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另类文盲和盲文。 [打印本页]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7-5 19:36
标题: 另类文盲和盲文。
  就疾病而言,大脑残疾是世界上最痛苦的残疾。大脑残疾者失去对这个客观世界的认知,他们不知道生活的真相,也不能感受爱情、友情、人情、亲情。
  
  我有段时间几乎每天在单位的凉亭里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拿着一个本子不停的写啊写,不明就里的人以为他是一个作家。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以为他是一个正常人。我甚至有次在和他谈过几句话,很为他言语的知书达理而折服,但渐渐觉得有点不对劲,一旦和他谈起话来,他会没完没了,话题轻易不会中断。后来,我从附近居民那里得知,这是一个文痴,因为自己的日记本被人曝光了,大脑受了刺激,便成为了现在这个模样。这里到底有什么故事?是史诗般的悲剧?还是寻常百姓的恩怨?告诉我的人也说不太清楚。只是以后,我每每经过那个小凉亭的时候,都会看到他一个人在那认真的写着日记,并不时的旁落无人的念念有词。他每天都在写些什么呢?我有这样的好奇心,但是,我还是慢慢的走过去了,就让他一个人默默的写吧!这个世界也许不会有人理解他的内心,但是他每天写的日记也许会成为解开他内心枷锁的唯一钥匙。也许在我们正常人的眼里,他是一个痴呆,但在他的世界里,我们这些正常人未免不是一群傻子!
  
  我第一次知道“文痴”的含义,那是我几岁的小时候,有次和父亲上街看到一个奇怪的傻子,衣服整洁,头发梳理的溜光水滑,站在在大街上不断的背诵语录。这人以前是个教师,因为背诵语录的时候背错几个关键词,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大脑受了刺激,现在就变成这样,整天背语录。父亲告诉我,这就是文痴--有文化的痴呆。
  
  文痴之所以让人倍加同情,是因为他们本来有一颗文雅易感的内心,人类的高贵正因为有一颗有别于动物的敏感细腻的心灵,但文痴之所以患病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灵受到伤害,而文痴的发病的形式又是“背诵、写作、读书”等等形式,让人不禁感叹:他们本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文化人、读书人、正常人!
  
  但还有一种特殊的文痴更让人同情,这些文痴是一种另类文盲。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却缺乏了思想的灵魂,导致对客观世界的真相处于病态的盲从状态,他们的文章也就成为愚昧民智的“盲文”。
  
  当今文化散文受到热捧,很多文化散文却偏离了文化而接近了盲从。我就阅读过不少这类文化散文,作者的文笔很优美大气,富有历史的苍凉之感,但很可惜的是,这种文笔和文化外衣包装下的散文内涵不是真正的文化,而是文盲。其文章内涵处处是封建的忠君文化、伟人文化、个人崇拜文化。文章的视角只有民族主义,没有世界主义;只有迷信主义,没有科学主义;只有美化专制,没有民主意识;只有民族之小视角,没有世界之大眼界;只有文化崇拜、学术崇拜和个人崇拜,没有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这样的文章无论文笔多么优美,思辨如何巧妙,但因为文章内涵的严重迷茫,导致这类文章充满了狡辩和迷惑,不能起到启迪思想。
  
  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其唯一的第一重要的意义是启迪思想。启迪读者的审美体验、独立思想和人格自尊。当文章不能启迪读者,恰恰起到蒙昧心智的作用,那么这就不是好文章,而是坏文章。一个罪犯至多对一个或数个人造成人身伤害,而一篇文章则可能对一群人、乃至一个时代、整个历史造成无数人的伤害。
  
  比如著名电影《十月围城》就是这样的一部坏电影。《十月围城》的拍摄是精良的,演员演技是优秀的,表现手法是别具一格的,但是,这些犹如文学的文笔,仅仅是肤浅的表层。《十月围城》的形式是表现民主的,其内涵却是歌颂封建忠义、忠君报国的。所以,《十月围城》这样的电影危害更大,它善于用漂亮的外衣、漂亮的民主理念来迷惑民智。
  
  《三国演义》的小说结构是非常优秀的,人物描写丰满,情节曲折动人。但是《三国演义》的内核是宣扬封建忠君节义的。这样的书流传越广,危害就越大。假如《三国演义》如圣经一般受到全世界追捧,我相信,现在不会有美利坚合众国,也不会有大英帝国大宪章,而只有唯一的“刘皇叔正统、皇帝陛下君命天授”。但所幸的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力还没有波折到全世界,它能毒害的只有少少的一部分中国人。
  
  《三国演义》的世界观固然是错误的,但它有历史局限性,很多人阅读《三国演义》时会带着一种娱乐性的阅读态度,用今人看古人的超然视角来阅读,这样就使得《三国演义》的危害小了许多。但是,现代人用现代人的笔法来写现代小说,小说的内涵却是封建陈腐的美化忠君主义,这样的现代小说危害就比较大了。比如二月河的歌颂满清皇帝的历史小说,用所谓人性的笔触来“发掘满清皇帝的美德”,将满清皇帝包装成一个个忧国忧民的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这样的小说就是有毒、有害的,又因为它的畅销并被拍成流行电视剧,导致这种危害是全社会的。特别是当前国民不喜爱读书、只喜爱看电视,青少年很多历史知识大多来自于电视剧,这时候二月河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就起到了蒙昧近乎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人心智的作用。
  
  《张居正》这部小说的危害也极大。它的危害性主要在于迎合了“时髦的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深得人心并符合主旋律,历史上的王安石、张居正、商鞅等著名改革家就受到作家们的一致追捧。很多电视剧中的帝王将相都被美化成伟大的改革家,他们励精图治、善于改革,成为合理合法的受人爱戴的明主。而他们严重的贪污腐化和封建情治色彩却丝毫不见并被刻意美化,而这些恰恰是当前改革开放的严重阻碍。
  
  小说家如此,历史学家也是这般。著名的史学家阎祟年将全身的热爱投入到满清历史研究中去。学者对学术的喜爱无可厚非,但是当历史学者对历史人物的爱心泛滥就很容易起到美化历史、歌颂专制的负面危害。
  
  写历史小说和研究历史,固然要讲究人性化、人本位主义,但是这里的人性化是客观真实的人性,千万不能将封建帝王、专制伟人的人性美化成善解人意的唯美人性。我们应该知道,人性除了“人性本善”之外,还有“人性本恶”。正因为封建帝王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拥有驾驭黎民之无上权力,这种欲壑难填的权力欲才是真正的“客观人性”,而决不是将封建帝王包装成忧国忧民的革命家、改革家和公仆,这已不是“人性本善”,而是“人性唯善论”了!
  
  每当想起儿时阅读姚雪垠的《李自成》那段时光,就不禁让我同情自己的童年,也同情作家姚雪垠。一个这样的老人,持之以恒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投入在一部历史小说的写作中,用他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历史巨著《李自成》。可是,这样的一部历史小说,恰恰不能起到启迪民众思想的作用,这本书它坑害了作者本人,也坑害了无数中国人的历史观。当一个人专注一生的小说被彻底否定的时候,这样的悲剧难道不被人同情吗!而无数如我这样的人,曾经在应该是阅读真正世界名著的大好年华,却被这样的错误历史观书籍浪费人生光阴,真是莫大的罪过!
  
  文化人是很受中国民众敬仰的,有文化的人能知书达理,明是非。文盲因为不识字,对世界的认知便极其有限,文盲者对世界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文化人的宣传解惑而得知。社会如同一座大学校,文化人如同这所学校的传道授惑的老师,当老师不能传播正确的思想时,这样的文化人已经不能算真正的文化人,而是可悲的“另类文盲”。这样的另类文盲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却有极其低下的思辨思想,他们的文化水平仅仅表现在“有文笔、能识字”,却对客观真理很无知。另类文盲不是传播思想,而是传播文盲。
  
  这样的“另类文盲”比真正的文盲更可悲、更可怜、更可惜、更有害。一个文盲父母只能影响一个家庭、几个子女,而一个“另类的文盲作家”的危害就是影响整整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人。柯云路吹嘘的伪气功的书籍影响了无数中国人十多年,钱学森论证亩产万斤符合科学,王洪成的骗术“水变油”至今还受到少部分作家和学者追捧,这样的“文盲作家、文盲专家的文盲书籍和理论”对社会危害极大。
  
  中国人为什么常常被一些常识问题欺骗,比如亩产万斤、水变油、伪气功、打鸡血、太阳神、脑白金、补肾补脑海狗鞭。这些都和中国人急功好利有关,很多中国人梦想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梦想有按需分配、可以好吃懒做的美好社会,有梦想不出汗不运动通过吃药就减肥的被骗者,有梦想不努力运动就通过吃补药养生健体的懒惰者,有梦想轻松一夜暴富的财迷心窍被骗者。中国人常常被骗还和中国文盲太多有关,以前的中国人因为教育不发达而有大量文盲,现在的中国人传统文盲少了,但还没有真正的脱盲,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受到的教育仍然仅仅是谋生教育和识字教育;中国学生只有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主义教育,缺乏真正的历史教育、思想教育。这样的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长大后有一部分成为作家,这些作家便写出了没有思想的《张居正》、《康熙大帝》、《李自成》等等,这些作品继续愚弄愚昧下一代中国孩子的心智!另一部分学生中的佼佼者长大后在研究原子弹的同时研究亩产万斤神话,还有一部分成为专门抄袭论文的所谓专家,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同样有着一颗文盲的心灵!
  
  一篇文笔很差的文章不被人喜爱,但正因为不被人喜爱,它毒害的范围才不会很广。但是一篇文笔优美、貌似谋篇结构气魄宏大的文章,如果其内涵不能启迪思想,这样的文章犹如狡猾的诡辩高手,巧舌如簧、巧言令色,能将黑白颠倒、指鹿为马,这样的文章善于伪装,害人不浅。
  
  还有一些文章,为文者乃是出于溺爱,溺爱心中的伟人,溺爱心中的历史帝王,溺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这样的文章更容易打动人心,因为溺爱的感情真挚,但这样的溺爱危害极大,因爱无理性,因爱而蒙蔽了作者和读者的眼睛。写历史小说的爱上历史人物,研究历史的爱上历史朝代,这都是爱心泛滥的结果。
  
  还有一类作家最让人同情。他们自认为自己很客观、很辨证、很唯物,但是他们的历史观是盲从的,他们的世界观是狭隘的,他们的学术态度是偏执的。他们的一生如同他们的著作一般成为盲目的一生、可悲的一生,这正如一个梦游者茫然不知自己正在梦游。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就是一个人活了一生却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而活,最可悲的作家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写!
  
  我们每一个人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或多或少的有点文盲,我们不是这个世界的全知全能的先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真正启迪思想的好作品,来逐步摆脱文盲,让自己活得象一个真正有尊严有人格的人!物质上的尊严可能还无法彻底做到,但是人格的尊严可以依靠独立的思想追求来获取,这样的人生才不会可怜、可悲、可惜、可叹!因此,每一个为文者都应该知道自己担负的启迪民智的道义和责任!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7-6 11:51 编辑 ]
作者: 鲜衣怒马    时间: 2010-7-5 21:26
微风版主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民主自由、思想独立客观的推崇。所举的例子也确实在印证了微风的观点。

但我倒认为有些书虽然宣扬的思想并不科学、民主,但倒也无大碍。先知先觉者能对此提出质疑和担心固然令人赞赏,但其对浑浑噩噩者的影响也不必太过忧虑。毕竟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一般不会将小说和电视剧等当作真正的史实看待。毕竟文学艺术是需要百家争鸣的,如果给所有的作品都限制一个思想正确、政治正确之类的大框架,会限制艺术的生命力。
个人观点,多多交流~~
作者: 西夏楼兰    时间: 2010-7-5 21:40
另类文盲传播的也是另类思想。《三国演义》和二月河的小说我觉得不错,忠君思想其实也要看时代的背景。不能拿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人。微风你且说说,在古代小说中,按你的标准还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吗?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7-5 21:58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7-5 21:40 发表
另类文盲传播的也是另类思想。《三国演义》和二月河的小说我觉得不错,忠君思想其实也要看时代的背景。不能拿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人。微风你且说说,在古代小说中,按你的标准还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吗?


呵呵,所以我向来主张现代人要少读古书,因为今天的人都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的。

比如我的父亲,我很尊敬他,但他的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了。所以,以前,我和父亲聊天的时候,我会很尊敬的聆听,但随着我的年龄长大,他能教给我的知识越来越少。

所以,我觉得对于古人和古书还有传统,这就是一个态度问题。

对于我的父亲来说,做子女对他的最大尊重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于阅读,我一般的阅读态度是“纠错”,我觉得这中阅读才是一种交流而不是被动的灌输和接受。


每一个对读书都会有不同的方法!谢谢西夏的指正和交流,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0-7-5 21:59
看了微风版主的文章,我也要怀疑自己是否有点文痴加文盲了!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7-5 21:59
原帖由 鲜衣怒马 于 2010-7-5 21:26 发表
微风版主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民主自由、思想独立客观的推崇。所举的例子也确实在印证了微风的观点。

但我倒认为有些书虽然宣扬的思想并不科学、民主,但倒也无大碍。先知先觉者能对此提出质疑和担心固然令人赞赏, ...
每一个对读书都会有不同的方法!谢谢指正和交流,
作者: 混混    时间: 2010-7-5 22:15
微风的文章有一定的道理。
记得这样一个说法:西方人看书时是左右看的,如在摇头否定前人。中国人过去看书是上下看的,似乎在点头肯定前人。区别就在于此。

微风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西方正因为不断的否定前人才得以飞速发展的嘛。

学习好文。
作者: 东只艮    时间: 2010-7-5 23:26
读书嘛,读自己想读的就好
我是一般不读古文的,诗词除外
主要是因为懒
作者: 江湖郎中    时间: 2010-7-5 23:51
呵呵,小伙子看着年龄不大,口气还不小,在这样一个小论坛螃蟹一样走路,没人会说什么,但千万别出门,出门千万别说你爹也识字,那会牵连祖上的,哈哈!
作者: 江湖郎中    时间: 2010-7-5 23:53
就疾病而言,大脑残疾是世界上最痛苦的残疾。——你该认真思考这句话,别是自己的写照吧!
作者: 玉德    时间: 2010-7-5 23:54
青胜于蓝须出于蓝,懂得这个道理,才有资格站在前人肩膀上。
作者: 江湖郎中    时间: 2010-7-6 00:02
今天我才明白“无知者无畏”这句话的含义,哈哈!
作者: 江湖郎中    时间: 2010-7-6 00:41
还想问你一下,文章标题后面加句号的文化人,是文盲还是文化盲,或者是你家祖传?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0-7-6 06:22
洋洋洒洒之大块作文,要仔细读之,方可领会“另类文盲和盲文”之要义。

问候微风。
作者: 柳絮飞舞    时间: 2010-7-6 09:29
这样审视自己,可能还有些文盲的份了。呵呵,不过,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是个人思想火花的迸发,这个应该是不变的真理。。
作者: 西夏楼兰    时间: 2010-7-6 09:38
原帖由 江湖郎中 于 2010-7-5 23:51 发表
呵呵,小伙子看着年龄不大,口气还不小,在这样一个小论坛螃蟹一样走路,没人会说什么,但千万别出门,出门千万别说你爹也识字,那会牵连祖上的,哈哈!


郎中给人看病,话还是要好好说嘛。反对这样的表达的方式。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0-7-6 09:41
微大夫开千金方,吾等受益匪浅。呵呵
作者: 刘玉红    时间: 2010-7-6 11:17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7-6 09:38 发表


郎中给人看病,话还是要好好说嘛。反对这样的表达的方式。
楼兰姑娘温柔啊!殊不知郎中有真假优劣之分,真郎中看病,假郎中摆谱,这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交流的方式不应该包含骂人。赞同微风版主的观点!

[ 本帖最后由 刘玉红 于 2010-7-6 11:23 编辑 ]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7-6 11:50
原帖由 江湖郎中 于 2010-7-5 23:51 发表
呵呵,小伙子看着年龄不大,口气还不小,在这样一个小论坛螃蟹一样走路,没人会说什么,但千万别出门,出门千万别说你爹也识字,那会牵连祖上的,哈哈!



呵呵,你是郎中,我是医生,咱们是同行,都是给人治病的。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0-7-6 14:31
------深刻.欣赏.

还有两个疑问,怎么不是精华?作者是版主吗?在别的版只要是版主写的就是精华.何况这篇确实写得很好.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南山菊 于 2010-7-6 20:50 编辑 ]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0-7-6 15:56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0-7-6 14:31 发表
还有两个疑问,怎么不是精华?作者是版主吗?在别的版只要是版主写的就是精华.何况这篇确实写得很好.呵呵....


南山菊同志,你滴话后果很严重。如果半夜两点把后门给李明留着,我就考虑不把这句话引用在回复里。吼吼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0-7-6 16:17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0-7-6 15:56 发表


南山菊同志,你滴话后果很严重。如果半夜两点把后门给李明留着,我就考虑不把这句话引用在回复里。吼吼


哈哈!偶很害怕!

李明就是你吗?偶派拙夫于约定时间在后门侯着你哈,望你如约将偶可能招致“严重后果”滴话及时消灭,毁灭证据哈。

[ 本帖最后由 南山菊 于 2010-7-6 20:59 编辑 ]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0-7-6 21:08
柳先生在否?藏到哪里去了?

偶一句话把某几个版的版主都夸奖大发了,最近准备潜水了。

那个,啥,记得把我那夸奖的话给及时消除了痕迹啊,哈哈。
作者: 高老庄主    时间: 2010-7-6 22:44
很深广,比毛的劳什子文艺讲话高明了万亿倍--这是解放思想的明灯啊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0-7-6 22:56
文学作品就像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什么人选择什么商品,也不一定非得给这些商品冠以有益商品还是无益商品的头衔。消费什么样的商品那是个人喜好的问题,要求太高了,恐怕就只剩一些“有益”的商品了,这样下去,商品的种类势必非常稀少。有些“低层次”顾客的需求势必得不到满足,这对文化的繁荣和多样化并没有什么好处。文学创作是个人行为,文学欣赏也是个人行为,我认为没必要把那些有时代局限性的作品,都以现代有个性的文化人的眼光来审视和批判。当然过份宣扬暴力和色情的产品不在此列!
向微风版主开炮!

[ 本帖最后由 陀螺 于 2010-7-6 22:57 编辑 ]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0-7-6 23:00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0-7-6 16:17 发表


哈哈!偶很害怕!

李明就是你吗?偶派拙夫于约定时间在后门侯着你哈,望你如约将偶可能招致“严重后果”滴话及时消灭,毁灭证据哈。

对。我就是李明。记住,敲门暗号是轻三下,重一下,再轻三下。不见不散。
“越来越靠近山菊姐,如今的心情是大不同啊,大不同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0-7-7 05:56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0-7-6 23:00 发表

对。我就是李明。记住,敲门暗号是轻三下,重一下,再轻三下。不见不散。
“越来越靠近山菊姐,如今的心情是大不同啊,大不同


哈哈,柳先生固然胆子大,就我目前的处境,敢和我走近,非一般胆量哈哈。
因昨晚与柳先生一场约会,我本来想退出论坛的,那就不走了,哈。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0-7-7 05:59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0-7-6 22:56 发表
文学作品就像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什么人选择什么商品,也不一定非得给这些商品冠以有益商品还是无益商品的头衔。消费什么样的商品那是个人喜好的问题,要求太高了,恐怕就只剩一些“有益”的商品了,这样下去,商 ...

支持,我当初来这里玩,是来看陀螺的贴,尽管当时是偶然,后来觉得脾性相近,视为朋友。
所以陀螺的话,我是支持滴。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0-7-7 06:03
此文中观点,有一些读来是有振聋发聩的感觉,从前我对圣贤文章是顶礼膜拜的,看了此文观点,觉得受了蒙蔽,世间哪有圣人?尽信书不如无书,很多东西就是要剥去其伪装,批判地去看,这也符合杂文的批判精神,是揭示的过程。

此文观点犀利,叙述酣畅!拜读学习。
作者: 西北平原    时间: 2010-7-7 07:47
标题: 微风的这篇文章已经不是“轻拂”了。
无论其观点如何,毕竟是自己的独立思考,毕竟是自己的思想。我们这个世界和我们这个文字泛滥的时代,缺的不是文人、文字和文章,而是思想。因此即便基于这一点,也应该立挺作者的这篇棱角犀利的东东。哪怕它是一剂药,吃起来有点苦。

[ 本帖最后由 西北平原 于 2010-7-7 07:49 编辑 ]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10-7-7 09:00
微风对几部长篇的体察比较深透,我表示赞同。
现在我基本上不看中国书了,自《圣经》以下,拣自己喜欢的,重读或初读。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10-7-7 09:03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7-5 21:40 发表
另类文盲传播的也是另类思想。《三国演义》和二月河的小说我觉得不错,忠君思想其实也要看时代的背景。不能拿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人。微风你且说说,在古代小说中,按你的标准还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吗?

在清代自然不敢不忠君,但现代作者写清代,脑子里就应该清楚,知道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坏东西!
作者: 玉德    时间: 2010-7-7 09:55
呵呵,最好再来一次焚书,还有坑儒,天地间只有下圣经和真假洋鬼子,就与时俱进了。
作者: lqm407    时间: 2010-7-7 10:32
大体上支持微风的观点。作为一个杂文作家,应该有着鲜明的独立思考精神。
作者: 西夏楼兰    时间: 2010-7-7 10:43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10-7-7 09:00 发表
微风对几部长篇的体察比较深透,我表示赞同。
现在我基本上不看中国书了,自《圣经》以下,拣自己喜欢的,重读或初读。


武老师说话不太严密。您研究明史,写历史小说,不看中国书好像说不过去。呵呵,将武老师一军。
其实,明白您的意思。不展开说了,鲁迅不是也有过这样的说法吗?

说到忠君思想,现代人的眼光自然认为不妥,现代人写历史小说可以有所突破。但要求古人在写作时超越那个时代就有点苛求了。
作者: 云端    时间: 2010-7-7 11:46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7-7 10:43 发表


武老师说话不太严密。您研究明史,写历史小说,不看中国书好像说不过去。呵呵,将武老师一军。
其实,明白您的意思。不展开说了,鲁迅不是也有过这样的说法吗?

说到忠君思想,现代人的眼光自然认为不妥,现 ...


窜进来严重地支持楼兰一下,几处回帖,说的真是好:)
作者: 高老庄主    时间: 2010-7-7 12:14
标题: 回复 33# 玉德 的帖子
洋为中用,综合创新嘛,还要盲目排外,像个义和团一样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0-7-7 13:01
标题: 回复 37# 高老庄主 的帖子
要是有个西洋妖怪,庄主再把它嫁接到高小姐身上,这种创新肯定绝妙无比!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0-7-7 13:03
标题: 回复 35# 西夏楼兰 的帖子
楼兰的观点很客观,陀螺也来支持一下!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0-7-7 17:50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0-7-7 15:31 发表
中国不是古文化的问题,而是我们失去了一切,我们在邯郸学步,我们在爬着走。
君子永远弄不过小人,淑女最怕流氓。

哈哈,李明所言差矣,当今社会,淑女最爱流氓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0-7-7 19:30
标题: 回复 42# 柳藏 的帖子
想必柳夫人是淑女,柳夫人也最爱柳先生,那么柳先生是什么?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10-7-8 08:41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7-7 10:43 发表


武老师说话不太严密。您研究明史,写历史小说,不看中国书好像说不过去。呵呵,将武老师一军。
其实,明白您的意思。不展开说了,鲁迅不是也有过这样的说法吗?

说到忠君思想,现代人的眼光自然认为不妥,现 ...

中国书,我以前看过,还可以说看得不少。现在也看,看什么呢,看历史。除明史外,还对太平天国历史产生强烈兴趣。其他的,则可以说在一个时间段内不看了。自然,比方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我们自然不能苛求他,他在那个时代能写出几篇爱情、几篇抗争文章,很难得了。但是,我们现在如果从研究者的角度去分析,从审美角度去分析,他的小说就没有几篇像样的了。
不苛求,但价值定位要以现在为准。不然,就糊里糊涂地被裹进去了。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10-7-8 08:48 编辑 ]
作者: 辛文    时间: 2010-7-8 08:52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0-7-6 06:22 发表
洋洋洒洒之大块作文,要仔细读之,方可领会“另类文盲和盲文”之要义。

问候微风。

有同感,读了两遍,还有点云里雾里,深刻啊!问好!
作者: 暖玉    时间: 2010-7-8 17:46
总是很佩服微版的思考深度!正是因为微版总想使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写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思考的力度,也更想通过这个力度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就是起码在江天引发文友对一些历史问题社会问题的讨论。讨论虽说不能起到洗涤陶冶谁谁的思想的作用,但引你思考了,即使你的思考是与作者的观点相悖,也就像使一汪水动起来才不至于让水发臭一样,论了,辩了,思想就活了。
微版说,“最可悲的作家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写!”其实,作者这句话说得太客气了。他们知道为什么而写,为钱!
当然微版所说的“另类的文盲”或许不是为钱,但总不至于是为良心吧?
真正的文盲也可怕,也许可怕在被人卖了,还帮人家点钱,但“另类的文盲”却在不知不觉中“卖民族”“卖国家”!
问好!远握!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16-12-3 21:19
读了好些篇,这篇很好~
翻墙,顶上去~
作者: 寻梦天涯    时间: 2016-12-6 05:49
所以,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6-12-6 08:26
厚实文笔,拜读学习了!

感谢朋友,顶出沉淀的精华供阅读。
作者: 冰峰雪鹰    时间: 2016-12-7 13:38
当今文化散文受到热捧,很多文化散文却偏离了文化而接近了盲从。我就阅读过不少这类文化散文,作者的文笔很优美大气,富有历史的苍凉之感,但很可惜的是,这种文笔和文化外衣包装下的散文内涵不是真正的文化,而是文盲。其文章内涵处处是封建的忠君文化、伟人文化、个人崇拜文化。文章的视角只有民族主义,没有世界主义;只有迷信主义,没有科学主义;只有美化专制,没有民主意识;只有民族之小视角,没有世界之大眼界;只有文化崇拜、学术崇拜和个人崇拜,没有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这样的文章无论文笔多么优美,思辨如何巧妙,但因为文章内涵的严重迷茫,导致这类文章充满了狡辩和迷惑,不能起到启迪思想。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6-12-7 19:59
作者对《三国演义》的评价和我看法一致。的确是这样,有的作品主题有问题,危害不浅。
作者: 康康    时间: 2016-12-7 22:03
看评论,长见识啊。
老师的这篇文章,站得高看的远,有良苦用心。对为文者,有警醒的意义。结尾振地有声。
文字,必须有益于人类发展进步之思想。
作者: 毕之航    时间: 2016-12-8 08:23
我们每一个都不能做到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作者: OK庞广龙    时间: 2016-12-8 08:26
文痴之所以让人倍加同情,是因为他们本来有一颗文雅易感的内心,人类的高贵正因为有一颗有别于动物的敏感细腻的心灵,但文痴之所以患病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灵受到伤害,而文痴的发病的形式又是“背诵、写作、读书”等等形式,让人不禁感叹:他们本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文化人、读书人、正常人!
作者: OK庞广龙    时间: 2016-12-8 08:27
文化人是很受中国民众敬仰的,有文化的人能知书达理,明是非。文盲因为不识字,对世界的认知便极其有限,文盲者对世界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文化人的宣传解惑而得知。社会如同一座大学校,文化人如同这所学校的传道授惑的老师,当老师不能传播正确的思想时,这样的文化人已经不能算真正的文化人,而是可悲的“另类文盲”。这样的另类文盲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却有极其低下的思辨思想,他们的文化水平仅仅表现在“有文笔、能识字”,却对客观真理很无知。另类文盲不是传播思想,而是传播文盲。
作者: 闫广慧    时间: 2016-12-8 21:24
一部文学作品只要有争议就有存在下来的价值。好的方面我们吸取,糟粕的地方尽可放弃。只要自己明白清楚就不会受害。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