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千年古镇-----青阳
[打印本页]
作者:
夕阳1
时间:
2022-8-9 12:06
标题:
千年古镇-----青阳
在鲁北平原和鲁中山区叠交地带坐落着一个千年古镇----青阳镇,她南枕泰沂山区,北濒九曲黄河。镇南部为长白山群,峰峦叠嶂、谷幽林茂、云蒸霞蔚、风景秀丽,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镇东有会仙山、南有醴泉寺、雕窝峪三大人文景观,并各设有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文化山会。山会期间,成千上万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游山赏景、进庙烧香、盛况空前。镇北部是平原,沃土成方,田陌硬化、灌渠纵横、杨柳成行,是青阳镇粮食主要产区。
“镇”相较于历史上的“城”与“市”而言,是后起的。古镇不仅是今人认知历史、感触过去的凭借和媒介,其丰富的历史沉积和别样的历史过程,昭示着它本身就是一段历史。青阳古镇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变迁的结晶,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概要说来,青阳古镇的“历史记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古遗址。青阳古镇之所以成为古镇,往往因其有众多的古遗址而著称。如化庄遗址,在青阳镇化庄村北50米处,有一高台,这里是古商周文化遗址,总面积9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7米,断崖暴露陶片较多,地下0.3米发现夹沙陶片,木炭灰,红烧土块等。出土器物标本主要有陶鬲、鬲腿、豆把、豆盘等残片。王薄起义遗址。《资治通鉴》卷181记载:“邹平民王薄,拥众聚长白山,剽掠齐、济之郊,自称知世郎,言事可知矣。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相感动,避征役者多往归之。”1951年浙江大学文史哲校刊亦有明确记载:邹平人王薄起义于邹平西南隅长白山之雕窝峪。醴泉寺遗址。此遗址东距邹平县城12公里,位于长白山西黉堂岭下,青阳镇醴泉村南1公里处。该寺由南北朝时庄严法师所建。至唐中宗时,寺僧仁万重建。1939年,日寇扫荡,将醴泉寺烧毁。2004年,邹平县人们政府筹资重建该寺。醴泉寺范公祠遗址。醴泉寺范文正公祠坐落于大雄宝殿东南方向,坐南面北,俗称“圣人殿”。该殿始建于元代大德四年,明朝嘉靖帝和万历帝重修。可惜,在十年浩劫中的“破四旧”运动中,该祠被破坏。只留下一通残缺不全的“志公碑”向世人昭示世事沧桑。范仲淹读书洞。在醴泉村以南,黉堂岭下有一个石洞,北宋宋仁宗时参知政事范仲淹少年时在此潜心攻读。此洞又称“书堂峪”。除了上面的遗址外,还有金母祠八仙台遗址;古墓遗址;古槐、古松、古柏。
其次是风土人情。在一定意义上,一座古镇就是一种风俗的浓缩和沉淀,青阳古镇之所以成为古镇,因为有它特异的风俗人情。如温锅。一个家庭若男孩多,长大成人后家庭大了,父母就找来本族的长者给他们分家。这样一个大家庭就分成了几个小家庭,儿子们就各人过各人的小日子了。分完家后,各个小家庭的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就少了,甚至不够用了,这时就需要“温锅”。各个小家庭的七姑八大姨丈人家等亲戚朋友就购买不同的生活器具,油盐酱醋等,约个日子,一块给小主人家拿去。主人则设宴好好款待,这就叫“温锅”。温锅就是小家庭的主人当家作主的开始。本镇上还特设有“夜猫子集”,在每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本镇上还有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山会。青阳镇有17个自然村,各个村均有民间武术活动,主要流派是少林武术流派中的齐眉棍和形意拳等。在饮食文化中,尤其著名的为“青阳宴席”,青阳宴席讲究“四四到底”式。四碟:烟、酒、瓜子、点心。四冷盘、四热盘、四汤盘、四大件,其中四大件为:整鸡、整鱼、全肘或碎肘子,清汆丸子等。青阳人方言独特,其显著特点是没有“r”声母,普通话的“r”声母全部用“1”声母代替,如“人、然、日、肉、热、扰、让、扔、容、如、若、瑞、软、润”等音节,声母都是“l”。这些独特的风土人情,不仅构成了古镇的性格,也是古镇的文化符号,更形成了一种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历史记忆。
其三是经济发展。镇之所以为镇,用今天的话说,即镇之有别于乡,在其有着繁荣的市场和经济。本镇上的青阳村、浒山村等村庄,在西周时就已立村,并且是历代王朝的驿站。据旧志记载,明代以前,青阳镇出现“青阳店大集”。明至清代,大都唯青阳一集,别无他市。青阳大集为官集,县衙要派人来收税。官集设市,主要有粮食市、蔬菜市、牲口市、瓜果市、破烂市等。在民国年间,在青阳店的店铺字号沿着东西大街两旁,开张经商,供应青阳17个村庄广大百姓的主要生活用品。只要店铺有:张家店、傅家店、三顺店、万亨店、官店和三盛店。主要的字号有:聚祥和、三合成、泰兴成、万顺栈、聚福堂和盐店。青阳早期的大集和这些店铺不仅印证了经济的繁荣,也更得益于古镇的“历史记忆”之功。
其四是杰出名人。青阳古镇不仅有着独特的风貌、习俗和特产,更是人才辈出。隋末农民领袖王薄起义,沉重打击了隋王朝的腐朽统治。北宋名臣、政治家范仲淹在醴泉寺“划粥断齑”,艰辛苦读,其“先忧后乐”的民本思想永昭后人。元代著名官员、工部尚书贾驯,他为官清廉,秉公执法。他主持修建了北京国子监和孔庙,1300年主持修建范公祠,这为家乡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明代著名黄太后,孙太后。在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也称“南宫复辟”这两件事情上,孙太后力挽狂澜稳住局面,为国家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代诗人张实居在会仙山日观台即兴留下名篇《长白竹枝词》,“西来岳色孤烟秀,东望沧溟一勺流”脍炙人口的佳句。近代学者梁漱溟先生,在邹平创建“试验县”,并在醴泉寺设立“乡村建设研究院”分院,主张国家管理走“政教合一”的治国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青阳镇先后有近百名将士牺牲,也涌现出了一门五烈士、张香坡、张永忠等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这千年古镇增添了血红的文化篇章。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青阳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异军突起。工业的发展,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人民生活水平一步步提高,古镇面貌焕然一新。在工业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领进企业、明星企业。它们为古镇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快速发展的工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在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方面,古镇人民的幸福感、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把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结合起来,实现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经济发展相和谐共融,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继续发展,使古镇更加兴旺发达。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22-8-11 18:16
透过文章,可以看到青阳古镇丰厚的文化积淀,在新的形势下,古镇必然会焕发出新的面貌。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