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醉翁之意:山水间何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9-13 1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袁术最近也有些烦恼。
当他重新喝着敞开供应的甜甜蜜水,穿着华丽的新衣,吃着远运而来的精心烹制的珍馐,物质上的享受被满足了,他心中反而有些后悔了。
然而世间没有后悔药,袁术能为奢华的生活妥协一次,那之后便有无数次。
现在袁术的后悔,也只是惬意之后的无病呻吟罢了。
得亏是叔侄间的相争局限在府中,几不被外人所知。否则,爱面子的袁术说不定真能破釜沉船,痛定思痛。
要是雒阳有个热搜榜,那么“太学之议”这四个字一定会排在前列,并在后面加一个红色的“爆”。
这种爆火的事,自诩为名臣名士的袁术自然要参与其中。
也因此,最近这段时间袁术的府上群贤毕至,贤良名士络绎不绝。
受到的称赞冲散了袁术心中的悔意,但他转而又纠结起了要推举谁参与太学之议。
作为河南尹,这点权力还是有的。
究竟是作为同乡的名士许劭,还是他最近发现的贤才,准备引为心腹的阎象。
前者以“月旦评”品评人物而闻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我,刘辩,三兴汉室
在以察举制为主体的选官制度中,士人的名声至关重要。
所以,便有了名士品评后辈,以作提携之说。
许劭的特殊之处在于一般名士会在品评人物的数量上有所顾忌,但许劭却是来者不拒。
由此,不仅许劭给被品评者带去了名声,被品评者为了自己的名声,自然也会吹嘘许劭的识人之能。
一来一回,堪称名声界的永动机。
所以看起来许劭与阎象完全没有可比之处,拉拢心腹也有别的办法。
袁术之所以犹豫,是因为许劭的立场。
许劭久在汝南郡,不乏有三公征辟,皆不应命,他之所以来京,乃是听说了太学之议,要来表达反对立场的。
但袁术马上就不用纠结了,愿意拉拢许劭的人何其多,也有不在乎许劭立场的,没等袁术做下决定,许劭便走通了卫尉杨彪的路子。
只余袁术无能狂怒。
他把许劭当首选,许劭把他当备胎。
袁术只能带着怒气,叮嘱自己的备胎阎象好好准备,在太学之议上驳倒许劭。
……
似许劭这样居于附近郡国,听到消息后才往雒阳聚集的名士贤良不在少数。
至于更远一些的,只能无奈错过了。
随着雒阳的热闹持续下去,万众期待的太学之议终于开始了。
这天,刘辩起了个大早,告别了拒绝了同去太学的蔡琰,今天安排的事项只有一个。
羽林郎、虎贲郎,连同还留在雒阳的一部分北军和西园军都被调到了太学附近。
在被护卫着前往城外太学的路上,刘辩看起来参与太学之议之人的名单。
马日磾派出了他的东曹掾赵昱,何苗派出了他的长史乐隐,董重派出了太学博士李儒,这是三人的代表。
作为支持一方的中流砥柱,董重也就罢了,马日磾亲自坐镇,赵昱等人身后还有如张昭这样的多个府掾。
倒是卢植这次没有避嫌,直接举荐了他的弟子涿郡高诱。
虽然现在卢植最出名的两个弟子分别是刘备和公孙瓒,但真正继承了卢植在经学上造诣的却是高诱。
刘辩曾经请求卢植派人潜伏到何进府上,外通消息,以防止何进做出什么难以挽回的蠢事,卢植最后用的便是高诱,虽然后面没派上用场。
在卢植成为太傅之后,高诱没有入仕,而是继续研读经典。
对于高诱,刘辩需要和对待郑玄之子郑益一样,用是肯定要用的,能力强就重用,能力不足也得好好安置。
刘辩继续往下看去。
樊陵所推举之人引起了刘辩的注意。
其人是受青州刺史陈纪之命前来雒阳公干的州吏邴原,也不知樊陵是如何说服他留下的。
很快,郭胜翻出了早就备好的邴原的详细资料。
邴原北海国人,家贫,早孤。年少的他没钱读书,然因向学之心,得到了村里书舍中老师的看重,愿意免费教其读书。
后邴原终学有所成,与管宁同名。而管宁则与刘辩的尚书郎华歆有一桩故事,即割席断义。
管宁无意仕途,刘辩自不去理会。
邴原的出身在刘辩眼中是個绝对的加分项。只能说,不愧是樊陵,虽也会做错事,但做对的时候更多。
后世的学者们遍寻有迹可查的两汉一百八十四位孝廉的家世,其中平民二十九人,贫民十六人,两者占比24.4%。
但随着阀阅豪族们垄断察举的通道,普通民众想要突破限制,毫无疑问会更加艰难。
在之后,刘辩还看到了司农卿袁滂之子袁涣,虽不是受袁滂所举,但看来他这位向来中立于朝的大司农,应也是不愿放弃这一亿多的岁收。
至于闻讯而来年轻士人,如来自颍川的赵俨、杜袭等人,早在京中的王粲,来京游学的祢衡,因为年纪和名气等缘故,没能得到上台辩论的资格。
不过在太学之议开始之前,民间围绕着这些的辩论便已经开始了。
正如同并非所有在朝官员都全然赞同均输法,也并非所有在野士人都全然反对均输法。
其中不乏想要用独特的观点引人注目的投机者。
刘辩自然也有所耳闻。
待到刘辩抵达太学最大的一间用来教学的屋舍,早已准备好官吏和贤良名士便在刘辩的一声令下,由太尉府曹掾赵昱最先开口,开始了辩论。
双方加起来共有六七十人,比起当年的盐铁之议在人数上也差不了太多。
辩论的内容其实不出刘辩当初的模拟,只是言辞愈加激烈,且动辄圣人有云。
刚开始还能有些秩序,但没多久,辩论现场就变得有些吵闹了,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争相发言。
得亏他这个皇帝还有公卿俱在现场,说话的人心中也都紧绷着一根弦,不至于完全变成嘈杂的菜市场。
郑益被刘辩特意安排在身旁,碰到一些没听懂或是没听清的言论,刘辩也毫不讳言的询问,这不耻下问的态度让郑益有些诚惶诚恐。
刘辩能明显感觉到的是,随着辩论愈加白热化,无论是官吏还是处士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失误,然后被人抓着进攻。
在辩论进行中时,十多个刀笔吏正在奋笔疾书,各有分工地记录着辩论的内容。
也有多人在屋舍内外,向外传递着屋舍中的争辩内容。
不知是太学内的太学生,在太学之外,许多进不去的士人正在聚集围观,等待着有人传出里面的辩论。
刘辩当然不会驱逐这些人,这些关注着朝政之人不论是何立场,起码不是无意仕途的隐士,其中必然不乏刘辩想要使用的贤才,自然要好好对待。
否则,他也无须将雒阳大半的中央军安排来维持秩序。
郭嘉二十有二,他少怀大志,近些年常闭门读书,唯有那些他结交的贤达之士知晓他的才能。
位于人群中的郭嘉听到传出来的辩论内容,忍不住摇头,对身边之人取笑说:“不想你荀文若也有看走眼的一日,若非你写信告诉我太学之议中多贤才,我今也不会在此,而今听来,不过尔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我,刘辩,三兴汉室
面对郭嘉的调笑,荀彧的神态没有什么变化,语气平淡地说道:“所谓辩论从来不是重点……”
“我曾听陛下感慨过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我未尝听过此言,然奉孝以为,这醉翁是谁,居于山水之间的又是谁?”
郭嘉本就聪慧,听到荀彧的提醒,他哪里不明白,略一沉吟便道:“重用公车征辟的大儒,是千金马骨;吸纳士人们辩论的结论对朝政进行修正,是从善如流;今之雒阳,群贤毕至,太学之议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前后参与其中的士人。”
雒阳的物议绝不会在今日太学之议结束后平息,争论仍将继续下去,而听闻消息没及时赶到的士人们抵达后也绝不会甘于沉寂。
想到此处,郭嘉却觉得事情并不会这么简单,他望着风度依旧的荀彧,思索起来。
“不,不对,并非是要听从在野处士所言更改朝政,而是本就要更改朝政,才采纳处士之言!”郭嘉眼睛越来越亮,让他忍不住想立马去喝几杯酒,他望向荀彧,虽是疑问句,语气格外地肯定,“凉州战事应是要结束了吧?”
荀彧并不回答,只问道:“奉孝,而今可愿入仕?”
郭嘉情知自己猜对了。
他望着身边成群结队的士人们,远处还有维持秩序的甲士,与他闭门读书之地截然不同。
接下来,这些人中不知有多少会入朝为官。
这算什么?自投罗网吗?郭嘉当然知道这么形容并不恰当,但他却还是这么用了。
“自然,我郭嘉岂能落入人后!”话毕,郭嘉看向荀彧,“文若要是举荐我,能让我担任何职啊?”
“尚书郎何如?”饶是郭嘉自视甚高,听到此言也忍不住震惊了一下,他本想着荀彧能举荐自己能当个三、四百石的县长便不错了,但尚书台的尚书郎……
郭嘉问道:“我早知文若是潜邸之臣,不曾想竟得恩宠如此?”
荀彧却摇摇头,解释道:“非是恩宠,唯汝才也。”
乃是真心认为刚刚二十出头的郭嘉有这个能力。
郭嘉心中感动自是不提,可从刚才开始,两人的谈话他因为接触到的消息不足,算是被荀彧玩弄于鼓掌之中,却让他想找机会找补回来。
只略一沉吟,郭嘉问道,“我此次入京还未见过公达,听说他此前接任你黄门侍郎一职至今?”
公达即荀攸,他作为荀彧之侄,担任荀彧曾经担任过的黄门侍郎看起来理所当然。只不过辈分低的荀攸要比荀彧大上六岁,这其中便又藏着郭嘉小小的调侃了。
六百石的黄门侍郎身在要处,关通内外,侍从左右。可在荀彧心中,在任上的所得却不见得能比得上四百石的尚书左右丞和尚书郎,后者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奏书公文,就算不在地方,也足以增长为政经验。
但荀彧也明白,只要他还在尚书台中,荀攸便不宜再入至关重要的尚书台了。
念及此处,荀彧的脸上终究有了些变化。
倒是倍受荀彧尊重的荀悦,已经年过四旬的他早已被外派出去担任河南尹治下的荥阳令。可以想见,其作为东宫为数不多的旧臣,本身才能非凡。他继续被升任为刺史或二千石,乃至于之后回朝成为九卿,只要任内不出意外,将会是一路坦途。
……
太学之中,坐在刘辩身侧的刘协已经十一岁了。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屋舍里士人们的争议——
邴原年轻时曾与管宁、华歆几人在各处游学,许劭知道邴原的过往,讽刺道:“邴根矩自幼家贫,不为贫民仗义直言,却为商贾之事张目,所为何也?”
邴原气呼呼地指着许劭,他终究是个君子,且对许劭的黑点不够了解,只能强调自己出自公心。
但邴原不了解,有人了解啊!
阎象早有准备,就等着许劭抛开事实不谈指责别人的道德呢。
邴原话音未落,他就开口道:“昔日你许子将为郡中功曹时,排挤许文休使郡县不得用之,迫使许文休于人家做工维持生计。兄弟之间,尚不能相容,有何面目立于此处!”
许文休即许靖,许劭的从兄,刘辩的新尚书。
许劭兄弟不和在汝南不是秘密,其鄙视同是从兄的许相也就罢了,毕竟后者与宦官交情深厚。但许靖的名声不弱于许劭,所以在此事上许劭多受非议。
可许劭既然来了,这么明显的弱点,岂能不做准备。
他当即回应说:“非我不愿用,实他避我也。”
阎象当然不满意这个回答,道:“巧舌如簧!”
马上又有人替许劭说起了话。
这些只是辩论中的一個小片段,可刘协看着看着却有些慌张。
在刘协的记忆中,东观的儒生们说话俱是或如春风拂面,或是侃侃而谈,何曾见过这样的场景——本该有君子之风的儒生们情绪激愤,张牙舞爪,互相指责。
儒生们你谈微言大义、圣王之治,我谈世事变迁、政论实用;你骂我谄媚上官贪慕利禄毫无气节,我骂你在野养望爱慕虚荣只知空谈。
眼见着双方已经快要撕破脸皮,马上就要从单纯的人身攻击上演到最原始的以力服人了。
刘协悄悄拉了拉刘辩的衣角,小声问道:“皇兄,他们真不会打起来吗?”
刘辩点点头:“朕还在,他们应不会做的太过……吧?”
刘辩看到其中一个儒生竟然真的撸起了袖子,他还真是低估了汉儒的胆量。
这么多朝臣在,自然不用刘辩说什么,亲身下场的太尉马日磾站出来说道:“今之太学之议,本就是为国为民之议,诸君俱贤良之才,来此臧否时政得失,无不是为忧国忧民而来,”
刘辩看到正反双方纷纷整理了一下因为辩论而乱的衣衫,然后互相作揖致歉。
辩论一度变得和谐起来。
然只持续了四五分钟,随着有人将均输法引申到了盐铁专卖,场面再度激烈起来,更胜之前。
一时间,刘辩满耳朵都是与民争利的声音。
4#
发表于 2024-9-14 17:32 | 只看该作者
醉翁之意:山水间何物?欣赏
3#
发表于 2024-9-13 2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冰峰雪鹰 于 2024-9-14 20:26 编辑

等待高先生出版著作,像当年明月                 
2#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16:28 | 只看该作者
郭嘉是五人中年纪最小的,且是唯一一个白身。可他自认为不逊于在场之人,并不会因此而妄自菲薄。
他听闻荀彧赞赏王粲在诗赋上的天赋,反问道:“文若以为,在祢衡的诗赋中,我等又是何种面目?”
荀彧但笑不语。
崔琰则感慨说:“听其言,观其行,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他此言乃是讽刺批评者只知道责备而不明白情理,指代的是谁自不必多说。
谁都知道赦免马腾并给与高官厚禄,未免会导致有心人起了效仿之心,但私下里在马超面前批评马腾,于事无补……
关羽则想到了羽林郎告诉他的刘辩认识马超等人之事,不禁眯着眼睛暗想:“陛下连这一层都考虑到了吗?马超能与陛下亲善,自不会因为区区祢衡之言而对朝廷有怨恨之心。”
只是这事终究是个不算秘密的秘密,就没必要拿出来说了。
但关羽不说,却有人想到了这点。
荀彧提醒道:“今日之事虽毕,然马超仍需稍加安抚留意,我听说马超住在谏议大夫马颖处,云长有暇,不妨将今日事与谏议大夫分说一二。”
关羽没有拒绝,马颖曾受他举荐,算是朝中与马腾联系的一个纽带,此事马超未必会对他坦诚相告。
话题来到此处,顺势便从王粲等人的身上转移到了朝政。
其中,荀彧久在尚书台,对政务的了解是最多的。他心中有数,不至于吐露朝中机密,但一些可以说出来的消息,他也不会遮掩。
“昔日凉州不稳,三辅不安,国家无法专心内修自身,然今朝不同往日。”
崔琰原本不知内情,闻言听出了荀彧话中的含义,凉州的战事要结束了!
这同时也意味着对外军事支出的削减,在场没有庸人,很快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
眼下这五人皆是务实之人,孔融说文人相轻,但他们之间言语却甚是融洽,应是达到了其所说的“审己以度人”的标准。
……
这一日的太学之议即将步入尾声。
辩论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能够站在此处争论之人,谁没有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话术。
想要改变一个三观定型的人,仅仅依靠言语是行不通的,毕竟现场也没人会嘴遁。
但严格来说,这只是刘辩在场的太学之议告一段落。
参与辩论的六七十人,不过一天的时间,分配给每個人的时间极为有限,有人多说了两句,便有人少说了两句。
也有认为自己临场没有发挥好的士人,认为自己的说辞还能改进一下,竟当着刘辩还在场的时候与人约定明日再作舌战。
在这场太学之议中,有数人给刘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便是太学博士李儒,支持改良派的均输法。
所谓改良派,即支持均输法的继续施行,但却不认可现在均输法的施行方式。一说将大商人剔除出均输官,以正直贤良的士人取而代之,另一说朝廷绝不可以均输法牟利,而是要利用均输法平抑物价,将从百姓中所得之利还于百姓。
而李儒属于改良派中折中的,他既不谋求将商人全都踢出去,也不要求朝廷不得丝毫之利,突出一个和稀泥。
但这种和稀泥却是刘辩想要的,在以货物牟利上,大商人无疑更驾轻就熟,并且均输法的施行尚在试验之中,刘辩也无法保证将来不会再出现用均输法供给军费或其他必要用途的情况。
这是刘辩主政以来的最大感悟——想要做事,必备钱粮。
唯独李儒这个名字……可董卓他都能容忍,区区一个当打手的李儒而已。
只是在用李儒之前,刘辩觉得自己需要查一下他有此观点是他真心所想还是探听到了自己的喜好。
彭城张昭,刘辩想了许久才将眼前这位三十多岁正值壮年的官吏同那位东吴名臣划上等号。
张昭与赵昱、王朗互为好友,其成为太尉府的曹掾,便是因为赵昱向马日磾举荐的,他属于极端的改良者。
袁滂之子袁涣作风及其类父,他认为现行的均输法是对国库收入极好的补充,而钱粮来到国库,由朝廷统筹使用,会更利于百姓。至于施行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吏治监察来解决。
至于强烈反对均输法的士人们,许劭、陈宫、南阳名士宗承等人,反对的理由左一句恶吏欺民,右一句于民争利,至于增加岁收的办法……也只能喊出书中的一些大道理。其中陈宫倒是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息战,让朝政的重心回归内政,赢得了不少支持。
这一点,倒和盐铁之议中的贤良与文学一般无二。
只是刘辩分辨不出他们的大义之中有没有藏几分私心。
历史上的盐铁之议前后共辩论了五个月方才以取消酒类专营而结束,今之太学之议,究竟何时结束,则掌握在刘辩手中。
而刘辩,并不着急。
不断汇聚进雒阳的人才,可以从中慢慢招揽愿意为国效力之人。
在回程的车驾上,刘辩身边首次见识了此等热闹场面的刘协兴奋不已。
刘协不甘寂寞的他舍了自己的车,坐在了刘辩身旁,不厌其烦地说着他今日观察到的趣事。
等到快要回宫时,刘协带着几分小心翼翼请求道:“皇兄,我以后能去太学读书吗?”
刘辩看了看刘协带着希冀的双眼,伸手揉了揉刘协的头发,已满十周岁的刘协其实已经懂得许多东西了。
刘辩说道:“等过几年,协儿再大几岁,我送你去太学可好?”
“好啊!”刘协的兴奋发自内心。
“在此之前,要好好同梁师学习经典。”刘辩嘱托道。
刘协重重点头。
回宫时,董太后已经在西宫宫门旁候着了,她先关心了两句刘辩,随后便把刘协带走了。
刘辩自不会心生不满,这位太皇太后没给他找麻烦便已经是万幸了,现在见面时能有个笑脸,还要什么自行车。
次日,刘辩在云台殿后殿醒来,没多久便从张让口中听说了王粲与祢衡的冲突以及事情后续的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13:21 , Processed in 0.4007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