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乡村生活之:衣 [打印本页]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07:34
标题: 乡村生活之:衣
乡村生活之:衣

[/杜永生]

  衣、食、住、行,衣为先。穿衣吃饭,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从衣着的变化也显现出生活的变化。我的根基在乡村,对于乡村人们衣着的变化,从粗衣粝食生活清苦到丰衣足食穰穰满家,三十多年来的霄壤之别,着实让人感慨万端。

  “的确凉、抖抖的;穿皮鞋、戴手表;一看就是上海佬”。这是当年流行于乡村的一句俚语(当时很多下放的知青都是上海人)。对于穿在身上戴在手上的,钦羡的同时,也不禁怀想万千。那个年代,除了勉强糊饱肚子,对于衣服的要求只停留在破旧但干净上。诸多的人家都是“老大穿了老小穿,缝缝补补又一年”,尤其是大人们的衣服,象样的没几件。即使有那么一二身比较好的衣服,也是等着走亲戚或吃酒、过年时才舍得穿一次。而孩子们最期盼的就是十岁生日和过年穿新衣。我在十岁生日的时候,不仅得到了二姨赠送的一顶棉帽子,还有母亲请裁缝做的一套淡蓝色的灯心绒衣裤,当然,这身衣裤做的非常肥大,不仅可以做棉衣棉裤的外套,来年长了个子也还可以再穿。所以,在我们那个童年时代,就算家人给做了身新衣服,一般都比较大,个子窜得快的,衣裤小了就给下面的弟弟穿,弟弟穿破了,这些衣裤也不会被随意扔掉,要么被拼凑成床单,要么当作布鞋料,要么撕巴成抹布,要么穿在稻草人身上,要么剪成条状搓成布绳,可谓废物再生利用。

  前不久回老家在山子家吃饭,见他们两口子床铺上的床单颜色杂沓,还以为是一种新款床单呢,近前看,原来这张床单就是由零头碎脑的布料拼缝而成,我感到惊讶,问他们家的经济状态也不至于这么艰苦吧。山子笑而不答,而山子媳妇一句话让我汗颜,不管日子有多好,都是从贫苦中熬出来的,所以,农村人的这种秉性不会丢。我们穿也好、吃也好,能将就就将就,只要孩子穿的体面,过的充实,就是我们的幸福。

  是啊。农村人的这种习性永远都不会改变。他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改变的同时,而穿在身上的衣服依旧是那么素朴,那么简单。如今,那些破旧的衣服还是留着干农活时穿着,而他们子女的穿着却不比城里孩子逊色。“现在农村多数人家也就一个孩子。一个孩子谁会舍得他(她)穿的跟不上趟呢?我们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人了,至于农活吗,至多再干二十年,那么,二十年后,这些农田谁来种?”这是老同学正海的肺腑之言。

  想想现在农村孩子的衣着穿戴,再想想我们那个年代,确实唏嘘不已。我写这些不只是忆苦思甜,还在于没齿难忘。想当年,我们从懂事起到上学都没有一身周正的衣服,穿的要么是破破烂烂的,要么是补丁摞补丁的,但大家都不会觉得被讥笑,也不会有人讥笑。显然,谁要是穿了件新衣服,那真的可以显耀下,也让大家艳羡着。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谁的衣服袖口上裤子屁股上没有几个厚实的补丁?没有光趟的课桌,就趴在粗糙的水泥板上、没有象样的凳子,就坐在土坯或砖块上听课写作业,衣服磨损的非常厉害。

  在夏天,我们的穿着就显得简单多了,十多岁的孩子,大多只穿着一个大裤衩,裸着上身,光着脚丫子,一个一个晒的黑不溜秋的。而到了冬天,尽管多数还有棉衣棉裤,但外套十分寒酸,甚至有的因为磨损,绽露出白花花的棉絮来。我印象极为深刻地是两位小学同学,光明在过十岁生日时,他的姐姐给做了一件的确凉裤子,那承想,不到三天,在晚上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游戏时,不小心被树枝爪了个大口子,回去被他的父亲狠狠地扇了几个耳光。袁大头,平时爱拖鼻涕,习惯用袖子呼啦一擦,久而久之,他的袖子上,糊拓成一层亮光光、厚实实的“糨糊”来。有一年冬天,我去他家(紧挨小学校)旁边的公场上挑野菜,见他家的烟囱冒着浓烟,还以为在烀山芋什么的呢,去了,就见袁大头正烧着锅,大锅里传出的是咕嘟嘟的声浪,我一把拎开锅盖,烀的不是山芋,而是一锅的衣裤。袁大头有些不好意思,赶紧从锅膛里掏出一个烧的半生拉熟的山芋给我。我边吃边问,还是觉得这事很奇怪。袁大头憨憨地对我说,这事对你说,但不可让别人知道。我狠劲地点头答应。原来,他和他的弟弟最爱疯玩又长时间没洗澡,穿的衣服也是长时间没换,生了很多的跳蚤、虱子,单用肥皂是洗不尽的,只有放锅里烀煮起到高温消虫的效果。不过,这件事我保守了已四十年,今天才说出来。而实际上,像他家这样烀衣杀虫的方式,在当时还有不少,如村里的光亮家、小孙家。还有,一些女孩子头上生了虱子用手逮篦子梳是无用的,她们不得不理光了头发,尽管万般无奈,但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彻底清除它们。

  那个时候,夏天,洗衣比较简单,都是单衣单裤用“团结”牌肥皂搓挪几下就可以了,而到了冬天,孩子们的衣服主要是外套(护衣),又因为大人们经常要起早贪黑地外出挑圩堤,换下的衣服,也逐渐堆积起来,母亲们得找一个歇工日大洗特洗一下。先得烧上一大锅开水和稀饭,先洗后烫,还要用米汤浆被子床单。所以,每逢这一天,母亲们从天不亮起床一直要忙到午饭前,房前屋后那几条晒衣绳上铺晾满了洗烫过的衣被。到了下午四点之后,晒干的衣被又被收回并叠放的整整齐齐。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人们的生活逐渐好转,而手头即便有了一些积蓄,想穿新衣服只有请裁缝来做。所以,进入腊月,村里的裁缝们最为吃香。都会被人请到家里做新衣服,有的大户一做就是十几套。后来,也就是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的开放,人们更舍得更倾向于去商店买衣服,不仅花样多随意挑选,也省事赶着这个趟。从那之后,裁缝的活计却走进了黄昏的暗影,作为曾经的手艺人,如今她(他)们年岁都很高了。他们的内心是不平静的,她(他)们也只在乡邻家里老人(去世)了,才会再次被请过去,给逝者做上一套老衣,实际上,她(他)们是在用最后的气力,勉力延续着这门手艺。

  衣着的变化,就是乡村生活的变化。而农人们衣着消费的变迁,也形象地记录了农村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过程。尽管他们的身份还是农人,但除了肤色黝黑、皮肤粗糙、骨节粗大、身上氤氲着泥土气息之外,他们与城里人的衣着在面料、质地、档次上不相上下。实际上,那个“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的日子还是非常让人怀念着。(全文2420个字,于2010824

[copyright]


[/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10-8-26 07:35 编辑 ]
作者: 飞花落叶    时间: 2010-8-26 07:57
哈,沙发!
看来又是一个系列新鲜出炉啦!
衣食住行之衣,衣在首位,看永生怎么说。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8-26 08:03
衣着的变化,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显著变化,浓缩着时代的强音.读这样的文字,产生强烈的共鸣.学习,问好永生兄
作者: 飞花落叶    时间: 2010-8-26 08:04
回忆的色彩浓郁,诠释并且反映了衣食住行之衣在乡村生活中几十年来的变化以及人们的观念变化,忠实地记录了原始生活,完整地再现当年乡村之风情风物风貌。
作者: 皖川情    时间: 2010-8-26 08:37
事物都在变化 中得以提升其本质。
作者叙述之小事,却小中见大。一步步演变而来的物质内里,就是生活品位的标识。用大量的叙事说理,可见笔者体察事物的能力很强。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6 08:44
衣着的变化,就是乡村生活的变化。而农人们衣着消费的变迁,也形象地记录了农村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过程。尽管他们的身份还是农人,但除了肤色黝黑、皮肤粗糙、骨节粗大、身上氤氲着泥土气息之外,他们与城里人的衣着在面料、质地、档次上不相上下.

    先匆匆忙忙浏览学习,以后细细学习。期待着衣食住行走的精彩续篇。问好先生!
作者: 张景发    时间: 2010-8-26 08:59
从衣着上看到生活的变化,好有生活的一篇佳作!问候老师!
作者: 乔举平    时间: 2010-8-26 09:02
欣赏杜先生佳作,问好,祝福!
作者: 若雨    时间: 2010-8-26 09:26
先记个号。再来欣赏又一篇美文
作者: 若雨    时间: 2010-8-26 09:39
有一句话不是说嘛“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我想从衣服的变化里,不仅能反映出生活状况的好转,也能反映出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的改变。小的时候,最喜欢的是过年,一点都不夸张,因为那时候不需要自己操心许多的事情,只要收不多的零花钱,有一套漂亮的新衣服或者一双合脚的新鞋子,那就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事情了。
   虽然现在乡村的生活现在比从前那样贫穷的时候要改善了很多很多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与城市相比,乡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相比而言还是要贫乏一些。不过,有的时候,我倒觉得,乡村纯朴的民风,美丽的风情,乡村清新的空气,所有,所有的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用金钱可以换到的。
   而且即使是在城市里,我也觉得节俭之风,平淡之风还是多来一些得好。那些灯红酒绿,有些虚情假意,有些浮夸不实,时间待久了,真得让人觉得很郁闷。
    欣赏这一篇文章。期待着更多更好的佳作。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8-26 09:41
正如永生兄所说,那个“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的日子还是非常让人怀念着。身上打着补丁,袖口上揩满鼻涕,我也是这样过来的。这个系列值得开掘,让我们一起回味远去的生活。问好!
作者: meng20042004200    时间: 2010-8-26 09:52
您的文章,触动了我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我们每个人一路走来,都是在切身感受着这种变化。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0-8-26 09:59
作者选取的乡村题材之乡村生活中的首条“衣”来展开叙述,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为背景里,把许多人认识的离不开的具体事务揭示出来,这必须具备一定的对乡村生活的体验及文字表达水准,细微小节,描述得有声有色,给人一种很新颖的体验认识。
问好!
作者: 青青河边    时间: 2010-8-26 10:22
那些苦难的日子中,衣着虽然朴素破旧,但人心淳朴,没有攀比,没有浮华,那样的日子还是让人非常怀念着的。很质朴的文字,欣赏学习了!
作者: 紫葵    时间: 2010-8-26 10:30
学习欣赏杜永生文友的《衣》。精神可贵。没有浮饰,没有攀比。没有巧藏。读出了人心淳朴。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8-26 10:36
  永生的文字本身读来不枯涩:实(记实)的东西多,又融了世态人情味,该篇又加重了慨喟和抒发,可谓虚实有了恰当的调配。
  本篇写衣是左右上下纵贯式。融合得很不错。文章通过一些往事的写真和揭秘,意在向人性的纵深去开疆。
作者: 柳絮飞舞    时间: 2010-8-26 10:59
依旧朴实无清新的笔融,读来唇齿留香。
衣着的变化是社会发展及变迁的一个缩影,很有现实意义的一篇文字。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0-8-26 14:51
读过永生这个关于“衣”,知生活的变化。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场景,过去人的穿衣,等等这些生活的经历,我都十分熟悉。作者通过这一视角反映出时代和生活的变迁。正如作者所说“农人们衣着消费的变迁,也形象地记录了农村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过程。”这条轨迹,也是认识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
作者: meng20042004200    时间: 2010-8-26 14:53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8-26 14:51 发表
读过永生这个关于“衣”,知生活的变化。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场景,过去人的穿衣,等等这些生活的经历,我都十分熟悉。作者通过这一视角反映出时代和生活的变迁。正如作者所说“农人们衣着消费的变迁,也形象地记录了农 ...

版主的评点到位。
作者: 紫葵    时间: 2010-8-26 14:54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8-26 14:51 发表
读过永生这个关于“衣”,知生活的变化。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场景,过去人的穿衣,等等这些生活的经历,我都十分熟悉。作者通过这一视角反映出时代和生活的变迁。正如作者所说“农人们衣着消费的变迁,也形象地记录了农 ...


学习名师房子点评风范。并努力参悟“衣”之真正学问。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0-8-26 14:57
再读,像翻开了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味道真浓。
作者: 芬芳五月菊    时间: 2010-8-26 15:12
读杜老师文章,想起许多辛酸的往事,这一代人是无论如何不能体会了!问好!
作者: 李华新    时间: 2010-8-26 16:07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8-26 07:34 发表
乡村生活之:衣
[文/杜永生]
  衣、食、住、行,衣为先。穿衣吃饭,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从衣着的变化也显现出生活的变化。我的根基在乡村,对于乡村人们衣着的变化,从粗衣粝食生活 ...

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拜读!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3
原帖由 飞花落叶 于 2010-8-26 07:57 发表
哈,沙发!
看来又是一个系列新鲜出炉啦!
衣食住行之衣,衣在首位,看永生怎么说。


感谢老乡第一时间的关注。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4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8-26 08:03 发表
衣着的变化,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显著变化,浓缩着时代的强音.读这样的文字,产生强烈的共鸣.学习,问好永生兄


感谢大相的关注与悉心的点评。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4
原帖由 飞花落叶 于 2010-8-26 08:04 发表
回忆的色彩浓郁,诠释并且反映了衣食住行之衣在乡村生活中几十年来的变化以及人们的观念变化,忠实地记录了原始生活,完整地再现当年乡村之风情风物风貌。


感谢老乡的悉心点评与热情的鼓励。这是第一篇。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4
原帖由 皖川情 于 2010-8-26 08:37 发表
事物都在变化 中得以提升其本质。
作者叙述之小事,却小中见大。一步步演变而来的物质内里,就是生活品位的标识。用大量的叙事说理,可见笔者体察事物的能力很强。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热情的鼓励。周五晚!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5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8-26 08:44 发表
衣着的变化,就是乡村生活的变化。而农人们衣着消费的变迁,也形象地记录了农村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过程。尽管他们的身份还是农人,但除了肤色黝黑、皮肤粗糙、骨节粗大、身上氤氲着泥土气息之外,他们与城里人的 ...


好的呀。期待着文华的点评意见或意见。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5
原帖由 张景发 于 2010-8-26 08:59 发表
从衣着上看到生活的变化,好有生活的一篇佳作!问候老师!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6
原帖由 乔举平 于 2010-8-26 09:02 发表
欣赏杜先生佳作,问好,祝福!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6
原帖由 若雨 于 2010-8-26 09:26 发表
先记个号。再来欣赏又一篇美文


好的。看到你的点评了。感谢你!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6
原帖由 若雨 于 2010-8-26 09:39 发表
有一句话不是说嘛“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我想从衣服的变化里,不仅能反映出生活状况的好转,也能反映出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的改变。小的时候,最喜欢的是过年,一点都不夸张,因为那时候不需要自己 ...


非常感谢老乡的关注与周至的点评。我看了又看,感触很深。再次感谢你!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7
原帖由 geng167 于 2010-8-26 09:41 发表
正如永生兄所说,那个“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的日子还是非常让人怀念着。身上打着补丁,袖口上揩满鼻涕,我也是这样过来的。这个系列值得开掘,让我们一起回味远去的生活。问好!


感谢根生的关注。准备在最近写完四篇。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7
原帖由 meng20042004200 于 2010-8-26 09:52 发表
您的文章,触动了我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我们每个人一路走来,都是在切身感受着这种变化。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8
原帖由 薄暮 于 2010-8-26 09:59 发表
作者选取的乡村题材之乡村生活中的首条“衣”来展开叙述,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为背景里,把许多人认识的离不开的具体事务揭示出来,这必须具备一定的对乡村生活的体验及文字表达水准,细微小节,描述得有声有色,给人一 ...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悉心的点评鼓励。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9
原帖由 青青河边 于 2010-8-26 10:22 发表
那些苦难的日子中,衣着虽然朴素破旧,但人心淳朴,没有攀比,没有浮华,那样的日子还是让人非常怀念着的。很质朴的文字,欣赏学习了!


说的非常好。那些日子确实非常值得怀念。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一生都不会淡忘。
作者: 紫葵    时间: 2010-8-26 17:29
继续领悟杜永生老师《衣》之精髓。努力学习“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缝缝补补又三年之节俭精神。为我另一文的提笔提供了一些思路。
难得之作。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29
原帖由 紫葵 于 2010-8-26 10:30 发表
学习欣赏杜永生文友的《衣》。精神可贵。没有浮饰,没有攀比。没有巧藏。读出了人心淳朴。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30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8-26 10:36 发表
  永生的文字本身读来不枯涩:实(记实)的东西多,又融了世态人情味,该篇又加重了慨喟和抒发,可谓虚实有了恰当的调配。
  本篇写衣是左右上下纵贯式。融合得很不错。文章通过一些往事的写真和揭秘,意在向人 ...


非常感谢星钧的点评。也是看了又看,感触深。颇受益!致敬!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30
原帖由 柳絮飞舞 于 2010-8-26 10:59 发表
依旧朴实无清新的笔融,读来唇齿留香。
衣着的变化是社会发展及变迁的一个缩影,很有现实意义的一篇文字。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31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8-26 14:51 发表
读过永生这个关于“衣”,知生活的变化。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场景,过去人的穿衣,等等这些生活的经历,我都十分熟悉。作者通过这一视角反映出时代和生活的变迁。正如作者所说“农人们衣着消费的变迁,也形象地记录了农 ...


非常感谢房子版主悉心而深刻地点评。看来最近你比较忙了。注意身体。致敬!
作者: 紫葵    时间: 2010-8-26 17:31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8-26 17:29 发表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不必客气。请问老师,您认不认识堡垒老师呀?如果认识麻烦您介绍一下。我想向他学习那种朴实无华不巧藏的文笔。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31
原帖由 meng20042004200 于 2010-8-26 14:53 发表

版主的评点到位。


是的。房版主的评让人感动。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32
原帖由 薄暮 于 2010-8-26 14:57 发表
再读,像翻开了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味道真浓。


再次感谢你!
作者: 绝版蔷薇    时间: 2010-8-26 17:32
看完此篇,想说几句,却有些吞吞吐吐,惟恐读者作者会错了意,也许楼主从前做版主时看过我一些回贴,大概晓得不致会错我的意思的吧。大胆说了,读完此文,真的第一时间冒出脑海的是一句‘杜版越写越好了’的感触,怀旧文章看得多了,有时会很怕作者会在结尾来句新旧对比,从而感慨赞叹幸福新生活的升华之笔。幸好此文没有如此张扬,全文固然有浓浓的怀旧之情,和对过往岁月淡淡的惆怅,那份对老百姓新近日子的赞,比较潜藏在文里行间,不露声色。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32
原帖由 芬芳五月菊 于 2010-8-26 15:12 发表
读杜老师文章,想起许多辛酸的往事,这一代人是无论如何不能体会了!问好!


感谢你的关注。准备将衣、食、住、行好好写出来。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33
原帖由 李华新 于 2010-8-26 16:07 发表

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拜读!


感谢你的关注。对于一些场景和细节,你也是深有体会了。你的文章大多也是乡村生活的忠实记述。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38
原帖由 绝版蔷薇 于 2010-8-26 17:32 发表
看完此篇,想说几句,却有些吞吞吐吐,惟恐读者作者会错了意,也许楼主从前做版主时看过我一些回贴,大概晓得不致会错我的意思的吧。大胆说了,读完此文,真的第一时间冒出脑海的是一句‘杜版越写越好了’的感触,怀 ...


非常感谢蔷薇的关注与剀切的点评。实际上,对于你的点评意见或建议,我一定悉心接受着。如此的鼓励,让我感动的同时,也提醒着自己如何惬当地把握这类文字的叙述要点。致敬!
作者: 紫葵    时间: 2010-8-26 17:38
原帖由 紫葵 于 2010-8-26 17:31 发表


不必客气。请问老师,您认不认识堡垒老师呀?如果认识麻烦您介绍一下。我想向他学习那种朴实无华不巧藏的文笔。


如果杜老师您认识堡垒老师,请千万介绍一下。因为我发现他的一篇得精华文章的主贴文风和您的一模一样,(我把那篇文都拷贝下来了)。堡垒老师他也有巧藏之文笔,连跟贴的语气都和您一样呢。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39
原帖由 紫葵 于 2010-8-26 17:31 发表


不必客气。请问老师,您认不认识堡垒老师呀?如果认识麻烦您介绍一下。我想向他学习那种朴实无华不巧藏的文笔。


认识啊。很熟悉。不过,你可以直接和他信息联系的。
作者: 紫葵    时间: 2010-8-26 17:39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8-26 17:39 发表


认识啊。很熟悉。不过,你可以直接和他信息联系的。


原来真认识呀。那我发个通知让管理员查查吧。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41
原帖由 紫葵 于 2010-8-26 17:39 发表


原来真认识呀。那我发个通知让管理员查查吧。


可以啊。这是你最喜欢做的。人家的ID在河北。我支持!
作者: 紫葵    时间: 2010-8-26 17:45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8-26 17:41 发表


可以啊。这是你最喜欢做的。人家的ID在河北。我支持!


天哪,你不当版主也知道人家ID是河北呀。那岂不是原版主笨小暖的老家。。。汗。。
晕。。。老师们真让我汗颜了。不管怎么样我都叫管理员查查,以维护你们二人中其中一人的声誉。尽管你们不再是版主了。但会员也有会员的人格尊严。


我现在所喜好也是老师们一直之所喜好。还在向各位老师学习中。。

还请杜永生老师继续指导我哦。

[ 本帖最后由 紫葵 于 2010-8-26 21:18 编辑 ]
作者: 王九峰    时间: 2010-8-26 17:45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四个兜,的卞裤,一看就是大干部。这些早年流行于豫南的口头语,早己淡出人们的口头上。永生这文章又勾出了很多回忆,继续写下去,让大家好好品嚼品嚼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6 17:52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8-26 17:45 发表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四个兜,的卞裤,一看就是大干部。这些早年流行于豫南的口头语,早己淡出人们的口头上。永生这文章又勾出了很多回忆,继续写下去,让大家好好品嚼品嚼


感谢九峰的关注。我一定好好写下去。握手!致意!
作者: 紫葵    时间: 2010-8-26 17:54
学习杜永生老师文字的质朴无华。当我再发文时,还请杜老师指点一二。也在期待房子老师的点评呢。
作者: 文佳    时间: 2010-8-26 19:06
现在的孩子能细听长辈述从前的不多。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0-8-26 20:40
行文紧凑了许多,有了进步,问好。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0-8-26 20:57
“近前看,原来这张床单就是由零头碎脑的布料拼缝而成”,细节也。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0-8-26 20:58
感怀忆旧的同时,让我们从基本的生活条件中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体验到到了生活的美好。我特别喜欢这种怀旧题材的文章,所以我的第一本文集就是《故乡的笛手》。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8-26 21:15
在生活贫乏的年代,穿衣也是粗布为主,随着生活提高,乡村人的衣着才开始渐渐好起来。
作者: 天疆    时间: 2010-8-26 21:17
“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写的真切,以衣着题,人体之表,生活进化之本。我们再也走不回历史的源头。
作者: 潘霞    时间: 2010-8-26 21:27
这些字,读来颇感亲切,我的母亲就常常把不穿的衣物裁裁剪剪缝制些门帘之类的,旧时代走过来的人,对朴实两字,是永远不忘践行的。
学习,问候杜老师!
作者: 紫葵    时间: 2010-8-26 21:41
很奇怪,我发现王克楠老师的ID也是河北的。也一并提请管理层查证、核实。

继续学习杜永生老师不巧藏的文字。至于缺点我学习大部分老师的跟贴技巧,就不提了。

[ 本帖最后由 紫葵 于 2010-8-26 21:47 编辑 ]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7 07:52
原帖由 文佳 于 2010-8-26 19:06 发表
现在的孩子能细听长辈述从前的不多。


感谢你的关注。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7 07:53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8-26 20:40 发表
行文紧凑了许多,有了进步,问好。


哦。感谢你的鼓励。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7 07:53
原帖由 王克楠 于 2010-8-26 20:57 发表
“近前看,原来这张床单就是由零头碎脑的布料拼缝而成”,细节也。


感谢您的关注。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7 07:54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10-8-26 20:58 发表
感怀忆旧的同时,让我们从基本的生活条件中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体验到到了生活的美好。我特别喜欢这种怀旧题材的文章,所以我的第一本文集就是《故乡的笛手》。


文集什么时候出版的。不过,想要一本。地址发过你。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7 07:54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8-26 21:15 发表
在生活贫乏的年代,穿衣也是粗布为主,随着生活提高,乡村人的衣着才开始渐渐好起来。


感谢高版主的关注。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7 07:55
原帖由 天疆 于 2010-8-26 21:17 发表
“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写的真切,以衣着题,人体之表,生活进化之本。我们再也走不回历史的源头。


感谢天疆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7 07:55
原帖由 潘霞 于 2010-8-26 21:27 发表
这些字,读来颇感亲切,我的母亲就常常把不穿的衣物裁裁剪剪缝制些门帘之类的,旧时代走过来的人,对朴实两字,是永远不忘践行的。
学习,问候杜老师!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作者: 张铭    时间: 2010-8-27 08:07
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这样的日子已不再来,可让人记忆越来越清晰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7 09:41
原帖由 张铭 于 2010-8-27 08:07 发表
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这样的日子已不再来,可让人记忆越来越清晰


感谢老乡的关注。握手!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0-8-27 09:46
简炼地烘托出了人性的美。朴拙是一种较高的境界。文章透出一种文化韵味,深刻。
作者: 蒙正和    时间: 2010-8-27 09:55
  杜版,好久不见,还好吗?这一篇,多么率性的文字,喜欢。
  ——文祺秋安!

[ 本帖最后由 蒙正和 于 2010-8-27 09:56 编辑 ]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7 10:06
原帖由 川媚 于 2010-8-27 09:46 发表
简炼地烘托出了人性的美。朴拙是一种较高的境界。文章透出一种文化韵味,深刻。


感谢你的关注与热情的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7 10:06
原帖由 蒙正和 于 2010-8-27 09:55 发表
  杜版,好久不见,还好吗?这一篇,多么率性的文字,喜欢。
  ——文祺秋安!


感谢正和的关注。我不做版主好多天了。也期待着欣赏你的新文呢。握手!
作者: 张小刚    时间: 2010-8-27 15:18
杜版佳作精彩,学习了。。。
作者: 洪涓    时间: 2010-8-27 15:48
那个“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的日子还是非常让人怀念着。

朴实的文字,温馨的记忆。欣赏并问好杜斑。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8-27 16:49
衣食住行,在永生兄笔下显得别样的亲切。回首往事,真的是感慨万千。这样的事于我特别有印象,那时的农村都不容裕,煮衣服的事情我也亲眼目睹过。只是很少提起,如果不是在这里看到,大概就要忘记了。
好在永生兄总是这样直面生活,不隐不匿,难得!
作者: 月亮宝船    时间: 2010-8-27 16:50
杜老师的这篇文章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喜欢!
作者: 张红华    时间: 2010-8-27 18:32
欣赏美文!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0-8-27 19:24
大量的叙事说理,可见笔者体察事物的能力很强。这种能力,说到底是生活基础做奠基的。问好永生。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0-8-27 20:27
杜老师的文章总是在叙事中抒发感情,一种灵动的气息充溢于字里行间,一种感情的流露溢满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0-8-27 22:06
衣,见证的是日月变迁。
因为见证,而让衣,变得不再是单纯的穿。
:)问好永生。
作者: 泗水河畔    时间: 2010-8-28 12:58
衣的变迁,消费观念的变迁,生活理念的变迁,今天,何处可循当年人们对无华布衣的那份独特情怀?
在这里,重温了三十年前的生活点滴,真的很温馨啊。
作者: hgz0819    时间: 2010-8-28 14:27
生了一个星期的病,好几天没有上网了,今天刚好有空上来欣赏永生兄的大作,好文,支持一下!
作者: 皖川情    时间: 2010-8-28 16:44
杜局长在哪悠闲呢?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10-8-29 08:45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8-27 16:49 发表
衣食住行,在永生兄笔下显得别样的亲切。回首往事,真的是感慨万千。这样的事于我特别有印象,那时的农村都不容裕,煮衣服的事情我也亲眼目睹过。只是很少提起,如果不是在这里看到,大概就要忘记了。
好在永生兄总 ...

问好杜老师,有些日子没有来坛子了,老师近来可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9 17:07
原帖由 张小刚 于 2010-8-27 15:18 发表
杜版佳作精彩,学习了。。。


感谢朋友的关注。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9 17:08
原帖由 洪涓 于 2010-8-27 15:48 发表
那个“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的日子还是非常让人怀念着。

朴实的文字,温馨的记忆。欣赏并问好杜斑。


感谢你的关注。下午刚从老家回来。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9 17:08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8-27 16:49 发表
衣食住行,在永生兄笔下显得别样的亲切。回首往事,真的是感慨万千。这样的事于我特别有印象,那时的农村都不容裕,煮衣服的事情我也亲眼目睹过。只是很少提起,如果不是在这里看到,大概就要忘记了。
好在永生兄总 ...


感谢修玲的关注与悉心的点评。还没及时欣赏你的文章。不好意思。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9 17:09
原帖由 月亮宝船 于 2010-8-27 16:50 发表
杜老师的这篇文章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喜欢!


感谢朋友的关注。也喜欢你的文章。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9 17:09
原帖由 张红华 于 2010-8-27 18:32 发表
欣赏美文!


感谢朋友的关注。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9 17:10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10-8-27 19:24 发表
大量的叙事说理,可见笔者体察事物的能力很强。这种能力,说到底是生活基础做奠基的。问好永生。


感谢你的关注。已经写到“住”了。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9 17:10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0-8-27 20:27 发表
杜老师的文章总是在叙事中抒发感情,一种灵动的气息充溢于字里行间,一种感情的流露溢满文章的思想感情


感谢老乡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9 17:11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10-8-27 22:06 发表
衣,见证的是日月变迁。
因为见证,而让衣,变得不再是单纯的穿。
:)问好永生。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还没及时欣赏你的文章。抱歉!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9 17:11
原帖由 泗水河畔 于 2010-8-28 12:58 发表
衣的变迁,消费观念的变迁,生活理念的变迁,今天,何处可循当年人们对无华布衣的那份独特情怀?
在这里,重温了三十年前的生活点滴,真的很温馨啊。


感谢你的关注与悉心的点评鼓励。刚从老家回来。快收割稻子了哦。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9 17:12
原帖由 hgz0819 于 2010-8-28 14:27 发表
生了一个星期的病,好几天没有上网了,今天刚好有空上来欣赏永生兄的大作,好文,支持一下!


感冒了?你的身体素质非常好的呀。看来还是酒吧。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9 17:12
原帖由 皖川情 于 2010-8-28 16:44 发表
杜局长在哪悠闲呢?


这几天都在吃酒。你没有吗?晚上在帝豪呢。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