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徒步清江纪行五
[打印本页]
作者:
四维广土
时间:
2025-1-29 19:49
标题:
徒步清江纪行五
本帖最后由 四维广土 于 2025-1-29 19:56 编辑
续上
2024.10.6
闲逛樟木垒
阴天,早上起来,8点过了,我们收拾好行旅,早餐后,杨文斌的车到了,尽管一生我经过很多的生离死别,这不算什么,但仍有些小小的失落,我装得很潇洒的样子,正所谓轻轻松松地握一握手,随随便便地道声再见,如平常一样,转身离去,我买了点东西,也叫了车。
大家一定会疑惑,你不是徒步吗?干吗叫车,这是要作弊吗?不是的,昨天我们住下后,酒店的服务人员就告诉我们,旅游船只到武落钟离山,然后又会回来,这与我们的行程大相庭径,于是我们就另找出路。杨文彬找到了本地的水上客运交通,但要到江南去,我们想就地过江,找了差不多7、8个人咨询,均告没有,而我也不愿走差不多6公里的回头路,这段路在做工程,有灰尘,走得也不太舒服,这,就是我要打车的理由。网约车将我送过了县城的清江大桥,我又开始徒步,向着隔河岩的客运渡口走去。这段路也不临江,虽然枯燥,但我的精神饱满,就加快了脚步,走了约半小时,走到了临江路段,我边走边欣赏库区的风光,隔河岩库区与高坝洲库区有些许差异,山更高,必须仰头才能看到山顶,这是不是高山仰止的原意?原来,读万卷书后,还须走万里路,不然,对一些词语是没有深切的体会的;另一个差别是库区的水落下了六、七米,绿树与绿水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淡黄色岩石裸露带,这可能是今年雨水稀少,又要不断发电形成的。有人会说,你胡扯吧,高坝洲不发电?高坝不是一样雨水稀少吗?你看这种人,貌似很聪明,其实也是脑中缺根弦的,隔河岩的库容大,装机容量也大,全河域的水是有调度的,你看,还是我这在熊渡电业当过老总的人高人一筹吧,连这知识我也知道。
隔河岩水电站建成于1994年,其实1993年6月第一台机组就发电了,1994年11月机组全部投入了运行,坝顶高程达到了151米,库容为34亿立方米,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30亿千瓦时,还有,隔河岩还留有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就这,也比高坝洲的全部库容4.3亿立方米还大。与高坝洲电站比,是有很大差别的,你现在知道为什么高坝洲库的水库为什么是满的了吧,不是我吹牛,而是我有些吹牛的资本,怎么样?我的嘴脸够让人讨厌的吧。
没一会,姜晶打来了电话,他要我在资丘等他,我们在那里汇合。说实话,我是很欣喜的,谁不希望结伴而行呢。李白也一样,如果不是杜甫拖家带口的,我想李白会邀他同行,说不定,他们还可创作出更多诗歌。我边走边与姜晶煲电话粥,电话挂断时,我看了一下通话时间,竟有19分钟,你看,有什么样的粥还不煲熟?如果其他的朋友嫉妒,我劝你,也真心地交几个朋友吧。又不一会,码头到了,还有近一个小时才会开船,我就在岸上看西洋镜:有辆车运了满车的树苗来,是来补种码头不远处的山体癞痢处的,这块秃了山坡,路被陡崖隔断,只能用无人机将人和树吊到山坡上,山坡的土地已经整成了梯田的模样。我问工作人员,才知道这是当地林业部门向国家申报的项目。他说,就是骗点国家的钱,库区这样地方,全部都要种。这两个无人机看起来并不粗壮,还显得有些纤细,却很有力,可以吊起160公斤重的东西,两架无人机交替来去,将一棵棵树苗送到山坡上,煞是好看。我拿出手机拍摄,由于山林与无人机都是深色,视频并没有现场看到的效果,不过,我还是发给了姜晶。
船停在库叉边,这解开了我的一个疑惑:原来,我不理解,为什么我不能在江北乘船来这儿呢,让我转这么大个弯再到江南来?这不,水库中的叉太多,如果要过来,船也是需要在库叉中绕行的。看来,就导航图上看似容易的事情,现实还是有差距,图上距离和现实距离给人的错觉还是蛮大的。有时,我们看问题也一样,如果不实地考察,居庙堂之高,是会犯错的。还有一个悖论:当官的是从人民中选出的聪明人,应该来说,官越大的人就是越聪明的人,但怎么会想到,越是官大的人越蠢,明明老百姓都知道是错的事,他们还自以为高明,这个悖论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船开了,一路看两岸的山,特别是北边,几乎没人,南边也很稀少,山上的植被郁郁葱葱,偶尔可以看到有台阶伸到了水里,证明曾经有人居住过,也有极少的房子,但看不见路,同船的人告诉我,不是树遮住了,确实没路,这里的山民出行,必须走水路。
半小时后,到了我想去的头一站:樟木垒村,我下船上岸,只见一望无际的山林,我打起精神走上去,上坡后不远,有一栋房子,我围着转了一圈,门窗紧闭,没人。又走一段路,还是如此,一连四五户都这样,我翻开导航,放大看,别说民宿了,周边什么也没有。
我继续向前走,终于听到人声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知道,我会有多欣喜,转过一道弯,我看见一个老头,他的身边放了一个鼓风机样的设备,50公分见方,他扛累了,歇在路边。我上前问,才知道他是从上游的什么地方买来的,在等家人送背篓来,我递给他一支烟,并帮他点上,他问我在干什么?他告诉我,前面有些人家。我又向前走去,刚爬上坡,他又扛着设备跟了上来,前面来了一位农妇,是这老汉的老婆,她放下背篓,我帮着将设备抬上背篓,我说,我帮你系好,两人都说不用。老汉背了起来,设备就搁在背篓上,我担心会掉,但他俩走了,一点要掉的意思也没有。真奇特,山里人竟有这样的本领。
我往前走,见有一瘦弱的中年妇女坐在门前,见了我,她有些警惕的样子,我热情地上前打招呼,问有没有饭吃,她稍放松了些,告诉我,这儿的人只吃两顿饭。我又问,哪有吃住的地方?她说这荒山野岭的,什么也没有。我又走回来,在坡上劳作的一位老妇人告诉我,前面有个小卖铺。我来到了一户房前,见到一个约50多岁的瘦弱女人,说话有力无力的,她知道我的意图后,拿了一桶泡面给我,又给我加了开水泡上。我等着泡面,就与她聊起来,她家养了两头猪,十几箱蜂,十几只鸡,男人在坡上做事去了,他们也是吃两顿饭。我吃过泡面,打开手机查了一下,有下午2点半到武落钟离山的船,时间还早,我想在山里转一会,就告辞走了。
走了一会,见没有什么人烟,又回头走,想在码头上面的亭子坐着看看手机混时间。走到坡下老妇人做事的地方,见老妇人仍在劳作,就问,弄这么些东西,吃得了吗?她告诉我,是给猪吃的,她家也喂了两头猪,吃不了卖一头,她有三个孩子,都在外面,只有她与老伴在家,70多岁了,有时孩子们回来,家里就热闹了,现在国家给他们的养老金每月有一百多元,不够送人情的,不干没办法。说着,她的老伴来了,是一个体形健康的样子,但老妇人说,他病多,这才刚好了些。老伴是来接老妇人的,他俩将东西装好,各背一个走回家去了。
我随后也走到了去码头的路上,这时,临路的一户有了人,瘦高个,高度近视眼,戴着瓶底样的眼镜,见我走来,就打了个招呼,说让我坐会,并倒了茶来。我求之不得,反正船还没来,就与他聊会打发时间,也了解一下乡土民情。他姓覃,典型的土家人姓,63年的,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大宾馆当厨师,一个在本镇上打工,都没结婚,大儿子30多岁了,时时带个女的回来,也不说是女朋友否,过些时候又换了。唉,我说,现在年轻人思想观念变了,他说是的,管不了。又问我在干什么,我说在乱转,专找没人的地方转。我问,怎么你们这没有民宿?他说有啊,还很好呢。说着他打了起电话,我犹豫了一下,是走还留下?他让我输入楠院民宿,我一输,果然出来了,这时,他的电话也接通了,我在头脑中迅速作出决定,留下来,看看这儿民宿是怎么开的。
导航告诉我,这家民宿仅只有1公里,我背上包,又上路了,接待我的是一个女孩,她在武汉打工多年,见了一些世面,她与另一个更年轻的女孩约好回家创业,她们一个管理事务,一个负责开网上直播。这家民宿在两个小姑娘的打理下,很干净,很优雅,靠近水边,做得有些品味,所有房间都采用智能马桶,就是价格贵得有些不像话,我住的单间是最便宜的,标价396元,最贵的竟达795元,我来时,还有几户没走,据说,她这前几天爆满,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我下来吃饭时,正遇到这个小女孩在接电话,隐约听到,她告诉别人还剩两个房间,一个795,一个595,我信了,这价格不是专对我,这些女孩这么年轻,不可能像普通民宿那样,收一点点钱,勉强度日的。但这价格长年累月,我觉得不一定能搞得下去。
杨文彬又打电话来了,问了我一些情况,他是个有心人,很关心我独行的状态,实际上,我已心安下来,明天早上,女孩的父亲要用船送我去码头,我说不用,这儿离码头不到2公里,而且都是下坡,但他不干,非送我不可,下一站,我要去武落钟离山了。
未完待续
作者:
四维广土
时间:
2025-2-1 19:40
这儿像寂静的春天。
作者:
何叶叶
时间:
2025-2-4 19:30
问好老师,过年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