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走近大唐诗豪刘禹锡——从《陋室铭》读起 [打印本页]

作者: 笑沧海    时间: 2024-5-7 10:56
标题: 走近大唐诗豪刘禹锡——从《陋室铭》读起
本帖最后由 笑沧海 于 2024-5-7 14:15 编辑

   第二十九个世界读书日,重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唐诗豪刘禹锡,看他身处逆境时,保持了一颗怎样的心。


  《陋室铭》全文短短八十一个字,借赞美陋室抒写了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分明,运用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中“兴”的手法,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室内人“有鸿儒、无白丁”,室中事“谈笑、往来、调素琴、阅金经”等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的草庐、西汉大儒扬雄的草玄亭,孔圣人之言“何陋之有”来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诗中拿“诸葛庐”“子云亭”和自己居住的陋室做类比,自然地引出了两个大人物——诸葛亮和扬雄。以诸葛亮和扬雄有顶无墙的住房告诉我们:这些精英的家,是多么的贫穷简陋!但贫穷简陋的家里,却住着胸有文墨,才气浩然的文化精英。诸葛亮是典故“三顾茅庐”的主角,我们对他非常熟悉。那扬雄是谁呢?他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据说他非常崇拜司马相如,两人同样的家贫好学,口吃纳言,同样的喜欢写作,只是扬雄出生的时候,司马相如早就去世多年了。他模仿司马相如的成名作《子虚赋》、《上林赋》而写了许多赋,其中四篇《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最为有名。这四篇赋用词华丽,构思壮阔,后世因此把他和司马相如并称为“扬马”。而《三字经》中的“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这“五子”说的就是荀子,扬雄、王通(王勃的爷爷)、老子、庄子。《三字经》中这十二个字,把扬雄与老子,庄子并列,可见扬雄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刘禹锡用“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自己的“陋室”,郑重地告诉我们说:一个人可以穷得住所四面透风,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却不能贫穷!那么,为什么刘禹锡的住所那么地寒酸简陋呢?据说与他的“嘴欠”有关。刘禹锡怎么会“嘴欠”呢?他到底又有多“嘴欠”呢?


   刘禹锡出生于唐中期,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的地方小官。公元772年的一天夜里,刘母做了一个梦,梦里大禹赐给了她一个孩子,于是孩子生下来之后就取名禹锡,锡是个通假字,在古文中通赐。又因为这个孩子是在梦中得到的,所以取字梦得。这种天降异象的孩子,似乎生来性格中就自带乐观豪放的气质,如谪仙人李白也是如此这般天降异象。这一年出生的还有“诗王”白居易,“锄禾日当午”的李绅,“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崔护等,大唐之所以成为诗歌的盛世王朝,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才子的扎堆出现吧。在古代要想混得好,没有点家庭背景怎么行呢?刘禹锡常常说自己的祖上来头很大,和刘备还是亲戚,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这就为他的出身打上了耀眼的光环。要不,以他当基层公务员的祖父和父亲是很难撑起气势来的。


   天资聪颖的刘禹锡自幼就是个刻苦好学的学霸。正如他在《罢郡归洛阳闲居》中写的“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不愿意浪费任何一点时间。年少的他还得到了著名诗僧皎然的指点。这一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和性格影响很深。刘禹锡深谙禅道,得其中三昧,这种让人身心俱静的修行方式令他在遭遇挫折时能坦然面对。皎然是谁呢?他是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十世孙,俗名谢昼。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评价皎然之诗在唐诸僧之上。皎然还是李冶李季兰的倾慕对象。


   李冶是谁?她是大唐四大女诗人之一,大唐一共出现了二百多位女诗人,李冶在其中排第一,可见她才华卓然。李冶6岁时作的诗《咏蔷薇》“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被后来传诵一时。也因为这首诗,李冶在11岁时被她父亲送进了道观修行。她在道观里过了五年弹琴作诗的自在生活,可虽身在方外,却心在红尘。在这里邂逅了让她初次心动的人——诗僧皎然,羞涩少女李冶毫不扭捏地写了一首诗《结素鱼贻友人》“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向皎然大胆表白。此时年近不惑的皎然出家十几年来已断绝红尘,为了让李冶死心,很快回复了一首《答李季兰》“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以绝其念。李冶的初恋还未开始就凋谢了。可她不死心,一直都在等着那个爱她的人出现。在此期间,她写下《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我们读来细品,跟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只是一个写爱情,一个写友情罢了。


   后来李冶经历了渣男朱放、阎伯钧的两段感情,都已被抛弃告终,为此还大病了一场。与她自小一块长大的茶圣陆羽经常来看她,让她很感动,并为此写了首诗:《湖上卧病喜陆羽至》“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只是李冶并不爱陆羽。她在又经历了几段毫无结果的感情后写下著名的《八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名媛诗归》曾评价这首诗:字字至理。由于这些经历,人到中年的李冶性情更加狂放洒脱,“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刘长卿曾称赞李冶为女中诗豪。在一次诗友会上,李冶竟拿着刘长卿的隐疾写诗开玩笑,留下了一个内涵段子。周围的人听后大笑,都说两人的玩笑开的既大俗又大雅。可见李冶的豪放和在当时诗坛的地位。唐代诗选家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评价李冶“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也。行气既雄,诗意亦荡……”是说李冶的外貌打扮以及作诗风格均颇具男子气概,对当时的女戒女条毫不在意。 这样有才华又放浪不羁的女子在那个时代却没有善终。公元783年唐朝发生泾原兵变,李冶为贼人赋诗丢了气节。第二年唐德宗打败叛军班师回朝,问罪李冶说“汝何不学严巨川: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并下令将其乱棍打死,终年五十四岁。李冶的一生因诗成名,因诗风流,因诗丧命。大唐四大才女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除了薛涛,其他三人皆没有好的结局,着实令人唏嘘。


   那么,我们的诗豪刘禹锡又是怎样呢?他22岁中进士,与他同榜的还有他一生的挚友——年仅21岁的柳宗元。白居易29岁中进士时还洋洋得意地写下《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由此可见刘禹锡是多么的年少有为。在当时若能集进士、博学鸿词科、吏部取士科三科于一身,加官进爵将如履平地,妥妥的宰相之位。而刘禹锡呢,就是这个集三科于一身的人,他在一场场激烈的考试中上岸,国考成功。年纪轻轻就成了号称“八品宰相”的监察御史,有实权且前途无量。如果剧情就这样平静地演下去的话,就不会有精彩的《陋室铭》和“前度刘郎”这个典故了。


   我们先说《陋室铭》的来历,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他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刘禹锡搬了三次家,由江景房变成内陆房,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愤然提笔写下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多么刚硬!知县费尽心机剥夺的只是身外之物,根本动摇不了刘禹锡那颗坚定的心。


   “二王八司马”事件让刘禹锡与好友柳宗元都在被贬之列。刘禹锡被贬去了朗州,就是现在湖南常德,当时是非常偏僻的,穷山恶水。心大的刘禹锡一点也不沮丧,该吃吃该喝喝。那个时候别人写秋天都是悲伤凋零的,如柳宗元写“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而刘禹锡的《秋词》则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思就是要悲伤你们自己去,我刘禹锡好着呢,由此可见他乐观旷达的精神。被贬朗州十年,他经常去洞庭湖游玩,写下《望洞庭湖》“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在刘禹锡眼里不过卧在盘子里的一只青螺而已,都不够他一口吃的,可见他心里装的是天下,哪里看得上这小小的一洼水池。这就是一代诗豪的魄力,十年里,他从没放弃重回长安的努力,也从没对自己失去信心。正如他在《浪淘沙其八》写的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也说明了人只有经历过一些磨难才会成长。大磨难大成长,小磨难小成长。


   公元816年,刘禹锡和柳宗元被召回京,心情大好,两人结伴去京城玄都观赏花。刘禹锡写诗《玄都观桃花》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讽刺当时趋炎附势,攀附权贵之徒。他是嘴痛快了,新贵们却怒了,结果屁股还没坐热,就再次被贬出京。是不是“嘴欠”惹的?!直到公元826年,好友裴度拜相,刘禹锡才迎来自己人生的又一次转机,应召回京。从初次被贬前后共历23年,这一年,刘禹锡55岁,一生美好年华都在贬谪中度过。白居易为他鸣不平,写下《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说“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却大大咧咧地说无所谓,作诗《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他比白乐天还乐天呢。刘禹锡终于回到了长安,阳春三月,这个倔强的小老头又故地重游玄都观,写下《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意思说,你们这些小子有什么好得意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真真是灰太狼附体啊。而“前度刘郎”这个成语就出自于此。权贵们知道后,一致觉得不能留下他给大家添堵,于是年近花甲的老刘再次出发了。这一次的目的地是苏州,去做苏州刺史。在这里,他给李绅写下《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鬓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又给我们留下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


   直到64岁,颠簸半生的刘禹锡才又回到京城任太子宾客的闲职。晚年,面对病痛折磨依旧高歌《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好像天底下就没有什么能难倒这个积极向上的男人,一切挫折到了他的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这让我不禁想起大张伟在一首歌《倍儿爽》里唱的: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儿。是事儿也就烦一会儿,一会儿就完事儿……


   公元842年,一代诗豪刘禹锡病逝于洛阳,享年71岁,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高寿了。他的一生正如法国文学巨匠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里说的“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满怀热情地活着”。刘禹锡无愧大唐诗豪的名号,他是真汉子,真英雄,让人敬佩。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24-5-7 14:50
感谢您的发帖支持。问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24-5-7 14:55
《走近大唐诗豪刘禹锡》一文,从《陋室铭》引出话题,引导我们读者了解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和有关故事,并对他做了“真汉子,真英雄”的高度评价。评述有根有据,是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欣赏学习,送上祝福!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