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凉州葡萄 [打印本页]

作者: 文珺    时间: 2024-11-20 13:33
标题: 凉州葡萄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24-11-20 21:13 编辑

     
  张骞凿空河西走廊,从遥远的西域带来了葡萄种子。


  汉武帝于太初元年,派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大宛国,胜利又把葡萄品种,种植技术和酿酒技术,带了出来,酿出了令世人惊叹的凉州葡萄酒。至此,这个叫做葡萄的美好物种,在凉州大地深深扎下根来。


  无法知道,当时汉人,第一次看到葡萄,和吃到葡萄时的心情和感觉。但葡萄那甘美而耐人寻味的味道,大致是亘古不变的。古人觉得好吃的东西,现在也还是不错的。


  《伊索寓言》里《狐狸和葡萄》的故事人尽皆知。但人有的时候,也难免有这种酸葡萄心理,但人又更懂得,成熟了的葡萄,是甘美无比的。


  魏文帝曹丕,就非常喜欢咱大凉州的葡萄。且看他拟的诏书:


  旦设葡萄解酒,宿酲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悁。又釀以为酒,甘于麴米,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大意是,早晨放置葡萄醒酒,夜晚喝醉吃蒙上了露水的葡萄。甘甜适中,微酸而不易碎,微冰而不寒冽,味道悠长汁水很多,可排除烦忧解除急躁。把它酿造成酒,比米酒甘甜,容易喝醉也容易清醒。说出来就可以让人流下口水,何况亲口吃呢。别的地方的水果,难有与它相比的。


  皇帝都喜欢吃的东西,老百姓自然会趋之若鹜了。


  有一个人叫孟佗,竟然用一斛葡萄酒,换的一个凉州刺史。这个故事,可不是我编的,是有史料为证的。《艺文类聚》卷八七引《续汉书》记载: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升遗张让,既拜凉州刺史。意思是,东汉灵帝时,陕西扶风县人孟佗,给张让敬献一斛葡萄酒,竟然换的凉州刺史


  也不知道,那个时候,用一斛葡萄酒,去贿赂一个官员,算不算犯罪,总之他得逞了,并被人记载史册中。不仅如此,唐代诗人刘禹锡还做了一首《葡萄歌》说: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斛,往取凉州牧。哈哈,这下可成了实证了。也当然,记载的人可不是为了记住孟佗的罪证,而是说明,那时候的人,若能得到一斛凉州葡萄酒,是一件多么开心自豪的事情啊。


  不但民间喜欢,皇宫里更是以喝葡萄酒为时尚。


  大唐宫中,歌舞升平。千娇百媚的杨玉环,和深情款款的唐明皇,把盏言欢,一曲《霓裳羽衣曲》。美人醉眼朦胧,手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几多浪漫,几多柔情。醉后,都是曲中人。


  葡萄酒与玻璃盏,简直就是绝配。试想,如果把一杯红艳艳的葡萄酒,装进一个粗瓷大碗里,虽说是多了一些豪迈之气,但到底不那么风雅。唐人注重“美酒盛以贵器”,用金银、美玉为酒器者,都不在话下。玻璃大约在战国时期传入中国‌,唐人已经将它用的炉火纯青了。


  葡萄酒,是要与夜光杯相遇的。如同天青色与一场烟雨的相遇,晚霞红与一抹余晖的相遇,黛绿色与一阵春风的相遇,雪花白与一场冬风的相遇…最美的相遇,一定会成就最美的故事,最美的诗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首《凉州词》是诗人王瀚与凉州葡萄最美的相遇。


  唐代大街上,七十岁老人,还在沽酒。沽酒的老人,想必也是个好酒家。边塞诗人岑参,带着一肩风霜来了。他累了,醉了。甚至,把榆荚也看成了钱串儿。一把捋下来,塞到老人手里,大叫:且拿酒来。人生的失意,仕途的坎坷,都在一杯酒中,笑谈云烟。他大笔一挥: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白翁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给否。一杯残酒家万里,凉州何处不故乡。哈哈,最后两句,是我编的。


  老家在凉州城南的一个小村庄里。小时候,吃到葡萄苹果桃等水果,是很奢侈的事情。因为预留给每一家的土地上,大多都种植的是直接用以裹腹的粮食作物和一些经济作物。葡萄,只在城市里的水果货架上,被令人向往的放置着。但人也很奇怪,对于自己没有尝试过的事物,大多时候,除了向往一下,倒也没有什么强烈拥有的欲望。


  后来,三姨娘家院子里,种了一棵葡萄树。到了秋天,结一咕嘟一咕嘟的葡萄。儿子小时候,在乡村里生活过一个阶段。他所记住的三姨奶奶家院子里事物之一,就是那棵葡萄树。每到秋天,他每天都要找借口去三姨奶奶家玩,目的就是那些葡萄。从葡萄刚刚结籽到成熟,其实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儿子很执着,一次次去看,直到葡萄成熟,美美摘上一咕嘟,吃得心满意足。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儿子吃葡萄时被酸的皱着眉头,口水溜下来的样子。


  儿子那时候还小,对世界的认知就像一颗刚摘下的葡萄,既新鲜又充满未知。每当他吃到那颗被他视为珍宝的葡萄时,总是要先闭上眼睛,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当那酸涩的滋味涌上舌尖时,他的脸就会瞬间变成一个扭曲的“酸”字,眼睛紧闭,眉头紧锁,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努力与这股酸涩抗争。每当这时,我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心想:“这小子,还真是个小勇士呢


  现在,村子里种葡萄的人家越来越多了,大家都想着能在自家院子里种上几棵,好让家里的孩子们,也能尝尝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但村子里的孩子,却越来越少了。他们或是跟着自己外出打工的父母,去他乡读书。或是寄居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里,为自己未知的前途奔波。至于故乡,至于种在老家院子里的那些葡萄,大约也只是某一时刻,回头遥望故乡时的一点酸涩回忆了。


  真的无法预想,当他们坐在城市明亮的教室里,大声读诵那首《凉州词》的时候,眼前是否真能浮现一株葡萄缓慢的生长过程呢。就像汪曾祺老先生的在《葡萄月令》里写得那样:


  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二月里刮春风。……三月,葡萄上架。……四月,浇水。……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入窖。


  一年十二个月,一株葡萄的生长,又缓慢,又美好。真想回到凉州,在母亲经营过的小菜园里,埋起一棵葡萄藤,看它慢慢生慢慢长慢慢成熟。余生,便也这样慢慢度过。


  凉州葡萄大规模种植,在离我老家不远,靠近腾格里沙漠边缘,一个叫清源的地方。金色大道过东河段的那个路口,有一个朱红色大门。大门顶端,写着这样几个字:莫高黑比诺。下面一排字:中国葡萄酒城.莫高酒堡。顺着这道大门往北走不久,就会进入凉州区清源镇莫高万亩40年老藤葡萄种植基地、万亩黑比诺示范种植园。不过,到目前为止,还不曾亲自去探视过,且作为明年夏天的必去之地吧。


  关于故乡,所知太少了。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匡建华    时间: 2024-11-20 15:36
欣赏老师美文,葡萄可以酿酒,有趣的是吃葡萄可以解酒。老婆曾经用葡萄酿酒喝,结果喝了过敏,就再也没有做了。
作者: 文珺    时间: 2024-11-21 09:43
匡建华 发表于 2024-11-20 15:36
欣赏老师美文,葡萄可以酿酒,有趣的是吃葡萄可以解酒。老婆曾经用葡萄酿酒喝,结果喝了过敏,就再也没有做 ...

我一直都想掌握这个葡萄酒的酿酒技术,却一直没有机会。嫂夫人都会酿酒,真是了不起啊
作者: 何叶叶    时间: 2024-11-21 20:31
学习文版新作!问候晚上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24-11-22 17:43
由葡萄串起了过往,从张骞带葡萄种子到河西,再从汉朝李广战胜匈奴后将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带入中国,引经据典,凉州刺史居然是一斛葡萄酒换来的,可见酒的珍贵与政府的腐败。唐朝的边塞诗人岑参的描述以及后来对家乡孩子的担忧,让人引起思考……
    拜读学习文珺版主由点到面,由古时到现代,就葡萄和葡萄酒展开的叙述和刻画,笔力非凡,令人叹服!
  问好!祝福安好如意!
作者: xam720    时间: 2024-11-25 09:53
文章以凉州萄萄为题,全篇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集历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欣赏,问好!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24-11-25 11:23
说到葡萄和葡萄酒,说到凉州,脑海里第一时间蹦出来的就是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此文写的飘然,风趣,如坐在春风的月光花下,饮葡萄酒。

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