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在苏州,偶遇先贤范仲淹 [打印本页]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23-11-12 13:43
标题: 在苏州,偶遇先贤范仲淹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23-11-12 13:47 编辑
一朝入姑苏,满眼是江南。此言不虚,作为一个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的旅游城市,处处是园林,处处有古街,车流滚滚,人流熙攘,初到苏州的兴奋和好奇,让我这里的一切都充满新鲜感。下午三点钟左右,我们从入住的太阳广场酒店出发,前往素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游览。一个出租车司机,顶得上半个导游,说起拙政园和附近的景点来,人家话头子多,知识面广,那真的是叫一个让我佩服得不行不行的。
拙政园的古朴典雅,平江路的繁华嘈杂,博物馆的人文厚重,园林路的特色美食,让我见识了不同于我们北方拙朴与豪放的婉约与精致,苏州被人称之为“东方威尼斯”。这里的水多、桥多、景多、人多,处处诗情画意,目不暇接;处处梦回旧时,美不胜收,我们这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出门在外,晕头转向,根本找不到北,只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在千里之外的江南水乡苏州,我竟能遇到以“先忧后乐”而闻名于世的一代先贤范仲淹。
那天下午,我们游完拙政园出来,徜徉在园林路上,名为“江南竹韵”“茶色烟雨”的店铺比比皆是,“卤记豆腐干”“煨阿婆”“老苏州香肠”“苏缘记面馆”“水果捞”等等的摊位,一个紧挨着一个,特别是那些店铺中随处可见的“我在苏州很想你”“你一句春不晚,我便到了真江南”,句子虽然简短,韵味却很悠长,赏心悦目,读来舒服。已经接近傍晚时分,原本去历史文化名街平江路转一转、看一看,怎奈同行的几位美女架不住两位六旬老汉的极力“动员”,我们便分乘两辆人力三轮车到了护城河码头。
苏州护城河(古运河苏州段)和姑苏古城历史一样悠久,两千五百多年了。苏州护城河是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开挖,两岸有着丰厚历史文化遗存。亲水、赏灯、赏夜景、听评弹,习习晚风中,波光灯影里,莺啼婉转,吴侬软语,虽听不懂,苏州姑娘的一段评弹,大家还是毫不吝啬地送上一阵掌声。游船划开水面,灯光倒映两岸,姑娘顺手朝着岸边苏州站的方向指去,站前广场灯光璀璨,金碧辉煌,耸立着与苏州有关的八位历史文化名人,这“八贤”分别是范仲淹、白居易、泰伯、言偃、顾炎武、祖冲之、孙武、伍子胥。她指着中间位置最为耀眼和醒目的雕塑问:“大家知道这是谁吗?”看大家实在猜不出,姑娘笑着一下子提高声音,底气十足、非常自豪地说出最后的答案:“这就是我们伟大的范仲淹!”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两岁时父亲范墉病故,母亲谢氏改嫁时任苏州平江府推官的山东淄州人朱文翰,后来一同回到朱文翰原籍长山县河南村(今邹平市长山镇范公村)。幼时的范仲淹叫“朱说”,得知自己的身世以后,他来到了位于邹平城西长白山醴泉寺中,“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就这三年苦行僧般的艰苦生活,磨砺了他的意志,强劲了他的身骨,他给后世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划粥断齑”及“窖金捐僧”两段佳话。范仲淹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宽阔的胸襟胆魄,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荣登金榜,由寒门子弟一跃而成进士,从此步履稳健地走上仕途。他当得了京官,驰骋过疆场,军事政事,出将入相,吟诗作对,样样不在话下。
范仲淹在我们山东邹平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他那“先忧后乐”的民本思想,最初就是形成于自己的成长之地――邹平。山东有四处范公祠,其中两处建在邹平,足见在邹平生活时期刻骨铭心的经历,对他后期为官从政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时下,不论是在孝妇河畔,还是黛溪湖边,抑或长白山中,走遍身边与范仲淹有关的古迹遗址,随处可见范仲淹那高大的身影,随处可踏他那厚重的足迹。对范仲淹一生的丰功伟绩,我早就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曾经记得,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朱熹说范仲淹是“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这成为了后世对范仲淹的主流评价。但对他冠之以“伟大的”这种称谓,除了在苏州以外,我还真的是第一次听到。
三天苏州之行,我们在市区兜兜转转,出租车司机们提到次数最多的人就是范仲淹。范仲淹一生里,共在苏州生活了两年半左右,其中公元1031年8月至1035年3月苏州知州半年。范仲淹是个文武双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是一个著名水利专家。当时苏州水患严重,他临危受命,被朝廷破例调到家乡。他宵衣旰食,夙夜在公,现场视察水情,分析水患原因,提出治水策略,先疏导吴淞江,再疏通常熟昆山入江通海的支流,亲力亲为,临阵指挥,并且考虑到了以后的排水和蓄水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所有问题。之前,他在担任兴化县令时,全面负责当地的海塘重修工程,老百姓感念他的功绩,便将浦闸叫做“范公闸”,修筑的圩堤叫做“范公堤”。
按照行程安排,第三日清早,我们赶往阳澄湖畔的国寿嘉园。路程较远,导游小张介绍得多一些,她并不知道我们来自范仲淹的成长之地。她重点提到,范仲淹两次想由“朱”姓恢复“范”姓,范氏家族唯恐他争分家产,两次拒绝他,范仲淹明确表态“一文不要”。后经朝廷批准恢复“范”,他以德报怨,不计前嫌,在苏州设立家族慈善机构――范氏义庄,开中国慈善史之先河。“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人。日有食,岁有衣,婚娶出葬,皆有赡。”义庄下面置有义田,产生的收益维持义庄正常运转,把那关注生活困难的族人;义庄再派生出义学,让范氏子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义庄截止到新中国成立,存续了九百年时间。义庄旧址建有现在的景范中学和范仲淹实验小学。因此,有人这样说,苏州崇义尚德的城市精神,就是由范仲淹奠定下来的。
说起范仲淹的重情重义来,我想起了《长山县志》中所记载的那些话:范仲淹“性至孝,虽改姓还吴,仍念朱氏顾育恩,乞以南郊封典,赠朱氏父太常博士,朱氏子孙以荫得官者三人……在孝妇河南置义田四顷三十六亩以赡朱族。”北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朝廷再度对已经进入迟暮之年的范仲淹委以重任――以户部侍郎本官知青州,兼青、淄、潍、登、莱、沂、密、徐州及淮阳九州(军)安抚使。赴任途中,特意经过长山,看望故交乡亲,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他除了留下了一首五律《留别乡人》之外,还留下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地名“接官亭”“礼参坡”。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做到宰相以后,还曾专程到邹平长山探望朱氏族人,并为朱氏族人在长山城北购置祭田。
我们随时插话,这令本就健谈的小张谈兴更浓:苏州文庙就建在离我们不远的人民路上,它是范仲淹任苏州知州时创立,首创庙学合一、左庙右学之制,故有“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之说。当年,范仲淹购买了一块私宅,打谱以后告老还乡,在此安家落户,风水师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在此入住之人“非富即贵”,他很高兴,可是他转念一想,国家之忧患,莫大于缺乏人才,让老百姓家的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都得到一些富贵,岂不是独乐乐变成众乐乐?由此,他在此处兴办了第一所地方公办学校――苏州府学,开创了地方官办学校的先河,这里培养了无数文人雅士,涵养了吴地温柔敦厚的文脉学风与江南文化。府学慢慢由小变大,后经历代重建,明清时期已经规模宏大。在宋、元、明、清,苏州府学走出了三千多名进士,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才摇篮。截止现在,当初的苏州府学仍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学习之地,依托府学的文化底蕴,周边聚集着苏州中学、沧浪实验小学、平直实验小学等多所教育名校。
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小张告诉我们,范仲淹的主要功绩,不仅仅在于他的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是在朝主政,或出师戍边,均系国之安危,他还一生劝学育才,崇文尚教。他深知“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繁荣富庶,经济发达了,士人之虑不再考虑温饱层面,而在攻学术、求功名上屡有建树。所以,苏州千百年来,教育为先,文脉相承:自隋唐科举考试成熟以来,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历史中,苏州出过51名状元,是名震大江南北的“状元之乡”;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新中国成立后的苏州市,共计从17所高中里面走出两院院士139位,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苏州也是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
范仲淹兼具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更是难得的慈善家,他文武双全,人格完美,内刚外和,生性至孝,才赢得了万民景仰。俗话说过,富不过三代。范氏家族绝对是个例外,不同于陶、李、杜、苏等大才子后代藉藉无名甚至天资愚钝,四个儿子依次为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都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尤其是老二、老三甚至做到了宰相,他们一生为官清廉,忠实继承了父亲范仲淹的高尚品德,德才兼备、傲骨铮铮,不啃老,不躺平,凭着自己的实力赢得未来。优良家风,一脉相传,子孙后代,绵延瓜瓞,有着“天下第一谋士”之称的范文程,也是范家后人,位列清朝文官之首。后来,范氏家族涌现出了70多位部级高官,直至民国时期,依然人才辈出。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范仲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高风亮节,万民景仰。千百年来,苏州当地众多百姓之子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概因自范仲淹任苏州知州之时传承下来的尊师重教、勤学善思的文化基因。凡范仲淹任职过的地方,纪念场馆、地名以及古迹众多,除了苏州与范仲淹有关的义庄、文庙之外,就连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的苏州天平山,也早已成为苏州人乃至中国文化人心目中的精神圣地。始建于南宋时期范文正公忠烈庙等文化古迹,每年吸引大量的游人学子前来瞻仰、怀古。从南宋时期开始,范仲淹形象在苏州民间被不断神化,范仲淹和文昌帝君几乎成了同等重量级的“考神”,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被赋予了保佑学子和考生的民俗内涵。
康熙御赐“济世良相”给范仲淹首创的“义庄”,乾隆颁赐其“学醇业广”,伟人**说过: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写到这里,我又一次想起了游船上苏州姑娘对范仲淹冠以“伟大的”之称谓,或许在苏州人民的心目中,天性至孝、人格完美的范仲淹就是“伟大的”,连伟人都给予了范仲淹高度评价,如此这般,“伟大的”也就顺理成章,实至名归了。范仲淹现象,臧克家先生用一首小诗《有的人》,做出了最好诠释: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惬意地躺在苏州市国寿嘉园酒店房间的床上,我翻看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长山镇范公村朱振波先生(朱文翰33世嫡孙)所发朋友圈,得知我在苏州旅游期间,正值苏州市范仲淹研究会、盐城市范仲淹研究会共同组织开展的以“三亲”(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为主要特色的“范仲淹遗迹研学”活动来到长山镇范公村,以此纪念范仲淹诞辰1034周年。“苏鲁两地情,朱范一家亲。”衷心期待他们能够携手同进,深入挖掘,融会贯通,在更大、更广、更深的范围之内,积极有力地传承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民本思想,继续把范仲淹“忠国爱民”的高尚品德发扬光大,让它们润物无声地渗入每一名中华儿女的血脉,浸入每一名中华儿女的骨髓,为我们的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增砖添瓦,助力赋能!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云馨 时间: 2023-11-13 13:19
曾经匆匆而过苏州,没有好好游览一番。今天在老师精湛的文笔中,一起领略苏州城的古迹名胜吧!
作者: xam720 时间: 2023-11-13 16:17
到过苏州数次,也少游过诸多景点,但读先生的文章,更觉耳目一新,欣赏,学习,问好!
作者: 露渊 时间: 2023-11-14 07:29
学习老师文墨,感恩遇见,早上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23-11-14 09:50
感谢来读。握手问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23-11-14 15:50
谢谢阅评。走出去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精彩!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23-11-14 15:55
第八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大会目前正在浙江建德梅城召开。王瑞来教授在致辞中谈到,范仲淹是唯一一个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究了30余年的的历史人物。他认为,范仲淹则是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圣人。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23-11-14 16:00
范仲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我们邹平度过的。他一生在苏州生活的时间不足三年,但是苏州宣传得多。范公祠离我们单位才二十华里。在苏州,偶遇范仲淹,真的很亲切,很震撼,所以有了这些感慨。谢谢来读
作者: 何叶叶 时间: 2023-11-14 17:32
问好范老师,文章厚重知识性强,一篇很有意义的文章,博古论今,用事实说话,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一篇很不错的文章,让人读后温暖亲切。佳作点赞学习了。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23-11-16 12:38
谢谢阅评。这篇是经过范仲淹养父朱文翰后人、范仲淹研究专家朱振波先生审阅同意发表的。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23-11-16 21:49
详略得当,对苏州的景点做了画龙点睛的描述,重点多对历史文化名人范仲淹的一生做了全面深入、细腻客观的概述与总结。使人收益匪浅,感触颇深!
拜读老友佳作,问好老友!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23-11-17 11:50
感谢于老师来读。走出去,才能发现外面的精彩,不去苏州,我就写不出来这篇文章!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