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我的成长之路》 [打印本页]

作者: 一茗知心    时间: 2023-8-22 12:54
标题: 《我的成长之路》
《我的成长之路》

写在前面:
魏桥创业像大海不拒细流,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员工,大家为了一份共同的事业,在企业工作生活,打拼奋斗。10万名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虽然不是都像大家所熟知的刘庆庆、菅敏等人那样精彩励志,却也好似汇成大海的滴滴水珠,透过它,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平凡世界的真善美。
这篇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高延新,惠民县人。2003年底,他辗转来到离家60公里外的邹平县。如今,他已经在魏桥创业集团工作了18个年头。在这期间,他结婚生子,买房买车,培养志趣,俨然已经把邹平当作第二故乡。30来岁,有经验有精力有能力,像他一样的这一批员工,可以称作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在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之前,我想以《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句话,作为题记——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我是一名八零后,出生在惠民县东屯村,那是一个远离喧嚣的的小村庄。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们一家四口人靠父母种粮食、棉花等作物维持生计。家里的土坯墙是我脑海里最深的记忆。
在与村里小伙伴们的追逐打闹中,我渐渐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那时村里的幼儿班叫作“育红班”,不到三十个孩子,毫不谦虚地说,我就是里面最调皮的那个(后排右二)。
中国人对于“家”的执念最重。在我的印象中,那个年代的农村人,拼命挣钱,花光半生积蓄,就是为了盖房子。我的父母勤劳能干,自然也不能落后。1998年,我家变了模样,父母除了“拉扯”我和哥哥,还盖起了青石水泥的砖瓦房。我和哥哥(后左)、两个堂妹(前二)在“天地”前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合影。我笑得最开心。
这支钢笔是我在上职专时留下的唯一纪念品。我和哥哥相差三岁,那一年,我考高中,他考大学。我清楚地记得,他的学费是9800元,我的学费是3000元。
高昂的学费冲淡了我们升学的喜悦。在那个年代,谁家里出个大学生,在村里是大新闻,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村孩子考大学的不易。相较之下,哥哥考上了他理想的山东建筑大学,不去就太可惜了。
我经过慎重考虑,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哥哥。因为经济负担太重,父母也默许了我的选择。那年,我去了只收800元学费的惠民县职业专修学院,学习机电专业。
职专还没毕业,我便踏入社会,干过超市送货员、保安、帮厨,都没有敲开理想的大门。干送货员需要搬运,小小年纪的我还承受不了重复乏味且繁重的体力劳动。干保安、帮厨两个职业时,由于年龄小,干活不太利落,总是被训斥,使我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半年多换了三个工作,我被社会的重锤,锤到了情绪低落、不思进取的状态。眼看没有了出路,父母帮忙出了个主意。也是这个主意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他们说,庄里乡亲间有很多年轻人在邹平的“魏桥油棉厂”工作,年节的时候回家,大部分腰间挎 上了手机、骑上了“钱江125”摩托车,带回来企业发的年货一家人都吃不了。村里还有几个年轻人都想去,你就跟着一起去吧。2003年底,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随着村里的10来个人,一起来到邹平,走进了魏桥创业。
上图是我来到魏桥的两个舍友。最左边是我,中间的是清梳车工徐同涛,右边是电工王凯。徐同涛曾辞职去外市打工,因为种种原因不久后又回来进了铝业公司。王凯在结婚时回了老家惠民,如今乘着惠民绳网基地的东风,当上了私企老板。那时,我们在魏桥宿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直到今天还时常约见,交流生活状况。
2004年初,原邹魏二园进行设备安装,我有幸成为七纺一名设备安装学徒工。我的第一位师傅叫李涛,他个子很高,戴眼镜,是看上去很有涵养的那种人,他对徒工们的工作生活都很关心,手把手地传授技术。那时处在安装阶段,纺织大厦都还没有 门窗,寒风刺骨,环境恶劣,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大家都是铆足了劲儿干,我被那种氛围深深感染了。随着企业“二次创业”的大潮,我的梦想也在这里启航。(此图为资料图)
正式上班三个月的时间里,我省吃俭用,花300多块买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直板黑白屏。那时流行的手机是三星翻盖机,我没舍得买。照片中的衬衣、长裤是那个年代的“标配”,中分的发型也比较流行。内扎腰是不是很帅?
2004年底,魏桥创业总部喜迁邹平。这张照片是在没搬迁之前,我到创业文化广场照的。夜幕降临,约三五好友到创业文化广场散散步,谈谈心也是极好的事情。虽没有现在炫彩的霓虹灯,树是刚种的,但那时班下职工最好的休闲集聚地就是那里。正是影碟机流行的时候,我还和舍友们凑钱买了电视机、影碟机,班下大家一起在宿舍看个港片,也十分惬意。
2005年,经过三四个分厂的设备安装,我已练就了一手过硬的设备检修技术。安装完原邹魏二园五纺,我就留在那个分厂,服务轮班,走上了运转的工作岗位。
在魏桥创业工作的几年,感觉自己像换了一个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精神小伙”,发型也从中分换成了毛寸。熟悉了一座城 ,爱上了一个“家”。班 下走出厂区,游走于山水间,放松心态,快乐成长。(上图为邹平山南广场一角)
工资节节攀升,生活越来越宽裕,我有了更多的想法。这是2008年在县城盖家村租房时的留影。那一年,家里给我介绍了同村的女孩谈对象,我恋爱了。看到许多工友买上了公司的成本价住房,我非常羡慕,憧憬着自己也能早日把对象接来,一起住进楼房。 那一年我23岁,既有目标,又有动力。
2009年,我结婚了。不久后,妻子怀孕,接她来邹平的愿望只能暂缓。那年,她就在家帮助父母干点农活,收拾家务,等待“生产”。即将升级为“爸爸”的我,工作起来更有劲了,为了将来买房子努力挣钱。每月倒松班,我都会骑上自己的“弯梁”摩托车回老家一趟,路上,我感觉天上的云彩都在向我招手,哦,那是多么幸福的旅程!
2011年,用我们积攒的五万多块钱,交上了首付,从公司购置了78平米的两居室,如愿以偿住进了厂里的成本价住房。看看孩子脸上的笑容,就会明白冬暖夏凉是种多么幸福的事情。妻子也进入魏桥创业工作了,在原邹魏一园织布厂。
来到邹平8年后,我在魏桥创业提供的平台上努力奋斗,也在魏桥创业安下了自己的家。在这里,职工子女可就近入学,比起农村的条件不知强了多少倍。而我的哥哥,也早已学业有成,在东营安家立业。我们都成了父母心中的“骄傲”。
2014年,买了这辆“雪佛兰赛欧”家庭轿车。有了车,我们回老家的次数多了,也方便接父母来住一段时间。因为母亲有腰疼病,每年冬天我都接她来我们的楼房,她对我们公司的免费暖气,赞不绝口。2018年,我的小女儿出生了,我们成了四口之家。
我平时好写点“小杂文”“打油诗”之类的东西,发到班组群里,博“家人”们一乐。2019年底,班长找到我,希望我能发挥特长,写一写我们这个团结奋进的班组,向《魏桥创业报》投稿,给大家的工作再鼓鼓劲。在报社编辑的帮助下,我在《魏桥创业报》上发表了人生中第一篇见报的文章《这个班组真是棒!》。
后来,编辑老师鼓励我多方面发展,没想到我越写越顺手,一发不可收拾,散文《分家》《舍友》《老屋情结》发表在无棣、惠民县级报刊和渤海文学等公众号平台,获得过县级征文大赛奖项,结识了一帮“忘年交”的文友。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我想我会一直写下去。
企业“为国创业,为民造福”的核心价值观深深影响了我,2020年,公司领导又将倡导全员参与公益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已经把企业当成第二故乡的我,自然不能落后,我参加了阳光志愿者公益团队,工余时间去帮助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疫情期间,我想方设法自费搞到了5台电动喷雾消毒机,捐赠给女儿所在的小学。
2021年6月,得益于企业的辉煌发展,我用这些年所攒的积蓄,在公司全款换购了一套120平的三居室高层楼房。再次搬进新房子,我们一家四口开心地照了合影留念。身为一名魏桥创业老职工,非常感谢企业给每一位职工带来的红利,优越的生活条件,幸福感十足。
现如今,公司纺织板块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升级如火如荼,员工们干工作越来越“轻省”了,工资越来越高了。作为设备检修工,我的月工资从一开始的300多元涨到了现在的5000多元。今年公司薪资改革,实行“十三薪”,再次提高了我们一线职工的收入,也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我想,令人高兴的事,还在后头呢!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23-8-22 17:13
魏桥集团,成就了许多农村孩子的致富梦想。看到你一路打拼,一路走来,不但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随着经济的发展,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越过越幸福。
作者: 一茗知心    时间: 2023-8-22 18:24
感谢高老师,成长加油,为美好生活加油!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