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手工制作(外一章) [打印本页]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7 17:34
标题: 手工制作(外一章)
                             手工制作(散文.外一章)
                                                                          
                                                            □    文/于文华

      没来由的,喜欢一切手工制作的东西。

       商城里卖的速冻饺子,仅仅匆忙浏览一眼,吃却是不大愿意的。除了味道不合口味外,还有些商品化意味,有种说不出的怪怪感觉。非但如此,连包饺子都要手工的。有一种包饺子的塑料器皿,擀好面张子,包好馅子,两边一合,立马就好。但吃起来有些千篇一律木木的感觉,有些机器加工的冷硬和毫无质感,没有半点亲切感与丝毫美的雅致,咀嚼不出半点芳香的滋味。

        那年小姨子递给一个买来的包饺子的东西,吃了一次,索然无味,嘴里寡淡,木然,妻子从此不再拿它包饺子,而是和好面张子,我找铁皮茶叶盖使劲像拿剪子在面皮上剜一样,一下一张,一下一张。妻子炝好或小葱猪肉馅,或土豆麻腐馅,或羊肉粉条香菜馅,一个个拿手捏好。我的面张子加工好不到半个时辰,她的饺子已然包的所剩无几。我忙忙将碎面团成块,再揉揉,擀擀,搓成细细的条,切成小小的,再找小擀丈擀成面张。薄厚均匀,大小一样,她包的非但快且整齐好看,就像艺术品一样精致。一排排、一行行码好,俨然排列有序的阵势。下到锅里,调些盐醋(说是提防饺子馅烂),煮沸一番,捞到碗里,吃的满嘴溢香。剩下的馅冷冻到冰箱里,过些日子,再和面,擀成大面张子,包成包子,一家人照样吃的啧啧称叹。日子在妻子的调理和安排下,过得井井有条,有滋有味。

      一个家庭有一位会整理家务,善变化花样烹调的主妇,真是全家人的福气。有人说能哄住丈夫胃的女人是聪慧女人,有人说家的温馨有一半离不开一日三餐。的确,餐馆大鱼大肉吃惯了,海参鱿鱼吃腻了,家常便饭吃着舒服、养胃。

       看见许多城市女性,嫌和面的繁琐,下班匆匆忙忙购置些行面,可揪成面片儿,一顿饭片刻即可做好。扁扁抑或圆圆的机子压制的长面,可炒菜吃干拌,也可炝些肉,切些豆腐、土豆、青菜之类的小丁儿,做成臊子面。商家会揣摩顾客心理,人们有什么需求,就有什么服务;有咋样的口味,会因人而异,加工成咋样的东西——还有机器做好的碎面条儿、转拨刀、栀子面、拉条,凡人所需,凡人所想,应有尽有。但这种面,吃起来没有手工擀面的味道。尤其西北人手工擀成的短面条儿,面和的硬硬的,拿切刀切的细细的,尽管不一样匀称,长短不齐,但炝了猪肉、小葱,下了豆腐、青菜、西红柿和香菜,吃着舒畅,有着说不出的和美,自然。尽管肚子吃饱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再吃不上一碗,来少半碗总是能下咽的。

      超市的商品琳琅满目,想方设法尽可能满足大众需求。千人一面的大批量生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且社会越发展,分工也越细,小农经济早已被时代所淘汰、所抛弃,一个人的生存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劳与汗水。尤其经济越发展,社会文明化程度越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自会水涨船高。但总觉得有些机器生产的产品,冷冰冰一模一样的东西,没有情感,没有个性,没有特色,尤其缺乏一种可以触摸、可以感知、可以亲近的东西。

      皮鞋光亮、好看、美观,但酷暑难耐的时节,脚下潮潮的、滑滑的,连同身上的汗,叫人不大舒服。下班后,我赶紧找出母亲亲手加工的布鞋,穿着透气、妥帖。下午散步消闲,脚穿布鞋,走到长满杂草的地埂,置身仁厚的泥土,抚摸麦子的生长,呼吸田野的气息,自感神清气爽,疲劳焦躁一点点消失。机器加工的鞋垫儿,华丽,轻薄,好看。但衬到脚心老是往外走,不大合脚。妻子不厌其烦,自己找出几个破旧的衣服与牛仔裤,一一细心剪成大块,弄好糨糊,找来鞋样,先是一层厚纸,再一层破布。三层后粘合一块,放置于日光下暴晒。再一一缝纫机上滾了花边,一圈圈跑了细细密密的线,一口气做了几十双,衬在鞋里,感觉舒适,贴心,温馨,舒畅。

       这世界上,纯手工制作的东西越来越少,有些已经缺失、消亡,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们曾经的给人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推动社会发展的功绩不可埋没。我们正是不断借鉴前人的成果,不断总结完善创新生活生产用品,才不断进步、不断扬弃、不断前行。

       有些消亡的,我们无法打捞;有些残存的,我们需要珍视——不要等到风吹雨淋腐烂变质了,才知道挖掘;不要等到脱落毁坏了,才知道保护。看到有些地方一方面在大力破坏历史文化遗迹,另一方面又打着弘扬民族文化的招牌,致力于打造“明清一条街”、珍贵历史遗迹再现景点。再好的模仿也是模仿,再精美的包装也是包装。原汁原味、正正宗宗祖先精心构建的建筑、物器……即或有些瑕疵,有些毛病,也比再造要好千万倍。

        天天吃着手工制作的饭食,脚踏一针一线纳就的布鞋,谁说不是一种平和自然的追求信仰,一种实在安然的生活态度,一种豁达敞亮的人生境界!


                                                         “小芳”消失谁之错

      回家的时候,年老的母亲,总要絮絮叨叨地给我讲述村子里发生的事情,就好像我是她的热心听众,又好像我是她最知己、最信赖的志同道合者。起先,有些厌烦,但碍于情面,不大好反驳,内心深处也窃想知悉故乡人事变更。后来,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习惯,一种不是天籁胜似天籁的美妙感受。我知道:年老体弱、年事已高的母亲,这样的时日不多了,而能够虔诚认真,静静倾听挚爱母亲的一番“唠叨”,谁说又不是一种幸福。

      吃过晚饭,躺在老家炕上,无所事事,啥都不想,啥都不用思考,只想静下心来,给灵魂一个短暂的歇息。不看书,用不着拉灯,黑黑的夜里,看不见母亲的面容。但母亲的话语,像流水般轻盈、滋润,跳闪在心扉间。她知道,我没有睡着,也不大可能睡着,但又不愿“打搅”我的休息。为激励母亲的说话欲望,半晌,我问一句:“五爷家的那个秀敏怎么样了?”

      “16岁就跟人跑了,听说最近和对象、娃娃专门回来认亲”。16岁,或刚上高中,或初中毕业,正是如花似玉、风华正茂的年月,也是认真读书,为人生奠定基础的日月。我姑娘正上高一,还知道在我们跟前撒娇。记得我上高中时,秀敏还是小不点,情况不甚了了。那时节,“小芳”是我们心中的偶像,“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的美丽又大方,辫子细又长”……是我们成天唱吟的歌儿。猛然间,小芳一样秀气、率真的秀敏,已然长成落落大方、楚楚动人的大姑娘。乡村的水土养育人、出息人,也成就人、造福人。小不点的秀敏在乡村乳汁的抚育下,在乡村春花秋雨的摔打下,悄然长大成如花似玉的靓丽少女。就像乡下的麦子、玉米,好像不见长,但在风吹雨淋间,一天天、一点点悄然长大。许许多多和秀敏一样的“小芳”,也在家长不知不觉的呵护与疼爱间长大了。

        她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大多家长就不想再供,有些本人也不愿再费尽读书,只有学习拔尖,有望考上大学的那些凤毛麟角者,家长不放弃,自己也心怀远大才上高中。许多小芳一天也不愿呆在自认为闭塞保守,落后贫穷的村子,不大愿意像父辈一样修理地球,埋头种庄稼受苦力,而是一窝蜂地走出去,到外面繁华世界闯世界,或出外打工,或跟人学理发美容,或学裁剪技术……政府的强力组织,媒体的大力鼓动,榜样的无穷力量,让她们欢呼雀跃,欣喜若狂,纷纷像鸟雀一样,扑楞楞飞出束缚他们的“牢笼”,不再听父母的罗里啰嗦,不想看到村子的猪牛羊鸡,一个个走出家门,见识、领略城市的花花世界。16岁的秀敏去了首都北京。一年后,钱没有挣几个,最大的收获是喜孜孜领回一个瘦瘦黑黑的汉子,据说老家在贵州山区,年龄20多岁。有人见过那男的,说至少年龄在30多。家里人气不打一处来,极力反对,说图什么:长相没长相,年龄太老佐,挣钱没几个,家还在山区。但好说赖说,秀敏硬是不听,说男子心眼好,待人实诚,尤其对她好的没法说。还是这是她的一辈子的幸福,不要父母操心。她父亲黑着脸,不看女婿一眼,母亲说丫头还小,不准备出嫁,让男子先回家,以后再说。全家强行阻挠秀敏外出,一步不离看护着她。但,人有了外逃的心思,有了爱情的强大动力,谁都无法管束住。母亲说,有个地方的一位女子,也搞了个对象,家里父母强烈反对。家里越反感,姑娘越坚定了找对象的心思。锁了门窗,捆绑了手脚,但还是被胆大心细的女儿剪断了绳索,从窗户里逃了出去,去和心爱的人追求他们的幸福生活。五爷家的秀敏用手机联络好对象,一天夜里偷偷远走高飞,玩起了自古追求爱情的高招“私奔”,让五爷鸡飞蛋打,没有捞到一分钱彩礼,还失去了女儿。

      再狠心的女子,私奔后生下孩子后,必然要抱着下一代回家,恳请父母的原谅。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模板,但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依然在上演。社会发展了说不清的历程,爱情道路上依然前赴后继着多少私奔的男女。

       邻居家一位长相伶俐,但无法说话的聋哑女子,家里掏钱送她到省城专门的聋哑学校学习,三年的刻苦学习,哑语大有长进,但毕业后却和父母失去了联系,杳无音信。问学校说是毕业后回家了。人说不会是被人贩子拐骗了吧,报纸上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加之自身有缺陷,多有不便,极有可能被人拐卖。利用各种关系,多方寻找,毫无下落。后来心瓷了,权当没有养育过一样。但几年后却毫无征兆地回来了,身后跟着位男子,怀抱他们爱情的结晶。家里人只能接纳,只好认可。有什么办法呢?生米已然做出了熟饭,最好的办法只能是默默承认事实。

      是什么原因,什么因素,让乡村一个个纯朴,善良,温柔,本分的小芳消失不见了一点踪影?社会的飞速变革,时代的发展变迁,让人的爱的追求多元化。我们推崇的乡村女子的羞涩美不见了,质朴纯洁找寻不着一点踪影,油黑粗粗的麻花辫子只在电影电视上看到,代之为谈吐举止怪模怪样,城不城、土不土、洋不洋,加之时髦的发式、洋气的染发(卷发)、时尚的衣着、怪里怪气的腔调。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的开放文明,见识眼界的宽阔广泛,接触面、交际圈、认知度的增加,推动着青年一代追求多元化,这本没有错。谁不向往、渴求幸福美满的爱情?谁不想拥有和找到情投意合的爱人?谁不想天天过居有楼出有车食有肉喝有酒的舒适生活?。但随着发式的变更化,言语的新潮,行为举止、思维意识向城市的接轨,来自乡村的无数个“小芳”,在灯红酒绿里迷失了方向,丧失了自我与灵魂。加上一些杂志、媒体与身边人的推波助澜,她们渐渐丢失了乡村淳朴本性,逐步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乐所谓的高贵生活看齐,被甜言蜜语、锦衣玉食所诱惑,得过且过,无追求,无理想,当起了“二奶”、“三奶”、“地下情人”、“协约包租”……还沾沾自喜,自以为不用付出汗水,提前跨入小康富裕生活。甚至有些来自乡村,走进城里的大学生,都想嫁给原来人所不齿的黄世仁,而不愿找老实憨厚、生活清苦的杨大春。(据报道,一项调查表明89%的女大学生不愿意找杨大春,而想一步到位嫁给财大气粗的黄世仁)。
大胆追求自由爱情没有错,追求两厢情愿的幸福也没有错。这是多少人为之奋斗、为之流血换来的代价。如


       如今乡村许多家长的思想也不是榆木脑瓜,也想小芳们找个好归宿,不再为日后的日子担忧,变得开通开明,大多不再是强行反对儿女婚事,只要能看的过去,家境、人品大体上可以就成。错的只是小芳们把握不住自我,找不到做人的准星与基本信条,丢失了乡村千百年来熏陶的质朴天然本性,一味视金钱为上,过分贪图享乐,不愿不想和爱人一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靠勤劳双手,打拼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zfx875206 于 2010-8-28 07:16 编辑 ]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0-8-27 17:52
急功近利,杀鸡取卵,不仅是小芳们,我觉得是这个时代的所有阶层的人在两性关心取舍上都存在的问题。男人比小芳也好不到哪去,做二爷的也比比皆是。二十小伙找六十老太谁又说得清是什么力量驱使?问好文华。
作者: 张红华    时间: 2010-8-27 18:13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8-27 18:46
一种人情的悲凉.一种时代的写照.学习乡土文字,问好文华老师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0-8-27 19:17
二章字都是笔触细致平实,生活中的平常事在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叙述中显得真实而感人,社会在飞速发展,可是有一些本质的东西却越来越的流失,令人怀念和深思。
欣赏!问好!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0-8-28 07:21
天天吃着手工制作的饭食,脚踏一针一线纳就的布鞋,谁说不是一种平和自然的追求信仰,一种实在安然的生活态度,一种豁达敞亮的人生境界!

在对比与反思中,怀念那份淳朴与安然。反映社会现实,有思索有探究的文字,精华鼓励,问好。
作者: meng20042004200    时间: 2010-8-28 07:35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8-28 07:21 发表
天天吃着手工制作的饭食,脚踏一针一线纳就的布鞋,谁说不是一种平和自然的追求信仰,一种实在安然的生活态度,一种豁达敞亮的人生境界!

在对比与反思中,怀念那份淳朴与安然。反映社会现实,有思索有探究的文字 ...

赞同,有思想的文字。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8 09:29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10-8-27 17:52 发表
急功近利,杀鸡取卵,不仅是小芳们,我觉得是这个时代的所有阶层的人在两性关心取舍上都存在的问题。男人比小芳也好不到哪去,做二爷的也比比皆是。二十小伙找六十老太谁又说得清是什么力量驱使?问好文华。


   我只是对纯洁、善良、朴实的小芳逐步消失而遗憾……至于男人不在本次探讨的话题之内,以后想好再说说男人。


      谢谢玉琴的第一时间欣赏,问好朋友!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8 09:29
原帖由 张红华 于 2010-8-27 18:13 发表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谢谢提读,问好!周末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8 09:30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8-27 18:46 发表
一种人情的悲凉.一种时代的写照.学习乡土文字,问好文华老师


    谢谢大相朋友欣赏,祝福周末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8 09:31
原帖由 薄暮 于 2010-8-27 19:17 发表
二章字都是笔触细致平实,生活中的平常事在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叙述中显得真实而感人,社会在飞速发展,可是有一些本质的东西却越来越的流失,令人怀念和深思。
欣赏!问好!


  我以为: 社会在飞速发展,但有些东西还是要继承要发扬,不能全盘否定与抛弃……

    谢谢薄暮朋友欣赏,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8 09:32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8-28 07:21 发表
天天吃着手工制作的饭食,脚踏一针一线纳就的布鞋,谁说不是一种平和自然的追求信仰,一种实在安然的生活态度,一种豁达敞亮的人生境界!

在对比与反思中,怀念那份淳朴与安然。反映社会现实,有思索有探究的文字 ...


   谢谢匣子版主的精华鼓励与厚爱,谢谢中肯的评阅意见!
   祝福周末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8 09:33
原帖由 meng20042004200 于 2010-8-28 07:35 发表

赞同,有思想的文字。


   谢谢新朋友欣赏,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8-28 14:43
民间手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必然会被机械代劳。而淳朴民风的丢失,给人提出了一个令人思考的现象。
作者: 皖川情    时间: 2010-8-28 16:22
文章小说元素注入,彰显其驾驭文字的能力,叙述的节奏与此次明晰,生活的细节描述和任务的刻画比较得体,尤其是对生活现象的描述更加提升了文章的文学价值。问好!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0-8-28 16:35
于老师与妻子一起包水饺的一段很有生活味道。
温馨的日子。
优美的文笔。
作者: 心中的秘密    时间: 2010-8-28 22:52
于老师的文字平时中建功夫,那种语言张力,那种朴实中蕴含的哲理,实实在在的令人深思!拜读学习!
问好于老师!
作者: 天水丁丁    时间: 2010-8-29 00:06
标题: 我给你电子信箱吧
dyb2299@21cn.com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9 09:42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8-28 14:43 发表
民间手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必然会被机械代劳。而淳朴民风的丢失,给人提出了一个令人思考的现象。


   谢谢迎春先生的提读及欣赏,问好朋友!祝福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9 09:44
原帖由 皖川情 于 2010-8-28 16:22 发表
文章小说元素注入,彰显其驾驭文字的能力,叙述的节奏与此次明晰,生活的细节描述和任务的刻画比较得体,尤其是对生活现象的描述更加提升了文章的文学价值。问好!


        谢谢朋友细心认真的点评及欣赏意见。问好朋友!
     祝福周末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9 09:44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0-8-28 16:35 发表
于老师与妻子一起包水饺的一段很有生活味道。
温馨的日子。
优美的文笔。


   谢谢菊花朋友欣赏,问好朋友!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9 09:45
原帖由 心中的秘密 于 2010-8-28 22:52 发表
于老师的文字平时中建功夫,那种语言张力,那种朴实中蕴含的哲理,实实在在的令人深思!拜读学习!
问好于老师!

      谢谢秘密朋友的厚爱及提读,问好朋友!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9 09:55
原帖由 天水丁丁 于 2010-8-29 00:06 发表
dyb2299@21cn.com



      谢谢甘肃朋友欣赏,记住了邮箱,以后请多多关照!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8-29 09:56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0-8-29 02:16 发表
如今乡村许多家长的思想也不是榆木脑瓜,也想小芳们找个好归宿,不再为日后的日子担忧,变得开通开明,大多不再是强行反对儿女婚事,只要能看的过去,家境、人品大体上可以就成。错的只是小芳们把握不住自我,找不到 ...



    谢谢太阳神朋友的欣赏及提读,问好朋友!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8-29 16:40
淳朴与平和的生活,应是乡村的基调。我们正在失去乡村,小芳走向了何方?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8-29 17:01
刚从老家回来。先提上。
作者: 徐睿成    时间: 2010-8-29 17:27
赞同,有思想的文字。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0-8-29 19:33
一种实在安然的生活态度,一种豁达敞亮的人生境界-------------回归自然的一种生活应该是最终所愿。
问好文华。
作者: 张小刚    时间: 2010-8-30 09:21
今天才读到,问候于老师。
作者: 乔举平    时间: 2010-8-30 10:31
怀念手工制作的一切,欣赏,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9-1 08:31
原帖由 geng167 于 2010-8-29 16:40 发表
淳朴与平和的生活,应是乡村的基调。我们正在失去乡村,小芳走向了何方?问好!


   谢谢朋友欣赏,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9-1 08:32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8-29 17:01 发表
刚从老家回来。先提上。


   谢谢永生先生欣赏,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9-1 08:32
原帖由 徐睿成 于 2010-8-29 17:27 发表
赞同,有思想的文字。


   谢谢老乡,问好朋友!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9-1 08:33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0-8-29 19:33 发表
一种实在安然的生活态度,一种豁达敞亮的人生境界-------------回归自然的一种生活应该是最终所愿。
问好文华。


   谢谢施梅文友提读及欣赏,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9-1 08:34
原帖由 张小刚 于 2010-8-30 09:21 发表
今天才读到,问候于老师。


   谢谢小刚朋友欣赏,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9-1 08:34
原帖由 乔举平 于 2010-8-30 10:31 发表
怀念手工制作的一切,欣赏,问好!


  谢谢朋友欣赏,祝福快乐!
作者: 若荷    时间: 2010-9-1 09:18
原帖由 皖川情 于 2010-8-28 16:22 发表
文章小说元素注入,彰显其驾驭文字的能力,叙述的节奏与此次明晰,生活的细节描述和任务的刻画比较得体,尤其是对生活现象的描述更加提升了文章的文学价值。问好!


皖川情评价的很好,一并欣赏!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9-1 22:18
问候季老师!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0-9-2 13:18
手工制作,消失的身影,或许只能在宁静时回味,在寂寞时品尝。快速的通畅的机械的程式化的,有些方便,也有些冷:)
作者: @边走边唱@    时间: 2010-9-2 15:51
记忆中,我的手工制作是从自制手枪开始的!
你的文字,以独到的视角和思考见长,因而很有看点!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10-9-2 16:52
生活琐事,正是人间的真实表现。从这些不经意的细微之处反应出生活的原色,是散文的一种好写法。问好朋友!
作者: 天下为公    时间: 2010-9-2 20:41
学习美而实在的文!
问好
作者: 王九峰    时间: 2010-9-3 06:08
如今乡村许多家长的思想也不是榆木脑瓜,也想小芳们找个好归宿,不再为日后的日子担忧,变得开通开明,大多不再是强行反对儿女婚事,只要能看的过去,家境、人品大体上可以就成。错的只是小芳们把握不住自我,找不到做人的准星与基本信条,丢失了乡村千百年来熏陶的质朴天然本性,一味视金钱为上,过分贪图享乐,不愿不想和爱人一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靠勤劳双手,打拼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是时代的进步,观念的转变,认识的进化。文章朴实,小故事大意义。
作者: 李雷    时间: 2010-9-3 14:42
于老师的文章读来就是爽口!给人启迪!
李雷郑重学习了!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