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读峻毅长篇纪实文学《走近农民工》小述
梁星钧
释题中用词:间、婉、侧、简、小。“间”在这里指间接表述,“婉”指文辞温婉,“侧”是旁敲侧击之“侧”,此指侧笔,旁述烘托,曲笔之意,“简”指粗读,小指微评。本篇不打算剖析式肢解文字,只以点滴随感对接,望能引发一丝共鸣为足。
1、文笔基调平缓温婉。不霸不腻,易入人心肺腑,取得了韵味美。和作者有过交流,撰写此文她立足取中意,因属于受命文,受命即意味着某种限定和划定。然而,作为一个作家是有道义良心的底线,更何况创作中既要有作者自己的文字个性,又要呈现出主人公的性格,所以取得了这一中庸的效果,正应了我阅读的初感。该文不管是作为人物通讯,还是纪实特写,还是报告文学,都可以粗划入散文类。作者也承认自己是当散文来写的。读散文读什么?不管是读喜欢的名家周作人的文章,还是读我们一些普通作者的文章,我都深感韵味的重要性。该文有韵味,也就有了存在和令人阅读的价值及必要。
2、入笔以我交往感知而入。看似闲笔,实际体现了随和自然,取得了亲切自然感。这自然是进入文篇,甚至打动人心软肋的巧妙介入。这个结论,在我越读到后来越深刻地感知。
3、从容而叙,娓娓而谈,用语率直鲜活,叙议有致;容量极大。该文按作者自己分12小节,三大部分,一为简介,一为背景,一为呈展,取得了结构之饱满。我曾跟她开玩笑说,可否浓缩为几个部分呀,当然文字不少,只是结构上整合下,我视之为一个形象的比喻,像提一只鸡,捏住一个小脑袋,下面一大砣肉。
4、人物通讯或报告文学的写法。前后勾连,荡气回肠。揭示人物命运,探访生命踪迹。取得了探索性。注意:夹叙夹议,或情景交融这种写法,好处在于温婉,易动人的这颗软心,但于揭示物象本真,即使是抵达形象的艺术化上,是否有斟酌之处呢?我的意思,即抒情所占的比重,绝对真实的份量。真为美,这句老话,我想主要讲绝对性,至于艺术性的真美,我想多半是出于形式。有一句话,人写老了,抒情自节减了,因不太好意思,自变为隐蔽了。此仅供研究探讨。
5、侧笔写法。我曾在读作者一篇写母亲的文字里也读到,并与其有过交流。旁侧有时比正对来得自然、舒心、如意,也更显坦荡和淋漓。看似在绕一个圈,一个弯,实则时时瞄准了一个控摄的对象,实际是早已拿捏于心的。这有点像环射,为欲擒故纵打下埋伏,实乃一种艺术需要的间接法。作者在该文中熟练应用侧笔,因此,让我们见证了排比,见证了气魄,见证了荡气回肠。
6、实意交合。或称虚实联姻。说写实吗?意占了先,罩了全文;说写意吗?的的确确是实为之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作者在逼近生活本相的同时,更立足于逼近人物的心灵。撰写大型报告文学和人物通讯特写,乃至一切文学艺术,写人之心尤为关键,故有人称文学为人学,此话不无道理。作者仿佛就是主人公,心灵,视角,处境,智勇,至少是一样的,或说,她了解深悟得太贴切了。我们说写小说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那写散文类作品呢?同样需要,更需要向读者传达这种独特的“这一个”。
7、从写人的小说味功夫言,作者的笔力表现在:境,静,行。“境”即环境,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思行,渲染出独特的氛围来;“静”即状态,酝酿和谋定,萌动,静能产生爆发的力量,静能让人有惊人的一举;“行”顾名行动,见行不见言的写法我喜欢,有力量,有小见大,弱衬强的特质。
说具有小说味,意为树立了一个鲜明的形象,这个形象的特点在于坚毅,勇敢,也在于百折不挠,更在其置之死地而后生。把一篇大型作品容纳了多种艺术手法和元素,是基本功的显现,是丰富多彩,求新求变求饱求美的需求。可以说,作者虽没尽善尽美,但全力倾注了。从第五部分的开篇,我分明可感了。我读评文章不一定要解析,去支离破碎人家的结构,章法,思想,意蕴(当然那也是常用的基本法),我多喜用感悟去对接,去交汇,去碰击,去相合出一个虽五彩杂和,但百花齐放的纷纭世界。这就是我,走我自己的道路。当然我若有了引领和独见,实为万幸的收获了。这也是我喜好读评的原因吧。
8、文章情感表达真挚、热忱、浓郁。让我想到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谌容的《人到中年》,无论从手法,还是从情味,都有相似之感。这集中表现在第7部分的开头里。作者是用心力,在支配笔下的人物行走,用思想去抵达预设的彼岸。可见是投入了同呼吸共命运的巨大情感之中去了,这就是我们一个良知作家,潜入生活之中,获取的生活之感。驾取之力,感召之威,撼人之劲。这样的写法,既没遁入情感疡伤的泥潭,又没停于直白叙述的枯燥,可谓拿捏调和到家了。
我指的该“调和”,意谓笔墨匀称,味道纯正,才有这样的从容,这样不紧不慢,而达一种国人所喜闻乐见的中庸叙述。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用情感去驾驭生活,用心灵去驾驭枯燥,是艺术生命的活力源。
说到最终,文章就这样写活了。活的不仅是素材的编排驾驭,中心人物的灵肉行走,更是作者的艺术灵光,同时也使我们读者心灵随之激荡,眼眶润泽潮湿。想想,一个创业艰难,兼爱文学的不息追求者,奋斗者,其历程是艰辛的,其矢志是不移的。所观其历程,无不充满可歌可泣,无不充满悲壮豪迈,也无不充满奋斗中的艰辛和凄美。什么艺术最美?答案也许千差万别,但我认为残缺美有时也最美,悲剧美,成功下的“刺痛美”才最美!
9、文章架构上恢宏大气。并没平铺直叙,流水写来,该细则细。如主人公的命运转合,情感心灵;该粗即粗,大开大合,特别是结尾,巧妙地回到现在,又不是一路依次写来,而是片羽式地切入,从亮光光辉点间入,显示了不凡的架构组材能力。但窃认为,整个篇章是不短的,虽读来丝毫不累,令人感慨良多,惊心动魄,但还是可斟酌,即进一步浓缩,指结构上,再作一次“高控”,把衣领再往起提一下,减少节段路,缩为七八部分,甚至更少,采取直逼现今,倒叙过往,插穿回溯等等手法,使结构更简洁。简明的结构,大度的运笔,宏阔的构思,我想,足可达以小寓大,以弱衬强的不凡效果。我就是喜欢名家的“简”,而其中并不简,简中有繁,有大,才是高超艺术之精华。(拙见共勉)
该文一气呵成,我也一气读完,虽为粗读,但已建立了一个“大”的视界,一个恢宏的感观。我们在祝贺主人公奋斗成功的同时,也贺作者在创作艺术上取得的成功!
(2010,10,13清江河)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10-18 10:53 编辑 ]
作者: 峻毅 时间: 2010-10-17 13:06
谢谢星钧。你的阅读和点评很用心,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你的真诚。表扬和批评都很坦诚,很真挚,一个人作文撰稿中有这样的交流是福事。我会考虑你的建议,在最后截稿递送出版社前,我再作细改。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0-10-17 14:28
极具文学赏析价值的文章,问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17 15:37
原帖由 峻毅 于 2010-10-17 13:06 发表 
谢谢星钧。你的阅读和点评很用心,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你的真诚。表扬和批评都很坦诚,很真挚,一个人作文撰稿中有这样的交流是福事。我会考虑你的建议,在最后截稿递送出版社前,我再作细改。
谢峻毅老师,读评你的我惶恐,但感动我了又不得不说几句。不成文。真字算得上一点。多赐教。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17 15:39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0-10-17 14:28 发表 
极具文学赏析价值的文章,问好
谢谢你!给人鼓舞极大。握手。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10-17 16:41
待会我再细看毅老师的走进农民工的文章,从朋友的介绍中有所了解与认知。拜读,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10-17 16:50
我粗粗看了一下文章,感动不已。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的十分深入细腻。佩服作者……摘了几部分精彩段落,以示祝贺!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黄昏中的夕阳,像个在娘家省亲的新媳妇,正焦躁地急于赶回家,有点迫不及待地去赶西下的末班车,显得匆匆忙忙磕磕碰碰踉踉跄跄,一个不经意,满满兜兜的金丝银线细珠碎花等绣娘女红,来了个美娇娘散花,给刚刚收了玉米的田野,铺上了锦绣的地毯,给那些横七竖八摊在地里的玉米秆,罩上了轻轻薄薄的红纱幔,映衬得搭在乡间田园的夕阳,有静有动,有淡有浓,有朴实有浪漫,既喷薄出热情,也悠然又淡定。真是好一朵具有淮北平原特色的晚霞奇葩。
他动情地仰天望苍,冲着空空的旷野,竭力迸发出自己的心声:我一定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平台!我一会可以做到现实自己的誓言!
一定可以!决不放弃!
一定可以!决不放弃!
人确确实实需要有具有善解剖的勇气,必要的时候应有拿起手术刀解剖自己的勇气。把自己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层层剖析,心灵暴露在大自然中得以冲洗晾晒后,如同脱胎换骨后重生,使自己拥有一种没法容易的轻松、明朗、清醒、坦然。
重情重义的男人通宵拒寝。妻子也无睡意,移过椅,未言语,与夫相依而坐。侯范才有点动情,幸有贤妻善解人意,一把拥住自己的女人。此时,现实与浪漫,信任与理解,一头挑着承诺与希望,一头担着亲情与责任,四目相视,默默无语。一切的一切,尽在不言中。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作者: 烟雨飘过 时间: 2010-10-17 18:02
峻毅老师的书一定很精彩,从梁老师的评中可看出,评得很全面,也很到位,有时间一定细读。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0-10-17 18:56
我细读了原文,又回味了梁老师的评。感觉此评的确比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原文的特点,很客观,优点和不足也很贴近。本文在布局谋篇方面老道,行文干脆利落,很佩服梁老师对评论的把握和控制,精华鼓励。此外,想和梁老师商榷一下,此文最出彩之处在哪里?能否突出这一点?此外,对“1、文笔基调平缓温婉。”我很赞同,但是“韵味美。”在哪里,却没有完全写出来。这样讨论,只是希望能学到一些东西,问好。
[ 本帖最后由 zfx875206 于 2010-10-17 19:05 编辑 ]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0-10-17 19:12
独特的评论,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10-17 19:48
学习,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0-18 05:23
用数字结构勾连,可以让人纲举目张般去赏析原文,去理解原文。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0-18 08:59
学习精华作品。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18 11:00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0-17 16:41 发表 
待会我再细看毅老师的走进农民工的文章,从朋友的介绍中有所了解与认知。拜读,问好!
看到了。把你引去读,劳累了,谢谢关注拙评。问好文华。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18 11:02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0-17 16:50 发表 
我粗粗看了一下文章,感动不已。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的十分深入细腻。佩服作者……摘了几部分精彩段落,以示祝贺!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黄昏中的夕阳,像个在娘家省亲的新媳妇,正 ...
是的,好句太多。我读时不得不停下,写我的感悟。
谢谢。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18 11:03
原帖由 烟雨飘过 于 2010-10-17 18:02 发表 
峻毅老师的书一定很精彩,从梁老师的评中可看出,评得很全面,也很到位,有时间一定细读。
反正是打动了我。不管谁的打动了我就想说话,已是习惯。
感谢你的点评。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18 11:14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10-17 18:56 发表 
我细读了原文,又回味了梁老师的评。感觉此评的确比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原文的特点,很客观,优点和不足也很贴近。本文在布局谋篇方面老道,行文干脆利落,很佩服梁老师对评论的把握和控制,精华鼓励。此外,想和梁老师 ...
谢匣版一是去读原文,因为很长,费时费力,二是热情鼓励。顺提该文形成,原本只是一篇文后的小点评,边读边写成的,没有刻意,没有挖掘,没有深思,故没任何总结,也没去抓精华亮点,而这些,都实实在在客观地存在那里,跑不掉了,你我发现,均可指出。
我已和作者本人交流过。此篇不算我的正式评论。我第二阶段的评还没开始,此二(含前一篇)只是个小演习(好久没做就练练手)。关于亮点、韵味等若干的细节内容,我会在该文的二度创作中完善之。力争使之稍加丰富。
问好。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10-18 16:24 编辑 ]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18 11:15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0-10-17 19:12 发表 
独特的评论,令人耳目一新!
谢山菊。你也会写评的。多指点。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18 11:15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10-17 19:48 发表 
学习,问候!
谢修玲。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18 11:16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10-18 05:23 发表 
用数字结构勾连,可以让人纲举目张般去赏析原文,去理解原文。
呵呵。问候迎春老版主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18 11:17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10-18 08:59 发表 
学习精华作品。
谢荷风。还望你多指点。
作者: 鸽子杨军 时间: 2010-10-18 11:23
一气哈成,读得深,且评得深!受益
个觉不用1、2、3、4等阿拉伯数字的方式更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18 16:25
原帖由 鸽子杨军 于 2010-10-18 11:23 发表 
一气哈成,读得深,且评得深!受益
个觉不用1、2、3、4等阿拉伯数字的方式更好!
谢谢。也许。我考虑下。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10-18 18:29
也来读了,学习。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21 21:06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10-18 18:29 发表 
也来读了,学习。
谢满园版主。请赐教。
作者: 天下为公 时间: 2010-10-21 21:27
受益匪浅。
学习问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0-10-21 22:06
关注农民工的文章值得一看,也值得一评。抽空去读原文!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22 12:01
原帖由 天下为公 于 2010-10-21 21:27 发表 
受益匪浅。
学习问好
谢为公,望指点。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10-22 12:02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10-10-21 22:06 发表 
关注农民工的文章值得一看,也值得一评。抽空去读原文!
谢谢并问好。
作者: 峻毅 时间: 2010-10-23 00:19
一同谢过星钧老师和中财的师友们。最近实在有点忙,此时正在福建开会,上来很不方便,请朋友谅解。
作者: 峻毅 时间: 2010-11-3 14:13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0-17 16:50 发表 
我粗粗看了一下文章,感动不已。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的十分深入细腻。佩服作者……摘了几部分精彩段落,以示祝贺!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黄昏中的夕阳,像个在娘家省亲的新媳妇,正 ...
非常感谢文华老师读得如此仔细。此篇是我整部书稿里的选节,因为有约,故出版前不便再发,等书出来,定给你寄上一本。
作者: 峻毅 时间: 2010-11-3 14:23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10-17 18:56 发表 
我细读了原文,又回味了梁老师的评。感觉此评的确比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原文的特点,很客观,优点和不足也很贴近。本文在布局谋篇方面老道,行文干脆利落,很佩服梁老师对评论的把握和控制,精华鼓励。此外,想和梁老师 ...
感谢版主阅读拙作。是的,此评尽是“诚”字,有这样的师友阅读自然是写者的福。谢谢你们。
作者: 蒙正和 时间: 2010-11-3 15:16
谢谢梁师推荐了一篇好作品。好久没上中财,感觉人气不够旺。难得梁师用心。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