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三桥、棉布衣及腐败 [打印本页]
作者: 渭水河 时间: 2010-9-24 15:59
标题: 三桥、棉布衣及腐败
三桥、棉布衣及腐败
□渭水河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近日开始为期40天的局部封闭维修。这已是这座投资11亿元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10年间的第24次维修。据了解,此桥最近一次大修是去年7月到9月间,桥面用的是美国进口环氧沥青混凝土,耗资逾亿元。当时,面对市民对此桥“屡修屡坏”的质疑,有关方面自信地说“至少要管6年”。可实际上通行不到3个月就又修了一回。现在主桥桥面已出现数十个坑洼,如同“牛皮癣”一样,所以不得不大修。
如今豆腐渣工程见怪不怪,不补不能体现出维护水平,不修不能让显示出技术含金量,于是一些路面修了补,补了修,补来补去撕裂了老百姓对市政设施的信心,补满了发维修财贪婪者的口袋,这样的修补与其说是修补路面,倒不如说是采取的一种乘机捞钱伎俩。
大家都记得新中国刚解放时的艰苦生活吧,老一辈人身上穿着的棉布衣服,穿烂了缝缝补补再去穿。于是民间留传下来一句谚语:“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可再说一件粗布大衣也会穿三年,而不是如同长江三桥一样一年穿破两次,还要被两次修补,这长江三桥怎么就不经风雨不耐磨损?
其实,这并不是负责维修大桥的技术人员所言,用的是进口材料,施工是“土办法”,“牛拉火车式”的“创新”施工会陷入“屡坏屡修、屡修屡坏”怪圈,而是一种严重的偷工减料,偷梁换柱,更是不符合施工规范的维修,维修者没有质量意识,更没有责任可言,于是有了工程就贡献,将大部分资金用到了给发包方的贡献上,将小部分资金用在了大桥维修上,就有了所谓的“土办法”,小资金修补桥,技术不到位,质量更难到位,资金转嫁,于是才形成了真正的恶性循环,修一次桥贡献一次,越贡献越乐意多修桥,桥就成了一些人腐败的试验场,从而让修补成了一些人的摇钱树,就有了10年大修24次,平均不到1年要修2次现状。
长江三桥不如老百姓身上的一件棉布大衣,老百姓身上的棉布大衣,老百姓缝补是为了穿的更好,尽管旧了,却穿在身上得体舒服。可长江三桥,却是穿在一些职能部门身上的,他们多维修多修补,要的是效益,要的是财路,每次修补,质量不是问题,发财才是真问题,如果能发财,修成什么桥,如何修无人来问,无人来管,从而致使桥面成了短命鬼,钞票却是大把把地被人装进了自己腰包,从而三桥命短,百姓有怨言。
要彻底改变路面“屡修屡坏”现象,关键是从源头上治理,先治理了腐败,防止修补资金进了一些腐败分子的口袋,真正让修补资金用在刀刃上,从而保证施工质量,让长江三桥强过老百姓身上的棉布大衣,别再动辄维修数十天几个月,使交通堵塞,怨声载道。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渭水河 于 2010-9-24 16:33 编辑 ]
作者: 玉德 时间: 2010-9-24 16:12
三桥寿短,大衣命长,修修补补在反腐败中继续进行。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10-9-25 08:01
文章虽然短,但切中要害;把三桥问题与棉衣对比,见出历史变化。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10-9-25 08:26
这三桥和旧棉衣确有一比引人反思
咱们老百姓渴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作者: 海凹 时间: 2010-9-25 09:56
问好老兄![](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dshake.gif)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0-9-25 12:56
观点分明,脉络清晰。确实,搞社会建设应该本着节约高效,而是朝令夕改、铺张浪费,拆了建,建了拆。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0-9-25 20:28
腐败非一日可扭转也!整个官场腐败一片,何止一坐大桥呢?![](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作者: 暖玉 时间: 2010-9-26 15:04
人心软时,软的棉衣就能暖三冬;人心硬了,硬得钻石还不嫌硬。
材料是好的,可用材料修桥的人心大大地坏了,桥能好?
把棉衣和桥一块说,有意思。
问好!远握!
作者: 清哲木 时间: 2010-9-26 15:37
犀利的文章!
作者: 渭水河 时间: 2010-9-27 17:39
多谢各位指导。
作者: 刘玉红 时间: 2010-9-27 17:47
人心黑了坏了,就是钻石般的坚硬在其面前,也会化为灰土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