,不是儒家。
都搞反了。。。
世上那么多语言体系最后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也是至少上千年不倒的
儒家不过其中之一罢了。
这里的稳定剂,与其说是儒家学说,不如说是汉语言系统。
而董仲舒是儒家弟子。他当然推儒家学说啊。如果他是法家的,历史会怎么演?
没有法家纵横家,秦也无法统一。。。
所以儒家后世弟子把这些历史归功于儒家,本身就是很牵强的。;P



作者: 唐僧没有肉    时间: 2022-4-20 19:00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十六岁到十八岁期间的少年,几十年来我一直给他们灌输一句话,很顽固,年年如是。
这句话是四十岁之前不读老庄,四十岁后远离儒学。
为什么选择了四十岁这个点,我觉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点可以是生命的中转平台了,能成气象的差不多露出峥嵘,不成气象的也大体定型
对于年轻人,我绝少给他们赞隐士,虽然古典文学版块无法脱离这个话题。
对于年轻人来说,所谓隐士就是废物或者隐形废物的代名词。
要寻找一种可能,能够让生命拓展更开阔的那种可能。
儒家入世,提倡一种积极参与的人生观,属于向外
老庄出世,更注重丰富内心平衡内外以自洽,属于向内。
所以昨天我回砖家时说了教啥和教啥,因为敏感没有展开,其实指向就是上述意思。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0 21:23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2-4-20 19:00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十六岁到十八岁期间的少年,几十年来我一直给他们灌输一句话,很顽固,年年如是。
这句 ...

接近和远离都需要先知道他们是怎么回事,才好选择,对吧?

作者: 千幻烟    时间: 2022-4-20 22:09
我就是来读文章、看评论的,两个“学习”。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0 23:35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2-4-21 00:01 编辑
fonyuan 发表于 2022-4-20 16:25
草先生和如空,都是儒家弟子,当然要维护
这些大统一,和稳定,被儒家学说一讲,你还真就以为儒家在背后 ...

儒家的政治作用,仅说一点,科举取仕,士子们学的和考的是什么?官僚系统的基本学识是什么?
儒家讲究兼收并蓄,在自身道的基础上当然能用其他家的术了。宋家皇帝就挑明了,治国不过是外儒内法。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就用了纵横家的手段救过鲁国,相当精彩。荀况的学说里就包含了儒法两家,以法治国的李斯是他的学生。至于道家是主张出世的,其政治作用大概就是给皇帝炼不死丹药吧。民间作用是不是跳大神呢?
你对儒家的了解还是片面、机械、静止的。儒家用了其他家的术就是背叛?请问你是学什么的?你现在背叛了自己的专业嘛!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2-4-21 08:06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2-4-20 19:00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十六岁到十八岁期间的少年,几十年来我一直给他们灌输一句话,很顽固,年年如是。
这句 ...

那你是一位非常好的人民教师。
这样真的非常难。。。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2-4-21 08:18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2-4-20 23:35
儒家的政治作用,仅说一点,科举取仕,士子们学的和考的是什么?官僚系统的基本学识是什么?
儒家讲究兼 ...

黄老之治,文景之治。。。都是道家的啊。。。
怎么只有出世了?
我对儒家的理解之片面,就相当于你对道家理解之片面。。。

中国社会基层的管理 ,其实就是道家在管
说得明白点,像鲁讯都说过这样话,治民用的是道家。
作家阿城也总结过,道家是普通百姓最愿意用的治世法。
比如说,财神爷,月佬,寿星。这都是道家的神仙。玉皇大帝,天上这些神仙,基本上都是道家的。
儒家治世,用的道统之术。儒家主要制定的是社会的“道”。
比如之前皇帝和大臣是平起平坐的,可以触膝长谈的。。之后儒家治世,突然把阶级概念引入,就不能平起平坐了。。。所以刘邦才突然发现,奶奶的,这才是当皇帝的威风
再比如天地君亲师这些,这是道。但这些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是财神爷,却只有一个啊。。。
说到科举,两千多年来,中国正是因为有了科举这种怪胎,才导致科学技术上一直没有进步。直到清末,还处在极端的农业内卷中。
隋朝开始的科举,对普通人来说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普通人没有参加科举的可能。或者说,普通人参加科举的可能性低到忽略不计。因为没钱。。。
作者: 香薰古琴    时间: 2022-4-21 08:23
博学多识,堪为我师。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2-4-21 08:28
宇の航 发表于 2022-4-20 18:06
后来的儒家借鉴了阴阳家的学说,相生相克,不同朝代代表不同的元素,用来解释王朝变革的正当性。这个和早 ...

应该说,儒家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承上,有自己的 独特之处。两千年来,儒家思想没有断代过,直到大革命时期。。。
只能这样说儒家在这点上很厉害。其他的治世上,儒家牢牢地把皇权掐在自己手里,用儒家思想(这时应该是儒教了,因为已经脱离了孔子最初的仁爱思想了),用皇权治天下。这才是重点。
儒家没有任何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甚至管理思维,如果世间真的以TA治世的话,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会有上百年的发展。
所以儒家是借鉴了其他家的方法,至少把法家的很多思想拿为己用了。可是儒家弟子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脸就非常之大。。。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1 08:52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2-4-21 09:04 编辑
fonyuan 发表于 2022-4-21 08:18
黄老之治,文景之治。。。都是道家的啊。。。
怎么只有出世了?
我对儒家的理解之片面,就相当于你对道 ...

按照你的概念,道家不出世而参与政治是背叛。老黄之学被朝廷利用很短暂,只是少数朝代建立之初为了与民休养生息。无论在朝廷还是民间,其政治作用都不足以与儒学相比,你就别硬扛了。
科举对政治的作用,你看到的是能够通过科考改变命运的普通人人占全体普通人的比例。你认为朝廷能容纳那么多人吗?所以应该看官员中普通人占全体官员的比例。科考的进步在于什么?你不必揣着明白装糊涂吧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22-4-21 09:02
天哪,咱楼上各位辩论起来,真像辩论会。
二年级时候,赶上批判“孔老二”说啥““克己复礼””当时真不知道是啥意思。老师只讲过孔老二的学生,会把“麦苗说成韭菜,五谷不分。”
到现在还是没搞清楚。看你们辩论,好像真说古今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1 09:07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22-4-21 08:23
博学多识,堪为我师。

才疏学浅,其实就是砖家配合我卖弄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1 09:17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2-4-21 09:02
天哪,咱楼上各位辩论起来,真像辩论会。
二年级时候,赶上批判“孔老二”说啥““克己复礼””当时真 ...

砖家对孔老二的先入为主,恐怕就是那个时代打下的烙印。然后他会说不怨他,怨那个时代。
作者: 唐僧没有肉    时间: 2022-4-21 09:39
不论道也好儒也好,我们这样讨论其实也就是皮毛,总有言不尽意甚至言不及意之处,这也正常,如果我们三两人的闲扯几句就把这两家说完了,它们凭什么立足中国文明两千多年?
但讨论是必要的,也是有趣的
在大家面前,咱充其量就是憨大胆
不怕露怯
不怕丢丑
越无知便越勇敢
哈哈
作者: 唐僧没有肉    时间: 2022-4-21 09:42
fonyuan 发表于 2022-4-21 08:06
那你是一位非常好的人民教师。
这样真的非常难。。。

我也只是从生命个体的角度而言,没涉及理家治国平天下之宏伟大业。
一个人有儒家的魂,尤其是青年人,那几乎不会佛系躺平当废物
一个人有了道家的骨,那很大可能是不会成为疯子,不会变态也不至于走极端
大体这个意思吧
作者: 淡淡不如风    时间: 2022-4-21 10:38
做政治和做文化本就不能融为一起的。
多少像孔子这样两手抓的,只要碰到二者的交叉点时,文化就会退到弱者的地位。
当政治上升到强者的时候,人们往往又用文化的角度来攻击政治。
于是政客不是政客,文化人也不纯了,他们就会在某一方面冠以虚伪的标签。
不管怎么说,孔子的思想高度是深深影响了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人。这点就是了不起的。
至于追求原味——那不扯吗?这个时代的三观能和两千多年前的划等号?
作者: 淡淡不如风    时间: 2022-4-21 10:39
fonyuan 发表于 2022-4-21 08:18
黄老之治,文景之治。。。都是道家的啊。。。
怎么只有出世了?
我对儒家的理解之片面,就相当于你对道 ...

这番言论,感觉脑梗严重了,赶紧吃药啊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22-4-21 10:40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要掌握社会“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想要毁灭掉一个国家,必须先毁掉他们的历史;想要毁掉一个族群,必须先灭掉他们的文化。:victory: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1 14:25
太和五中张奇 发表于 2022-4-21 10:40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要掌握社会“大道”,必须先研究蕴 ...

国人要警惕了。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1 14:27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2-4-21 10:38
做政治和做文化本就不能融为一起的。
多少像孔子这样两手抓的,只要碰到二者的交叉点时,文化就会退到弱者 ...

这是有历史认知的中国人的正常感受。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1 14:30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2-4-21 09:39
不论道也好儒也好,我们这样讨论其实也就是皮毛,总有言不尽意甚至言不及意之处,这也正常,如果我们三两人 ...

这话没毛病。
敢想,敢说,敢争,抬杠长学问,理不辨不明。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1 14:38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2-4-21 14:39 编辑
fonyuan 发表于 2022-4-21 08:28
应该说,儒家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承上,有自己的 独特之处。两千年来,儒家思想没有断代过,直到大革 ...

儒家的经济、科学思想,哈哈哈哈……用近现代的标准来看待几千年啊!
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当古代中国的综合国力每次达到世界巅峰时,经济、科学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而那时候的的国家管理是儒家学说主导的。

作者: 云馨    时间: 2022-4-21 16:50
才疏学浅,不敢妄评什么,站后排读文、看评吧!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1 17:33
云馨 发表于 2022-4-21 16:50
才疏学浅,不敢妄评什么,站后排读文、看评吧!

热热闹闹的就好,云姐吉祥!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2-4-21 18:28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2-4-21 14:38
儒家的经济、科学思想,哈哈哈哈……用近现代的标准来看待几千年啊!
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当古代中国的综 ...

儒家主导的?
因为科举考试用的是儒家的四书五经
就是儒家在主导社会?

哈佛中国史,和剑桥中国史,有机会我要重读。。。。
看看你说的对不对。
在儒家社会里反观儒家“治下”的社会,就像在酱缸里讨论大海。。。
大海的辽阔与清澈,是酱缸永远无法理解的。
我们最多就是玩玩乐乐。
但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你的理由并没有战胜我。。。
你说的综合国力强,是因为农业社会的暂时稳定。
这主要归功于土地的广大,如果像欧洲一样,那就很可能没等到强大就被灭了。
可也正因如此,每个朝代到了最后都是因为巨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管理而动乱,儒家治世的弊端就出来了。
所以,成也儒家,败也儒家。;P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2-4-21 18:41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2-4-21 08:52
按照你的概念,道家不出世而参与政治是背叛。老黄之学被朝廷利用很短暂,只是少数朝代建立之初为了与民休 ...

科举没有任何可以说进步的地方。反而固化了社会阶层。你看到的是普通人也能参加科举。。。。的表面现象。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你确实没有研究过
科举对社会的稳定,主要是因为,他对最底层人的欺骗性。普通人认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跨越阶层。
很多人把科举比作今天的高考
错归错,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样的。
今天的高考是普通人也能参与进去的。科举根本不是。
即使这样,现在普通人家的子弟,已经再难出跳出固化的阶层了。
早在30年前北大就研究过通过高考而改变普通人命运的寒门子弟比例,少得可怜喽。
在近1400年科举时代,真正出自寒门的屈指可数。。。
而且其中非常大的部分所谓寒门,是被贵族收养的寒门。
这里有门道。。当然正史书上少写。
可是我记得有一些专门研究的史书上写过。
比如说,杭州人有钱,那么杭州人就读书多,读书多,做官的就多。
这样代代相传之后,朝廷上当官的杭州人就越来越多,其他地方越来越少。
朝廷也不傻。。。那就限制杭州的人考官。。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给你定最高的分。。。
或者你是某某官族子弟,就算当官了,也只能当个小官。。。
杭州人更聪明,把自己的弟子一出生就送到云南去。。。。
将来以云南的名义参加科举。。。你看,和现在的异地高考一样一样的。。。要么,就收养寒门子弟,表面你还是寒门,但实际上由贵族圈养,长大了当了官为贵族服务。。。
普通人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钱请私塾教孩子读书。。。。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1 19:21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2-4-21 19:22 编辑
fonyuan 发表于 2022-4-21 18:41
科举没有任何可以说进步的地方。反而固化了社会阶层。你看到的是普通人也能参加科举。。。。的表面现象。 ...

你看待中国历史如果以哈佛、剑桥为标准,那我们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无论如何,我文中列举的儒家学说成就都是事实。
科举制度一是使朝廷取仕获得了广泛的空间,但古今中外没有任何政府取仕是对自身不利的。二是寒门有了一个合法上升的通道,你要求做了官的人依然是寒门那不是历史的眼光。
网络上就有人吐槽刘禹锡,写诗骂了那么多昏官被贬,皇帝招他还朝,照样屁颠屁颠跑回去。这大概就是你的观点吧?
作者: yugongjin    时间: 2022-4-21 21:04
想要毁灭掉一个国家,必须先毁掉他们的历史;想要毁掉一个族群,必须先灭掉他们的文化。欣赏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1 22:06
yugongjin 发表于 2022-4-21 21:04
想要毁灭掉一个国家,必须先毁掉他们的历史;想要毁掉一个族群,必须先灭掉他们的文化。欣赏

谢谢公谨老师欣赏,晚安!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2-4-22 12:05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2-4-21 19:21
你看待中国历史如果以哈佛、剑桥为标准,那我们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无论如何,我文中列举的儒家学说成就 ...

哎。。。
看来你对砖家的偏见。。。
刘写了陋室铭。。。那是因为不得志,被贬而已
文人嘛。。。十年寒窗,真为了报效皇帝?还不是升官发财!!!跟现在有什么区别
陋是千古绝唱的原因就在于唱出了非常多的不得志的仕人的心声。
皇帝招了还不回去?
李白,杜甫,只要皇帝招,也会立即回去。
当然,如果回去了,这二位就没有什么诗坛地位了。。。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2 12:12
fonyuan 发表于 2022-4-22 12:05
哎。。。
看来你对砖家的偏见。。。
刘写了陋室铭。。。那是因为不得志,被贬而已

看看,还说是偏见!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22-4-22 16:06
百无一用是书生,儒,书生也。孔子理念在先秦时一无是处,到汉时才有借鉴和推崇,而且还是顺从帝王治国之意的。对老百姓来说,其实就是教化,让你乖而已。战时法家,合时儒家,帝王的选择。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2 16:10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22-4-22 16:06
百无一用是书生,儒,书生也。孔子理念在先秦时一无是处,到汉时才有借鉴和推崇,而且还是顺从帝王治国之意 ...

如果都不乖会怎样?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22-4-22 16:12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2-4-22 16:10
如果都不乖会怎样?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夫子是理性的人,不乖会怎样?儒生们会告诉你的。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2 16:31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22-4-22 16:12
夫子是理性的人,不乖会怎样?儒生们会告诉你的。

现实已经有太多的例子啦。
作者: 言泊远    时间: 2022-4-22 20:52
拜读大作,感悟精彩。孔子的学识和治学的道理很深,朋友所论甚好,受益匪浅。我是在批孔时进一步学习了孔子的学说,后来又拨乱反正,进一步认识了其了不起!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2 22:02
言泊远 发表于 2022-4-22 20:52
拜读大作,感悟精彩。孔子的学识和治学的道理很深,朋友所论甚好,受益匪浅。我是在批孔时进一步学习了孔子 ...

感觉言老师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不先入为主的人。佩服您。
问安。
作者: 李子四    时间: 2022-4-25 10:55
草版之论十分大气。
我骨子里喜欢庄子,现实生活却大多沿习孔子,真矛盾极了。
作者: 何叶叶    时间: 2022-4-25 10:59
老师可是真是一个特别有才的人,文章厚重写得有理有据,读后特别长知识。佳作点赞!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5 11:05
李子四 发表于 2022-4-25 10:55
草版之论十分大气。
我骨子里喜欢庄子,现实生活却大多沿习孔子,真矛盾极了。

无论现实如何,文人内心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5 11:08
何叶叶 发表于 2022-4-25 10:59
老师可是真是一个特别有才的人,文章厚重写得有理有据,读后特别长知识。佳作点赞!

其实就是多读了几本书。
文中还是侧重了孔孟之道有利的一面,是为了针对一些人对儒学的误解。儒学本身也是有缺陷和局限的。
谢谢叶叶厚誉,并问安好!
作者: 秋实    时间: 2022-4-26 14:21
吃瓜群众,飘过…………
作者: 秋实    时间: 2022-4-26 14:22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2-4-20 19:00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十六岁到十八岁期间的少年,几十年来我一直给他们灌输一句话,很顽固,年年如是。
这句 ...

这句话是四十岁之前不读老庄,四十岁后远离儒学。
为什么选择了四十岁这个点,我觉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点可以是生命的中转平台了,能成气象的差不多露出峥嵘,不成气象的也大体定型。

阿九通透,此言甚善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6 14:56
秋实 发表于 2022-4-26 14:21
吃瓜群众,飘过…………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6 14:57
秋实 发表于 2022-4-26 14:22
这句话是四十岁之前不读老庄,四十岁后远离儒学。
为什么选择了四十岁这个点,我觉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

老庄教人躺平,儒学教人进取。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2-4-27 14:44
孔子最可惜的是他没能亲自完整地实践自己的思想体系,以至于他没能在实践中将碎片的思想完善成系统——所以草舍称之为“理论”,感觉有点拔高了。
作者: 雪白演义    时间: 2022-4-27 15:39
孔子是思想,而不是理论,更不知哲学。理论成体系,哲学呢,需要严密的逻辑。说起来孔子的思想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一个仁字。孔子把仁这个字运用到了极致。体现了孔子的极大的爱心。总的来说,孔子就是一个伟大的好人。主要工作,劝架。劝兄弟别失和,劝帝王别过贪,劝臣下要忠诚,劝诸侯别打架。劝来劝去劝不成,自己很失望。道不成,乘桴浮于海、——有什么办法呢?还是到河边玩玩水吧。
作者: fonyuan    时间: 2022-4-27 18:04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22-4-27 15:39
孔子是思想,而不是理论,更不知哲学。理论成体系,哲学呢,需要严密的逻辑。说起来孔子的思想可以用一个字 ...

你说对了。
他的想法在鲁国无法实现,
三季对他恨之入骨,国君也不鸟他(因为没实权)他走投无路,只好出奔(出逃)
他觉得,天下人不一定都如此待我呀。我带研究生就三千多呀。。。
结果这一走就是14年之久,差点饿死外头。
最后还是回鲁国了。
据说,此时孔子终于不再激进,想把鲁国史写出来,也算对祖国有所交待,就是《春秋》。
结果,写到一半的时候 ,有一天看到一只白鹿从远处飞过,
知道天命已尽,于是不写了。。。

作者: 雪白演义    时间: 2022-4-27 19:55
fonyuan 发表于 2022-4-27 18:04
你说对了。
他的想法在鲁国无法实现,
三季对他恨之入骨,国君也不鸟他(因为没实权)他走投无路,只好 ...

董仲舒为什么看中孔子?其实就是两个字,忠、孝。忠是对皇帝忠,孝呢,是对父母孝。忠是孝派生出来的,也可以说,是孝(其实是血缘关系)从家庭为起点向社会的推导,推导到朝廷,就是忠。在家不孝就难以效忠。忠孝两个字太他娘的厉害了,可以完成对全社会的塑形。说明白一点吧,忠孝能最大程度地节约社会管理成本。同样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管理措施。天下帝王都是傻子,他能看不透这一点?他不选儒术才怪?
有时间吧,咱再往细里掰扯掰扯。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8 00:10
lvhq018 发表于 2022-4-27 14:44
孔子最可惜的是他没能亲自完整地实践自己的思想体系,以至于他没能在实践中将碎片的思想完善成系统——所以 ...

文中有讲,后世儒生将他的思想完善成系统——理论,而将这个理论用他这个创始人命名。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4-28 00:12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22-4-27 15:39
孔子是思想,而不是理论,更不知哲学。理论成体系,哲学呢,需要严密的逻辑。说起来孔子的思想可以用一个字 ...

了解的广度和深度、站的角度不同,认知也就不同吧。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