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孙集传统民居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小刚    时间: 2024-3-2 21:12
标题: 孙集传统民居
本帖最后由 张小刚 于 2024-3-7 22:19 编辑

孙集村传统民居

      在崔庄东二里地有一个300多人的村庄-孙集村。在村北一个隐蔽的胡同里藏着一处宁津县的传统民居。

       在老支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破败不堪的古宅。此宅为清代末年修建,由三间北房,三间南房和东西厢房组成,也是处典型的四合院。两进的院子,朝东的大门,古朴的影壁让人猜测古代也是大户人家,通过采访也得到证实。在古代宁津一带基于战乱和黄河改道,百姓过的很是清贫,人们生活不能像江南和天府一样富庶,温饱仍是飘渺的空中楼阁。宋代的梅尧臣一首《陶者》诉尽了人间不公。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由此可见古代平民百姓建房很少用砖瓦的。所以说能流传下来的老房子的主人非贵即富不是没有道理。

       三间北房是夯土建成,关键地方用了一些青砖,主体基本是夯土墙,夯土是古代北方地区特有建筑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四五千年前我国就已经用夯土方法修筑城墙。夯土造屋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夯土建筑产生于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时代,就有成熟的夯土技术,到汉代民居建筑使用夯土墙的更多,此建造工艺一直传承延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对房屋要求的提高,红砖修建的房子迅速普及,从此夯土墙鲜有见闻。东厢房还在,就是已经摇摇欲坠了,厚实木门里面的房梁和檩条都在,就是有点不堪重负的感觉。

         房子原有三阶台阶,台阶上有一个观景台和屋门连为一体,房子有后门和后园,屋顶有小青瓦堆砌的古老造型,可惜都已经看不到了。前一阵平原地震将房子的西山震倒了一大片,还好等级不是很高,否则迎接我们的将是一堆瓦砾……[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24-3-4 21:16
文字朴实,描述翔实,尽力了。


胡同里藏着一处宁津地区的(宁津县的)传统民居
房子原有两阶(台阶一般为单数即3、5、7、9、)台阶,台阶上有一个观景台(一般称作月台)和屋门连为一体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