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6日晚。于我,这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晚上。就在这个晚上,完全是无意,点开中国画论坛郭关老师的画展帖。 尘世的一切喧哗与杂芜,都退到遥远的角落,瞬间无声。清、高、远、荒、凉。浩瀚如海的中国文字,也全数沉寂,只这几个字,如暗夜里开放的铃兰,清明洁白。亦如晨曦初起的鲜洁露水,晶莹透亮。 秋凉,偶感风寒,低烧不退,心境一如曾经写过的一章小字:《清澈的荒凉》。在字里,以为自己参透了所谓的人世的寂静孤独与荒凉,在老师的画里,忽然觉得自己写得那样的浅,只是停留在自我的表面亦或微微探足了一下极小众的面。老师的画,亦有一种清澈的荒凉,或者说,深远的清嘉。在他的画前,你呆的时间稍长一点,便会将自我忘得干干净净,随着深远的画面,进入到一个无我的境界。在那个境界里,你能忘记尘间一切的污浊与苦难,颜容淡定,心境澄明。一切繁华皆为虚无,精神在上。你的灵魂,会不知不觉受到涤洗,澄明而清宁。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即是老师的画意与境界。若清越岚呗,声声入耳。 “清简深慎。严明修行”这是我的QQ签名,亦是我于尘世一遭的信条。 曾有知心一友看过后,很严肃地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半真半假地调侃:此时居士,彼时尼姑。 他说:据说一直念十万句阿弥陀佛,以后吟出来的佛唱就有某种神机了。 我说:那我念十万零一句。 他说:妖魔退避,那你就不用去了。然后,一本正经地警告我:“佛教讲寂灭虚无,可是你的内心有那么深重的情感,佛门不是逃遁之地。” 这段对白,如此经典。我深铭于记忆并在字里一次次不自禁地提起。而听老师也言:“于艺术我没有任何梦想,我的梦想是出家为僧,即是梦想,怕是很难实现了” 细思量,佛家也并非无情,反而是因为情太深,系了芸芸众生。入世与处世,不过一纸之隔。为僧之人,亦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佛家弟子。身在红尘,也并非心不向佛。这样一想,便也安心于尘。清简深慎、严明修行,实在需要长长的时光修为,且,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将许多的尘缘赐予的温暖与感动,郑重安放。然后,静静地沉潜。也许,那些行走尘世的罪孽会得以微笑安息。 在遇见老师的画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安静的,不喜言语,不爱热闹。以为,自己是清明如晓的:清凌凌的阳光,带着些微的凉意,清澈澈的露滴,映着人世的荒芜。而在老师的这些禅画之里,却清晰地映见自己的从未消散的浮躁,以及,并为泯灭的贪欲。 一汪静水,一朵莲开,一鹤孤鸣,一人背影。前方,是渺渺云烟,是云烟深处一如静海的林深。抛却尘世繁华,那个纹丝不动的安然背影,那么的义无反顾,没有侧一侧身,亦未回一回眸。 郭关老师将这幅画,放于般若门之后其他画之首。这是不是亦是一种禅机呢?所有的画,都在林深处幽居。所有的生命的玄机,都在林深处心有灵犀。 于禅,我不懂,却也喜。因为不懂,所以,不敢看深奥的禅书,只是读过一些经过别人用浅显的比喻过滤过的。比如:赵朴初老人的《佛经问答》。胡兰成的《禅是一枝花》、南北的《诗情画意总关禅》、张中行老人的《禅外说禅》.一知半解,却也晓佛经里的良善本性。才是一世为人之根。一直喜欢芙蓉道楷禅师教弟子的一言:“直须两头撒开,中间放下。遇声遇色,如石上栽花,见名见利,如眼中著屑”当人世一遭,撒开生死,放下声色荣华与欲望,一切的一切,便清如静水。佛教之悟,分渐与顿。我想我是愚钝之人,还是喜欢这样的循循善诱。 佛在心中,并非天天念佛之人才晓佛之真髓。就如老师,并未剃度,可看画听琴问世,哪一样,不是佛法心中明? 昨夜看画,是与一莫逆之友一起欣赏。他说:看过郭关老师的画,其他的画,再不入眼。他说:你读一读郭关老师的诗吧,没有一生僻字,亦无一拗口音,可哪一句,不是高清幽远,如古琴的流水清音,如空谷的天籁回声?诗画一家。诗如画,画若诗,这才是老师诗画中的至境。 “雪蝶早里飞,农田菜疏肥,香落轻衣上,梨花满袖归”这是郭关老师的《塍陌行》,读到的时候,分明,是动了一下心,蝶,已经至美的化身。而雪蝶,尘间有么?这样晶莹剔透的美,要到哪里去寻?蝶,是我此生的最爱,却只看过一次蝶的标本展,在那次标本展上,从头到尾,我的心一直疼一直疼,没有安生过。美,到底要以何种方式存于世?安于心?世人对美,存有多大多深的贪欲?梨花,亦是那样的深喜着。在我出生的故乡----湖南湘西的一个土家山寨里,曾经,梨花胜雪,静香无声。《梨花一样洁白的幸福》,也是我曾经写过的一章字,“雪蝶早里飞,农田菜疏肥,香落轻衣上,梨花满袖归”,它们,居然相逢老师的诗情画意。 这幅画中的树,看不见春,却能读到温暖,那些树,并非根根独立。而是,你依着我,我偎着你。你凝望着我,我注视着你。远近相宜。这亦如佛法的境界罢:佛,并非只有清寂与冷漠,相反,佛是温暖的,是让众生虔诚皈依,是给众生快乐与幸福的。一如老师的另外一幅《色间区字》。一扇门,一朵莲。佛教的门,是对众生敞开,没有谁是生来的佛。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门里,佛,就会带你走进那个快乐与幸福的清明世界。 在老师的网站上,放着一张山间锄禾的照片。呵,这多像一个安于田耕的老农。也许,正因为有着“不求闻达于当世,惟以诗禅琴棋自娱性天,风月自适,多携琴行郊野间,览山水之趣,纵目四顾以求笔趣”安然之心,老师的画,才能抵达高远幽静之地,而给尘世喧哗的灵魂以静宁之所。 静坐莲花,涉过尘世的欲望之水,烟月入怀,梨花满袖,就在烟波浩渺的林深处。 晰子 2010.9.29日清宁午后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9-30 19:03 发表
写字,画画,都是需要灵气的。读过一篇文章,画院学生毕业展览自己的作品,有个学生回家时,偶然见一砍草归来的少女,正在溪边洗脚,脚趾间夹了一枚石子自得其乐。学生受到触动,画下了这画面,一举获得毕业展览一等 ...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10-1 09:32 发表
静坐莲花,涉过尘世的欲望之水,烟月入怀,梨花满袖,就在烟波浩渺的林深处。
晰的字,从来是不沾俗尘的,犹如莲,或如禅,但我分明读出了向往,向往人间充满烟火的一隅。
原帖由 kkxl的狼 于 2010-10-1 11:54 发表
以前在读者上读你的文字,就有感觉,尔述不懂禅,怕是过谦了。你读张中行、胡兰成、赵老,可知你的造诣。尤其是胡的《禅是一枝花》,却不知正是禅家无心之作。学习了。问好
原帖由 烟雨飘过 于 2010-10-1 14:11 发表
烟月入怀 梨花满袖。好有禅意,晰子何时开始悟了。呵呵。
佛自在心中。此时居士,彼时尼姑,不过形式而已。烟波浩渺的林深处,才是真正的归宿。如有此日,当与晰子一同归真。呵呵。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