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如果让秦桧来参加书法比赛…… [打印本页]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7-21 18:00
标题: 如果让秦桧来参加书法比赛……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秦桧来参加书法比赛,秦桧会获奖吗?
  
  秦桧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奸臣,是害死民族英雄岳飞的元凶之一【当然,这种历史评价值得商榷,笔者认为这个评价对秦桧有失公允】。但秦桧另一个身份是著名的书法家,有一说,秦桧的书法非常有名,当今印刷界普遍使用的宋体字就是秦桧发明的,宋体原来叫秦体,后来因为秦桧名声太坏,后人婉转的将秦体的名称改为宋体,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印刷界最常用的标准字体。可以这么说,秦桧对中华文化传承所作的贡献是无可限量的。
  
  秦桧的书法非常有名,但是书法市场上秦桧的作品的卖价却并不高,因为大多人认为秦桧的卑劣人品玷污了他的书法艺术。虽然秦桧书法很有名,但后人俗称的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却没有秦桧的位置。这说明了人们对文如其人的不可分割的统一评价。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却有著名奸臣蔡京的名字,苏即苏东坡,黄即黄庭坚,米即米芾,蔡则是蔡京。蔡京人品很差,但书法很好。后人对待秦桧和蔡京的不同评价标准,可见人们对待艺术家的人品还是宽容的,但是这种宽容是有底线的,人们可以宽容蔡京,却不能宽容秦桧。和蔡京类似的是,另一个南宋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人品也备受非议,赵在南宋灭亡后投靠元朝为官,这在中国传统儒生看来是被人不齿的变节行为。但是后人对赵孟頫的书法还是宽容的,评价较高。
  
  当今艺术收藏投资火热,书画艺术凭拍卖每每再创新高,但秦桧的书法作品却和其本身艺术价值不成比例,这也是受其人品所累。
  
  可见,文品是很难脱离人品而单独存在的,人们在欣赏一件文艺作品时,大多是将作者和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文学艺术的主要创作方向是展示美的艺术--人性美、人文美。
  
  因此,当一篇文章文笔优美、意境深远,但作者为人狭隘,品德低劣,那么,这样的作品必然会使得读者有种自相矛盾的感觉,对作品的审美体验就发生错觉,难以接受。孔子的《论语》成为万世之经典,假如孔子的人品低劣,那么《论语》还会被后人膜拜吗?
  
  再如,朱自清的《背影》感动了无数读者,成为教科书必选教材之一。但是假如朱自清为人无情无义,那么《背影》还能让您感动吗?
  
  再如著名作家林清玄、刘墉的散文清新隽永、启迪人生,假如他们为人处世不明事理,那么他们的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在读者看来,自然是满纸谎言,很难让人有阅读的欲望。
  
  1992年,号称童话诗人的顾城因离婚恩怨,用斧头砍了妻子的头颅后自杀。手拿斧头的冷血杀手和童话诗人,这两个截然矛盾的形象让人完全无法等同,这样的童话是否过于冷酷。诗歌是心灵的写照,顾城的人生结尾给他的诗歌添上一笔重重的遗憾!诗歌是爱的艺术,爱是宽容、给予,爱决不是杀戮和索取。
  
  著名国学家的季羡林老先生的散文一直受到我的喜爱,“真”和“朴”是季羡林散文的特点,外表平易、本实天然。季羡林有一句名言更受人称道: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可见季先生是个非常善解人意、平易随和的人。但是,季羡林却和自己的儿子断绝父子关系数十年,一直到临终前,父子才匆匆见面。这就让人难以理解季羡林散文中的平易亲切,也很难理解他的那句“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有不少作者的文笔很不错,文章也有内涵,但恰恰相反的是,他们的文笔和为人不能一致。因此,在我不了解作者为人的时候,我阅读他们的作品,还常常觉得不错。但是在我渐渐了解他们狭隘的为人时,我再阅读他们的作品时,让人浑身鸡皮疙瘩:满纸谎话。
  
  一篇文章,文笔优美,但它的主人为人不美;笔下诗情画意,但是待人接物毫无诗意;文章中满纸仁义道德,但为人却男盗女娼,正如一些贪官在高高的主席台上大谈廉政建设和为人民服务,背地里却大贪特贪,这种言行严重不一致的行径最终连累了中国无数电视台的收视率,每每电视上开始有官员讲话如何为官清廉时,马上便会有无处全国观众条件反射般的调换频道。
  
  葬花吟是林黛玉写的,如果葬花吟是王熙凤写的,读者们还会这么喜欢葬花吟么?
  
  写文如做人,文章无非就是启迪思想、愉悦审美。一个言行不美的人写的文章又岂能让人信服、给人美感?这就如艳照门的主角写文章谈爱情,我想即便写得再好,文笔再美,逻辑再怎么缜密,又有谁相信他们的说教!
  
  就目前来说,凡是中外历史上最有名的文学家,几乎无一列外,他们的为人都没有特别的污点。如托尔斯泰、雨果、巴尔扎克、海明威、普希金、巴金、矛盾等等,这里面没有一个是恶棍。反之,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成果是被人公认的,但他在1949年后的媚上做派实在让人诟病,因此,现在再读他的那首著名诗歌《天上的街市》时,每每就让人想起他的另一首同样出名的马屁诗《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这就让人顿生格格不入的突兀之感。
  
  当今文化界某余姓大师的道德文章写得很好,但是他的做人却受人非议,这某种程度上使得他的道德文章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一个人的文笔可能稚嫩,一个人的文字可能缺乏灵性,一个人可能注定不能成为优秀的作家,但是这些都不能妨碍一篇文章的真诚。只有那些真实的做人、真诚的写文,这样的真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
  
  一篇文章的完美不是最后的句号,读者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一篇网络文章的完美并不是鼠标点击发表,还有后面和读者的互动留言,这是文如其人的重要部分。
  
  真正喜爱文字的人,会珍爱自己的每一个字,无论是文章中的字,还是文章外的字,这些字都是能够被人感知的心声——美还是丑!
  
  假如秦桧参加书法比赛没有获奖,那么,或许只能说——理当如此!毕竟,虽然周作人的文章不错,还是无法和周树人相提并论的。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7-22 00:34 编辑 ]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0-7-21 18:33
微风版主论述的是一个做文与做人的话题,虽然看到文采斐然的文章,读者首先会产生美和愉悦的体验,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或者探究作者的热情。读者往往喜欢了解自己喜欢的作者文字背后真实的为人,如果验证了文如其人,自然是件很高兴的事情。事实上,有些时候的确会发现做人与做文不一致的情形,这时候读者往往觉得是被作者愚弄了,心里非常失望和懊恼。其实,就文章的欣赏而言,把文章与作者分离,单纯为读文章而读文章或许更能满足内心对美的感受与渴望。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此淡定!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0-7-21 20:51
微风版主的杂文,语言厚重。 值得学习
作者: 云端    时间: 2010-7-21 21:02
要我说,秦桧的书法好,就是好,这种一分为二该啥是啥的客观,我是见过有人提倡的。
还有所谓文如其人,总体来说,要看那个人是否言为心声,平常生活就有言行不一者,要么是言不由衷被迫无奈,要么根本就是虚伪的巧嘴滑舌。
衡量一个人,即便平常相处的同事朋友,甚至已婚的夫妻,还要日久见人心的,凭一些文章就给人家宣判还是有失偏颇的。
还有,常见这种现象,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在别人眼里也一样不好,但自己不会怪自己,而是怪罪自己的工作和行业是枷锁,是炼狱,把自己的责任推的干干净净,都是上司的错,都是工作单位的,是社会环境的错,都是体制的错。。。。。如果按这逻辑,那郭沫若、秦桧,又如何不可以原谅呢?

另外,意境之美,艺术之美,是绝对意义的美,无论人品如何,都有对艺术之美的追求,这点,好人坏人都是平等的。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0-7-21 21:31
我来回答一下微风版主的题目中的问题吧:一定会获奖的,因为人家地位高、水平高、人气高……就凭这“三高”,不想奖行吗?
另有一些观点不尽赞同,容商榷:
说“桧的书法作品却和其本身艺术价值不成比例,这也是受其人品所累”这是不确实的,秦的书法地位绝不比苏黄米蔡更低,至少没有书法界的权威这么认为;而且,微风文中也提到了赵孟頫,还有明末的王铎,都是变节之臣,但这与其书法艺术之高低无关。
至于文章好而品德不高的,近代汉奸如周作人、胡兰成等都是名家,其作品价值不容置疑。外国的,著名的有乔治·桑,她的个人作风……大有问题,还有大仲马,也差不多,但并不影响其作品的伟大。——王熙凤如果可以写出《葬花吟》,我相信也一样可以成为精品,当然她也写不出来。而同写柳絮,薛宝钗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并不比林黛玉的“嫁与东风春不管”更低俗。文如其人,大致是这样的,但不绝对,所以也有“奸臣做忧国语”的情况,能因为汪精卫后来做了汉奸就说他的的“慷慨歌燕市,从容赴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写得不好吗?
“写文如做人,文章无非就是启迪思想、愉悦审美。”——这一句也写得太绝对了。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个人有个人的想法,唐家三少写网络小说就是为了赚点击,赚银子,无可厚非啊!沈从文写《三三》时,是为了向张兆和曲折表达爱意,谁干涉得着呢?诸葛亮写《出师表》、李密写《陈情表》、李斯写《谏逐客书》……等等等等,好像没有哪个是真正为了“启迪思想,愉悦审美”的。尤其在中国,我在武版的帖子后再次强调过:中国文人的优良传统就是“经世致用”,古人基本不写闲适文章,(所以看《诗经》、乐府中的唯美的诗歌都是民间的,而且多是无意识创作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文章是“小道”,大道是什么呢?自然是修齐治平,所以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不能为国出力,也要为民疗病,没有把文章放在第一位的——有了这样的胸怀和志向,写出来的才可能是真正的“道德文章”啊,试看〈岳阳楼记〉就是典型的代表。
作者: 云端    时间: 2010-7-21 22:02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7-21 21:31 发表
我来回答一下微风版主的题目中的问题吧:一定会获奖的,因为人家地位高、水平高、人气高……就凭这“三高”,不想奖行吗?
另有一些观点不尽赞同,容商榷:
说“桧的书法作品却和其本身艺术价值不成比例,这也是受其人品所累”这是不确实的,秦的书法地位绝不比苏黄米蔡更低,至少没有书法界的权威这么认为;而且,微风文中也提到了赵孟頫,还有明末的王铎,都是变节之臣,但这与其书法艺术之高低无关。
至于文章好而品德不高的,近代汉奸如周作人、胡兰成等都是名家,其作品价值不容置疑。外国的,著名的有乔治·桑,她的个人作风……大有问题,还有大仲马,也差不多,但并不影响其作品的伟大。——王熙凤如果可以写出《葬花吟》,我相信也一样可以成为精品,当然她也写不出来。而同写柳絮,薛宝钗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并不比林黛玉的“嫁与东风春不管”更低俗。文如其人,大致是这样的,但不绝对,所以也有“奸臣做忧国语”的情况,能因为汪精卫后来做了汉奸就说他的的“慷慨歌燕市,从容赴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写得不好吗?
“写文如做人,文章无非就是启迪思想、愉悦审美。”——这一句也写得太绝对了。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个人有个人的想法,唐家三少写网络小说就是为了赚点击,赚银子,无可厚非啊!沈从文写《三三》时,是为了向张兆和曲折表达爱意,谁干涉得着呢?诸葛亮写《出师表》、李密写《陈情表》、李斯写《谏逐客书》……等等等等,好像没有哪个是真正为了“启迪思想,愉悦审美”的。尤其在中国,我在武版的帖子后再次强调过:中国文人的优良传统就是“经世致用”,古人基本不写闲适文章,(所以看《诗经》、乐府中的唯美的诗歌都是民间的,而且多是无意识创作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文章是“小道”,大道是什么呢?自然是修齐治平,所以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不能为国出力,也要为民疗病,没有把文章放在第一位的——有了这样的胸怀和志向,写出来的才可能是真正的“道德文章”啊,试看〈岳阳楼记〉就是典型的代表


精彩,复制为精华!
水如空的墨水,真不是“盖”的——不知道别人看不看得懂——我是说不知道别人能否看懂“盖”这个方言:)

[ 本帖最后由 云端 于 2010-7-21 22:18 编辑 ]
作者: 刘居荣    时间: 2010-7-21 22:13
中国好多事情是官本主义思想,现在划拨稿酬也以人的官位大小定高低,真是一个阴奉阳违的时代,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是耶?!非也?!不妥之处希望见谅!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0-7-21 23:53
文字也是有骨头的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7-22 00:33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7-21 21:31 发表
我来回答一下微风版主的题目中的问题吧:一定会获奖的,因为人家地位高、水平高、人气高……就凭这“三高”,不想奖行吗?
另有一些观点不尽赞同,容商榷:
说“桧的书法作品却和其本身艺术价值不成比例,这也是 ...



和如空观点并不矛盾吧!我文中也举例蔡京和赵孟頫,这两人也备受争议,但后人评价宋代书法名人仍然有“苏黄米蔡之说”,说明对于艺术,人们的评价还是宽容的。但对于周作人和胡兰成,还是有很多非议的。这同时又说明了,人们的宽容是有限度的。

总之,我们不得不承认,周作人是不可能比得上周树人的。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7-22 00:46 编辑 ]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7-22 00:41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7-21 21:31 发表
诸葛亮写《出师表》、李密写《陈情表》、李斯写《谏逐客书》……等等等等,好像没有哪个是真正为了“启迪思想,愉悦审美”的。


呵呵!《出师表》《陈情表》也是思想文章啊。所谓思想,当然包括国事家事天下事,有人生哲理之思想,有安邦定国之思想,有为人处世之思想,有家庭伦理之思想。思想文章未必只代表马克思的《资本论》之类,那就太狭窄了。


另外,我文中认为,当然现代文艺作品中描述人性之恶的也有,比如描写冷血杀手的《沉默的羔羊》,不过这类作品虽然不是愉悦审美,但是这里有“暴力美学”,并且也属于“启迪思想”之类,属于挖掘人性深刻内涵的思想之作。

谢谢你的交流!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7-22 01:22 编辑 ]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7-22 00:43
原帖由 刘居荣 于 2010-7-21 22:13 发表
中国好多事情是官本主义思想,现在划拨稿酬也以人的官位大小定高低,真是一个阴奉阳违的时代,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是耶?!非也?!不妥之处希望见谅!


呵呵,和本文似乎无关!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0-7-22 07:15
如果让秦桧来参加书法比赛,秦桧会获奖吗?
-----那要看是谁当评委?

人品与作品的统一是最完美的境界,其实也不难,只要每个人写的文字,不是虚假迎合的,不是为了某种功利或者目的的,就很容易做到。

季羡林本是我敬仰的大师,您这里一说破他和儿子的事,我感到有珍贵古董上出现一道瑕疵的别扭感觉。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0-7-22 07:18
文章独辟蹊径,人的才能与品德有一定关系,但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论人之道还是可取的,如今好多地方争说自己的城市是名人故里,连西门庆都有人说是自己的同乡,可笑不?所以,在文化方面要汲取精华,弃其糟粕。微风版主的文章利来然我欣赏不只是那犀利的语言如匕首、投枪,关键是主题往往令人耳目一新,想别人想不到题材。佩服

[ 本帖最后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0-7-22 07:20 编辑 ]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0-7-22 07:18
一个人才华再高,若人品低劣是难以让人欣赏的,而且连带其作品也必然大打折扣。这毋庸置疑。我想这就是本文的论点吧,我是这样读的。我对人的作品也是这样看的。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10-7-22 08:25
前些年我与微风版主观点也一样,但自读了周作人文章后改变了。
人与文,在一定程度是分离的。如西方文学史上的几个爱情诗诗人,其实很流氓——我忘记名字了。宋代书法四家,一开始没有蔡襄,是蔡京,后来因其是奸臣,换下来了。
明代的张瑞图,书法可称“落落大者”,但也一度附逆(魏忠贤)。
说句题外话,鲁迅曾对斯诺说,周作人的文章比他的好。
作者: lqm407    时间: 2010-7-22 08:27
有道理,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作品与人品都好,才能赢得人们的喜欢与尊敬。
对于郭沫若这样的人,毁誉交加,其行为应该成为文人的借鉴。
作者: 山野青云    时间: 2010-7-22 09:29
害死岳飞的应该是宋高宗,秦烩不过是执行了皇帝的旨意,充当了死刑执行官的角色。
作者: 山野青云    时间: 2010-7-22 09:36
把人品和文品掺合起来做整体评价的习惯是中国特色,中国人习惯因言废人,也习惯因人废言。在国外,没人在乎你是流氓还是罪犯,人们只在乎你的作品水准,只在乎你能为这个世界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你能把你自己的人格修养到什么样的高度。换句说话,人们不在乎你是什么,人们只在乎你能为这个世界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不过在中国,社会的思维惯性是过分注重你是什么,至于你能为社会做出什么则是其次的事儿。这也是中国在很多方面无法赶超外国的根本原因。
作者: 玉德    时间: 2010-7-22 10:05
基本赞同文章观点,人与文,有区别更有联系。而且,“人们对待艺术家的人品还是宽容的,但是这种宽容是有底线的”。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0-7-22 10:31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7-22 00:33 发表



和如空观点并不矛盾吧!我文中也举例蔡京和赵孟頫,这两人也备受争议,但后人评价宋代书法名人仍然有“苏黄米蔡之说”,说明对于艺术,人们的评价还是宽容的。但对于周作人和胡兰成,还是有很多非议的。这同时 ...


细细品来,我们的观点还真有共同之处。当然也有不同:
微风的意思是“思想”,而我的意思却是“实用”,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传统是,可以不写文,但不可以不“做人”。如李白,要他在出仕和做诗之间选择,他是会毫不犹豫放弃后者选择前者的。如《出师表》《陈情表》等文,作者的目的更明显,绝不是为了传播某种“思想”,而是为了“实用”,因为其文是真对某一个人的,而被后世传诵并非其本意。而骆宾王及陈琳的檄文虽是给大多数人看的,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用”。真正的文章可以“传播思想、陶情娱性”的思想是从西方传来的,而不是中国固有的东西。当然,这些认识无可厚非,也不妨做为主流,我们不能说“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比“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品味低,相反,同样都是文学上的精品……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0-7-22 10:40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7-22 10:31 发表


李白,要他在出仕和做诗之间选择,他是会毫不犹豫放弃后者选择前者的。 ...


断章取义一下。不太赞同水兄对李白的这个观点,李白出川,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入仕,虽然曾经倍受龙恩,名噪天下,但毕竟是文人习性,仕途只能昙花一现。其后因安史之乱的牵连,李白不得不放弃仕途,而专心作诗。其心迹可由不同时期的诗句作证,当他被朝廷召宠时,是满心狂喜的,而后来失宠,浪荡民间,诗中不无失意。所谓“天子呼来不上朝”,实则内心里还是想着天子,想着朝的。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来说,要感谢李白出仕不成,否则岂能出现诗仙?
作者: 若谷    时间: 2010-7-22 11:38
微风版这篇说得很有道理,文是离不开人这个主体的,所以看一篇文时自然会联想到作者本人。文品、人品是一体的。当然有某些人本身可能就是分离开的两个人,如果文品上乘而人品卑劣,真的很遗憾!
作者: 云端    时间: 2010-7-22 12:46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0-7-22 10:40 发表


断章取义一下。不太赞同水兄对李白的这个观点,李白出川,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入仕,虽然曾经倍受龙恩,名噪天下,但毕竟是文人习性,仕途只能昙花一现。其后因安史之乱的牵连,李白不得不放弃仕途,而专心作诗。 ...

我看糊涂了,好像你俩说的一样呢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0-7-22 14:31
标题: 回复 25# 云端 的帖子
其实一回事,微风和我说的一样,我又和柳藏说的一样,这就是传说的中殊途同归嘛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0-7-22 14:37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0-7-22 14:31 发表
其实一回事,微风和我说的一样,我又和柳藏说的一样,这就是传说的中殊途同归嘛

还是云木兰眼晴雪亮,俺看错了。白给水兄做了回旁白,娘的,你看他得意成八个牙露的样子。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7-22 15:01
观点厚实,历史的客观公正确有可商榷的地方
秦桧、蔡京、汪精卫、郑孝胥都写了一笔好字
因为德行或历史的原因,被人唾弃,少有收藏
相反颜真卿的忠勇、柳公权的笔谏被传为佳话
可见人心的作用,德行的关键,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 柳絮飞舞    时间: 2010-7-22 16:35
艺术是心性的展现,不管是为文还是写字,修德最为重要。
微风版主举出多位名人鲜为人知的隐忍之事,莫不如在美丽头冠上插上的匕首,让人心疼。。
作者: 柳絮飞舞    时间: 2010-7-22 16:36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0-7-22 00:37 发表
突然我记得,有本书上说东方红同时有两个版本,延安这边一个,重庆那边一个。
延安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重庆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蒋中正。
同时流行这两个版本说明了什么?我至今没闹 ...

我怎么不知道有。 :Q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7-23 10:59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0-7-22 07:18 发表
文章独辟蹊径,人的才能与品德有一定关系,但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论人之道还是可取的,如今好多地方争说自己的城市是名人故里,连西门庆都有人说是自己的同乡,可笑不?所以,在文化方面要汲取精华,弃其糟粕。微风 ...


问好!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7-23 10:59
标题: 回复 2# 陀螺 的帖子
单纯为读文章而读文章或许更能满足内心对美的感受与渴望。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此淡定!

确实如此!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7-23 11:01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0-7-21 21:02 发表
要我说,秦桧的书法好,就是好,这种一分为二该啥是啥的客观,我是见过有人提倡的。
还有所谓文如其人,总体来说,要看那个人是否言为心声,平常生活就有言行不一者,要么是言不由衷被迫无奈,要么根本就是虚伪的巧 ...


其实我是很想原谅秦桧的,但似乎民众习惯如此。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7-23 11:02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0-7-22 07:18 发表
一个人才华再高,若人品低劣是难以让人欣赏的,而且连带其作品也必然大打折扣。这毋庸置疑。我想这就是本文的论点吧,我是这样读的。我对人的作品也是这样看的。


确实如此!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7-23 11:03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10-7-22 08:25 发表
前些年我与微风版主观点也一样,但自读了周作人文章后改变了。
人与文,在一定程度是分离的。如西方文学史上的几个爱情诗诗人,其实很流氓——我忘记名字了。宋代书法四家,一开始没有蔡襄,是蔡京,后来因其是奸臣 ...



我很赞同武版观点,我还曾经写了一篇为秦桧辩护的文章,不过民众偏见太深,有时候很难改变!
作者: 刘玉红    时间: 2010-7-23 11:09
原帖由 lqm407 于 2010-7-22 08:27 发表
有道理,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作品与人品都好,才能赢得人们的喜欢与尊敬。
对于郭沫若这样的人,毁誉交加,其行为应该成为文人的借鉴。
昨天在网上看到了郭老先生分别于76年5月和10月填的两首词《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和《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仅仅5个月的时间,其歌颂对象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让人无语。作品写得再好,终究也是枉然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10-7-23 16:09
最好能做到不因人废言。我1996年前因为周作人是汉奸,不去看他的散文。后来知道是自己没有及早学到好东西。周是一时的软弱,与他长时间修养出来的远见卓识并不十分矛盾。
我以前逢人便推荐周作人,现在不了。读懂他,不易。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