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通灵宝玉的原型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布衣子建    时间: 2010-7-13 10:27
标题: 通灵宝玉的原型是什么
  蔡义江先生在谈到《红楼梦》书中的石头有何共用时,把石头比喻成“随行记者”。这个比喻确实很生动,石头在一些方面的表现确实符合“随行记者”这个身份。根据蔡义江先生的分析,书中的所有故事,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宝玉发生的。就算是一些发生在宝玉身外的事情,宝玉也是知情的。蔡先生根据这样的一种情况认定,石头在书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一种摄像机一样效果。曹雪芹先生安排这样的一件事物,就是想以第三者的眼光和口吻来写真实的故事。这样的安排不但可以把写书人放在第三者的角度,还可以印证书中所说的所谓“假语村言”。

  蔡先生作为知名红学家,一些见解本人非常赞同。但是石头只是一名“随行记者”,只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一个事物。这样的观点本人不敢苟同,作者安排石头这样的一件事物确实是为了撇清自己与故事本身的关系。但是,这个石头很可能是真实生活中的一个原型。书中说这篇故事是写在石头上的,被空空道人抄录下来才传世的。这样的描写当然是作者的障眼法,实际情况应该是故事来源于作者的一些亲友。作者是从某一位长辈的口中听到了一些关于曹家以前的故事,甚至是一位长辈写过类似的往事回忆录。然后,作者根据这位长辈的口述或者回忆录,再综合其他亲友的谈论,写成了这样的一本传世名著。

  这样的推论虽然只是个人见解,书中的一些情节应该可以作为佐证。蔡先生谈到书中“淫丧天香楼”一节,畸笏叟让作者把这一段的文字删除,作者遵从了。可见批书人中的脂砚斋和畸笏叟与作者的关系很亲密,应该是亲友一类。甚至,很可能这两位都是作者的家人。后来的研究者比较喜欢把畸笏叟当成作者的长辈,想来应该是这位批书人的笔名起的作用。而脂砚斋往往被看成是作者的红颜知己或者直接就是作者的妻子,这一样与批书人的笔名有关,更主要的是脂砚斋在批文里的一些言语。

  根据红学家们的研究,曹家风光无限的时候,作者年纪尚小,不可能经历过曹家鼎盛时期。作者在书中描写的很多情节,只能是根据长辈的一些回忆,根据其他亲友的一些家常谈论。既然作者没有机会经历曹家鼎盛时期的场景,为什么反而脂砚斋对这些很了解?如果脂砚斋和作者是平辈,甚至年纪比作者还要小,脂砚斋应该没有可能知道当时的一些情况。既然脂砚斋没有可能知道当时的一些情况,批文中的一些话就值得怀疑了。根据批文中的一些话推论,脂砚斋是知道当时的一些情况的,比如行酒令一节,脂砚斋的批语说明当时的情况确实如书中所描写的那样。脂砚斋是怎么知道当时的情况,是身在其中还是听说。如果是听说,应该无法知道的这么清楚,口吻也不对。

  畸笏叟是作者长辈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争论,脂砚斋是否也是作者的长辈,还需要红学家们继续研究。有一点可以肯定,既然作者无法亲历曹家的兴衰变迁,书中的故事就只能是从长辈亲友的描述中得到。如果单凭口述,一些情节可能不会那样的详细。曹家人的文学底蕴都不错,这一点从历史记录,从曹家几位长辈的书稿一类的文献中可以得知。书中的贾家既然是曹家的影子,贾家人的文学功底我们也知道,就凭这些人,写一点回忆录什么的绝对不成问题。而且,古代的文人还是比较喜欢写这一类的笔记。书中的很多东西在现实中有印证,那么石头就不可能没有对应的事物。本人所以认为石头就是曹家某位长辈的影子,就是根据作者写书的一些习惯。当然,毕竟我们是外行人,看的只是热闹。有这样的观点,不妨提出来,博大家一笑。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虹雨映荷    时间: 2010-7-13 12:00
央视十套刘心武的讲座全看了,也很喜欢红楼梦,不过没有子建朋友的思辨,学习了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0-7-13 20:47
有自己的观点,颇有考究的余地!不错!
作者: 凌云昕    时间: 2010-7-13 21:31
有见地,学习,
永远作不完的红楼梦,呵呵。。
作者: 赵国宝    时间: 2010-7-13 22:20
研究较深入,问好,常来。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0-7-15 09:28
阅读。
感觉还是没写透,题与文不符啊,有点散。如把红楼梦中讲究的“对应”当重心来写,可能适合一些。
作者: 布衣子建    时间: 2010-7-15 09:54
原帖由 虹雨映荷 于 2010-7-13 12:00 发表
央视十套刘心武的讲座全看了,也很喜欢红楼梦,不过没有子建朋友的思辨,学习了
感谢支持,问好!
作者: 布衣子建    时间: 2010-7-15 09:55
原帖由 一楠 于 2010-7-13 20:47 发表
有自己的观点,颇有考究的余地!不错!
感谢一楠版主的精华,问好!
作者: 布衣子建    时间: 2010-7-15 09:55
原帖由 凌云昕 于 2010-7-13 21:31 发表
有见地,学习,
永远作不完的红楼梦,呵呵。。
好久不见,问好!
作者: 布衣子建    时间: 2010-7-15 09:56
原帖由 赵国宝 于 2010-7-13 22:20 发表
研究较深入,问好,常来。
感谢赵国宝版主的关注,问好!
作者: 布衣子建    时间: 2010-7-15 09:56
原帖由 柯英 于 2010-7-15 09:28 发表
阅读。
感觉还是没写透,题与文不符啊,有点散。如把红楼梦中讲究的“对应”当重心来写,可能适合一些。
感谢柯英版主的指点,问好!
作者: 扁舟一叶    时间: 2010-7-17 23:17
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不错。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0-7-17 23:29
畸笏叟是作者长辈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争论,脂砚斋是否也是作者的长辈,还需要红学家们继续研究。有一点可以肯定,既然作者无法亲历曹家的兴衰变迁,书中的故事就只能是从长辈亲友的描述中得到。如果单凭口述,一些情节可能不会那样的详细。曹家人的文学底蕴都不错,这一点从历史记录,从曹家几位长辈的书稿一类的文献中可以得知。书中的贾家既然是曹家的影子,贾家人的文学功底我们也知道,就凭这些人,写一点回忆录什么的绝对不成问题。而且,古代的文人还是比较喜欢写这一类的笔记。书中的很多东西在现实中有印证,那么石头就不可能没有对应的事物。本人所以认为石头就是曹家某位长辈的影子,就是根据作者写书的一些习惯。当然,毕竟我们是外行人,看的只是热闹。有这样的观点,不妨提出来,博大家一笑。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3-4-24 19:37
标题: 回复 1# 布衣子建 的帖子
学习并问好
作者: 老虎与小鱼    时间: 2018-1-18 08:03
本帖最后由 老虎与小鱼 于 2018-1-18 08:04 编辑

有这一种可能性。通灵宝玉的原型是一块石头,不排除石头有可能是代表某个人。可石头绝不可能是曹雪芹。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