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向经典学习写作”:《侍坐章》的铺垫法
[打印本页]
作者:
甜蜜的树林
时间:
2022-5-24 10:36
标题:
“向经典学习写作”:《侍坐章》的铺垫法
本帖最后由 甜蜜的树林 于 2022-5-26 22:39 编辑
“
向经典学习写作”:《侍坐章》的铺垫法
文/甘树林
《论语》中的《侍坐章》在高中语文课本中题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先秦语录体散文《论语》中难得见到的一篇较长的具有完整文思而极富文学感染力的文章。它的主题与其中的另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季氏将伐颛臾》一样,都是论说孔子的儒家政治理想的。
但与《季氏将伐颛臾》采用的“逻辑上层层紧逼”的写法不同,《侍坐章》最大的写作特点是运用了铺垫法来表现主题。
铺垫法,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最终突出文章主旨。
写作时运用铺垫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三是作为后面最需要突出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必须详写细写浓墨重彩地写,以达到呈现情景转折,凸显主要人物事物及文章主旨的目的。
《侍坐章》的主题是表现孔子的政治理想。
为了蓄积气势,有力地突出文章主旨,文章首先写孔子以温良恭俭让的风范,主动放低姿态,鼓励学生不要怕人(包括自己)不理解,缓解他们的情绪,缩短心理距离,语气非常亲切,在迎构出一种随意漫谈的氛围后,问学生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理想?
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子路的率尔而对,又点名冉有、公西华答问。从文中可看出,三人的回答均不能让孔子满意。而叙述三人表现和孔子的态度的文字,十分吻合其各自性格特征,毫无人为痕迹,显得非常自然。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一切,从文章的整体意脉来说,都仅仅是为了铺垫,都是为了引出孔子让曾皙来回答,突出后面孔子所大力褒扬的曾皙的理想(也是孔子自己的理想)这一最重大的主题。
所以,
作为最需要突出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后面才是文章意脉的高潮,且在写法上,后文与此前的简略也会有明显不同,作者需对之进行详写细写浓墨重彩的写。
在写孔子与前面三位对话时,没有细节性质的描写(这也是中国古代经史的内在规范,以记言记事为主,一般是没有抒情、描写的)。在此以前的对话中,除了“率尔”这个副词以外,可以说没有形容词和副词,到了这里,却突然出现了两个:“希”和“铿尔”。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前面的对话中,都只有对话,而没有动作描写。这里却突然有了三个动作细节:鼓瑟、舍瑟、而作。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人物比前面的三个都更重要,说明他的发言很重要。
文章强调他是站了起来发言,以显示作者认为前三位讲话究竟是站着还是坐着没有交代的必要;前面冉有和公西华都没有对之前子路的发言加以评论,而这里作者却先让曾皙声明和前面三位不同,然后在孔子的鼓励下(“各言其志”)才说了出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个回答使情景出现了转折:曾皙的话,不但提供了一幅逍遥的图画,而且构成了一首乐曲。特别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把虚词“乎”字放在动词“浴”和“风”之后,而不是像前文中把虚词放在句子的结尾,更强化了一种逍遥的风貌:三五成群,老老少少,沐浴着暮春的水温,迎着扑面的春风歌唱着,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体验着人际的和谐。这样的情境带着很强的抒情性,构成一种诗化的情调。
于是,本来孔子已经提示了“各言其志”,讲的是经世济民的理想,而曾皙说的却是逍遥自在的春游。与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说的那些邦国之事相比,似乎微不足道,甚至文不对题。然而,孔子却全盘肯定:
“吾与点也!”
这显然是文章重点中的重点。从文字上看,对孔子的描写出现了一个副词“喟然”和一个情绪上肯定性很强的虚词“也”,使得此句成为文章意味深长的结论。这可以理解为,这一句恰恰正是孔子所憧憬的儒家的仁政、礼乐、教化理想的实现,达到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境界。也达到了呈现情景转折,凸显主要人物事物及文章主旨的终极目的。
和《季氏将伐颛臾》锋芒毕露的雄辩写法形成鲜明对比,在先秦散文叙述理性以回避抒情为务,连倾向性都要隐蔽的传统中,《侍坐章》一文,采用这种铺垫法,突出强化描写抒情的元素,可以说是先秦文章中空前而仅有的审美艺术瑰宝。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