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走近民间艺人杨天赐 [打印本页]

作者: 渭水河    时间: 2010-8-1 21:17
标题: 走近民间艺人杨天赐
走近民间艺人杨天赐

□白峰

  周末的一个清晨,记者通过麦积区退休干部张毅民,在天水市麦积区北山公园见到了麦积区民间艺人杨天赐,杨天赐看上去非常健谈,身材魁梧,结实憨厚。就在北山公园,他向记者展示了他一生的杰作,并且也现场带我一睹他的建筑作品,而他对自己的杰作相当的自信,更是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他从事寺庙建设、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的经历。


  杨天赐是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三石门村人,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按他的年龄已经过了60岁,但看上去似乎他并不显老,尤其有一棵童真的心,四方脸上略显黑黝黝,这或许是他常年奔波于野外,及其寺庙,露天建设让太阳特别照顾的结果。


  在麦积区及一些寺庙,东路五乡,提起杨天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经常亲切称他为民间艺人,他也算得上一位多才多艺,况且还是地方名人。


  1980年以来,杨天赐就投入到了他喜欢的职业中去,他先后在天水石门山、伯阳、吴砦、元龙、社棠等地进行古寺庙建设,自已设计,自己施工,雕塑建设彩绘了不同风格的学校、庙宇、道观等仿古建筑20余处,50多座,维修和重建各种古建筑同几十处,为保护当地人文景观和建设地方文化,发展地方教育、宗教、旅游、经济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颇多,他的足迹遍布于兰州、宁夏等地,麦积区北山公园的弘法寺院中的建筑都是他设计和施工建设,伯阳石门小学教学楼,石门山祖师殿、王母宫、五阳观真武大殿、伯阳柏林观三清殿等等,最近他竞标后建设的麦积区一马路东立交桥处一座八卦亭交付使用,游人在此交口称赞,市民散步在此也似乎找到了地方文化元素,更感觉到了麦积的文化内涵。


  这些成绩离不开他平时的文化积累和对古建筑的研究和痴迷,杨天赐自幼爱好雕梁画栋,平时也经常涉猎相关资料,学习此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从事古建筑研究和古建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伯阳镇,人们称杨天赐为能人,况且又说他是一位巧人,他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却聪明好学,平时爱动脑筋,也爱钻研,善于创新,富于创造。他就是凭着自己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涉猎并研讨了大量文学、历史、地埋、绘画、书法、建筑、音乐、戏曲等书籍,这为他发挥聪明才智,平时在设计和施工中才如泉涌提供了养料。在此期间他学会了赋文吟诗,能歌善舞,演出戏剧,绘画雕刻,古建筑设计。


  他既是一位木工,所有古建筑木工活都是他自己作工,自己设计。他还是一名泥瓦工,建筑过程中他自己施工,在古建筑建设中,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身兼数职,多才多艺。他还娴熟地掌握了古建筑设计、施工、雕刻、彩绘等技术,于是他成为活跃在农村和城市没有职称的农民建筑工程师。


  当然他还在其他方面更是表现出了文化内涵和底蕴,1984年,杨天赐自告奋勇担任了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石门景区风景普查组向导。他不畏艰险,在崇山峻岭中跋涉,足迹遍布石门山周边20公里以内的山山水水,沟沟梁梁。这期间,他也搜集到了大量民间传说,历史掌故,风土人情,于是他对一些地名的来历也进行了研究和整理,他也为麦积山石门景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正是这些工作,他总结出了石门山附近地名命名的规律性。有关数字的地名,大湾里、二流水、三晌沟、四道梁、五峰山、六崖子、七坡子、八仙河、九母园、十字梁;有关颜色的地名,红石窖、黄龙洞、蓝沟里、白崖子、青龙背、黑鹰嘴;有关五行的,金牛洞、木骑滩、水湿崖、火烧梁、土陷子;有关植物的,白杨沟、桦木梁、柳树沟、楸树台子、梁子树、桃花庵、莲花峰;有关动物的,放马滩、圈牛湾、山羊台、猪洞子沟、瘦驴岭、白鹿崖、豹子湾、蟠龙山、麒麟没听到。


  杨天赐经过整理和研究后发现,这些地名中以老虎和马命名的最多,诸如卧虎台、老虎湾、老虎圈、老虎洞、老虎厨房,马房山、马耳山、马驻峰、马山梁、牧马滩、群骐坡等。杨天赐认为,这主要是当时此地的老虎特别多,同时此地也是秦人牧马的主要场所,正如此,人民信手站来。


  杨天赐既建筑,也雕梁画栋,同时也为宣传当地文化名山、寺庙、风景积极努力,为此他撰写了3000多字的《五阳观简介》,编写了长达200多句的七言顺口溜《石门颂》,《石门颂》热情洋溢地赞美了石门山奇妙蚊观,风土人性,风景文化,《石门颂》并作为导游词被群众广为传诵。他还整理加工了数万字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在村民中宣讲,深受群众的喜爱。


  那么杨天赐到底是一个咋样的人啊?他类似于东北二人转的赵本山,但没有赵本山出名,他的名气在当地群众的心里,更在当地群众的记忆里。他很乐观,也很开朗,同他交流也很轻松,也很快乐。他说话说到尽情处总会哈哈一笑,况且他的笑声似乎很有吸引力,就在他同笔者交流的过程中,他的笑声吸引了麦积区北山公园散步者、晨练者。在他身上既有农民的质朴,也有文化人的内涵,还有对人的热情,对事的认真。


  我走近杨天赐,见识了杨天赐,也从他身上领教了他渊博的知识,更学到了地方文化,也学到了民间艺的技术。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0-8-1 21:52
欣赏,值得学习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0-8-2 00:16
民间艺人杨天赐。作者记述了一位从事寺庙建设、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的民间艺人的人生经历,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文笔简明翔实,再现了一位艺人热爱自己的创作。展示出一位质朴热情认真的艺人形象。
作者: 渭水河    时间: 2010-8-2 06:15
谢谢两位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8-2 07:22
走近民间艺人杨天赐 :叙述细腻,笔触简练,生动。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8-2 09:06
我走近杨天赐,见识了杨天赐,也从他身上领教了他渊博的知识,更学到了地方文化,也学到了民间艺的技术。
一个老艺人,在作者笔下显得生动朴实,令人尊重。
作者: 张景发    时间: 2010-8-4 10:48
渭水老师辛苦了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8-4 16:40
一个民间艺人,承载着厚重文化.问好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8-4 17:42
来欣赏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