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年味飘飘有归处 [打印本页]
作者: hfy29588107 时间: 2025-1-30 19:19
标题: 年味飘飘有归处
年味飘飘有归处
胡付营
转眼又到了年根儿,虽不像童年时那样盼年,但也要满心欢喜、充满希望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很多人都说,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多怀念小时过年的滋味和快乐呀!
小时候的年藏在大人们的忙碌里。古语讲“财不入脏门,福不润浊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人把这句话融进对年的敬畏里。在乡下真正忙年得从小年开始,屋里的活归母亲和姐姐,或盖或收,整理好锅碗瓢盆和衣被,母亲和姐姐头戴方巾、身披深色旧包袱,举着两根绑着笤帚的长竹竿由高到低清扫房子,真有古代女侠的样子。凡是能够得着地方统统清扫一遍,别说,屋梁墙壁门窗经过清扫还真是干净亮堂了很多。打扫完房子,床围子、被头、床单、窗帘等等要全部清洗更换,总之屋里都要干干净净的。
院里院外是父亲和大哥的责任区,角角落落、破砖烂瓦没用的全部清理出去,看似不多,真要彻底清理起来还得费些力气,家里那个独轮小铁车,运个七八趟不成问题。清理完院落,个别低矮的地方要推几车新土填平、踩实,再铺上一层红砖,这样整个院子看起来就相当整洁有序了。至于院外,邻居间都不惜力气,门口、胡同、大街都清扫得一尘不染。灶房里的活路自然是姥姥承担,特别是欢送灶王去天庭报喜报功,姥姥恭恭敬敬地供上一盘饺子、几块糖果和几个苹果,然后点燃几刀烧纸,念念有词,祈祷老天保佑来年风调雨顺、顺顺当当。燃起的火苗映红了姥姥的脸膛,满头的白发也闪烁着迷人的色彩,眼神里似乎早已看到了满院的粮食,嗅到了刚出锅的新面馒头的味道。
年味藏在一件件新衣里。小时新衣服都是从集上买了布找村里的裁缝制作。其实我除了鞋子是新的,直到上初中几乎没穿过真正的新衣服,那时我个子矮,大都是大哥二哥穿小了的衣服改新我穿。后来姐姐从邻村学会了缝纫,家里也买了台缝纫机,做衣服改衣服就更方便了。父亲每年都要去三十多里地外的刁镇赶一两次集,卖掉攒下的几张兔皮,然后给我们每人买一顶人造革样式的皮帽子,再置办几样家什。因为路途远,还要步行,父亲去一趟就要一天的时间,有时下午下起了雪,得到了晚饭掌灯的时间才能赶回来,虽然奔波一天,可是父亲脸上还是满满的笑容,似乎过年能让孩子穿上新衣、吃上饺子和白面馒头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年味藏在年集里。虽然现在年轻人对集市的感情越来越淡,可是集在农村人的眼里还是有分量的。平日半天的集市,进了腊月十几后,往往都是一整天,赶集的和摆摊的也多了好几倍。童年对于年集的记忆,一是花生瓜子糖果等零食的留恋,再者就是鞭炮的向往。鞭炮对每一个男孩子来说那都是过年的必需品,是值得炫耀的“财富”,因为我家离着集市只有三里路,鞭炮市里吆喝声、震天响的鞭炮早早地把魂勾去了大半。鞭炮市大都在一处低矮偏僻的河湾里,平时并不属于集市的区域,只是年集临时增加的地方。一个鞭炮摊子有一个专门放鞭的,穿着厚厚的大氅,戴着厚实的护耳大棉帽,大嗓门比戏台的大花脸还能吼,每每放一挂鞭,就是一阵自夸自擂的叫卖声。人们每每听到哪处鞭炮震耳欲聋的响声,就如潮水般涌过去争抢购买。别家一看,也挂出最响的鞭,先大喇叭似的吆喝一阵,然后燃放,那震天的响声如同一根根有力的绳子把人群一下子拽了过去。幸亏那时姥爷给村里看试验田有点补助,可以多给我几元钱买鞭炮,否则看着那流动的人群、听着那羡慕的响声,我就只有眼馋的份儿。
童年的年味藏在家家户户的灶房里。腊月二十三清灶过后就是蒸馒头、花卷,蒸年糕、大包子,炸鱼炸肉炸丸子,年货简直就是一样接着一样,不过这些年货还不能敞开吃,大多数留着招待亲戚。我们总是偷偷摸摸地溜进里屋里尝尝鲜、过过瘾,即便被发现挨骂心里也美得很。童年的年味藏在村里的路灯里,腊月二十后村里大街的电线杆子上加装了路灯,亮堂的路灯下大人们凑在一起拉呱、小孩子们玩耍,捉迷藏、放滴滴金似乎从不知疲惫,睡觉后连梦里都是欢欢喜喜、亮亮堂堂的。
年味飘飘有归处,如今,年的外在形式变了样,可是那份盼年忙年的心情是一样的,对年的敬畏依旧延续着,对美好的向往年年更新。飘飘的年味藏进了单位分发的春节福利中,藏进了回家的后备箱里,藏进了老家父母长辈等待的眼神里,藏进了奔波归家的迢迢路途中……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