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数风流人物稍逊风骚 [打印本页]
作者: yangyizhuo 时间: 2024-10-29 08:05
标题: 数风流人物稍逊风骚
看到一段视频评价苏诗。博主的观点很有意思,他认为苏诗也很不错,但不能与杜甫等超一流大家比肩,其原因在于这人太过于智慧超脱。
什么意思呢?视频的逻辑在于:诗这种东西是表现“病态”及“痛苦”的。如尼采所说欣赏那种“以血写就”的作品才算顶级。而苏东坡这个人太聪明了,再多的苦痛难题,到了他这里都能看得透,解得开,于是他的作品中只见潇洒意气,看不到血泪,于是就到不了顶流最佳。
想想也如此。按一般人的眼光,苏轼这一辈子也算有血有泪,年轻时,春风得意,名满天下。后来却一直在四处颠沛,不是被贬职就是在被贬职的路上,用他的原话叫做“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被贬谪的三个地方,他说也算他的“功业”。此人因为乌台诗案,险些丢了脑袋,也曾吓得失魂落魄,但很快又缓过神来,说被贬官也挺好的,乐得做个“闲人”。可以竹柏影下赏月,可以黄州炖猪肉,可以岭南吃荔枝。还可以和兄弟苏辙一起吃汤饼说笑话。
此人好像没有忧愁的时候,就算有也会一闪即逝,好像应了几句现代人的歌词: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是事也就烦一会,一会就没事儿。
月下发酒疯跳了舞,就指天怨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很快又和月亮和解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恨怨之心刚起,转而又自我排解,自得其乐了。算是通达,也就是没心没肺,很难有那种刻骨铭心的幽怨。
从诗歌的来源来看,所谓“物不平则鸣”。用那位博主所说:诗歌最可贵的是“有病而呻吟”,最可厌的是“无病而呻吟”。无论怎样,都是一种“呻吟”。说白了,也就是求关注,求同情而已。
想想也就容易明白,真正的聪明人或者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呻吟。有病就去看啊,找大夫啊,吃药好了。无药可医那就听天由命,生老病死本也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什么可悲哀的呢?什么都看得明白,看得开朗的人还有什么可忧可愁,还写个屁的诗啊。
从历史现实来看,一般劳苦百姓没本事写诗,但他们有了苦痛也会呻吟,也要找隔壁老嫂子哭诉一般,可惜没什么文采,流传度不会太高,有时候也会惹人生厌,如祥林嫂不停给人说自己孩子被狼叼走了,听得多了,人们开始讨厌他。读了点书,有些想法,并没有什么真正处世本事的人才写诗。真正讲实用的人,一般不写诗,写诗有个鸟用?有权势的人物不写诗,有什么想法直接弄张黄纸发个诏令“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完了。有不服气的就把锄头一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干就完了。反之,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能就是写诗给耽误了。
所以有本事讲实用的人一般不需要写诗,除非自己也有解释不了的难题了,心里难过,一不小心写成绝唱,譬如“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原来看读教员的诗,人家都说很好,自己也觉得很好,私下又总觉得差点意思,不敢说差在哪里,看了视频中评苏诗的逻辑,好像明白了一点,可能就如此:伟人往往不是伟大的诗人。
诗人原是伟大的病人。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艾桃 时间: 2024-11-5 12:04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杜甫有杜甫的精彩,苏轼有苏轼的特色,只能说他们都是时代与历史的产物。如果杜甫科举顺利,就没有他的巅沛流离,就没有所见所闻,就没有他的有感而发。如果苏轼仕途顺畅,没有几贬几谪,也没有他的所感所悟。他们的不幸,成就了文学史上的最亮眼的星星。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