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磨盘路•胡杨林 [打印本页]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24-1-20 19:21
标题: 磨盘路•胡杨林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4-1-20 19:25 编辑

                                                                                  磨盘路•胡杨林

                                                                                  ■  文/于文华

  平生见过的路有石子路、砂石路、土路,以及现代的水泥路、泊油路和高速公路。但在敦煌文博园里,却见识了独特的坚如磐石的磨盘路——远处是高高低低、形状各异干枯衰败的胡杨林,近处景区的人行道却是用大大小小、各种形制圆形磨盘铺就的人行道。磨盘是圆形的,大小不一,厚薄不一,一盘盘拼接起来,一圈又一圈,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

  国庆节期间有幸走进敦煌文博园,见识了3万块磨盘堆砌而就的磨盘路,连接起12个场馆和各景点之间的路径,磨盘路上的纹路构成了景点的骨骼,而那些点缀期间的场馆无疑成了灵魂与血肉。人对过往的生活经历随时随地储存进记忆里。那些经历留给我们的,除了丰富阅历,增加见识,还有永恒不变的磨砺。是的,磨盘过段时间就需石匠一锤锤仔细锻打和磨砺,否则费时费力,不大容易磨出期望的米和面来。日月穿梭,季节变幻,人同样需要不断锻打和磨练。西北风沙大,早些年沙尘暴频袭。为了生存的家园,古浪的六个老汉自发自愿住进风沙口的八步沙,四十多年如一日,三代人接力防沙治沙,最终发生了历史性逆袭,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县上组织机关单位的职工,年年春秋两次进沙漠,压埋草方格,种植梭梭树,为的是国家三北防护林网建设和生态文明。早些年在腾格里大漠里压沙,原本没有路,只能靠双脚在一条越野车碾下的砂土路上跋涉。财政局、公安局、农业局(后改为农牧局)等财大气粗的单位,有四驱越野车,可将干粮、水等伙食运输到沙漠深处的压沙处,有些单位更夸张,将十几个人“铲”进大型推土机的钢铲斗里,不大雅观,但却实用。我们文化单位,只能靠双脚,深一脚浅一脚,慢慢往地方走。有次春季压沙,提着一暖瓶水,身背挎包,里面放着方便面、火腿肠、面饼子和少许卤肉——这是中午的伙食。上了岁数,走几步,歇息一阵。不知不觉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沙漠里,手机根本没有信号,幸亏路上插着书写各单位名称花花绿绿的小彩旗。但一路找寻,眼看单位都一一搜寻过了,硬是未找到县文旅局。问了好几个正在汗流浃背压埋草方格的人,都说不清楚我们单位究竟在何方?不素心,回头像海娃找鸡毛信般,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回头再找。说是就在刚刚找过的地方附近。这里早已偏离了大路,没办法,继续顺旗帜指引的方位找,眼看着林业局过去就是我们单位,但,就是找不到人?

    幸亏一起工作的小石年轻,顺一个沙湾跑过去,原来就在一个大沙梁背后藏着。单位的人已然压好了好大一片草方格。有人开玩笑说:我们马上就打道回府了,怎么才找来?我浅笑一声,赶紧抓起铁锹,干起活来。后来,县上硬是在沙漠中拓展出一条砂石路,算是小车能勉强开到治沙点跟前。但还需人在沙丘上跋涉,稍稍走一阵子。再后来,随治沙效果明显,县上加大力度,将砂石路硬是改造为水泥路,算是彻底改变了人走的历史——风沙锲而不舍的磨砺里,八步沙林场被中宣部确立为“时代楷模”,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草局等单位授予 “全国防沙治沙英雄群体”先进称号!

     而敦煌文博园三万盘石磨铺就的人行道,孤陋寡闻的我见所未见,真是大长见识。一块块磨盘平躺于地上,两只磨眼像极人的两只眼睛,于大地之上,仰望并思考昊天苍茫世事纷纭。大多的磨盘上只有必具的磨眼磨脐磨齿等,简洁而实用。但有的磨盘上则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有阴阳鱼,有荷花牡丹山丹花,还有一盘石磨上,錾刻着一条壁虎,头部硕大昂扬,尾巴细长灵动。薄一些的磨盘,下面用沙土垫起来,与厚一些的磨盘,组合为大体平整的路面,方便参观或游览的人随意行走。而磨盘与磨盘之间的空隙,或任其自然,或以砾石填充,因材赋形,随形表意,仿佛天造地设,浑然天成。

      走进敦煌文博园,感觉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卷和岁月的长河中,每一步都是历史和文化的碰撞,每一步都是艺术和人文的凝聚。据赵秀玲董事长介绍,这三万盘石磨足迹来自北方广大农村,遍及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她开始从家乡就近的徽县搜寻磨盘。谁知这一找,却兴趣大增。想何不废物利用,将乡村里被淘汰被埋没的磨盘都搜寻来,将文博园所有的道路铺设了,岂不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也可留住乡愁根脉,让后人对农耕时代的农业文明有所了解和基本判断。坚定刚毅的她,说干就干,毫不迟疑,亦无半点犹豫。带领人马,沿圆圈形向四周延伸,辐射陇南甚至陇东及敦煌附近的酒泉、张掖的临泽、高台等周边各地农村,有些品相好点的数百元收集,有些爽快的人家几十元甚至免费赠送。陆陆续续十多年下来,竟然有数万块磨盘,有些人家听说赵秀玲收集磨盘的消息后,竟主动打电话联系,拉运到收集之地。那些年,除了收集各种石磨,她还有意捎带收集农业时代的各种用物,如马车牛车,门扇门窗,各色劳动工具生产生活用品。在她尚未展出的库房里,我看到了古代雕琢精美的木门,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石龙、石龟、太岁、石蟾蜍等,甚至大户人家绣有各种花卉图案的精美屏风等,亲眼看到磨盘路旁展出的,据说出土于宋代的12生肖(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据介绍国家博物馆苏伟教授考证该文物最迟不晚于宋)兽身人面石雕,每一种生肖动物都有着它各自的美好寓意,暗含辟邪护身,趋福避祸,吉祥有福之意。

     石磨盘是七千多年前的农村加工小麦与谷物生产工具,一直沿用到20世纪末,甚至到现在还有人使用。走在有序排列、结实古朴,散发出浓郁乡土气息,有着各异条纹和岁月雕刻痕迹的石头磨盘路上,仿佛走进一段悠久深长的岁月,穿梭于古老沧桑的历史年轮,叩击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更绝的则是,供模特出演展示精妙绝伦时尚服装的,长达几十米,高约两米的T台,竟然全部都是由磨盘搭建而成。设想一下,美艳动人的模特,身穿最时尚、最靓丽的各式服装,走在古老坚硬的磨盘上,在高科技的声光电照映下,百娇千媚,尽显时代风流,观众的尖叫声与呐喊声,混合着千变万化的声光电,夹杂着呼啸而来的阵阵漠风,这古老苍茫的大漠,茫茫大漠中世界艺术宝库的敦煌,会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致、什么样的惊艳!

    赵秀玲女士千里迢迢,从锦绣陇南,转战西北荒漠,斥巨资打造新的天赐一秀敦煌文博园——位于艺术圣地莫高窟与自然奇观鸣沙山、月牙泉连线上,巧借敦煌文化基因,采撷大漠底色,接纳历史蕴涵,融汇文化精髓,铺陈中国历史恢弘画卷,又兼容中外文明,力图重现丝路繁华盛景。敦煌国际美术馆、丝绸之路馆、中华根艺馆、佛教文化馆、彩陶博物馆、古钱币博物馆……十二个主题各异的展馆形态不一、相映成趣,旨在留住乡愁,打造建筑的博览园,文物的荟萃园,文化的大观园,以期留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留住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据带领我们参观的张经理介绍,这里的各个建筑的框架都为混凝土浇筑,装饰却是就地取材,把戈壁滩上的砾石用水泥搅拌以后,技工们随手摔在墙上,凝结后,凹凸有致,和周围的大地大漠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浑然一色。即将启动的二期工程将集纳丝路风情一条街、学术研讨中心、数字演示中心、大学生写生基地、国际房车自驾游营地等富有现代气息的功能性建筑。建成后的敦煌文博园将充分展示中外文化,开展国际交流,以实际行动为敦煌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农业时代人们大多依靠土地活命,“背朝黄土面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粮食凭借石磨加工,农人们像崇拜土地那样敬畏石磨,想想看,粮食从下种到长成,石磙打碾,装袋入仓,再到用毛驴或者人力在磨盘上加工成米面,这是一个多么漫长而艰辛的劳动过程!这里的三万多块石磨盘,蔚为壮观,蔓延数里,将十二个场馆和所有景区以及不同功能区的小路连成一体,既是通向中国漫长的农耕时代的时光隧道,亦是传统和现代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保留了中国农耕时代的珍贵记忆,让历史的根脉深植于新时代的高地,为后世留住悠悠乡愁!

     几千年的历史变更中,磨盘也衍生出很多象征意义,用磨盘装饰,寓意好运,磨盘代表八卦,还能镇宅避邪。走在磨盘路上,如同走进往昔古老岁月深处,触摸到缕缕乡愁;又仿佛沿着时光之路往回走,那些烟火气息铺面而来。“人们的脚步踏在崚嶒的磨齿上,脚心传来隐隐的硌痛,那一声声叮咚,是在提醒人们,所谓的现代生活源自于深幽的传统”……

      谁都没有磨盘走过的路更漫长;谁都没有经受磨盘遭遇的千锤百炼、千磨万击。园区的沙山上生长着的,是赵总从各地移植来各种胡杨,有棵几人才可合抱的胡杨,中空偌大的树洞中,足可掩藏五六个人。我们参观的当天,园区尚未对外开放,但接纳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拍摄电视电影与各种人体摄影的。那天,正巧遇见一位打扮的古色古香,身穿大红汉服的女子,赤脚行走在黄色沙子与磨盘上,穿梭于苍劲雄伟的胡杨林中,有着种飘飘欲仙、天女下凡的感觉:虚幻而真实。而山下的石磨路,在蓝天下,或隐或显,宛如一个个若有若无的古老的精魂,仿佛有着看不见却能感觉得到的精魂庇佑,所有的岁月都被一种遥远的暖流所温暖。

     《半山文集》里这样说:生活的磨盘是沉重的,你以为那是把你压垮,实际上它是在教你细腻,帮助你呈上生活的细节,使你在此生中不免过于艰难。生活越是苦涩,人越是要自律,把生活磨练得细致入微,认真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方能磨练出摆脱困顿的力量!

     边关极地,大漠深处,孕育着“不死神树”胡杨,敦煌文博园里的胡杨山恰恰最为人称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与灵魂冲击。这里胡杨的树冠千奇百怪,有的如龙游蛇舞,有的如熊盘虎踞,有的如童子拜佛,有的似神狐摆尾,有的似仙人指路,有的似怪兽獠牙,有的树干直刺苍穹,有的枝条斜横空中,而残躯断臂者则显出一副倔强不屈的神态令人望而敬畏。如果你仔细打量一下它的皮肤:枝干大多干枯衰败,皲裂粗糙饱经风霜,充满了岁月的无情和艰辛。而它的躯干,坚实粗犷质朴硬朗,无论是站着还是躺着还是仰卧的,大多没有枝叶,有的躯干空洞了,但都傲然挺直身躯,倔强矗立于大地之上,全然一副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认人感知它们曾走过的风风雨雨,体味它们曾经历的辉煌与荣耀!

     所有植物的生存无法避开阳光、雨水和风拂,以及岁月的磨砺和生命的锻打。于是,一株株或干枯或生长的胡杨树就成了它们的知音。敦煌文博园里大大小小、半枯半荣的胡杨树,可从阳光雨水和风拂中解读出一种无畏向上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意味,传递出世外沧桑阅如幻,生命蓬勃旺盛的信息。“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是胡杨向人类展现出的不屈于风沙的倔强与顽强。这个景区里既有发现于敦煌壁画上至今仍旧勃勃生机的旱柳,亦有枝韧节硬的千年遗木,荣枯交织,生生不息的胡杨树。

     漠风无休无止的吹拂着我们的躯体,连同那些挺立在光芒中的磨盘路、胡杨林,以及阔大健硕的场馆和草木。阳光中一缕缕稍显寒意的气息氲氲而来。我们的身后,景区里的胡杨,骆驼草,旱柳柳,水蓬……还有我所有眼见的各种物象,都倒伏于寸寸光阴里。大自然将生命永恒的桂冠赋予了亘古荒漠中生存的胡杨,赵秀玲女士收集磨盘、胡杨及各种文物,不仅因为它们是大漠风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不事张扬,最大程度保留了多种文物(包括生物、植物等)古朴敦实的原始风貌,一抔土、一根木都保留着历史和自然的印记——480多棵形状各异、各具特色的胡杨,点缀于磨盘路和12个场馆和各景区之间,构成了景区独特别致的风景和特有的韵味!

    据说胡杨寓意着坚韧、自强不息、顽强不屈的精神。胡杨或生而不死,或死而不倒,或倒而不朽,生生死死三千年,用三千年的时间来思考生命进程。胡杨的适应性较强,能适应周边不同的生长环境,它不畏严寒,能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可在风霜雪雨中坚强的生存千年,也能生长扎根在荒漠中,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发展旅游……故此胡杨树被维吾尔人称之为“托克拉克”,意思是“最美丽的树”——象征勇敢面对困境,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理想。一棵胡杨树的树干就是一首诗,枯干的枝条就是跌宕起伏的诗句,而每一枚枝干,自然就成了一首诗的灵性和情愫的闪光点。诗意的存在就是胡杨树的存在,它可以让敦煌夏日的高温发足西奔,又能让幽凉的大漠风不肯彻底将自己交付到隐遁的状态里。它们任凭沙暴肆虐、干旱和盐碱侵蚀,依然能顽强生存。

     风来了,奋力去阻挡;没有雨水,就把根扎进更深的土壤;日晒雨淋,霜击雪打,从不屈服——大漠里无论草还是树,与生俱来秉承了那种顽强不屈、自强不息的遗传特质。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并非植物天然基因而就的结果,它们仅仅是用这种方式,展示出它们对艰苦环境和恶劣极端天气的抵抗力度与适者生存的求生法则。一根粗壮的胡杨树干就是一个时间与生命的身躯。树皮皴裂的口子有多少,缝隙有多深,时间的硬度和抵抗力就有多坚韧。时间的记忆是一棵胡杨树的成长、壮大与荣荣枯枯的历史进程,它所见证和记忆的东西只要树木不说,无垠的大漠、亘古的戈壁与湿地浅滩沙滩组合而成的地貌就不知道这些记忆的细节有多细,内容有多广,种类有多繁杂。事实上,胡杨的生命图腾与记忆密码并非植物个体性质决定,而属于全体植物群落共同的基因所致。

      文博园里所有的色调和格局特别敞亮。在空旷的背景下,这里的十二个场馆更显大气与唯美。这种美是粗线条大格局的壮美,和周遭粗狂的胡杨林、厚重的磨盘和敦煌独特的只刮风罕下雨雪的气候特别协调、妥帖、契合。不同的植物,对阳光的占有采取不同的争夺方式。胡杨树长得特别高,树冠也很大,它们用占领高度和空间的行为来与其它植物争夺阳光,自然就获得了比其它植物更多的阳光——但沙漠里植物能够生存的法宝不仅是占有阳光、空气和空间,而是其发达的根系血管,尽可能的从土壤中汲取更多的水分和养料。谁的根系发达,延伸的越长,汲取的水分和养料就多,就有较大比率在恶劣的环境里生存并一日日、一年年壮大自我!据说胡杨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其生存历史已有1.3亿多年,可和“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胡杨扎根于土壤,一生一世都在寻找生命之源。它们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为了适应干旱与死亡之海的环境,自身不得不被迫做出许多改变。比如初生的叶子细长如柳叶,枝上长毛,叶革质化,树叶颜色在四季之间不断变幻……这些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其叶子是多形叶,自上而下的叶形都不一样。其叶片表面长有较厚的蜡质层,在旱季可有效减少水分的蒸腾。

      为适应西北生存区域的大风干旱与风沙特征,胡杨螺旋式的结构增加了主干和枝干的韧度,大风能把主干或枝干吹弯,但却很少能把胡杨刮折。胡杨老枝条的叶宽大,新生的叶子细长。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年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的干旱,土壤含盐量在0.8%以下,以及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戈壁环境下依然能生存。据说胡杨有横着长的根和竖着长的根。横根能自动感应水源方向,吸收到一定程度的水分后会冒出新芽,长出新树枝。竖根能扎入地下20多米深处,汲取水分和养料。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认为胡杨是有灵魂的树:“与其说是胡杨林,不如说是一个又一个悲泣的灵魂》”。文博园里的胡杨林绝大多数都树形龟裂、干枯而扭曲,身死魂未死,却又不规则地伸展出璀璨的生命迹象,直挺挺地矗立于西部边陲的沙丘上,以孤寂,苍凉,悲怆的身影,给人们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里胡杨树皮皲裂的纹路很深,且呈现灰色干枯状态。这种形态造就了胡杨适应高温天气的天然隔热层,也是遇到难得的少量降雨时及时通过树皮尽可能吸收水分的储水层。但它们却蕴藏着粗犷豪迈的原始生命力,蕴藏着磅礴宏伟的壮丽美,蕴含着崇高的精神闪光,蕴含着圣洁纯真的精神伊甸园。难怪作家王小波也曾这样描述胡杨:“无论是傲岸还是虬曲,有着灵魂的生命,自有不可凌越的气势!”

      蓝天,白云,敦煌独特的地理气候背景和身边的旱柳树、骆驼蓬和灰条等沙生植物,都为胡杨的想象,提供了飞翔的高度和铺展的辽阔。胡杨的走向和姿势,枝干展开的角度,它们比语言和文字,更清晰生动地展现出生命的厚度与质感。胡杨的祖先,赋予了根须独特的使命,让它们一生出来,就必须以稳准狠的节奏,向上生长或者向地层深处延伸再延伸,以便顺利穿越风霜雨雪、干旱寒冷等联合阻隔与抗击,完成把枯枝在时间长河里延续扩展出久长岁月的滋味,最终引向胡杨延续千年的使命。文博园的胡杨大多仿佛枯木般,倒伏于泥沙土与沙土层,与其他地方的胡杨迥然不同,自有特立独行的独特个性与风范。我不知道它们睡了多久,但知道它们睡得很沉很沉——但根部却没有腐朽,没有枯死。那些枯木的身上残留着些沧桑树皮,更多的地方,却裸露出布满了深深浅浅裂纹甚至中孔的木质。它们用几乎干竭的生命力,维持顽强不屈的倔强姿势,震撼了我的视觉乃至灵魂……是的,谁都向往与羡慕万人瞩目、受人礼赞的胡杨林。可是,风光不再,荣耀与光环不再的干枯腐朽但依旧灵魂不死的胡杨林,又谁能咀嚼、感知与领略其曾经的荣光、艰难困苦的非凡历程!

     胡杨用生命诠释唯美、用品行书写刚毅、用逆境彰显顽强、用存在追求价值。走在敦煌文博园的胡杨林中,我没有看到林深树茂,生机勃发的翠绿抑或金黄的胡杨树,唯有棵棵形状各异,各有千秋苍劲刚硬、枯干硕大的枝干挺立天地之间,树皮有些干皱,有些暗黄,但干皱中透着坚实,暗黄中㓎着刚毅。但我却从中感到了胡杨博大深沉的生命力,触摸到胡杨凝重悲壮的生命气息。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24-1-20 19:28
这是去年国庆节期间走进敦煌文博园的感受与思考(该园区尚未正式开园,仅仅接受一些订单式高端服务,我是由朋友介绍特意走进参观了一番),欢迎各位版主与文友批评指导!祝福周末快乐!
作者: 草央    时间: 2024-1-20 20:01
沙发被楼主自己占了,嗯嗯,板凳也将就吧。反正咱不会写文文,这么围观也很享受了,老师写的真好,文字朴实,开篇就引人入胜,跟着磨盘路就读了下去,直看到胡杨林,拜读学习!
作者: 云馨    时间: 2024-1-20 22:18
几年前去看过胡杨林,的确令人震撼。老师此篇文字朴实,借景抒情,将胡杨活着昂首千年,死了挺立千年,倒下不朽千年的独特精神描写得详尽。赏读学习了!
作者: 千幻烟    时间: 2024-1-22 15:44
朴实无华的好文章!拜读学习。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4-1-22 17:02
欣赏学习老师好文,点赞!下午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24-1-22 19:37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4-1-22 19:43 编辑
草央 发表于 2024-1-20 20:01
沙发被楼主自己占了,嗯嗯,板凳也将就吧。反正咱不会写文文,这么围观也很享受了,老师写的真好,文字朴实 ...

感谢草央版主及新文友的赐教及支持,问好!祝福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24-1-22 19:40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4-1-22 19:43 编辑
云馨 发表于 2024-1-20 22:18
几年前去看过胡杨林,的确令人震撼。老师此篇文字朴实,借景抒情,将胡杨活着昂首千年,死了挺立千年,倒下 ...

呵呵,胡杨树真是未曾结识,我看见的是枯枯的胡杨林。也许没有茂盛的生机和活力,但骨骼与灵魂深处的不屈精神震撼与打动了我……
     感谢云馨文友的赐教与赏读,感谢支持,问好文友,祝福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24-1-22 19:41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4-1-22 19:43 编辑
千幻烟 发表于 2024-1-22 15:44
朴实无华的好文章!拜读学习。

感谢千幻烟版主及文友的赏读及点赞支持,祝福快乐开心!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24-1-22 19:42
匡建华 发表于 2024-1-22 17:02
欣赏学习老师好文,点赞!下午好!

感谢建华文友的点赞支持及欣赏点评,问好文友,祝福快乐!
作者: 何叶叶    时间: 2024-1-24 08:19
文章写得非常好,厚重有料,学习了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24-1-25 10:08
于老师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充满乡村气息。欣赏佳作!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24-1-25 12:04
何叶叶 发表于 2024-1-24 08:19
文章写得非常好,厚重有料,学习了

诚挚感谢叶叶版主的厚爱与高评,祝福快乐开心每一天!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24-1-25 12:05
季大相 发表于 2024-1-25 10:08
于老师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充满乡村气息。欣赏佳作!

感谢大相文友的支持与点赞评阅,问好新友,祝福吉祥!
作者: 文珺    时间: 2024-1-26 16:12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描述性和叙述性相结合,通过详细描绘敦煌文博园的磨盘路、胡杨林等景点,以及作者的亲身体验,向读者展示了这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地方。
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对敦煌文博园的赞美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文章也通过对胡杨林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力和坚韧精神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风格是富有文化气息和历史感,同时又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问好于老师,祝老师笔键,冬天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24-1-27 12:15
文珺 发表于 2024-1-26 16:12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描述性和叙述性相结合,通过详细描绘敦煌文博园的磨盘路、胡杨林等景点,以及作者的亲身体 ...

诚挚感谢文珺版主的厚爱和热情洋溢、扎实细腻的认真高评。说实话没有这样的高度,却点评的高瞻远瞩,让我有些汗颜,只能是努力再努力了……
   多谢强有力的支持,祝福开心快乐!放假了,应该放松身心,好好休息一个假期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