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戏说文人的命运 [打印本页]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5 11:04
标题: 戏说文人的命运
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23-5-25 13:14 编辑

    文人曾经是崇高的,古之“文人”,是指以礼仪之德教化万众为己任的人。慢慢地,文人演变为读书人或从事文学的人。现在,具有人文情怀的人都可以叫“文人”了,当然,还是要写点什么,否则,只能是“像文人”。

    从崇高到庸俗,从追求独立人格和价值观到附庸风雅和趋炎附势,古今文人已经大相径庭了,但清高和风骨的基因还是传承下来了,哪怕是装出来的——就像前些年不扎个小辫子就不叫画家一样——没有碰壁之前,自称文人的人,还是必须要表现出清高和风骨的,虽然有时一个嘴巴子也能把他打回原形。

    有大文德的人非圣即贤,我辈不敢妄说,只说那些具有人文情怀的读书人或从事文学的人(以下的“文人”均是指此)。清高和风骨的囹圄,在现实中常常成为文人前进的羁绊,使文人猥琐而游移,以至于影响其一生的走向,也就是说,文人的命运大抵是由虚荣的清高、风骨的绳索和势力人物的金钩拖拽着走下去的,命运的走向全是两种拖拽力作用的结果。因此,文人的命运并不复杂,大体就是五种。

    第一种是李白式的,放荡不羁,随心所欲。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他主动挣脱了权贵的金钩,得以完全自主。既不愤世嫉俗,也不攀缘附会,用他自己的话说“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终身以“乐”为能事,在看破的红尘中追逐红尘——浪漫!难怪能获得“谪仙”的雅号。皇帝给酒喝,就写“穹崇明堂,倚天开兮”,美女给酒喝,就写“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朋友给酒喝,就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没人给酒喝,就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境界,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境界,自己不愁,别人也不用为他愁,自是招得人人喜欢,就算有不喜欢的,也不会惹大记恨,因为他对谁也构不成威胁,正如余光中所夸“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全是正能量!

    第二种如杜甫,忧国忧民,穷困潦倒。生逢乱世,国破家亡,仍念念不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己漂泊游荡,还耿耿于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不但要“穷年忧黎元”,还要“济时肯杀身”,可谓为一个并不待见他的国家和一群忍气吞声的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套用鲁迅骂梁实秋的话说,就是“丧家的江山社稷的乏走狗”(褒义)——“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把个黎民百姓写得凄凄惨惨,平民不喜欢;“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把小公务员描绘得粗暴冷漠,基层官员不喜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露了王公贵族的奢靡残忍,王公大臣不喜欢;“边庭注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统治者视苍生如粪土的嘴脸昭然若揭,帝王也不喜欢。没有一个阶层喜欢,不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嘛,与李白相反,全是负能量,所谓“诗史”,正合杜甫。清高和风骨伴其一生,“忠恳”二字最为贴切。

    第三种似白居易,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刻苦又懂享受,既能经营官场,又能自娱自乐,是文人心目中的理想之神,能善始善终,实属难得。其秘诀,于官场是“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于生活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因此,他既能写出“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这样针砭官员的诗,也能发出“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感慨,既有陶冶情操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神来之笔,又有狎妓纵欢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风流之语,以至于在忧国忧民的同时,也不忘男欢女爱,有《长恨歌》为证:“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的诗也只有白居易这样的人才能作出来,这样的生活也只有白居易这样的文人能过出来,且有滋有味,简言之,是精致利己框架下的家国情怀。

    第四种如柳永,醉卧红尘一生,沉沦逍遥一世。他也是挣脱了官宦的羁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只是文人的清高和风骨也在浅斟低唱的生活中溶蚀的残离斑剥。如果说文如其人,非柳永莫属了。年轻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恣意纵欢,滥觞于无志;中年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惆怅哀婉,情深义重;晚年时,“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甚思逍遥,有心无力了。值得敬佩的是,对于花红柳绿的生活,他终其一生,矢志不渝。羁旅穷愁和闺门淫蝶贯穿柳永生活的始终,除了词,他在人生的一个点上熬了一辈子,最终落得“小有才而无德以将之”的评价也恰如其分。柳永填词水平自然是没得说,连钱穆都不得不说“而如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可见词是社会下层性文学,终不与旧传统政治性文学沆瀣一气。”痴情一生,安葬费还是歌伎们凑钱出的。

    第五种类苏轼,宦海浮沉,宠辱不惊,大起大落。官场混得风生水起,文坛玩得精妙绝伦,远望时,会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近观时,会低吟“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仰望时,充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高远豪情,低头时,全是“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的爱怜。宠辱不惊,处变不乱,是文人中的真豪杰。但越是这样,越是命运多舛,上苍专门要检验他的度量和承受力,正是天妒英才,何况人乎?他的弟弟最了解他,“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这样的人怎能不遭同道嫉恨呢?所以如苏轼者,命运不外乎两个走向,一是春风得意时,忽如一夜脑袋落地;一是跌宕起伏,尝遍过山车滋味。大起大落能不能再复制,全看大人物的心情。苏轼算是幸运,如果不是赵匡胤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一个“乌台诗案”,他的后半生早就成了虚无。有才无情,多趣少韵,起而无结,刚而少柔,注定了他波澜曲折的一生。

    以上,或倜傥一生,或忧郁一生,或精致一生,或放浪一生,或浮沉一生,凡五种。所列均是大文人,小文人降档降势比照,也可对应。有没有第六种?当然不排除,但不典型,小异而大同。其实文人也好,俗人也罢,都离不开社会的窠臼,也都被社会的大漩涡裹挟着,甩离出自己的命运。只不过,文人因知而无奈,多了一丝伤感而已,无他。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23-5-25 11:16
第六种是蒲松龄或吴敬梓那样的,前五种一种都没做到,倜傥,忧郁,精致,放浪,浮沉,一个没占,只有穷困潦倒一生。
第七种是晏殊那样的,富贵悠闲,乐享太平一生。
第八种……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5 11:28
水如空 发表于 2023-5-25 11:16
第六种是蒲松龄或吴敬梓那样的,前五种一种都没做到,倜傥,忧郁,精致,放浪,浮沉,一个没占,只有穷困潦 ...

是的。如空以及许多人还能举出第九种、第十种……但细思,基本可以归于此前罗列。比如蒲松龄的穷困潦倒可以降格归于杜甫的模版,等等。
其实说千万生灵便有千万命运,一点儿也没错,但若归类,只有取大同存小异一种方式。如同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但千万杨树叶,万千柳树叶,还是识得的,归类而已。
作者: 唐僧没有肉    时间: 2023-5-25 11:47
凡此种种,包括有可能遗漏的种种种种,受儒学浸润的文人骨子里其实都想当官的。当然人家不说当官,是从政,实现自己救世济民解苍生倒悬的宏图大志。李白被放金赐还以体面方式逐出长安时,他内心肯定是不高兴的,但他老兄心大,所以他的诗也便境界大。。。
你所总结的绳索和金钩两种力非常赞同,很是精辟。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5-25 12:23
“大起大落。官场混得风生水起”。这两句是矛盾的。“混”得风生水起的是冯道。
苏轼混来的是“不合时宜”,只是他不以为意才活到厄尽还朝。当然,先帝和太后惜才也是他的贵运。
他的大才没能“致君尧舜上”,仅换得寿终正寝。但这份好心态,胜过老李杜。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5 12:59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3-5-25 11:47
凡此种种,包括有可能遗漏的种种种种,受儒学浸润的文人骨子里其实都想当官的。当然人家不说当官,是从政, ...

没错。古今文人,想当官是底色,浓淡而已。如不是如此,便不可能被“金钩”牵引。底色是本文的“基”,全文也是由此展开的。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5 13:05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5-25 12:23
“大起大落。官场混得风生水起”。这两句是矛盾的。“混”得风生水起的是冯道。
苏轼混来的是“不合时宜” ...

“风生水起”是苏轼官做得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尤其水利。而这恰恰应了“物极必反”“福祸相依”的道理。
草舍所谓“好心态”,同感,只是常人难为。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5 13:14
水如空 发表于 2023-5-25 11:16
第六种是蒲松龄或吴敬梓那样的,前五种一种都没做到,倜傥,忧郁,精致,放浪,浮沉,一个没占,只有穷困潦 ...

本文引出的是一个开放的话题,并不严肃。想想如空的话,不如将题目改成“戏说文人的命运”,可能更轻松更和洽一些。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23-5-25 14:57
看题目,以为是“红颜薄命”类的,仔细读来,都是描写大人物的命运。佩服你们这些博览群书的家伙们,出口成章,诗词应用自如。记得十八好像是“理科生”,这样看来肯定是记错误了。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5 15:48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3-5-25 14:57
看题目,以为是“红颜薄命”类的,仔细读来,都是描写大人物的命运。佩服你们这些博览群书的家伙们,出口成 ...

小草记性好,我是“工科生”。上初、高中时,老师让强记诗词,现在大都忘记了,但其中一两句还能时常想起。
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时间: 2023-5-25 17:20
万千柳树叶,管它长树梢,还是扎枝底,反正是叶就好了。凡人拥有了子嗣,就是点燃了生命之点,点亮周围还是燃烧自己,没有分别,亮小亮大也是燃烧没有退路。不燃就“个屁”了。

现在小区都是“自治”的本色了,那自带“银勾”的技术是要的,这是生存基本。如果以后的社会层次简分为两种,一种服务对象,一种被服务对象,没有“勾”还真“链”不上,那如何对外防御外星球。

至于文人或非文人,随怎么定义,又不要打败前人,也不是要捅破周围人,是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要紧。关键是把要紧事办了,做好了事,什么样的形象人出现在别人心目中,不太需要考虑。成为哪种人,先成为自己满意的那种人,其余排后。
作者: 云馨    时间: 2023-5-25 19:33
文人,尤其是有才华的文人,总是命途多舛,或大起大落,或怀才不遇。多会郁郁寡欢,没几个能像李白那样的好心态了。

十八 兄洋洋洒洒地罗列五种,总结得精辟。好似意犹未尽了~
作者: 淡淡不如风    时间: 2023-5-26 08:19
古人被称为文人,多是后人的归类。
他们自己不会自诩为文人,因为那时候也不是什么荣誉称号。
现在的文人,多数是自封的。我就见过几个会写打油诗的——真的只会写这个——在公众场合谦称自己不过是一个“文人”。
后来觉得,我可不能学这种人这般无耻,他们要是文人,我就得要脸点,那我就是文圣吧。

作者: 香薰古琴    时间: 2023-5-26 08:43
文人有了傲骨才能叫真正的文人,而正是这份傲骨就决定了命运坎坷。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6 09:37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25 17:20
万千柳树叶,管它长树梢,还是扎枝底,反正是叶就好了。凡人拥有了子嗣,就是点燃了生命之点,点亮周围还是 ...

“成为自己满意的人”——这几乎是不可企及的幻想。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6 09:49
云馨 发表于 2023-5-25 19:33
文人,尤其是有才华的文人,总是命途多舛,或大起大落,或怀才不遇。多会郁郁寡欢,没几个能像李白那样的好 ...

分类总是大致,如同生物分“界门纲目科属种”,在“界”粗而少,至“种”细而繁。我是将文人的命运粗分5类,如果有兴趣,还可在每种之下再细化若干种,每种之下再细化出若干项……想一想也是一个有趣的游戏。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6 10:22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5-26 08:19
古人被称为文人,多是后人的归类。
他们自己不会自诩为文人,因为那时候也不是什么荣誉称号。
现在的文人 ...

现在的人对外基本不敢称自己是“文人”,就像女孩不敢称自己是“小姐”一样。“文人”沦为贬义,是自己造得孽。看如风的许多文字,都是把接触的所谓“文人”拎出来示众,如果所言属实,的确不能与之为伍。所以,他们要称自己是“文人”,你应该称自己是“武人”,以示区别。否则,如你所言,称自己为“文圣”,反而玷污了自己——如同对待自己不齿的嫖客,愤愤地说:“他要是嫖客,我就得要脸点,那我就是嫖客的祖宗!”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6 10:56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23-5-26 08:43
文人有了傲骨才能叫真正的文人,而正是这份傲骨就决定了命运坎坷。

是的。命运的结局,往往随“傲骨”的软硬程度决定。同样的损其傲骨,司马迁选择不死,屈原选择跳江,而金圣叹则被砍头——据说,人头落地瞬间,还不忘开个玩笑。
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时间: 2023-5-26 12:27
lvhq018 发表于 2023-5-26 09:37
“成为自己满意的人”——这几乎是不可企及的幻想。

把这幻想降低到“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的临界点”,还是有可能那么一线的机会。
作者: 雪白演义    时间: 2023-5-27 19:43
本帖最后由 雪白演义 于 2023-5-28 07:38 编辑

有一个现象,古代文人(多指诗人)几乎都是官场失意的人。比如李商隐,“空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苦恼啊,我怎么就没有当上宰相呢?苦恼出诗人,“文章憎命达”。文人如果分类,基本上就两类,一类是有风骨的,一类是无风骨的。用鲁迅的话说,一类是想做奴才没坐上的,一类则是坐稳了奴才的。苏轼有文人风骨,不想做奴才,结果是“黄州惠州儋州”。从苏轼的经历来看,做一个文人很难,做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文人更难。从文人这个角度说,中国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主子和奴才的历史。文化被权力去势,文人基本上就是一群吟花弄月的太监。这一点,戏曲表现得最彻底,所谓的文生公子,都有一股娘娘腔。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9 09:31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26 12:27
把这幻想降低到“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的临界点”,还是有可能那么一线的机会。

我这样理解:“满意”和“不满意”是两个极端,中间是大面积“灰色地带”,即介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不是一个临界点,而是无限种可能。所以先生的结论正确,但不是“一线的机会”,而是无限的机会。
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时间: 2023-5-29 09:35
lvhq018 发表于 2023-5-29 09:31
我这样理解:“满意”和“不满意”是两个极端,中间是大面积“灰色地带”,即介于“满意”和“不满意”之 ...

或许,目前这个时代,给我们以“一线”变“无限”的机会存在,我们不是没发现,而是还需好好用在刃口上。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9 09:38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23-5-27 19:43
有一个现象,古代文人(多指诗人)几乎都是官场失意的人。比如李商隐,“空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

雪白从另一个视角审视文人,很好。我觉得,文人的本质是给地毯绣花的,地毯是功能,是最重要的需要,而地毯上的花没有也行,有更好——锦上添花嘛。所以“绣花者”于社会来说,没有也行,有了更好。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9 09:40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29 09:35
或许,目前这个时代,给我们以“一线”变“无限”的机会存在,我们不是没发现,而是还需好好用在刃口上。

言之有理。只是“需好好用在刃口上”,又需费一番思量了。
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时间: 2023-5-29 09:58
lvhq018 发表于 2023-5-29 09:38
雪白从另一个视角审视文人,很好。我觉得,文人的本质是给地毯绣花的,地毯是功能,是最重要的需要,而地 ...

赞同。有了会赏心悦目,会让心情更能绽放打开。
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时间: 2023-5-29 10:02
lvhq018 发表于 2023-5-29 09:40
言之有理。只是“需好好用在刃口上”,又需费一番思量了。

灰色地带,有生命的生物都可以生长,那我们喜爱的正向的那种呢,有没有守护住这片地带继续生长的可能。
如不能,我们就要用“刃口”带来生长,有方向的正向的”刃口“来守护,暗守护、夜拂尘。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9 14:18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29 09:58
赞同。有了会赏心悦目,会让心情更能绽放打开。

是的。“文”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交易的市场。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29 14:28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29 10:02
灰色地带,有生命的生物都可以生长,那我们喜爱的正向的那种呢,有没有守护住这片地带继续生长的可能。
...

正向与反向的刃口是“0”点,也就是“中”。按儒学,“0+”为过,“0-”为不及,过犹不及。先生所言“守正”,是不是也是“守中”呢?因为如果是“守正向”,则不不是守,而是前进了——既是“守”,应该是一个“点”。
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时间: 2023-5-29 19:47
lvhq018 发表于 2023-5-29 14:28
正向与反向的刃口是“0”点,也就是“中”。按儒学,“0+”为过,“0-”为不及,过犹不及。先生所言“守 ...

守点,守临界点。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5-30 09:49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29 19:47
守点,守临界点。

明白了。                                                  
作者: 十层龙象    时间: 2023-5-31 16:58
文人都有个参照物,就是王权,文人太在意得到王权的认可,往往患得患失。只有抛开这个参照物,文人才能得自由。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09:30
十层龙象 发表于 2023-5-31 16:58
文人都有个参照物,就是王权,文人太在意得到王权的认可,往往患得患失。只有抛开这个参照物,文人才能得自 ...

正是如此。这是一个枷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人命运的走向。谢谢朋友关注!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19
试一试什么是不良信息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0
试一试什么是不良信息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1
大同与我所在的城市一样,是中国首批13个较大城市之一,曾经辉煌过,也一起因为发展缓慢而被后面的小弟们追得喘不上气而沦落了。看看这13个较大城市的名字“唐山市、吉林市、大同市、包头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齐齐哈尔市、无锡市、淮南市、青岛市、洛阳市、重庆市”,心酸不心酸?恍若隔世。同病相怜的感觉,让我对大同有一种天然的亲切。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1
多少年来,漫天的煤粉遮蔽了大同作为 “中国九大古都之一”的光辉,以至于许许多多的人一谈起大同,只知道那是中国煤都,或者中国最丑陋的地方,仅此而已。如果不是出差,很少有人主动去大同,就像几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我们这个城市里流传的一句笑话:把包头的煤运到大同倒卖——自找倒霉嘛!没错,没事谁去大同干什么,除非你喜欢吃煤面儿。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2
我几十年前去大同,就是因为出公差。满大街的刀削面,满大街的煤面儿,黑色和灰色是城市的主基调,黑色的马路,灰色的天空,以及沾满煤面儿的建筑和人群。但我自己的城市也因为炼钢炼铝的原因也好不在哪去,所以心里并没有过分的反差,倒是有一种刚出lian狱又入ku海的亲近感,我甚至吃了一碗至今都觉得最香的刀削面。我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云冈石窟,虽然沿途煤尘飞扬,拉煤的大车把路压得千疮百孔,连石fo的耳朵眼里都沾满了煤面儿,我还是被一千五百年前中国雕工的细腻,艺术的精湛以及整座石窟宏大的气魄深深震撼了。但除此,我不知道大同还有什么,所以第二次去大同,我出了一趟史上最短的差——坐一夜火车,到大同正好早晨,打车到公出单位,谈一个小时业务,出门遇到“大同-丰镇”的班车,上车下车,倒“丰镇-集宁”的班车,上车下车,倒“集宁-呼和浩特”的班车,然后坐火车回家,整个差事用时不到24小时。要知道,这可是30年前的事情,牛不牛?
第三次去大同,是20年前,两家人开车专门旅游的,但我们没进大同市,而是绕城而过,直奔悬空寺,宁肯吃一碗浑源的凉粉,也不想吃煤面儿。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2
此后,与大同的缘分仅仅是坐着开往北京的火车呼啸而过。大同,很长时间在我脑海里只是旅途中的一个点。
再次关注它,是因为新闻。耿彦波,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在2013年2月,突然成为全国人民的焦点,卸任大同市长位置的当天,成千上万的大同市民自发相送——“耿市长,不要走,快回来,大同人民需要你!”在“官老爷”横行的今天,冷不丁冒出一个“异类”,想不关注都不行。进一步了解,哦,原来是基建市长——无非是拆和建——全国有几个城市不热衷于此?于是多了一分冷静:也许是人为制造的噱头吧?便不再关注。
今年“五一”长假,有人提议去大同玩。大同什么时候成了网红打卡地了?我很惊讶地想。但心里还是觉得不值——在家喝几天酒也比去大同值得吧?拗不过朋友的盛情和坚决,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反正是跟着走,权当减肥和复习了。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3
路已经是高速,所以先到了云冈石窟。曾经孤零零处于荒野中的云冈石窟,已经围裹在一个设施完善的旅游小镇中了。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5A级的景区,不花钱,百姓是无法再见到它们的真面目了,哪怕是远观一下。此时手机里,铺天盖地的是山陕交界的壶口瀑布被加装围墙的新闻,大自然赐予的美景和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被“近水楼台”的群体堂而皇之地据为己有,并以其敛财,概莫如此,正应和了眼前到处张贴的大同宣传标语“云中意无穷,天下皆大同”。
说起云中,我倒是有点愤愤不平了,战国时赵国(就是学习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那个赵国)设云中郡,郡址在咱内蒙古托克托县,咋就成了大同的代名词了?那时候,大同还是北狄之地呢!这样一偷换,莫非是要把大同的建城历史再向前推800年?其实没必要,不如老老实实叫“代国”或“代郡”“雁门郡”更好,虽然不如“云中郡”响亮,但踏实,而且历史也不短。否则,万一内蒙古人民不答应,再整一出诸如湖南和贵州的“夜郎国之争”的闹剧,就真因“自大”而遭天下人耻笑了。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3
石窟附近的大煤矿已经停产了,被改造成一个响亮的名字“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 和“煤矿博物馆”,那些曾经轰鸣的机器和配件也被重新组合焊接,变成一幅幅钢铁雕塑,安静地守护着肃穆的石窟,如同一座座沉重的纪念碑,诉说着大工业时代的辉煌与衰落,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涅槃重生。我突然意识到耿彦波的“拆”与“建”,他所承担的,是几百万人的复活,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痛苦转型,是在一片狼藉中矗立起新希望,是要将人们刻骨铭心的代表大同的“中国煤都”符号彻底抹除,而代之以“中国游都”。他是想通过建设一个旅游基地,使大同满血复活,让几百万人们,依然能就在这片土地上,倔强地活下去。人文的旅游,当然是历史越悠久越好,文明越厚重越好——也难怪它要贴上“云中”的标签了。
石佛依旧,只是看着比从前更加安详,大概是因为,他们的前方,武周山翠绿如洗,曾经干枯的十里河,水流缓缓,脚下尘土飞扬的山谷,也变成如画般美丽的公园,头顶的蓝天,时不时有祥云掠过,除了游客的嘈杂,静谧和谐——是块修行的好地方!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4
历史定格在北魏。这是大同的新名片——1600年前,历史在大同留下一个巨大而清晰的脚印。当初,鲜卑人拓跋氏驰骋大漠荒野,sha戮吞荡,统一北方,定都大同。为了安抚百姓惊惧的心,欲““清虚无为”而崇fo,云冈石窟得以开凿,令北魏的创始人拓跋珪及其玄孙拓跋濬想不到的是,他们留下了一笔世界文化遗产。那么,沿着云冈石窟逆流而上,追根寻源,应该有一座壮观的北魏都城。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4
大同果然今非昔比了。几十年前大工业城市所特有的粗犷、豪放、磊浪不羁的风格几乎荡然无存。城市已经扩容了几倍,高大整洁楼群、宽阔笔直的马路,无不昭示着一个新大同的诞生。在现代化城市的一角,赫然矗立着一座方方正正的古城,目测也有四平方公里。虽不比西安,却也瓮城、月城、关城、耳城、护城河,城楼、月楼、箭楼、望楼、角楼应有尽有,足以令人震撼。入夜,登上城墙,看城内鳞次栉比的古建筑流光溢彩,街道上璀璨的灯火,奔流不息的车流划出一道道流动的焰火,宛如梦幻仙境;进入城中漫步,各种让人垂涎欲滴的小吃,攒动的人群,热闹的社戏,喧闹的叫卖声,又是一番人间盛世景象。北魏时的大同叫“平城”,大概拓跋家族是在向世人炫耀“平定天下”之意吧?但对百姓来说,炫耀也好,一统也罢,1600年前的大同百姓,真能过上如今天古城墙内这般梦幻般的日子,正是“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又何必“大同”?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4
大同真的变成一座旅游城市了!有人说,为了这一座复古的建筑群,总投资达到500多亿,还有人说,陆续投资合计应该有几千亿了吧?大同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天文数字级别的基建。耿彦波虽已离开大同多年,然而关于这样大手笔的复古到底值不值的问题,至今还争论不休。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理想现在还是许多城市许多百姓难以企及的梦,花那么多钱去还原一个历史的脚印,想一想还真有一丝酸楚的感觉。但大同确实在转型,也确实有了重生的希望,这是实事,涅槃重生,阵痛是永恒的——未来的镜子能映照出一切。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5
大同在变,由工业“煤都”向复古“国都”转变,这是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百姓的变化,人心在变——这是不是因为城市的复古带来的人心复古,我不知道,但大同的人有明显的变化,由粗犷、豪放、磊浪不羁变得细腻、文雅、规矩守则,确是能真切感受到的。城市的硬件建设、城市的定位以及管理政策得不得民心,普通百姓最有发言权。从大同百姓不厌其烦地给游客介绍刀削面、凉粉、羊杂、豆腐粉、兔头的情形,我看到了他们对今天的大同的挚爱;从出租司机振振有词对新建的“古城”的认可(他们认为只是修复,因为古城墙是存在的,古城是在原址恢复的)的态度,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古都”定位的赞同,从接触到的每一个大同人对外地人的和善、谦让、优先的友好,我体会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自信。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6
大同在变,我们能从诸如“一山一寺石窟中,一步一景大不同”“大同,大不同”等这样俯拾皆是的口号中感悟到大同人对这个城市的理解和前景的期翼,知道了大同的胸怀和格局。但是转变的深层意义不单是硬件环境的改变,更是软件的改善。这需要大同政府和百姓上下同欲,打造与硬件一样稳固的软件系统,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8
比如在古城内的大型表演项目,居然是不伦不类的“昭君出塞”——且不说昭君出塞到底是沿黄河西岸走的是秦直道,还是沿黄河东岸纵贯山西南北尚无定论,就算是走山西,也只是经过右玉,与大同市擦了个边,不值得附庸风雅,就从大同“北魏古都”的定位以及游客的期待来讲,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28
这种大型表演也应该是“天佑魏都”“拓跋氏横扫漠北”“魏凉大战姑臧”之类,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30
这是细节,如果大同真想“大不同”,就必须用心,对大同人无声润化,对外地人细致入微。否则,也只能与全国绝大多数旅游城市一样,大同而小异罢了。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31
学也学个差不多。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31
要走的路还很长。要想成为全国人民长久的、深入人心的旅游目的地,只有一座中国四大石窟的云冈石窟、一座九大古都的复古的“古城”、一座以一尊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像闻名的华严寺、一座朱元璋的儿子朱桂的代王府邸留下的据说是中国最大的九龙壁还远远不够,更需要给这座城市注入人文的情怀和文化的符号,就像“煤都”已死,却留下了 “煤雕” 艺术刻蚀出大同永恒的工业历史,就像一坛坛老陈醋历久弥香,熏染出大同人独特的饮食文化,就像一碗碗刀削面充斥在神州大地的大街小巷,勾连出全国人民对大同的情思一样,想要大不同的大同,应该打造并精细更多的记忆符号,让每一个来过大同的人,在漫长的岁月磨砺中,头脑里依然栩栩如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33
再次关注它,是因为新闻。耿彦波,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在2013年2月,突然成为全国人民的焦点,卸任大同市长位置的当天,成千上万的大同市民自发相送——“耿市长,不要走,快回来,大同人民需要你!”在“官老爷”横行的今天,冷不丁冒出一个“异类”,想不关注都不行。进一步了解,哦,原来是基建市长——无非是拆和建——全国有几个市长不热衷于此?于是多了一分冷静:也许是人为制造的噱头吧?便不再关注。
今年“五一”长假,有人提议去大同玩。大同什么时候成了网红打卡地了?我很惊讶地想。但心里还是觉得不值——在家喝几天酒也比去大同值得吧?拗不过朋友的盛情和坚决,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反正是跟着走,权当减肥和复习了。
路已经是高速,所以先到了云冈石窟。曾经孤零零处于荒野中的云冈石窟,已经围裹在一个设施完善的旅游小镇中了。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5A级的景区,不花钱,百姓是无法再见到它们的真面目了,哪怕是远观一下。此时手机里,铺天盖地的是山陕交界的壶口瀑布被加装围墙的新闻,大自然赐予的美景和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被“近水楼台”的群体堂而皇之地据为己有,并以其敛财,概莫如此,正应和了眼前到处张贴的大同宣传标语“云中意无穷,天下皆大同”。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33
说起云中,我倒是有点愤愤不平了,战国时赵国(就是学习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那个赵国)设云中郡,郡址在咱内蒙古托克托县,咋就成了大同的代名词了?那时候,大同还是北狄之地呢!这样一偷换,莫非是要把大同的建城历史再向前推800年?其实没必要,不如老老实实叫“代国”或“代郡”“雁门郡”更好,虽然不如“云中郡”响亮,但踏实,而且历史也不短。否则,万一内蒙古人民不答应,再整一出诸如湖南和贵州的“夜郎国之争”的闹剧,就真因“自大”而遭天下人耻笑了。
石窟附近的大煤矿已经停产了,被改造成一个响亮的名字“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 和“煤矿博物馆”,那些曾经轰鸣的机器和配件也被重新组合焊接,变成一幅幅钢铁雕塑,安静地守护着肃穆的石窟,如同一座座沉重的纪念碑,诉说着大工业时代的辉煌与衰落,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涅槃重生。我突然意识到耿彦波的“拆”与“建”,他所承担的,是几百万人的复活,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痛苦转型,是在一片狼藉中矗立起新希望,是要将人们刻骨铭心的代表大同的“中国煤都”符号彻底抹除,而代之以“中国游都”。他是想通过建设一个旅游基地,使大同满血复活,让几百万人们,依然能就在这片土地上,倔强地活下去。人文的旅游,当然是历史越悠久越好,文明越厚重越好——也难怪它要贴上“云中”的标签了。
石佛依旧,只是看着比从前更加安详,大概是因为,他们的前方,武周山翠绿如洗,曾经干枯的十里河,水流缓缓,脚下尘土飞扬的山谷,也变成如画般美丽的公园,头顶的蓝天,时不时有祥云掠过,除了游客的嘈杂,静谧和谐——是块修行的好地方!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34
历史定格在北魏。这是大同的新名片——1600年前,历史在大同留下一个巨大而清晰的脚印。当初,鲜卑人拓跋氏驰骋大漠荒野,杀戮吞荡,统一北方,定都大同。为了安抚百姓惊惧的心,欲““清虚无为”而崇佛,云冈石窟得以开凿,令北魏的创始人拓跋珪及其玄孙拓跋濬想不到的是,他们留下了一笔世界文化遗产。那么,沿着云冈石窟逆流而上,追根寻源,应该有一座壮观的北魏都城。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34
大同果然今非昔比了。几十年前大工业城市所特有的粗犷、豪放、磊浪不羁的风格几乎荡然无存。城市已经扩容了几倍,高大整洁楼群、宽阔笔直的马路,无不昭示着一个新大同的诞生。在现代化城市的一角,赫然矗立着一座方方正正的古城,目测也有四平方公里。虽不比西安,却也瓮城、月城、关城、耳城、护城河,城楼、月楼、箭楼、望楼、角楼应有尽有,足以令人震撼。入夜,登上城墙,看城内鳞次栉比的古建筑流光溢彩,街道上璀璨的灯火,奔流不息的车流划出一道道流动的焰火,宛如梦幻仙境;进入城中漫步,各种让人垂涎欲滴的小吃,攒动的人群,热闹的社戏,喧闹的叫卖声,又是一番人间盛世景象。北魏时的大同叫“平城”,大概拓跋家族是在向世人炫耀“平定天下”之意吧?但对百姓来说,炫耀也好,一统也罢,1600年前的大同百姓,真能过上如今天古城墙内这般梦幻般的日子,正是“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又何必“大同”?
大同真的变成一座旅游城市了!有人说,为了这一座复古的建筑群,总投资达到500多亿,还有人说,陆续投资合计应该有几千亿了吧?大同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天文数字级别的基建。耿彦波虽已离开大同多年,然而关于这样大手笔的复古到底值不值的问题,至今还争论不休。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理想现在还是许多城市许多百姓难以企及的梦,花那么多钱去还原一个历史的脚印,想一想还真有一丝酸楚的感觉。但大同确实在转型,也确实有了重生的希望,这是实事,涅槃重生,阵痛是永恒的——未来的镜子能映照出一切。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23-6-1 13:35
比如餐饮的人性化考虑——我们同行的回民朋友,连续两天念念不忘想吃一碗清真的刀削面,却遗憾而归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