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从苏轼家学习家教家风 [打印本页]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2-5-20 22:26
标题: 从苏轼家学习家教家风
本帖最后由 艾桃 于 2022-5-20 22:27 编辑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读到苏轼的《洗儿诗》,我不禁心头一惊,这个赫赫有名的大文豪,集多种大器为一身,就连普通老百姓都希望孩子聪明伶俐,怎么会为新生的孩子写出愚鲁的愿望呢?
孩子天性纯朴,既富好奇心。有的母亲对于孩子的言行认定为幼稚,或否定孩子的能力、扼杀孩子的美好愿望,这样的母亲比比皆是。好的母亲,对孩子予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有一天苏轼和母亲读到《东汉史》中的“范滂传”:东汉官员范滂为人刚直,为官清廉能为民伸冤,深得百姓爱戴;他上书弹劾朝廷奸佞专权,却反遭奸臣诬陷,被判处死刑。临刑前,范滂劝母亲不要悲伤,范母则说:“人的性命与气节不可兼得,如果要选择其中一个,理应舍命取义。你今天为正义而死,母亲支持你!
苏轼问母亲:“我长大后如果要做范滂这样的人,你同意吗?”
如果是我们面对孩子,会如何回答呢,同意孩子以范滂为榜样,意味着要去送命?不同意孩子以范滂为榜样,意味着不讲正义,真是令人纠结呀。
程夫人面对儿子的询问,给出了很智慧的回答:“你能学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学做范滂的母亲吗?”
这个答案,是世界上最智慧的答案。她让我重新审视一个母亲在孩子面前的角色。
苏轼的母亲为人宽善仁厚,也要求自己孩子要“以善为本”。小时候有很多鸟雀在苏轼家院子中的树上做巢,有的鸟巢低得孩子们都触手可及,一次孩子们捉到一只鸟想烤来吃,母亲发现此事,立即劝阻要以善行为本。她定下规矩,苏家不许伤害庭园中的鸟雀;违者,数日不许入园游玩。
苏轼受母亲影响,自幼种下善良的种子,所以他的人生里没有坏人二字,对打压他的王安石,在他落泊时专程探访,成了忘年之交。对屡屡陷害他的章惇亦是宽容心。章惇失势后,他的儿子怕苏轼对他进行报复,而苏轼回信却淡然地说:本身与丞相章惇固然主张分歧,但都是正人之争,叫他不要过量挂念流俗人所言。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三字经里说的正是苏轼的父亲苏洵。苏洵深知自己年少不好好学习,荒废了大好年华,自是希望孩子读书,然而欲速则不达。苏洵后来改变了策略,有意躲到角落里去看书,两个孩子一靠近,他便故意把书藏起来,勾起兄弟俩好奇心。于是他俩就趁父亲不在时,把父亲藏的书找出来认真地读起来。
苏洵还用“以为士生于世,治气养心,无恶于身。推是以施之人,不为苟生,不幸不用,犹当以其所知著之翰墨,使人有闻焉”为家训,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身上,无时不展现着正直、清廉的高尚气节。
苏轼的一生既有风光无限,也有人生低谷,他为孩子洗三的时侯,正值身陷困境,因此他心中并不是真正的希望孩子愚鲁,只是不希望他走自己这样艰辛的人生路而已,痛爱孩子仍是发自于内心深处。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写了《反东坡洗儿诗》就有“东坡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但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之句。
苏轼家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天性、治身养心,仁政爱民、清廉自守,这不仅是苏家的家教家风,也应是当下家庭教育的应有之义。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然野 时间: 2022-5-22 19:01
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思 “公卿” 的惊颤人生,发出了寄托孩儿平凡平安就好的感慨。
赏读,问好。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2-5-26 19:26
欣赏学习老师佳作,晚上好!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2-5-26 21:15
感谢然野赏读,问好!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2-5-26 21:16
感谢匡建华老师阅评, 问好!
作者: 喻芷楚 时间: 2022-7-12 10:00
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难免愤怒,朝云和东坡两人的孩子也是不幸,所以一直心痛朝云,命运之不公,一个孩子都要索夺去。
作者: 云馨 时间: 2022-7-23 17:27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22-7-23 17:29 编辑
苏轼的一生既有风光无限,也有人生低谷,但他却从不向命运低头。这与苏家的家风不无关系啊。
桃子妹妹此篇漏读了,加分补过啊~~
作者: 上官恨晚 时间: 2022-8-26 15:53
良好的家风家教真是受益一生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2-8-26 17:26
我才是漏读了,也加分补过,嘻嘻!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2-8-26 17:27
感谢上官品读,祝秋安!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2-8-26 17:29
朝云是幸运的,遇到了知她,疼她的大才子苏轼,朝云也是不幸的,与苏轼的生活多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特别是她唯一的孩子也夺了去,真是可怜之人呀。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