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祖屋这棵树 [打印本页]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0-10-7 14:00
标题: 祖屋这棵树

  我所说到的老屋还不算老,老屋后面是祖屋。老屋后面有个胡同,左一拐,右一拐,很少有别人行走。因为,这个胡同本来就是专门为我家留设的。胡同挨着就是祖屋。祖父祖母当年就住在祖屋里面,至于长得什么模样,我是一眼也没见过。但是,人到底不是一只小猫小狗,小小的年纪,趴在我家的后墙上,往那座黑洞洞的祖屋看,模模糊糊,仿佛能看出祖父祖母的样子来。
  
  祖屋也是低低的屋檐,瘦长脸的二伯常常提溜着酒瓶子,从祖屋里出来。醉醺醺,一边骂。你个不要脸的丑女人,我喝晕喝死了干你鸟事。信不信?再他娘的胡咧咧我三鞋底把你打回老家去。这时候,伯母便噤了声。小着身子,穿着蓝布对襟在院子里晾晒衣物。我喊她,伯母乜斜一下,并不做声。隐隐的,我知道,那束目光里没有什么温度。倒是二伯醉醺醺地走过来,隔着墙,摸了一下我的小光头,从兜里拈出几粒花生米。乖,小白孩,下去,别摔了。
  
  对于二伯,仿佛这是仅存的一点记忆。每日里提溜着酒瓶子,东倒西歪,去这家,串那家,却并不到我家来。有时候,我嫌闷得慌,娘在院子里洗衣裳,我便申请去二伯家。娘往往不允,也不说理由。我只好推开破烂的木板门,沿着土墙根儿,蹑手蹑脚地来到后院。二伯若在,会一把把我揽进怀里;然后,另一只手把酒灌进肚子里,抬头望天。我对二伯说要去他家屋里看看,二伯还是犹豫了一下,便使劲地咳了一嗓子。嘴里一边喊:小白孩,白脸蛋,娶个媳妇真好看。牵着我的手,走进黑洞洞的祖屋。正堂是一张破旧的八仙桌,旁边放了两把歪歪斜斜的破椅子,好象随便一阵风便能吹散了架。两旁,是秫秫秸编制的夹山墙,透过小小的缝隙,好象看见伯母矮小的身影,在里面晃动。偶尔,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二伯父白了一下眼,拉住我的手,拽回我好奇的眼神。
  
  家其实就像一棵大树,祖父和祖母,是主干,是主根,树上的枝枝杈杈,就是他们的子子孙孙。我家的这棵大树也不小,大伯,二伯和父亲,还有大姑和二姑。只是大伯早年便被祖父带着逃荒去了江南,有多大,不知道。父亲说起这档事的时候,磕了磕手中的烟袋锅,说祖父从江南一回来就少了言语,像个哑巴似的整天唉声叹气。还是从别人的嘴里,父亲打听到大伯的一点消息。自古江南是鱼米之地,丰膏富裕,来到一家大户门前,开门的是一个刀疤脸,原本恶狠狠的样子,看见白白净净的大伯对祖父说,侬逃荒的也不容易,我家儿子刚刚得天花殁了,侬把伢子放这里好吧。大概是几贯洋钱,还是半袋米,祖父便把大伯丢在江南。至死,也没见上一面。
  
  大姑二姑出嫁了,祖屋只剩下二伯和父亲。一棵大树老了,两只光秃秃的枝桠伸向苍白的天空,瘦长脸的二伯其实比父亲长得还高大,到了,却娶回一个矮小的女子,样子也有些丑。就是二伯母。二伯嘴里并不埋怨,只是从此酗酒成瘾。喝到最高境界,从日头东升,坐在祖屋前的树桩上,喝到日薄西山,谁扯谁喊,绝不理会。最后一摊泥样软在院子里,睡了一天一夜。
  
  父亲娶了娘,便张罗着盖上我家的老屋。理所当然,祖屋分给了二伯,算是各立门庭。开始还好,身材高过伯母一截子的娘总帮伯母看孩子,做活计。有一次,都在田里干活,伯母忽然想起一岁多点的堂兄,还睡在燃着火盆子的床上,哎呦一声瘫坐在地上。娘问清楚,便风一样刮进村子里,跑散了头发,跑掉了鞋子,一头撞进祖屋时,已是浓烟滚滚。失了火的床上,堂兄早已哭哑了嗓子,背过气去。小手伸在火盆里,从此,失去了两跟手指。孬手,就是那时候留下的绰号。
  
  我家老屋后面有排树,想是祖父大略为了补偿二伯父留守祖屋的亏欠,全部划归了二伯家。后来,大抵是因为树杈低矮,扫了我家老屋房檐上的瓦。父亲曾三番两次说与二伯听,二伯只顾眼珠子不转地盯着手中的酒瓶,一摆手:砍了,砍了。父亲便当了真;孰料,祸事由此而起。伯母像被点着了药捻子似的天天开骂,忍无可忍的父亲终于一巴掌把伯母推倒在地。惹火了正当年少气盛的堂兄。好歹,二伯终于按捺不住,将酒瓶子掼在地上,手持一把铁叉,红着眼睛站在墙头上,大喝,谁不停手,我要了谁的小命。
  
  到底是谁的小命也没要成,从此,祖屋和老屋更成了毫不相干的两家人,井水不犯河水。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
  
  祖父祖母这棵老树终于凋敝枯萎了,他们的子子孙孙,像成熟之后的种子,在黄土地上落地生根。每个人又都变成一棵树,枝杈繁茂或稀疏,并行而立,一前一后,不搭不语。
  
  二伯的死,来得毫无征兆。每天活在伯母的恶狠狠的诅咒里,好象也没表现出枯折的痕迹。自打老屋和祖屋交恶后,我再没踏进过胡同对面的那座小院。有时竟然害怕二伯再喊我的小名。他越是喊“小白孩,乖,还有几颗花生米”,我愈是加快了脚步;听见长长的一声叹,落在沉闷的空气里,荡不起一丝波纹。知道二伯被一截子土墙砸死,是在娘递过来那顶孝帽之后。我不懂,问娘,帽子都是圆圆的,为什么这只带着角。娘并不显得哀伤,也许在老屋和祖屋之间,那种血脉亲缘早已被仇视阻断,任谁家发生天大的事情,也无动于衷。而我,哀伤还是那么不由自主地到来,听矮小的伯母伏在漆黑的棺材上,痛哭流啼,诉说有关二伯的种种罪状。
  
  “你个该死的活祖宗,自打跟了你没享过一天福。你个早该死的酒疯子,一家子人,一摊子事,你管也不管,就撒手走……你可是死了,该死,雷不劈你,电不打你,阎王老子没法子制你,一堵墙头就把你砸进土里。你个挨千刀的。你个酒疯子。你个丧命鬼……”
  
  唢呐声起,一行缟素的人或是真切恸哭,或假声假泣,挑开头上垂下的白布条,半掩着面,兀自麻木成祖屋墙上一块老去的砖。趁着空挡儿,我偷偷溜进祖屋里间。里间放着一张床,蓝被单,蓝被面,一种压抑的靛蓝压抑着我的呼吸。山墙上,有一面漆黑的方块布幔,或许,那天跟随二伯进屋,伯母窸窸窣窣的动静就来自那里。棺材已被抬到院子里,祖屋里更显得有些空荡。只我一个人,小丑样顶着一只白色的孝帽,没掉一滴泪;甚至,连哭也未发出一声。
  
  忐忑掀开山墙上的黑色布幔,一个红红的小人影,黑布条的头发,白布缝的脸,血红颜色的衣服,小人身上刺满银亮的针……只一眼,那些针便齐刷刷飞向我的心,憋闷,刺痛,颤栗。
  
  不知道被诅咒的那个人是谁。

  祖屋塌了。很长时间,我都不肯踏上祖屋坍塌的泥土。
  
  砸死二伯的地方,长了一棵小椿树,五月天,开满米黄色的小花,风一吹,落满一地哀伤的枯黄。我不知道,该循着哪股血脉,才能走进祖辈的心脏。如果不能,那么,我到底又来自何处,身披往日的缟素,在村子里,找不到哀伤的源头。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宋长征 于 2010-10-11 22:54 编辑 ]
作者: 清水莲心    时间: 2010-10-7 16:19
抢回沙发。长征老师的文字,在平实的叙述里,蕴藏极深,欣赏学习!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0-7 16:33
那个年代,受经济制约,亲兄弟往往因为分家不公,或因为几棵树木,闹的侧目,不相往来。透过鲜活的细节,写活了二伯及二婶。好笔力!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10-7 16:47
欣赏学习长征的鲜活逼真的乡村文字,问好朋友!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0-10-7 20:42
祖父祖母这棵老树终于凋敝枯萎了,他们的子子孙孙,像成熟之后的种子,在黄土地上落地生根。每个人又都变成一棵树,枝杈繁茂或稀疏,并行而立,一前一后,不搭不语。

沉静的叙述,鲜活的人物,生动形象的语言,淡淡的哀伤,构成了本文独特的的艺术魅力,精华鼓励,问好长征。

瘦长脸的二伯其实比父亲长得还高大,到了(?),却娶回一个矮小的女子,
我再没踏进过胡同对面的那做(座)小院。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10-7 20:45
一段难忘的旧事,读来别样感伤。
作者: 袅袅    时间: 2010-10-7 20:59
在朴实无华的文字里,读一段陈年往事,人物,都鲜活在了文字里。
作者: meng20042004200    时间: 2010-10-7 21:23
写活了鲁西南的风情,拜读,问好。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0-10-7 22:00
充满动感与人性的味道。学习
作者: 最后一头战象    时间: 2010-10-7 22:04
树焉,人焉?情感深沉,浓郁而内敛,精华。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0-8 04:01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10-7 20:42 发表
祖父祖母这棵老树终于凋敝枯萎了,他们的子子孙孙,像成熟之后的种子,在黄土地上落地生根。每个人又都变成一棵树,枝杈繁茂或稀疏,并行而立,一前一后,不搭不语。

沉静的叙述,鲜活的人物,生动形象的语言,淡 ...
匣子版主,到了,是我们山东的方言,在这里读了解的了。
作者: 天疆    时间: 2010-10-8 04:14
记叙沉稳,自如,具有穿透的力度。问好!
作者: 赵国宝    时间: 2010-10-8 06:59
又是一个系列?问好长征。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0-8 08:19
朴实的文字,逼真的情节再现,让人引发无限的感触和哀叹。
厚重文字,无愧精华!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0-10-8 12:37
原帖由 清水莲心 于 2010-10-7 16:19 发表
抢回沙发。长征老师的文字,在平实的叙述里,蕴藏极深,欣赏学习!

问好莲,感谢来读:)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0-10-8 12:38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10-7 16:33 发表
那个年代,受经济制约,亲兄弟往往因为分家不公,或因为几棵树木,闹的侧目,不相往来。透过鲜活的细节,写活了二伯及二婶。好笔力!

高老师谬赞,问秋安:)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0-10-8 12:55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0-7 16:47 发表
欣赏学习长征的鲜活逼真的乡村文字,问好朋友!

问好文华兄,祝福快乐:)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0-10-8 12:56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10-7 20:42 发表
祖父祖母这棵老树终于凋敝枯萎了,他们的子子孙孙,像成熟之后的种子,在黄土地上落地生根。每个人又都变成一棵树,枝杈繁茂或稀疏,并行而立,一前一后,不搭不语。

沉静的叙述,鲜活的人物,生动形象的语言,淡 ...

谢匣子读的那么细致,错字已改,了字诚如高老师言,都是方言惹的祸:)
作者: 文佳    时间: 2010-10-8 13:32
文字朴实见美。文佳得好好学。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0-10-8 13:36
倒是二伯醉醺醺地走过来,隔着墙,摸了一下我的小光头,从兜里拈出几粒花生米。乖,小白孩,下去,别摔了。
----------久违。又见长征精彩的文字。问好!
作者: 鸽子杨军    时间: 2010-10-8 13:44
品读长征好文,沉稳而细致,文笔老道!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0-10-8 20:08
平实的文笔,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字。
欣赏!问好!
作者: 鲁小鱼    时间: 2010-10-8 20:38
每一篇都写得这么精彩,学习了,很喜欢!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10-8 21:47
来学习了,问好。
作者: 张小刚    时间: 2010-10-9 16:00
每一篇都精彩,每一篇都耐人回味。学习了! 小刚问候
作者: 张红华    时间: 2010-10-9 16:18
读了该文,对乡村充满向往。
作者: 飞鹰    时间: 2010-10-9 16:57
朴实的文字,自然流露很感人。问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0-10-9 22:18
宋老师的文章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0-10-11 09:17
记得去年回家,看到老屋前的那棵老杏树的根,忽然想掉眼泪。
人与事,于“树”中交错,一如树的千枝万叶。枯萎的枯萎,凋落的凋落。枝枝是情,叶叶是念。
总有一些过去,是找不到的。
作者: 潘霞    时间: 2010-10-11 09:28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10-10-11 09:17 发表
记得去年回家,看到老屋前的那棵老杏树的根,忽然想掉眼泪。
人与事,于“树”中交错,一如树的千枝万叶。枯萎的枯萎,凋落的凋落。枝枝是情,叶叶是念。
总有一些过去,是找不到的。

我记得林海音说,她看到老友文字里有一句“我的城墙呢?”,登时便落泪了。
总有些东西是我们割舍不下的。
作者: 周墨耘    时间: 2010-10-11 09:36
读来沉重而哀伤,文字别有一番风华
作者: @边走边唱@    时间: 2010-10-11 16:52
长征的文字对乡土的开掘很深,也很生动,总能挖出一些感人的思考!
问好!
作者: 烟雨飘过    时间: 2010-10-11 17:45
到了,的确是方言。意思是最终。我们这里的方言也如是说。
一棵老古树,一把辛酸泪。老屋老树,记载的已经成为历史,那个年代早已经遗失在梦里。偶尔回头,却发现有滋有味儿的生活却一直浸润在心里的某一个角落。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10-10-11 18:46
朴实厚重的记忆。有种隐隐的感伤情调!问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11 18:52
  长征是个匆匆的赶路人。也在文字里赶路。维妙维肖的描写,让我们一读便知是他的,他写的!这样彰显个性代表风格的文字,是稳健而行之将远的!--他调动了多手法,把人事全召集到笔下,演成了叫做艺术的阵势,也叫充满个性和生命灵性文字之阵容。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0-10-11 19:01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10-11 18:52 发表
  长征是个匆匆的赶路人。也在文字里赶路。维妙维肖的描写,让我们一读便知是他的,他写的!这样彰显个性代表风格的文字,是稳健而行之将远的!--他调动了多手法,把人事全召集到笔下,演成了叫做艺术的阵势,也 ...

欣赏宋老师的文,也欣赏梁老师的评!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0-10-11 20:11
长征有空到邯郸来玩。
作者: 飞寻人生    时间: 2010-10-11 21:12
祖屋这棵树的文字里彰显着人性的本质。凸现了人物的各种本性。
作者: 雪后    时间: 2010-10-11 22:49
问好长征。欣赏佳作。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0-10-12 00:18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10-11 18:52 发表
  长征是个匆匆的赶路人。也在文字里赶路。维妙维肖的描写,让我们一读便知是他的,他写的!这样彰显个性代表风格的文字,是稳健而行之将远的!--他调动了多手法,把人事全召集到笔下,演成了叫做艺术的阵势,也 ...


欣赏宋老师这篇有浓郁乡土风味并且略带伤感的佳作,也佩服梁老师的精彩点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