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贡献灵魂结晶的歌者——赏析张二棍诗歌三首 [打印本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24-3-10 21:09
标题: 贡献灵魂结晶的歌者——赏析张二棍诗歌三首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4-3-11 15:09 编辑

        贡献灵魂结晶的歌者——赏析张二棍诗歌三首歌           高迎春

        缘于宁津诗人刘树仁的推荐,最近我阅读了许多张二棍写的诗歌。最初看到张二棍这个名字,我感到纳闷,怎么起这样一个可笑的名字?看了简介才知道,这是他写诗用的笔名,他的本名叫张常春。因为我的名字里,也有一个“春”字,故而我更喜欢他的本名。张二棍是山西谋地质队职工,所以他经常跋山涉水,游走在险峻或荒凉的旷野,游走在寻常人根本涉足不了的地方。常年的的风吹日晒,让张二棍显得比八零后的同龄人,要成熟许多,要苍老许多。走在人群中,张二棍显得比农民更像农民,虽然他戴了一副眼镜。在基层摸爬滚打,让他写的诗歌,纯粹而接地气。他曾获得《诗刊》2015年度青年诗歌奖,《诗探索》2016年度“人天华文青年诗人奖”,矛盾新人奖,闻一多诗歌奖,黄河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西部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大地文学奖等等,这说明他的悲悯情怀,他对生命的敬畏,他对清贫底层的解读,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赏析张二棍三首诗歌。

        第一首《对一支喇叭的赞美》: “午时已过,那人斜倚在台阶上/一箪食,一瓢饮/而他身旁的板车上,一支喇叭/仿佛是他豢养的家奴/不知疲倦,喊着:废铜,烂铁,破纸箱……多卖命的呼喊,多值得赞美的喇叭/无论录下的,是笑声、哭声/或撕心裂肺的求救声/它都不怯场,也不篡改/一声声,喊得义无反顾,喊得如出一辙/一点也不像,我们的喉咙那样又虚弱,又善变。”

        张二棍赞美的喇叭,是收废品老人的喇叭。早就已过了饭时,老人斜依在硌人的台阶上,吃着随身携带的干粮,喝着军用水壶里的凉白开。到了饭时,谁不想吃一口热乎饭,喝一口热乎水啊?可是,这些对于一个收废品的人来说,都是奢望。伴随着他的,是一支不知疲倦的喇叭。此时此刻,还在自动播放着早已录好的呼喊。这一声声呼喊,是生活在底层百姓撕心裂肺的求救声;这一声声呼喊,是生活在底层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它的呼喊声不怯场,也不能怯场。这是因为,最初的怯场,换来的是无人搭理,颗粒无收。总结了无数次败绩,它才呼喊的义无反顾,呼喊得声音洪亮。如果靠人呼喊,难免会喉咙疲劳,难免会痰中带血,声带会连说话也困难。张二棍标题说是对一支喇叭的赞美,读完诗歌我们会感知到,他其实是对收废品老人的赞美。为了生活,收废品必须走大街串小巷,必须风餐露宿。尽管有喇叭的协助,但是收来的废品,他必须捆扎整理,他必须装车码放。无惧尘土飞扬,无惧汗流浃背,无惧鄙夷的眼光。因为他知道,为了生活,他必须挺直脊梁!唐代的司空图,曾经提倡:作诗要有韵外之致,作诗要知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其实就是刘勰所说的“情在词外”、“义主文外”。即文已尽而意有余,要求作品含蓄慰藉,余味无穷。张二棍这首《对一支喇叭的赞美》,就做到了在转移摹写中,余韵悠悠,成功引起了读者对收废品老人的关注,引发了读者对他的悲悯情怀。

        第二首《束手无策》:“你肯定理解什么叫束手无策/但是你,可能不会理解/一个束手无策的人/你也不会理解他茫然,无助的样子/他蹲在街角/一遍遍揉着头发,和脸/像揉着一张无辜的报纸/是的,没有办法/女儿逃学,练习抽烟/他没有一点办法/母亲病了很久,也躺了多久/他却没有一点办法/他卖水果,刚收了假钱,又得交罚款/他只有呆呆地,蹲在那里/没有一点办法/他攥着那张假币,揉着,撕着/真的,没有一点办法/一点点办法。”

        张二棍这首《束手无策》,写了一位生活在街市卖水果的商贩。从水果的批发价,到水果的零售价,中间的利润比纸还薄。如果水果不能及时卖掉,还得承担水果失去水分、甚至烂掉的结局。他蹲在街角,无助地揉着自己的头发。他因为经常发愁挠自己的头皮,进而揉头发、揉脸,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下意识动作。接下来,张二棍便和盘托出他忧愁的原因。女儿处于叛逆期,逃学,抽烟,越管越叛逆,让他毫无办法;母亲常年有病,卧床不起,治病花钱,犹如掉入无底洞,让他毫无办法;刚刚收到百元假币,还要面对罚款,让他毫无办法。这犹如连环套,勒得他喘不上气来。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他缺乏的何止是一分钱?而是成千上万的钱。这一桩桩,一件件,仿佛一座座大山,压在他已经柔弱不堪的肩上,眼看着就要把他压垮。张二棍这首诗,直白表述,甚至难以读出诗味。可是,可是,他却让读者读得忧心,读的心颤,读出了同情心。梅饶臣曾在点评诗歌时说:“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他认为诗歌不应该只为了让读者多识于物象,也不只是在文字上务求工巧,而应该发挥其“刺美”的作用,从而上升到批判现实的层面。梅饶臣主张,诗歌不但是客观事物激发的产物,还应该在具体事务的描绘中,因物斯感来表情达意。张二棍在《束手无策》这首诗中,因为具体描述了底层水果商贩的困境,而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弱势群体在生活中的无奈。张二棍通过自己的诗,期望有人伸出温暖的手,以免水果商贩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第三首《比如,安详》:“比如,安详/也可以用来形容/屋檐下,那两只/形影不离的麻雀/比如,安详/也可以用来形容/暮色中,矮檐下/两个老人弯下身/在他们,早年备好的一双棺木上/又刷了一遍漆/老两口子一边刷漆/一边说笑/棺木被涂抹上/迷人的色彩/去年/或者前年/他们就刷过/那时候,他们也很安详/但棺材的颜色,显然没有现在这么深/——呃,安详的色彩/也是一层、一层加深的。”

        张二棍这首《比如,安详》,叙述了一对白头到老的老人。开首一句,与其说用安详,来形容屋檐下那双形影不离的麻雀。倒不如说,是在映射同在矮檐的那对银发飘飘的老人。人老了,总归有走的那一天。比如我的母亲,就在八十岁以前,早早为自己预备好了寿衣。看到母亲的寿衣,心有戚戚然。而母亲却非常平静,她说你姥姥也是早就为自己预备好了寿衣,还说自己动手做的寿衣穿着舒坦。这一对老人,肯定也一早为自己预备好了寿衣。除此之外,还为自己预备好了一双棺木。在老人看来,棺木就是自己在地下居住的房子。为了使房子结实耐用,隔两年,就要给棺木刷上一遍油漆。他们一边给棺木刷漆,一边说笑。可见他们面对死亡,是何其坦然安详。油漆刷一遍,就多了几分成色,就深了几分颜色。最后,张二棍忽然悟到,却原来安详的色彩,也是一层、一层加深的。宋代的吴可,曾在《学诗诗》中云:“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直到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由于宋代禅学盛行,文人骚客便以禅语入诗,以禅理言诗。比如苏轼也有“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的诗句。张二棍这首《比如,安详》,就写出了禅意。二位老人,携手走过数十年路途,犹如长期修炼,早已经“顿悟”,并将生死看的云淡风轻,达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所以他们才能做到,一边给棺木刷油漆,一边谈笑风生。张二棍看到此情此景,必然怦然心动。于是,这首看似平常,却深含禅意的短诗《比如,安详》,便悄然诞生于他的笔下了。

        张二棍曾经说过:“只有经历了艰难和困苦,才能贡献灵魂的结晶。”这句话,是他的经验之谈。作为一名探矿的地质队员,他涉足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涉足飞鸟难过的大漠荒原,他所经历的艰难和困苦,是寻常人难以企及的。所以他的诗中,总有寻常百姓的身影,总有平民生活的场景。而且,他的诗句中,充满了人间大爱,充满了悲悯情怀。比如他的还写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的侏儒兄弟》、《黄石匠》等许多优秀诗歌。我相信在以后的岁月中,还会为大家奉献出他更多的灵魂的结晶,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4年3月10日写于迎春堂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24-3-12 23:13
一支属于个体的喇叭,传递着束手无策,比起那些满脑子都是办法和政策的人们,更贴近下层和民间,也折射出人们对于生的依恋。喜欢这样贡献灵魂结晶的的声音和立场。精彩的诗作和评析。欣赏,体会。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24-3-13 09:04
万里山水 发表于 2024-3-12 23:13
一支属于个体的喇叭,传递着束手无策,比起那些满脑子都是办法和政策的人们,更贴近下层和民间,也折射出人 ...

我不写诗歌,但不妨碍我欣赏诗歌。读张二棍诗歌多了,便从中选了三首点评,也不一定是他的代表作,但我欣赏,这就足够了。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24-3-15 10:51
提读欣赏迎春先生关于宁津诗人张二棍诗歌三首的赏析文字,详略得当,有论述有对诗歌场景的描述和勾勒,让读者对其诗歌和人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基本认知……
     问好迎春先生,近来可好,宝刀不老,一直在中财耕耘,我前几年由于工作忙碌而离开了论坛,去年退休后,今年三月重新回归论坛了,请抽空多多指导!祝福家庭幸福,万事吉祥!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24-3-18 05:07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3-15 10:51
提读欣赏迎春先生关于宁津诗人张二棍诗歌三首的赏析文字,详略得当,有论述有对诗歌场景的描述和勾勒,让读 ...

欢迎于老师回归中财论坛,谢谢阅读并留言鼓励!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