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大格局成新韵味
[打印本页]
作者:
露华晨珠
时间:
2023-1-28 18:07
标题:
大格局成新韵味
本帖最后由 露华晨珠 于 2023-1-28 18:09 编辑
大格局成新韵味
——评《草原夜色美》的现代语言与传统手法的结合
《草原夜色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现代民歌,歌颂了大草原的富饶、美丽,赞颂了生活在大草原人们的勤劳、善良和幸福的生活,赞美了祖国边疆的安宁、和平,写景富于特点,抒情细腻入微,把现代语言同古典手法结合起来,在大格局中传达出新生活的新韵味。
具体来说,有这样三个方面的结合:
一、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传统诗词最常用的手法之一,简洁来说,实就是实写,写实情实景,虚就是虚写,写想象之景。《草》正是把虚实结合起来,传达出新韵味。举例说明:如“晚风吹送天河的星啊,汇入毡房闪银辉”,天河的星是实景,本来是不动的,好似被晚风吹送到毡房,和毡房的灯火相映成辉,是虚景,是想象。这样,就把暮色中的草原写得神奇美丽、富有诗意,可以想象生活的人们是多么的欢乐。又如“晚风轻拂绿色的梦啊,牛羊如云落边陲”,绿色的草原就像绿色的梦,虚实结合,牛羊如云落边陲,实景与想象结合,衬托出祖国边疆的辽阔、富饶、繁荣。这样的虚实结合比比皆是,扩展了意境,充实了诗意,形成一种韵味十足的古典诗歌美。
二、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也是传统诗词的表现手法,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就是以动衬静,这样的手法古典诗词运用非常广泛。《草》中多处使用了这种手法,如“轻骑踏月不忍归”,踏着月光,马蹄轻轻,不忍惊动安静的环境,马蹄的动恰恰衬托出环境的静,表现出草原夜色的美好,以及人们生活的安谧、和平,是以动衬静之笔。这样的以动衬静,含义丰富,美感强烈,也是形成新韵味的主要原因。
三、明暗结合
写景上的明暗结合也是古典诗词的惯用手法,有利于传达出丰富的含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草》中整体就是一个明暗结合,明写草原美,实际是传达生活美。再举例,如三段歌词,从“琴声悠扬”到“九天明月”再到“轻骑踏月”,明是写景,实际上是一个从黄昏到深夜的时间推移过程,明暗结合。 “不忍归”正体现出抒情主人公的陶醉之情,反衬出生活的美好,祖国边陲的和平安宁,格局大,韵味十足。
《草》正是站在赞美祖国的大格局之上,才把感情写得具体厚实,多种传统手法的运用,使得现代语言生发出神奇的魅力,形成一种含蓄蕴藉、绵厚纯净的新韵味,值得一唱,感染情绪,熏陶性情,为人生注入大感情,形成人生新动力!
附原词:
草原夜色美
草原夜色美
琴曲悠扬笛声脆
晚风吹送天河的星啊
汇入毡房闪银辉
啊 啊哈呵 啊 啊哈呵
晚风吹送天河的星啊
汇入毡房闪银辉
草原夜色美
九天明月总相追
晚风轻拂绿色的梦啊
牛羊如云落边陲
啊 啊哈呵 啊 啊哈呵
晚风轻拂绿色的梦啊
牛羊如云落边陲
草原夜色美
未举金杯人已醉
晚风唱着甜蜜的歌啊
轻骑踏月不忍归
啊 啊哈呵 啊 啊哈呵
晚风唱着甜蜜的歌啊
轻骑踏月不忍归
轻骑踏月不忍归
轻骑踏月不忍归
——完——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23-1-30 21:42
将一首歌曲,品评的富有层次,可谓纲举目张,有理有据。
作者:
露华晨珠
时间:
2023-1-31 13:25
高迎春 发表于 2023-1-30 21:42
将一首歌曲,品评的富有层次,可谓纲举目张,有理有据。
一点小体会,落笔成文,以飨读者。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