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从李子柒春晚亮相,看非遗文化多维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冰峰雪鹰
时间:
2025-2-6 16:13
标题:
从李子柒春晚亮相,看非遗文化多维发展
从李子柒春晚亮相,看非遗文化的多维发展
在2025年央视春晚这个汇聚全球目光的舞台上,李子柒以“春晚体验官”的独特身份,带来了一场非遗文化的视觉盛宴。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更是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生动缩影。这一惊天动地的独特非凡的表演,引发了华夏儿女对非遗文化多维度的深入思考。
舞台呈现:非遗技艺的视觉交响
李子柒在春晚开场视觉秀《迎福》中的造型,堪称一部非遗技艺的百科全书。她身上的服饰,是多种非遗技艺交织碰撞的结晶。湖北省级非遗植物染色技艺,以黄栌和马蓝为天然染料,通过“吊染”赋予织物灵动渐变的色彩,这种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色彩美学,是古人对自然观察与智慧的沉淀。而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作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的巅峰之作,在她的服饰上编织出细腻繁复的图案,每一道纹理、每一缕丝线,都诉说着千年的织造传奇,其背后是无数织工传承千年的匠心坚守。
再看她身后如同生长的蝴蝶翅膀,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赋予其轻盈灵动的形态,从选材、扎制到绘制,每一步都遵循着世代相传的口诀与技法;而织金工艺的融入,让翅膀在舞台灯光下闪烁着奢华的光芒,传统与时尚、质朴与华丽在这里完美交融。在配饰方面,螺钿、成都漆艺、羌绣、绳结技艺等,每一项都承载着特定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基因,它们围绕着李子柒,构建起一个非遗文化的微观宇宙,在舞台上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厚重。
这种实属罕见的舞台呈现方式,突破了传统非遗展示的单一性。在以往的注视中,非遗技艺多在博物馆、民俗展览中静态展示,而春晚舞台赋予了它们动态的生命力。通过灯光、舞美、音乐的烘托,以及李子柒的演绎,这些非遗技艺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化作一个个生动的文化符号,直接冲击着观众的感官,让人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更震撼的感受。
文化传承:打破代际与地域隔阂
李子柒在春晚后台与非遗传承人的互动交流,是一场跨越代际与地域的文化传承接力。滚灯、英歌舞、河北招子鼓等非遗项目,各具地域特色,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记忆和情感寄托。李子柒以一个学习者、传播者的姿态,深入其中,亲身体验这些非遗项目的魅力,并通过春晚的镜头将这份体验传递给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
以青神竹编为例,她与传承人陈岚的通力合作,从最初的创意构思,到制作过程中的反复打磨,再到最终在春晚舞台上惊艳亮相的竹编牡丹花,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的诞生,更是青神竹编这一古老技艺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地域走向全国的重要契机。李子柒利用主播身份带来的影响力,将青神竹编背后的文化故事、传承人的坚守精神讲述给大众,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打破了非遗传承面临的代际断层困境。
与此同时,通过春晚这一国家级别的平台,将不同地域的非遗项目汇聚一堂,实现了跨地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观众在欣赏这些非遗项目的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文化视野,增进了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促进了非遗文化在更广泛范围内的传播与传承。
创新发展:链接现代生活的无限可能
在数字化推陈出新的时代,李子柒为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她的短视频作品和春晚表演,将非遗元素巧妙地融入现代生活场景,无论是精美的传统服饰、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还是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都让非遗文化以一种亲切、自然的方式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
从大商业嬗变的角度来看,这种创新模式为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时尚潮流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的产品,如以非遗技艺制作的服装、饰品、家居用品等,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高品质商品的需求,也为非遗传承人带来了经济收益,为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文化创新传播方面,李子柒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时空限制,让非遗文化能够迅速触达全球受众。她的作品以情感共鸣为切入点,通过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非遗文化成为连接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情感纽带。
李子柒在蛇年春晚的出众亮相,是一次非遗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成功范例。同时非遗文化拓展前景的新生催化表现。她以舞台为媒介、以传承为使命、以创新为动力,全方位地展示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为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看到非遗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25-2-7 06:42
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存,才会有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央视舞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传承的最好表达。
作者:
江亲莲
时间:
2025-2-8 09:55
非遗传承,任重而道远。。。。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