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忠孝辩 [打印本页]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4 14:52
标题: 忠孝辩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3-10-28 08:45 编辑

忠 孝 辩
文/草舍煮字


  儒家学说自古倡导以孝治国(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君子为人处世忠国孝亲,其初衷想来主要有三。其一,孝敬长辈有利于家族关系稳定。家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最小单元),家族关系稳定则社会稳定。其二,孝亲必然忠国。长辈是家之大者,国(朝廷)是万家统领,以下敬上,等级分明。在家“父父子子”,在外就会“君君臣臣”,因为自小叩拜“天地君亲师”,深受等级观念影响,并且社会风气也是如此。其三,尊老可以使得家族长辈的处世为人经验,和谋生技艺得到尊崇和传承,教导年轻人少走弯路;敬老可以使得家族长辈老有所养。这样一来,年轻人也不必担心晚景凄凉,一心只需做“一种人忠臣孝子,两桩事读书种田”。
  
  如果人人通过教化成为忠臣孝子,那么儒家的“大同”社会就不难实现。但是人性自私实在难以控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尤其是那些诸侯、君王们“天下为家”,世袭君位,把一国据为私有家用,隐没了人间大道(儒家最高政治理想)。所以儒家只能退求其次,主张通过礼制来实现“小康”社会:“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也就是说,制定礼仪作为准则,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
  
  然而礼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两千多年围绕皇权的明争暗斗,朝代的盛衰兴替,祸起萧墙和家门不幸不绝于史,忠臣孝子也要面临家国两难、须赴其一的局面。即使在承平年代,也需要有人守土卫国。守孝难以尽忠,忠孝不能两全。虽然朝廷以孝治国,非常时期,皇帝也不得不“夺情”“丁忧”的臣下。
  
  议论人性复杂的时候,往往会提及这样的例子:某人危害社会,劣迹斑斑,对父母却是个孝子,说明人性恶的黑暗中也有善的微光。可是看看《三国演义》中,董卓就是个祸国殃民的窃国大盗,却又是个恭谨亲顺的孝子。在被王允派人以禅让皇位的花言巧语骗去挨宰之前,他出门时还要先去探望一下母亲。这就遵从了《论语·里仁》的记载,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此时,母亲无端感到心慌,董卓好言安慰,并且分享了即将登上九五之尊的喜悦。母亲想到能过上人间极致荣华富贵的晚年,一时间心恙也就荡然无存了。然而,由董卓暴尸街头的悲惨结局,就可以想象他母亲此后的命运如何了。国难未息,何以家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祸国殃民的孝子是十足的伪孝。
  
  《三国演义》虽是小说家言,但引为案例的未必只能是事实。
  
  《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母亲则深明大义,那就是徐庶的母亲。曹操为了收服谋士徐庶而软禁了她的母亲,徐庶乱了方寸,千里还家救母。在刘备阵营里时,徐庶用计斩将破阵,以少胜多,打得曹军丢盔弃甲落荒北逃,在后汉三国也是个排得上名的谋士(“凤雏”庞统也就使对了一个连环计),却被曹操利用模仿徐母笔迹的书信骗到曹营。他这个孝子一听说母亲蒙难,脑子就不灵光了,直到母亲点醒他忠孝不能两全。结果是徐母为汉朝舍身尽忠,断了曹操的念想,全了自己的名节。徐庶却在曹营里苟且偷生。说“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过是自我安慰而已,看着傀儡皇帝被仇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日渐衰微,心里不难受吗?谋士被谋破,输得何其惨,直落得个忠孝都落空的名声。
  
  足智多谋的徐庶怎么混到如此地步?定力不够。《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无计不中,而且寿终正寝的谋士是贾诩。他怎么做到的呢?靠的是深谙人性。徐庶要是懂得曹操,懂得母亲,以他的聪明才智要想识破阿瞒的诡计不难(他向刘备“走马荐诸葛”后还见了诸葛亮一面,为什么不问计于诸葛亮呢?)。徐庶如果不回家,曹操也不会对他母亲怎样。后来徐庶在曹营一言不发,曹操不依然好吃好喝好待遇吗?如果伤害徐母,曹操也担心徐庶对刘备更加死心塌地。徐庶如果不上当,既忠于了汉室(刘皇叔),又保住了母亲。有道是尽孝未必在膝前啊。

      最后我们看看,封建统治阶级独尊儒术,倡导礼治天下、以孝治国,结果却出了那么多董卓这样的人物,当然,也可以说他是乱世的产物,但是乱世又是怎么来的呢?前面说了,那是历代君王把一国据为私有,两千多年围绕皇权的明争暗斗,王朝兴替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极端的愚忠、害人的愚孝也挽救不了封建王朝的覆亡。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23-9-4 18:53
奇怪啊,十几万的会员都去哪里了?
这还是秋季,而论坛已经进入数九寒天,太冷清了。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23-9-4 19:05
教化人的东西,大都能用辩证法辩驳,好像都自相矛盾,没发自圆其说。
人性有两面性,坏人跟好人也只是按各自利益而划分
儒家道家的说法,更多的都是为统治者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所谓的忠孝也越来越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就像现在,孝子不多了,有人断言,七零八零后会是最后一代。看看现在许多年轻人生活都不能自理,还能让咋孝老人,可能这话真会成为事实。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4 19:46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3-9-4 18:53
奇怪啊,十几万的会员都去哪里了?
这还是秋季,而论坛已经进入数九寒天,太冷清了。

可能都去了自媒体直播了吧?
精神生活也一样,精于勤荒于嬉。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4 19:54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3-9-4 19:05
教化人的东西,大都能用辩证法辩驳,好像都自相矛盾,没发自圆其说。
人性有两面性,坏人跟好人也只是按各 ...

年轻人躺平、摆烂,老一代是有责任的,所以要承担子女不孝的后果。
老有所养,在老龄社会恐怕子女们也越来越承担不起了,需要依靠社会力量。
当然,居家养老父母道义上无需向子女支付费用,而社会养老服务不是无偿的。
作者: 秋实    时间: 2023-9-4 21:47
粗看题目,感觉这一篇好烧脑啊,就我这粗线条的人,打死也写不出来
细读之下,又折服于草版读书之精准,总能提纲契领,提练到位。
好吧,我负责鼓掌
作者: 秋实    时间: 2023-9-4 21:54
所谓忠臣孝子,自古忠孝两难全,岳飞的悲剧,那又怎么定义?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如此忠孝,何其悲哉,值不
其实,还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最好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5 10:12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3-9-5 10:24 编辑
秋实 发表于 2023-9-4 21:54
所谓忠臣孝子,自古忠孝两难全,岳飞的悲剧,那又怎么定义?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 ...

关于岳飞的悲剧,黑手是高宗赵构无疑,这使得悲剧更加悲惨。
秦桧当然是积极的、深得朕意的帮凶,但他的“卖国”罪名只是民间判决。
对于赵构来说,岳飞的致命罪责主要有两点。
一是一心只为直捣黄龙,迎二圣还朝。如果二圣还了朝,庶出的赵构往哪放?
二是在皇帝设立储君的事情上多嘴。这是犯忌的。当然他的罪名还有桀骜不驯。
这是不是愚忠呢?从历史的角度看不算是,
一,迎二圣还朝的直接结果是光复北方半壁江山,结束南北分裂状态。
统一中国是民心所向,无论岳飞做不做得到都有一颗忠于国民的心。
二圣无疑是国民的代表,虽然这俩货太糗。
二,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的继位,正是皇太后不听张惇谏言,意气用事的结果。
宰相张惇是迫害苏轼的那个人,但他的这个谏言是正确的,忠心的。
前车之鉴,岳飞插嘴立储的事也是出于公心。
但无论他有多大功劳,赵家王朝对武将都有着极度的警惕和提防。
作者: 喻芷楚    时间: 2023-9-5 10:36
忠孝两全难,是古代将士能臣在儒术面前,在家与国间的两大难题。但他们往往取忠于君主忠于朝制而放弃对父母的孝。这是大义。董卓徐庶之辈在孝面前忠于内心家庭,不存在好坏之说,人性本来就是多面性。换而言之董卓有更高的理想,他打破既有的君臣关系,以更大的理想取悦母亲视为有大志向,徐庶是关心则乱,成为一个时代的笑柄与自身的遗憾。
作者: 张道云    时间: 2023-9-5 11:02
本帖最后由 张道云 于 2023-9-5 16:40 编辑
喻芷楚 发表于 2023-9-5 10:36
忠孝两全难,是古代将士能臣在儒术面前,在家与国间的两大难题。但他们往往取忠于君主忠于朝制而放弃对父母 ...

立国,当然需要思想来支撑,但是并不意味着有思想就能长治久安。有时我想,治国思想大约不是用来骗自己,就是用来骗众生的。
忠与孝,更多的是个人的品质,如果把它们上升为治国良方,力不堪任呀。政治家,多的是虚伪与奸邪,尽忠尽孝的实诚人遭殃的多。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5 11:30
喻芷楚 发表于 2023-9-5 10:36
忠孝两全难,是古代将士能臣在儒术面前,在家与国间的两大难题。但他们往往取忠于君主忠于朝制而放弃对父母 ...

董卓和曹操都用了恶的方式打破既有的君臣关系,两人的不同在于短视还是远见上。曹氏在立国前就进行了官制等政治改革,董卓在篡位上过于急迫。且不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要能保证成为前提。
作者: 最美的诗意    时间: 2023-9-5 12:48
老师的 这篇文章 就跟 文言文 《六国论》一样深奥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5 13:10
最美的诗意 发表于 2023-9-5 12:48
老师的 这篇文章 就跟 文言文 《六国论》一样深奥

我已经写的是白话文了啊。
前半截没什么趣味,后半截如果读过三国演义的话,会比较好理解。
作者: 张道云    时间: 2023-9-5 16:48
忠孝只是个人品质,统治者认为这俩品质于治国有大益,所以很提倡,但那只是他们的阴谋,他们知道尽忠尽孝之人真的诚实,实在好用;不仅好用,而且好毁,想怎么对他就怎么对他。
作者: 张道云    时间: 2023-9-5 17:01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3-9-4 18:53
奇怪啊,十几万的会员都去哪里了?
这还是秋季,而论坛已经进入数九寒天,太冷清了。

想写得很,只是太忙了,力不从心呀,只能抽空会两贴。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5 22:16
张道云 发表于 2023-9-5 16:48
忠孝只是个人品质,统治者认为这俩品质于治国有大益,所以很提倡,但那只是他们的阴谋,他们知道尽忠尽孝之 ...

忠诚于国家,既是信仰的教化,也是统治者的精神控制。作为集权制度的农耕国度,统治者的命运与国民是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忠于皇帝与忠于国民分不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亡国的严重后果是黎民涂炭。
作者: 东方玉洁    时间: 2023-9-6 10:05
政治家既不忠也不孝,所以成了事,成功后一切他们说了算,就被描绘成忠孝的楷模。黄泉下相见都能做到, 舜禹都被美化,何论其他。
儒家想制定一个标准化生产线,量产君子,可惜社会现实是真君子干不过真小人,所以儒家就成了维护自己利益的伪君子,说一套做一套。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23-9-6 10:39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23-9-6 10:40 编辑

草舍兄此文开得大了,所以展开得不够,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再多些文字就好了。
网上有很多诋毁儒家的,小而言之,是自己的无知和无德;大而言之,是受西方文化绑架的洋奴或假洋鬼子。
忠孝,都是源于基本的动物行为:一个种群,如果普通个体对王者不忠,这个物种就会灭绝;如果强壮者对衰弱的长者不孝,则老者会提前死亡——群体草食动物对老幼是同等对待的,肉食性动物则大多弃老——因为它们捕食实在太过艰难。总而言之,一切都是出于对种族延续的考量。
人类开智后,除种群外,个体意识增强,所谓“老猫房上睡,一辈看一辈”,看别人老,自己也会有切身的体会。基本的伦理大抵都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的。
忠孝治国,只是伦理层面的。君王自己不忠不孝,但却提出忠孝,正是对自己的否定。古代“朕即国家”,对君主的忠即是对国家的忠,这是必然的。
而今天,忠于国家,忠于事业,忠于老板……是起码的做人准则。父慈子孝,亦然。同样,换位思考,谁当老板愿意自己的雇员不忠呢?基本的伦理道德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大前提,没有这个,人就与畜生无异(可能还不如畜生,乌鸦还反哺呢,马还不欺母呢,狗还忠于主人呢)。
儒家思想根本上是灵活的: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愚忠愚孝,只有蠢人。舜被父亲兄弟害,还知道跑呢,不会硬扛着。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6 11:15
水如空 发表于 2023-9-6 10:39
草舍兄此文开得大了,所以展开得不够,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再多些文字就好了。
网上有很多诋毁儒家的,小 ...

如空兄说到了实质。
这篇本来是想论述“不忠而孝”是否可取,越写越收不住了。
兄台的观点我在以往论述集权制度的文中几次提及,自己都觉得絮叨了。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6 11:27
东方玉洁 发表于 2023-9-6 10:05
政治家既不忠也不孝,所以成了事,成功后一切他们说了算,就被描绘成忠孝的楷模。黄泉下相见都能做到, 舜 ...

孔孟不是维护自己利益的伪君子,他们活着的时候都没有受到统治者的待见。他们的儒学也不是维护统治的工具,否则哪会有改朝换代。儒学的作用不只是人际交往的学问,更在于文化认同,以及构建一种社会制度的政治理论。
至于后世能为统治者所用,则是被统治者塞进私货,又有犬儒作为帮凶,进行思想桎梏的结果。
作者: 云馨    时间: 2023-9-6 13:51
忠与孝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孝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显著标识。自古忠孝就难两全,我们这一代尚且懂得孝字,有那份责任在。而我们的后代们,不能说品质不好,但若论起孝道来,真是不如我们这些经历过的人了~~
作者: 云馨    时间: 2023-9-6 13:55
老师此篇引经据典,博古论今,内容叙述到位,读来令人反思。赏读学习了,问候!
作者: 最美的诗意    时间: 2023-9-6 14:37
云馨 发表于 2023-9-6 13:55
老师此篇引经据典,博古论今,内容叙述到位,读来令人反思。赏读学习了,问候!

我 有个 文友,只要 有 老师 指导 我 写作 他 就 嫉妒,心胸太 狭窄了。拉黑的 一瞬间 感觉 很爽,哈哈

作者: 淡淡不如风    时间: 2023-9-7 08:39
现在的眼光看当时是愚孝,但当时肯定是认为自己是真孝。
眼下愚孝都少了,有几人能记得父母生日?不都是习惯了由父母给自己祝寿?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7 09:43
云馨 发表于 2023-9-6 13:51
忠与孝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孝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显著标识。自古忠孝就难两全,我们这一代尚且懂 ...

咱们的上辈人物质贫乏,能给孩子的多是精神财富,包括忠孝。
咱们这辈人生活开始富裕,物质方面恨不得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不用他们操心,自己受苦在所不惜。
但是孩子的学习压力比咱们大得多,社会上不良诱惑也虎视眈眈,加上咱们说教式的精神传承不灵了。
总的来说,孩子的思想本来是白纸一张,是咱们这一代没有培养好孩子的孝心、责任感、担当精神。
这些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责。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7 09:46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9-7 08:39
现在的眼光看当时是愚孝,但当时肯定是认为自己是真孝。
眼下愚孝都少了,有几人能记得父母生日?不都是习 ...

无论如何,对于下一代人的品质,上一代的教育无可推责。
作者: 徽州雪    时间: 2023-9-14 16:57
傻版版咋连个精华都没有,是不是别人欺负你,我去骂死他们,
作者: 徽州雪    时间: 2023-9-14 17:12
写嫩好不精,这是天理难容啊,江天都兴欺负版主的么,
作者: 徽州雪    时间: 2023-9-14 17:13
我喊孔版版来评理,欺负老实人这是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14 20:35
徽州雪 发表于 2023-9-14 16:57
傻版版咋连个精华都没有,是不是别人欺负你,我去骂死他们,

啊你有所不知,版主是精华由论坛管理来评,每月一评。不是每周。
作者: 徽州雪    时间: 2023-9-14 20:43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9-14 20:35
啊你有所不知,版主是精华由论坛管理来评,每月一评。不是每周。

原来如此,我干版主的时候是周评哈哈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14 21:41
徽州雪 发表于 2023-9-14 20:43
原来如此,我干版主的时候是周评哈哈

给会员是周评,版主自己被月评。
作者: 徽州雪    时间: 2023-9-14 21:50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9-14 21:41
给会员是周评,版主自己被月评。

主要是怕你受欺负,您老人家贵庚啊?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14 22:04
徽州雪 发表于 2023-9-14 21:50
主要是怕你受欺负,您老人家贵庚啊?

哈哈,头像是东坡,不要被骗啦。
作者: 徽州雪    时间: 2023-9-14 22:21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9-14 22:04
哈哈,头像是东坡,不要被骗啦。

江湖凶险啊胡版版,我在外面被人打死了,只剩下魂儿了,特来贵地避难,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14 22:28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3-9-14 22:29 编辑
徽州雪 发表于 2023-9-14 22:21
江湖凶险啊胡版版,我在外面被人打死了,只剩下魂儿了,特来贵地避难,

江天是个清净之地,只是目前稍显清静了。
虽然也不免江湖,但多守江湖规矩。辩之以文,胜之以武,侠义隐士时有出没。
作者: 徽州雪    时间: 2023-9-14 22:32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9-14 22:28
江天是个清净之地,只是目前稍显清静了。
虽然也不免江湖,但多守江湖规矩。辩之以文,胜之以武,侠义隐 ...

就蹲守江天了,也不重出江湖了,小雪栽大跟头了起不来了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15 06:39
徽州雪 发表于 2023-9-14 22:32
就蹲守江天了,也不重出江湖了,小雪栽大跟头了起不来了

欢迎欢迎
愿你安心
笔健文丰
逸致闲情
作者: 最美的诗意    时间: 2023-9-16 16:14
您的 作品 会入选  语文 课本

我 估计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9-16 16:21
最美的诗意 发表于 2023-9-16 16:14
您的 作品 会入选  语文 课本

我 估计

低头拉车,莫问前途
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时间: 2023-9-28 23:20
水如空 发表于 2023-9-6 10:39
草舍兄此文开得大了,所以展开得不够,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再多些文字就好了。
网上有很多诋毁儒家的,小 ...

孝有膝前承欢、远外声名,忠有近处忠良、身安力健;远行忠秀、信念坚定。
种群的生态能进化,种族的关系也可细微分门别类,不自圈封固思想流动,有能通达顶者、下接地气的想象空间与反馈通道。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23-10-1 15:01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23-10-1 15:04 编辑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9-28 23:20
孝有膝前承欢、远外声名,忠有近处忠良、身安力健;远行忠秀、信念坚定。
种群的生态能进化,种族的关系 ...

您弄得复杂了,如孝经里把孝分的那些不同档次。对于忠亦然。
我理解的就比较单一:如孝,奉养是基本的,当然孔子又说“不敬何以别乎”,那么就再补充一下:诚心奉养。至于什么“显亲”,都是扯淡。爹妈死后,显不显没有意义。所以《陈情表》里作者只要奉养祖母,根本不管“显亲”那一层。忠也是一样:就是不背叛。在一国,不背叛自己的国家;在一单位,不背叛自己的老板。如果老板不行,换一家单位,也要不干对不起前老板的事——除非他干了有损自己或有损社会违法乱纪的勾当。种群也是一样:保证种族的生存,然后才是个体。再复杂的,都是扯淡。

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时间: 2023-10-1 15:46
水如空 发表于 2023-10-1 15:01
您弄得复杂了,如孝经里把孝分的那些不同档次。对于忠亦然。
我理解的就比较单一:如孝,奉养是基本的, ...

我确实弄复杂了一点:孝和忠都是先物质奉养保证了才有的,否则生存都没有谈何精神需要。至于个体与群体,也是先有经济的物质基础环境,才可能有超出物理范围的精神支撑——难道有姐妹或兄弟贴身照顾,远在完成父母期望的天涯人就不孝了?不忠了?最简单的,我父母和家族和村人,认为我孝就是孝、认同为忠就是忠。这本是非主体自贴的标签名称。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23-10-27 14:43
徐庶从一个刺客,到一个谋士,再到一个孝子,身份转变很丰富。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3-10-28 08:41
运涛涛 发表于 2023-10-27 14:43
徐庶从一个刺客,到一个谋士,再到一个孝子,身份转变很丰富。

实际上徐庶在刘备营中没什么建树,母亲被曹操捉去后,刘备因为孝道放他投奔了曹操。
曹操没有难为他母亲,他也尽力尽力服务曹魏,最后官至曹丕的贴身助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