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③“对骆驼拉二胡”与“对牛弹琴” [打印本页]

作者: 快乐面包    时间: 2003-11-25 20:15
标题: [原创] ③“对骆驼拉二胡”与“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恐怕大家都很熟悉,知其意也绝对用过。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似乎就成了尖锐的武器,无情的撕破一些人“盲目”“蛮干”的画皮。因其好用方便尖刻,于是用它似乎也就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的事了。

  偶然知道了“对骆驼拉二胡”的故事。素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原来是一副“冷心肠”——骆驼妈妈下崽后有时竟然会“全然不顾”——不给可怜的是小生命奶吃!有的根本就不下奶!主人自有高招,他们对母骆驼施行“音乐感化”,拉上一段二胡,那音乐似怨似诉,悲凉至极,整个空间顿时弥漫着伤感的气味。这招还真灵,“残酷”的母骆驼似乎被彻底“感化”了,竟然能“慈爱温和”地让小骆驼吃奶了!有时,你会惊奇地发现,骆驼妈妈眼中正噙着泪水呢!显然,这招堪称“奇”堪称“妙”。倘若是外行人,在主人对骆驼拉二胡时突然冒了出来,定会“雄纠纠气昂昂”地大口指责:这岂不是“对牛弹琴”活生生的翻版吗?!都啥年代了,傻帽!

  也许“对牛弹琴”与“对骆驼拉二胡”是一回事,因为他们简直是“同胞兄弟”“一模刻”;也许他们又扯不上一回事,因为它们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一个被人嘲笑,成了“戳人”的利剑;一个却被看好,俨然“奇妙绝招”。但这是否等于说,这第一个“对骆驼拉二胡”的人就一定不会被嘲讽为“对牛弹琴”呢?——恐怕未必。我们自然不必按部就班地去考究到底谁是这“第一个”,初衷如何,他会想到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吗。但有一点谁也不能否认,那就是“斯人”一定是想试试看!不行?再另想办法嘛。没想到正是这一试,还真灵!于是乎,“第二个”、“第三个”便如雨后春笋争相而出了。此时,人们都会称赞这招“妙”!自然也就接受了,传开了。倘若此法不灵抑或再糟糕点,像母骆驼受惊而逃之类,恐怕那“第一个”就未必受宠了,不但可能被嗤之以鼻,更可能被冠以“新时代的‘对牛弹琴’者”!更说不一定猴年马月,成语字典中真会赫然出现“对骆驼拉二胡”的成语呢!

  “第一次”做,出现了效果,有的人便会大喊大叫“妙”;没了效果,这些人又会大加指责,嘴角一撇,不懈之情随意荡漾脸上。试问,在众多“第一次”的行为中,哪一个“先驱”不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们又怎么会“当时”就看到“后来”的效果呢?那些所谓评论家(确切地说是‘口头评论家’,即光说不干don’t working的那种),显然是自己掌了自己的嘴巴:一方面他们希望“妙”得新;另一方面,他们又鄙夷那些起初“幼稚”“丑陋”甚至“荒唐”的事物——正如当年史蒂芬逊的那列连马车都跑不过的“笨”火车一样。这不禁让人想起,有位老太太问大发明家爱迪生:“你天天搞这些小发明(试验)又什么用?”爱迪生没有真正面回答,他只是微微一笑,反问道:“那么请问,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

  “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连马车都追不上的“笨”火车有什么用?那些所谓评论家们自然不会迷信权威,又岂能被反问倒?相反,他们会更加矢志不渝地坚持走自己的路,大踏步向前,向前了。尤其在“讽刺”的技巧上,他们可以说“炉火纯青”“更上一层楼”“步步高”了!因为评论家们很好地做到了附和大众:新事物不仅对评论家是新的,对人民大众也是新的!

  于是乎,他们便走在“大流”的前列,以“领头雁”自诩,大发言辞;于是乎,他们便在自己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还不时地“光芒四射”,射向他们周围的圈圈。

  “对牛弹琴”者人家笑之,“对骆驼拉二胡”者却未必。形式上相同的东西,实质可能截然不同。奉劝那些所谓“评论家”们,“少说些漂亮话”,多给“试试看”的人松松绑;同时也想对那些要“试试看”朋友说句:与其活在别人的思维窠臼里,倒不如挣脱出来,抖落身上的灰尘,轻松地走自己的路为好。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哑猫阿凡    时间: 2003-11-27 08:01
欢迎新朋友,“对骆驼拉二胡”与“对牛弹琴” 引出了一段妙论:)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