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木 瓜 井 [打印本页]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28 16:29
标题: 木 瓜 井

   晚上,我一个人出去散步。

   不知不觉,徜徉到了冷冷寂寂的漾濞古城。我便特意去木瓜井看了一番,想从这口已经闲置很久的古井里,寻找一些属于已经远去了的古城的特殊记忆……

   外观看,木瓜井还是二三十年前,我们天天去挑水吃时的老样子,只是由于人迹稀少,沿途的弹石路面的缝隙间,生满了茂盛的杂草。空无一人的井院,更是静悄悄的,满眼颓圯的井台四周斑驳的墙壁间,挂满了蜘蛛网,而阴冷潮湿的地上,则苍苔密布,让人心头不由得泛起一种“繁荣事散”的荒凉感。我探头往井里窥视了一眼,多少有些失望地发现,幽玄的井水似乎也是死沉沉的,不只没有当年那么清丝亮晃,更失去了记忆里的那种充沛丰盈。

   如今的木瓜井,是寂寞冷清的,没有大人小孩来井里打水挑水,没有姑娘媳妇来井边淘米洗菜。甚至十天半月,也难得见一个半个人影来井边转悠一下。幽光闪烁的井水,白天飘动着天光云影,夜晚则装满星星月亮。哦,早已淡出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木瓜井,渐渐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彻底忽略和遗忘了。

   不是么?对于家家户户都早已使用上自来水的当地居民来说,失去了使用价值的木瓜井,其存在或不存在,已经没有人在乎;就是许多远道而来古城寻幽访胜的人们,从古城的小街上款款走过,对小街下方近在咫尺的木瓜井,也大多是视而不见。我弯下身子,用手仔细抚摸着镶嵌在井沿的,被人们俯身跪下打水的膝盖蹭磨得平滑光洁的厚重青石扳,仿佛感到岁月在手指间悠悠流动……

   木瓜井位于古城东边,距丫字坡的古城入口处,约一百多米,与隔江相望的飞凤山上的望江亭遥遥相对。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古城没有用上自来水之前,以卖牛巷(今来龙巷)为分界,东边大半个古城的居民,喝的都是木瓜井水,而西边古城的居民,则饮用的是云龙桥头吊井的水。

   木瓜井作为古城历史最悠久的井,井水冬暖夏凉,异常清洌甘美。吃水不忘挖井人,然而由于年代太久远,如今谁也不知道木瓜井是什么人挖掘的,甚至也没有人知道木瓜井,已经存在了多少年月。但有一点是显然的,有人生活的地方,就必定有饮用水的需要。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追溯,最初的木瓜井,大约就是与这座由“南方丝绸之路”驿站发展起来的古城的最早先民,一起出现的吧?倘若这个推想成立,那么我想,木瓜井可以称之为古城的母亲井了。

   从有关资料上看,漾濞古城,最初就是以木瓜井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展的。后来由于地势的关系,又主要顺漾濞江右岸,由东向西延伸。当古城后来的定居者,离木瓜井愈来愈远,于是在云龙桥头,才出现了古城的第二口井——吊井。据考证,吊井距今也至少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古往今来,木瓜井都是古城生活的中心,是古城最热闹的地方,也是古城的灵魂。每天早早晚晚,人们都会在木瓜井旁碰面、交流,有家常拉几句家常,没有话说,就相互点头致意一下。可以说,木瓜井是古城生活链条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古城人联系感情的重要纽带。面对木瓜井,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市井”两字总是联在一起,原来有“市”就必有“井”,“市”是由“井”滋润和哺育起来的,没有井,市就没有赖以生存和繁荣的依托。

   据我自幼喝木瓜井水长大,现已八十四岁高龄的老母亲深情追忆:她小时候,木瓜井周围的人,对木瓜井是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的。当年,井顶房屋的墙壁上绘有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龙,金龙下边供奉着一个大香炉,每逢初一十五的早早晚晚,到香炉上敬香和叩拜的人络绎不绝。而到每年大年三十和正月十五晚上,还要在井傍的旗杆点天灯。

   母亲还告诉我说,过去当地还有一种世代相传的习俗,谁若是生了连串大脓泡疮,只要用麦面粉蒸一些蚕豆粒大小的面丸,每丸上插上一根尖尖的花椒树、石榴树之类的针剌,端去井边供献祭祀一番金龙,然后舀一瓢井水回去烧开后,兑盐清洗数次,脓泡疮便会很快痊愈,十分灵验。

   木瓜井的水,原来有三个鹅蛋大小的泉眼,不舍昼夜向外奔涌汩汩的甘美泉水。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口方方近三米,深约一米多的井,井水随时都是满当当的,丰盛的井水还沿着一道预先留下的低矮井沿,潺潺向外流淌。

   在三十多年前,我在县城读初中的时候,虽然往往听到老人们叹息说,木瓜井的水源已不大大不如从前,但只要半几个小时没有人取水,井水也还是满当当的往外溢淌。如今,井水只是零零星星从井底渗透出来,十天半月没有人取水,水也只有大半井。
  
   木瓜井水源日益枯竭的根源,有人猜测可能是由于久被废置的缘故,因为井水据说是愈打愈旺,长年不打水,井水便会日渐减少。但我想,木瓜井水源难比当年,大概还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变迁有关吧?由于随着城市的发展,木瓜井上方原来的大片碧绿的田野和茂盛的水冬瓜树林,变成了城市密集的钢筋混凝土楼群和坚硬如铁的水泥街道。

  默默注视着早已风光不再,水源几近枯竭的木瓜井。我不禁有些不无悲凉地想,木瓜井这口慷慨哺育了古城数千百年,见证了古城的繁荣和沧桑的古井,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的一天,便彻底从古城消失了呢?
  
  我无法回答我自己,只是心中感到有一种淡淡的说不出的失落和怅然……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杨纯柱 于 2010-11-3 18:56 编辑 ]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0-28 16:37
真挚的文笔,涌动着感人的情愫。
作者: 半卷书香    时间: 2010-10-28 16:38
美文!
由一口井品出人文地理和历史变迁,收获颇多,
作者: 百味人生    时间: 2010-10-28 17:42
说古道今.深思遐想.有深度.学习.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10-28 18:58
现在讲究的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样的调调,朋友文字里可曾有否?没有就补上吧,大致看过,好像这样的字眼不耀眼。
作者: 烟雨飘过    时间: 2010-10-28 20:10
历史正是因此才前进的。失去的也许让我们愁怅,但出现的却让我们更欣喜。
作者: 妹姚    时间: 2010-10-28 20:13
很神奇的古井,很可惜没有保存下来。问候!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0-10-28 21:18
朋友此文挖掘较好,从一口水井的沧桑变迁,更进一步来追寻井水日益枯竭的原因,行文沉稳,只是格调有点低沉,问好。

外观看,木瓜井还是二三十(年)前,
幽玄的井水也似乎也是死沉沉的,(多了一个“也”)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0-10-29 09:51
仔细读过,行文自然从容,描述了木瓜井这一陈旧事物在流年里的沧桑,人们遗忘的不是它,而是渐渐消失了的原生态的环境物事,但,作者没有去作那些空洞的表面的抒发,只是以谦卑的心境来叙述一个旧物。赏读!
和朋友商酌一句话:默默注视着,不仅早已风光不再,而且水源几近枯竭的木瓜井。我不禁有些不无悲凉地想……感觉前面一句可以提炼一下,后面一句中用了两个“不”自感觉少通畅。个见!问好!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29 11:35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10-28 16:37 发表
真挚的文笔,涌动着感人的情愫。

谢谢鼓励,问好荷风老师!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29 11:36
原帖由 半卷书香 于 2010-10-28 16:38 发表
美文!
由一口井品出人文地理和历史变迁,收获颇多,

谢谢书香老师!问好!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29 11:37
原帖由 百味人生 于 2010-10-28 17:42 发表
说古道今.深思遐想.有深度.学习.

谢谢百味老师1你的散文清新自然!很有韵味!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10-29 11:38
涌动着真情的美文.问好纯柱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29 11:39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10-28 18:58 发表
现在讲究的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样的调调,朋友文字里可曾有否?没有就补上吧,大致看过,好像这样的字眼不耀眼。

谢谢修玲老师的指导,你的散文我很喜欢!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29 11:40
原帖由 烟雨飘过 于 2010-10-28 20:10 发表
历史正是因此才前进的。失去的也许让我们愁怅,但出现的却让我们更欣喜。


烟雨老师见解极是!向你问好!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29 11:41
原帖由 妹姚 于 2010-10-28 20:13 发表
很神奇的古井,很可惜没有保存下来。问候!

谢谢妹姚老师的关注!问好!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29 11:46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10-28 21:18 发表
朋友此文挖掘较好,从一口水井的沧桑变迁,更进一步来追寻井水日益枯竭的原因,行文沉稳,只是格调有点低沉,问好。

外观看,木瓜井还是二三十(年)前,
幽玄的井水也似乎也是死沉沉的,(多了一个“也”)


谢谢匣子版主的指导,所指出的错误已改过来。感动于你的敬业精神,我特意找了你的不少点评拜读,很受启迪!向你问好!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29 11:50
原帖由 薄暮 于 2010-10-29 09:51 发表
仔细读过,行文自然从容,描述了木瓜井这一陈旧事物在流年里的沧桑,人们遗忘的不是它,而是渐渐消失了的原生态的环境物事,但,作者没有去作那些空洞的表面的抒发,只是以谦卑的心境来叙述一个旧物。赏读!
和朋友 ...


薄暮老师的仔细阅读和精心指导,我很感动,你的意见很中肯,我已照单全收!衷心的表示感谢!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29 11:55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10-29 11:38 发表
涌动着真情的美文.问好纯柱

谢谢大相,你的文笔很好,文章里所表现出的友善情怀更令我难忘!问好!:handshake
作者: 文佳    时间: 2010-10-29 12:08
木瓜井已成过去式,漾濞的春天来了!欣赏,学习,问好纯柱!
作者: 李雷    时间: 2010-10-29 13:49
行文沉郁,将所见、所思精心穿插。尤其开篇部分颇有意境!
拜读!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10-29 15:00
提读好文。
作者: @边走边唱@    时间: 2010-10-29 17:13
一口老井,几多往事与感慨,真切而质朴!
我还好奇的是为什么叫木瓜井呢,有掌故吗?
问好纯柱!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30 16:38
原帖由 文佳 于 2010-10-29 12:08 发表
木瓜井已成过去式,漾濞的春天来了!欣赏,学习,问好纯柱!


文佳老师言之有理,也许是岁月渐长的缘故,我愈来愈喜欢怀旧!问好!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30 16:39
原帖由 李雷 于 2010-10-29 13:49 发表
行文沉郁,将所见、所思精心穿插。尤其开篇部分颇有意境!
拜读!


谢谢李老师的鼓励!问好!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30 16:40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10-29 15:00 发表
提读好文。

谢谢荷风老师的抬爱!问好!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0-30 16:43
原帖由 @边走边唱@ 于 2010-10-29 17:13 发表
一口老井,几多往事与感慨,真切而质朴!
我还好奇的是为什么叫木瓜井呢,有掌故吗?
问好纯柱!

谢谢财智老师的点评。至于为什么叫木瓜井,有没有掌故,很惭愧,我也弄不清楚!问好财智老师!
作者: 蒙正和    时间: 2010-11-2 10:26
  “……木瓜井是古城生活链条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古城人联系感情的重要纽带。面对木瓜井,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市井’两字总是联在一起,原来有‘市’就必有‘井’,‘市’是由‘井’滋润和哺育起来的,没有井,市就没有赖以生存和繁荣的依托。”——拜读着杨老师令人怦然心动的文字,一口古井在我心中复活。进城后吃机关食堂,逢会议时我们去帮厨,总要到木瓜井挑水。下坡去上坡回,脚下生风,心随泉荡,难得的享受。自从用上自来水,木瓜井淡出了我的生活,及至回想起来,已有些模糊。寻找旧日老井恍若隔世,询问街人,得到的是诧异的目光……老井在厚重的文字中依然活着,愿那泓清泉永远滋润小镇人的心灵。
作者: 蒙正和    时间: 2010-11-3 17:30
我很喜欢这篇作品,再顶起来!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1-3 18:43
原帖由 蒙正和 于 2010-11-2 10:26 发表
  “……木瓜井是古城生活链条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古城人联系感情的重要纽带。面对木瓜井,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市井’两字总是联在一起,原来有‘市’就必有‘井’,‘市’是由‘井’滋润和哺育起来的,没有 ...


谢谢蒙老师的,感动之情难以尽述!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0-11-3 18:44
原帖由 蒙正和 于 2010-11-3 17:30 发表
我很喜欢这篇作品,再顶起来!

谢谢蒙老师的再次抬爱!
作者: 若雨    时间: 2010-11-3 18:54
来欣赏美文。只是字体的颜色让人无法看清,很是费力呢。
作者: 何永飞    时间: 2010-11-4 10:12
对木瓜井的那份真挚情感在字里行间流溢,深深感动我阅读的心。问好杨老师!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