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逛庙会
[打印本页]
作者:
露渊
时间:
2024-5-24 08:02
标题:
逛庙会
逛庙会
文/露渊
今晨有风沙,有黄土,却抵挡不住去拜佛的人们。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做好自己,凡事尽力而为,就是对佛最大的敬畏吧!没必要不顾风沙,在人潮拥挤,你推我搡中前去参拜,我不信佛,只相信我做到的和看到的,谁的人生不是一部《活着》?遇到过不去的坎,躲到无人的角落里哭一哭,过去了,走出去拥抱阳光,过不去继续自愈!只属个见,安好余生!
在我的五十年的人生中,只逛过一次庙会。
我不信佛,从小就不信,也许是从娘胎里就已经不信佛了,因为佛系的传统文化虽然任重道远,但在那个封建迷信思想泛滥的年代,我就是那些大仙们口中带把的。为此,父母在村里人面前多了一份骄傲和自信,不知不觉说话的时候就多出了什么儿子之类的代名词。
而我的出生,却像一个耳光,打得母亲几度失去了面对父老乡亲的颜面,而母亲对我,从此就像是隔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敌视,所以我不信佛。
其实在我五十年的人生中是有过一次逛庙会的经历的,说起来很是荒唐,但至今忆起也许是有可信度的,至少逛庙会让我信了一个‘缘’字。
那年我十八岁,由于自身原因,被母亲安排在和对方从见面的第二十天就嫁过去了。
那个年代,女孩子的第二次命运就是找个好婆家,而像我这样的只要有人想娶就行,何况对方还给出了高出当时彩礼的一笔钱,所以我的婚姻算是交易。
婆婆本来就不待见我这样一个丁香,越看越不喜欢,怎奈抵不过他儿子以打光棍威胁,看着马上奔三的儿子,只好勉强答应娶我进门。
婆婆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只要她儿子不在身边就给我灌输思想,“人总要有一样立足之本,不要让人家看不起我们,我已经低头让你进门了,赶紧地生个大胖小子,给我长点光。”临了又加一句,“母以子为贵,你可不能马虎,就你这样的,最好一次就中。”从小我已经习惯了被人鄙视的眼神,不多婆婆这一眼。
婆婆的意思很明显,要我只生一胎,而且婆婆要的是孙子。
不知道为什么,两年过去了我那肚子实在是不争气。就算每个月都大碗大碗地喝汤药,肚子不但没有凸出来,而且由于汤药喝着我没有了食欲,而凹进去了不少。
近年来佛教文化越来越受人们的崇拜,其实佛教基地与当地庙会的时间规定,让人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拜佛。逛庙会带动了旅游与民族文化,风味小吃,带动了经济发展。
佛家本来是静地,其实平时也有不少被凡尘俗世困扰的人前去参拜。或许就如当年和我一起去拜佛的一位中年妇女一样,与我一样她是去求子的。只不过她是自愿去的,和她一见如故的交谈中得知,在她短暂的十年婚姻中已经怀胎八次,而留在身边的只有八岁的大女儿,现在不光是公公婆婆对她有意见,就连老公也对她失去耐心,除了每个月特殊的那几天,老公都住在工地上不回来。她苦笑着却泪流满面,还一遍遍自责,“都怨我当初没有听婆婆的话,应该在第一胎的时候就给送子观音来焚香磕头的。可惜了我儿一出生就没了呼吸,送子观音一定是惩罚我,才让我后来怀的都是女儿。”她越发伤心了,“你知道吗?我做梦都在给送子观音磕头,都在呼唤我的儿子啊,你在哪里呢?快来吧,这次我绝对会好好呵护你。”说着竟然双膝跪地,对着天空磕起响头来。
我赶紧去扶她起来,她却说,“你不要劝我,头磕尽了,心也就静了。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到了我这个处境才能体会到我的心情。”我只好默默地陪着她,也恭恭敬敬地对着天空磕了三个响头,祝我也祝她心想事成!
庙会上人潮涌动,百里之外是各种风味小吃,还有服装,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饰品。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还有音响声夹杂在人流中。站在高高的殿堂楼阁台阶上,忽然有种俯视天下的感觉,甚至隐约感受到了当朝天子的那种荣耀。
告别送子观音,婆婆示意我紧随其后去药王殿,药王殿在两座山峰之间,有一股清泉,不停地往上暗涌。
泉水并不清澈,但是等着喝水的队伍,已经排成一条长龙,在两座山之间无限延伸。有的人干脆就地挖坑,果然没挖几下就有水溢出来,只是浑浊得让人无法接受。可是大家都不明说,毕竟是佛家圣地,你信就来,不信也不可以诋毁,没人硬是强迫你信。
这一举动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反正这一代都是药王殿,只要是在药王殿溢出的水都是药水。
所以大家不用排队等待只在那一股暗涌里接药水了,都来用手挖。等溢出水来,就迫不及待地装进自己准备好的瓶子里,那份虔诚,不亚于对待任何一位执业医师开出的药方。婆婆也是双手不停地刨泥,硬是满满装了一大壶,看样子未来几天我都必须在她的监督下喝完这壶药水了。每个人都只恨自己带的水壶太小了,因为都说药王殿的水,包治百病。
反正自从踏进庙会圣地,到处都是各种供着佛像的亭子,亭子旁边放着香炉和一个长方形的供品桌子,紧挨着佛像放着功德箱。
每到一座亭子,游客们首先是焚香参拜,然后在功德箱里塞钱,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不等,也有塞百元大钞的,虽然塞进去的钱数不同,但是大家的心都是虔诚的。
但凡到庙会上来的人,都是怀揣着自己心里的梦想或者是无法解脱的凡尘琐事而来。正如那位大姐所说,灵不灵的都参拜,头磕到了心尽了,也就静了,那份虔诚是真的,更是纯的。
我一路只顾跟着婆婆走,婆婆说她从儿子十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来拜佛,年年都拜。我们这里的庙会每年有两次,农历四月初八和七月十五。其他时候庙会上也接散客,都是些有一定宗教信仰的人,好像是不到庙会上参拜一番,心里的那道坎过不去。
农历七月十五,又被我们当地定为鬼节,所以盛大的庙会只有四月初八这天。
听说那些商贩们提前一个月,就已经在工商管理局登记摊位,而治安管理也是很让执法队头疼的事情。庙会建在荒凉的大沙滩上,而通往庙会的道路就那么一条。虽然沙滩很大,但是走出那条路车辆就会陷进去。
有的人干脆把车子停在公路边,看着无限延伸的人流,信心百倍地往庙会上赶。
整个通往庙会的道路两边都被各种职业的商贩们占满了,他们不顾炎热,奋力地吆喝着忙碌着。尤其是卖风味小吃的地摊,都是人满为患,大家也不讲究卫生,任凭那些苍蝇围着餐桌飞来飞去,甚至是一边用拿着筷子的手驱赶着,一边吃着比市区里高出一倍价格的饭菜。
这时候我忽然觉得来拜佛的人,其实来凑热闹的也很多,平时生活中的那些琐事,在此刻喧闹的场景或许都烟消云散了吧!
“云朵快过来。”正当我云里雾里的时候,婆婆拉着我跪在了一尊佛像面前,“快给送生奶奶磕头。”我跟着婆婆的样子虔诚地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起身,接下来婆婆的一波操作真的是让我无法接受。
被称呼为送生奶奶的佛像怀里抱着个泥人儿,凡是去求子的人参拜完后都迫不及待地去掐一点小人儿的小鸡鸡,就着药王殿里的药水喝下去,保准你来年生个大胖小子。而佛像两边各站着一位道姑,手里不停地捏着泥巴小鸡鸡。刚粘上去很快就被前来求子的人给掐了去,这波操作真的是让人不可思议。
婆婆是个很节俭的人,可是到这里每个佛像面前都塞钱,一点都不小气。真的是和在家里的时候判若两人。
我很抗拒可是婆婆眼里有威严更有期待,我急中生智假装说肚子疼,胃不舒服,回到家再喝。说着做起了干呕状,这才躲过一劫。
送生奶奶的供桌子上放着好多游客们摆放的水果,馒头之类的吃食。
一位穿着和尚服的僧人,让我挑一样东西带回去吃,这是参拜送生奶奶的最后一步,我只想快点结束这些无聊的事情,就伸手拿了一串葡萄,同时婆婆伸手拿了两个馒头。
那位僧人笑着说,“女施主,你女儿手快,第一胎是个女娃。”而后又对我说,“记得吃完葡萄把这两个馒头也吃了,包你儿女双全。”我眨巴着眼睛,使劲地点头。
僧人的话让我一直都在偷笑,无法控制。而婆婆却阴沉着脸抱怨,“平时让你干啥都蔫不拉几的,这次谁让你先动手的?”我这个人心大,何况是在这一望无际的沙滩庙会上。婆婆所有的抱怨还没来得及到我耳朵里,就被沙滩上若有若无的风给吹跑了。
也不知道婆婆哪里来的精神,跟着游客们一路参拜,一路磕头,甚是虔诚,而且每尊佛像面前的功德箱里都塞钱,不论是爬山还是塞功德,一点都和平时在家的她联系不到一块去。
婆婆说人们平时身子发困,但是只要到庙会上,庙会上的每一位菩萨都会帮你去除百病,身轻如燕了,因为你的功德菩萨看在眼里,所以保佑着每一位游客。
逛庙会这天不停地走,不停地磕头参拜,到处除了各种佛像还有做买卖的商贩,卖水,卖纸(就是被信佛的人称为黄表的那种黄纸),卖香的,还有卖各种工艺品,手工制作的。
有一位六十出头的大娘很有头脑,她在娘娘庙左侧卖手工鞋子,男士女士的都有,还有婴儿鞋子。
一般求子的人,参拜完出来都会买双小鞋子,寓意是百求百中,鞋子都准备好了,小宝贝还会不来吗?而这时候大娘就会劝你以防万一,让准妈妈也买一双同款的鞋子,俗称亲子鞋。当然了求子心切的人,肯定是借大娘吉言,毫不犹豫地买一双同款鞋子。如果是两口子去的,那准爸爸也会买一双的。虽然价格比市区贵了好多,虽然对于农民出身的我们来说,做鞋子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这可是在娘娘庙门前呢,寓意深远而又吉祥,谁会在这里拒绝大娘的善意提醒呢?
中午时分,太阳更加和善地笑着,看着凡尘俗子们在这庙会上挤来挤去,而人们也真的是没有一点点困意,只不过该参拜的都拜完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吃吃喝喝,游览观光整座寺庙。
那时候没有手机,拿着照相机的人也很少,也有人掏钱拍照留作纪念。婆婆不惜掏钱拉着我在送子观音面前拍了一张,而一向怯场的我躲在婆婆身后,照片拿回来后几乎看不见我的人影。
那时候也没有发票,我们交了钱人家说了地址,给一张写了字据的纸条,十天以后在城区取照片。
一阵吃喝过后太阳偏西,人们开始恋恋不舍地下山回家,那些商贩们也开始收拾东西。
那些卖工艺品和服装的商贩收拾起来很简单,一个大包衣服装好,简简单单一块塑料布一收,装车里完事。
那些卖吃食的,可就麻烦多了,首先要收拾剩下的食材,还要处理好。然后是洗刷那些锅碗瓢盆。完了整理好装车,最后拆棚布架子,生意好的高兴地哼着歌,不好的唉声叹气,眉头紧皱思索着该怎么处理剩下的食材,来减少损失。这年头干啥的都不容易,尤其是饮食行业,准备多了,卖不出去赔本,准备少了,早早就卖完了干瞪眼。
还是卖衣服的好,摆摊和收拾起来干脆利索不说还不赔本。可卖衣服还觉得卖吃食的人好,游客们肚子饿了肯定会吃,而衣服不一定会买,虽然不赔本,但也会过时,还会造成资金积压。真的是隔行如隔山,一行不知道一行的苦。紧紧张张准备了大半个月。就为了这一天庙会,大家来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信心百倍,回去的时候,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借着夕阳西下我们也赶回了家,婆婆第一件事情就是监督我吃下,送子娘娘怀里那个泥人的小鸡鸡。可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当做宝贝的东西,早就被我偷偷放在了送子娘娘手里。找不到泥巴做的小鸡鸡,婆婆还是不肯罢休,又监督我吃下那两个馒头,在我的苦苦哀求下婆婆终于答应,让我和她儿子一起吃掉了那两个馒头。
而婆婆也是颇费心机地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扔掉了我在娘娘供品桌子上拿的那串葡萄,因为人们都说吃葡萄生的是女孩。
而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从寺庙回来的第二个月,我真的怀孕了,十个月后女儿出生。婆婆的脸拉长了好多,从此更加信佛。每年四月初八,不论农活再忙都要去逛庙会。终于在女儿八岁那年婆婆如愿以偿地抱上了她的大胖孙子。婆婆见人就夸,“庙会上的僧人特别灵验,他当时就说我儿媳妇是儿女双全,看,一点不假吧?”
自从我儿子出生后婆婆或许是年龄大了的原因,也或许是心愿已了,就不怎么去庙会了,但是每年庙会那天,她还是会准备好多供品在家里焚香磕头,虔诚地祈求菩萨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
今天风沙很大,但是去逛庙会的人还是很多,以至于十点左右整座城市都好像空了,看着他们的身影就想起了二十多年前逛庙会的那些事情,就写了这些字,以字为念。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24-5-26 13:22
庙会的源泉在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在远古时期,祭祀是人们生活中一件经常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根。直到现在,许多人仍然信奉佛教,时常去庙里烧香拜佛。相信随着时代进步,新的思想理念终究会取代封建落后的思想。
作者:
露渊
时间:
2024-5-27 15:20
高迎春 发表于 2024-5-26 13:22
庙会的源泉在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在远古时期,祭祀是人们生活中一件经常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 ...
感谢老师解析,学习了,感恩有你,安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