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司马相如,就是因为那封书信,他和卓文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从一到万的怨声细数。除此之外,还知道司马相如写得一手好文章,嘴巴有点笨笨的,仅凭一手好文,把卓文君得到手,相当有魅力的那种人物。
如今,遇到史记,再次看到司马相如的列传,就无法放手了,忍着文言文的种种不适感觉,慢慢研读。
司马相如,字长卿,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
读着这样的文字,心里很划过不一一样的感觉。司马相如崇拜蔺相如,就改了自己的名字,这样的做法究竟是可取还是不可取?如果放到现在,因为这样的原因,给自己的名字进行改变,周围人会如何看?又想到如今的人口管理制度,改名字要这样那样的手续,去申请去等待,一套流程下来,也会把人耗得没了脾气。如果司马相如放到我们现在的环境中,他还有没有改名字的机缘?
可是,在我们如今的生活环境中,有很多异常的名字:
韩寒,众人知晓的是作家韩寒,赛车手韩寒,导演韩寒。没人知道的是,他也是同事儿子的名字。
林忆莲,香港的女歌手,演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可同时,她也是邻村一个女孩的名字。
这样的事情,很是常见的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无意识的相撞?还是处心积虑的营造?无人知晓其间的缘由。
今儿读到司马相如列传,心中豁然明白了一件事。
这些和古人名字相同的现象出现,估计有很多,是和司马相如一样的心态,喜欢那个相同名字的人物。
相信这是事实。
司马相如曾经和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处了好几年,有了一手鲜活的资料,写了精彩的文章《子虚赋》。
因为司马相如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但他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
临邛县里富人多,像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二家备办酒席,请请县令还有司马长卿。
司马长卿勉强来到卓家,席间弹奏了一两支曲子,不仅使得满座的客人无不惊羡他的风采,更是吸引了卓王孙家的女儿卓文君。
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于是就有了卓文君当垆卖酒应对顾客的故事。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很耻辱,但架不住周围人的苦劝,还说司马长卿是人才,不能轻视。
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给卓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文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屋,成为富有的人家。
想起来流传已久的关于司马相如何卓文君的故事,那些诗词,那些句子。
最典型的是司马相如的数字:一行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表示司马相如心中对卓文君已无忆,有了弃槽康之心。
更为绝妙的是卓文君的回复《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不可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飘零随水转,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作男。
还有一首《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有意气,何用钱刀为。
丈夫有了二心,卓文君也有气节,誓与夫君长诀,《诀别书》写道: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司马相如收到卓文君的三封信后,念及曾经同甘共苦,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立马放弃了遗妻纳妾之想法,把卓文君接到京城居住,夫妻和好如初。
有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只是遗憾不能与这个作者同在。没想到,这事儿被司马相如的同乡杨得意发觉,杨得意作为同乡人,把司马相如带到了武帝面前。
武帝和司马相如说到了《子虚赋》,司马相如答应武帝重新写一篇天子游猎赋。
就这样,司马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文章假借这三个人之言写成了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子虚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
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当即就任命相如为郎官。
因文为官,在古代很是常见,即便是现在,才华出众被委以他用的现象,也还时有发生。
因为经常写作,对这一类人物接触的比较多。
读师范时候,有一同学,在毕业前夕,在河南日报发表了一篇通讯报道,毕业就被选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了。
另一写作文友,一个偶然的机会,写了一篇关于经济的通讯报道,在一家杂志刊登,直接从一种地的农民,变成信用合作社的职员。
这样的事件很多,可是,有谁能够像司马相如一样,被帝王直接任用,并且一生就在帝王身侧行走?
如此看来,司马相如这一生,真的就是为写文而来,为写文而生,为写文耗尽平生,为写文享尽荣华。
相如担任郎官数年,遇到了一件事。
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这唐蒙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巴、蜀当地百姓大为震惊、恐惧。
皇上听到这事儿,就派相如去巴蜀地带,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于是,司马长卿就写了文,不仅点出了唐蒙的做法错误,还指出了巴蜀之地对于设计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建设性意见。
皇上以为相如说得对,就任命相如为中郎将,令持节出使。
出使一路极为气派,出使团几人乘坐四匹马驾驭的传车向前奔驰,凭借巴、蜀的官吏和财物去拢络西南夷。
在司马相如一行人到达巴蜀之地,蜀郡太守及其属官都到郊界上迎接,县令背负着弓箭在前面开路,蜀人都以此为荣。
文官司马相如,凭借文字之力,平定了西南夷。
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时,巴蜀郡的年高长者多半都说,开通西南夷没有用,还有一些朝廷大臣也认为是这样的。
为此,司马相如也想和大臣一样,向皇上进谏,但开通西南夷的建议是他自己提出,因而又不敢再进谏言了,于是就写文章。
司马相如假借巴蜀郡父老的语气,写成文词,而自己来诘难对方,以此讽谏皇上,并且借此宣扬自己出使的本意,让百姓了解天子的心意。
可这时候,那些大臣们却心情茫然,忘却了来意,也忘记了他们原来要想进谏的话,深有感慨地一同说道:“令人信服啊,汉朝的美德!这是鄙陋之人愿意听到的。百姓虽然有些怠惰,请允许我们给他们做个表率。”
他们惆怅不已,自动后退,拖延一会儿,辞别而去。
从那以后,就开始有人上书,告司马相如出使时,接受了别人的贿赂,因而,司马相如失掉了官职。
想起了司马穰苴,那个耿直的将军,也被失掉了官职。
想起来那个跳入汨罗江的夫子,也被失掉了官职。
想起来那个焚书的时代,那个坑儒的帝王,想起来那个非同一般的上个世纪的七零年代,都有着一股子黑色的气息。
这股气息很是令人作呕,把人的喉咙紧紧地攥住,无法自如的呼吸,无法自己的留存,一件颇为痛苦的事情。
相比较来说,司马相如这一生说到底,没受过多少因为写文带来的灾难,以及痛苦。虽然说因为写文掉了官职,毕竟是没多久又恢复了回去。
如此说来,司马相如的一生,真的是很富足,写文带来的平稳祥和的一生时光,没留下多少遗憾。
司马相如口吃,但却善于写文章。同卓文君结婚后,他担任官职,不曾愿意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而借病在家闲呆着,不追慕官爵。
司马相如曾经跟随皇上到长杨宫去打猎。
那时候的天子,正喜欢亲自击杀熊和猪,驰马追逐野兽,对此,司马相如对皇上的安危事宜上疏加以劝谏。
皇上认为司马相如说得很好,此后再不去狩猎了。
皇上路过宜春宫时,司马相如向皇上献赋,哀悼秦二世行事的过失。
因为这篇赋,司马相如被授官为汉文帝的陵园令。
再后来,司马相如为皇上写了天子赋,更是受到皇上喜爱。司马相如死后五年,天子才开始祭祀土地神;死后八年,天子终于祭祀中岳嵩山,然后又封泰山,再到粱父山,禅肃然山。
纵观整个历史,有谁的作品能够起到平定边夷的作用?有谁的文章能够达到让帝王拿去祭祀的高度?又有谁的文章能够让帝王改变许多行为?
也许只有这个司马相如了吧?
想起来电视剧《凤求凰》,都说是源自于司马相如何卓文君的故事。
司马相如的一生,从贫穷到富足,从拼搏到享乐,有着明显的痕迹;他有才华,也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却不贪仕途;他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如果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去努力争取。
无论结局如何,无愧自己的初心,无愧自己的付出,靠文字拼揍出来的篇章,为自己打拼出来一方乐土,已然足矣。
司马相如的其他著作,如《遗(wèi,魏)平陵侯书》、《与五公子相难》、《草木书》等,太史公没有收录,仅仅收录了他在公卿职任中尤其著名的作品。
太史公说:《春秋》能推究到事物的极隐微处,《易经》原本隐微却能阐释得浅显,《大雅》说的是王公大人却德及黎民百姓,《小雅》讥刺卑微作者的得失,其流言却能影响朝廷政治。
所以说,就文章而言,言辞的外在表现虽然不同,但是其和柔的教化作用却是一致的。
司马相如的文章,虽然多假托的言词和夸张的说法,但其主旨却归于节俭,这同《诗经》讽谏之旨有何不同?
可是扬雄也认为,司马相如的华丽辞赋,鼓励奢侈的言词,与倡言节俭的言词,是一百比一的关系,这就如同尽情演奏郑、卫之音,而在曲终之时演奏一点雅乐一样。
这不是减损了相如的辞赋价值吗?
这样的两点相悖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太史公对司马相如的文采是颇为欣赏的,是极力推崇的,特别是录用了关于政治风云的篇章,因为司马相如写的文章而改变了很多格局,这一点是特别难能可贵的。
鲁迅有句话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这样,让我们意识到什么?在鲁迅先生眼里,司马相如的文章,可以和司马迁相媲美。
说到这里,有点很是奇怪,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代的人,司马迁又如何能够把司马相如拿进自己的列传里呢?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